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毕竟三军主帅是夏侯惇,他身为副将对于前军根本就没有约束力。
于禁莫得办法,只能一个劲催马狂奔,拼命朝着夏侯惇追去。
此时的夏侯惇正做着一鼓作气捉住张辽的美梦,忽然见到自己吩咐压阵的于禁从后军奔来,不禁心中大奇,便停了下来,询问他出了什么事。
于禁急急说道:“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谨防火攻。”
夏侯惇听于禁这么说,看了看四周,猛然醒悟过来。
他顿时就被吓出了一身冷汗,随即立刻下令全军停步,不可再追。
然而这时已经迟了。
夏侯惇话音未落,就听到四周喊杀声起,又见一派火光忽的燃起,紧接着两边芦苇便被直接点燃。
短短一刹那,四面八方皆是大火,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如破竹飞快地朝着他们奔了过来。
看到这一幕的刹那,夏侯惇和于禁皆是心中一沉:
“完了!”
“成了!”
藏于暗处的徐庶见状心中大定。
夏侯惇终究还是中计了。
也不枉自己跟孔明算计了那么久。
他双手负在背后,望着熊熊大火朝着曹军包围过去,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在此刻显得有神。
主公,庶终究未令你失望!
初战告捷!
此时张辽眼见火起,亦是领着马谡返身杀回,势要把那嘴臭的夏侯惇给生擒活捉,方能解心头之恨。
马谡更是格外兴奋。
刚刚他可被收拾的老惨了。
胸中憋了一口气的他此刻看到己方反败为胜,心中别提有多爽了。
所以此刻他冲起来,势头竟是比起张辽还要猛。
“让尔等追我,让尔等方才追我,吃马某一鞭!”
马谡拿下了第一滴血,马谡完成了双杀,马谡完成了三杀,马谡正在大杀特杀!
此时此刻,身为马氏五常的马幼常用实际行动形象生动的展示了什么叫做顺风成神、逆风成狗。
张辽原本想劝劝,让他不必这般夸张。
不过想想如今大军反攻,也的确是需要他这股闯劲,索性也就没有再说。
就当是锻炼年轻人了。
他只是仅仅盯住了夏侯惇,尽可能试图将他留在这里。
当然,如果夏侯惇能狠下心来,冒烟突火而走也行。
毕竟曹军在这样的大火中只会自相践踏,更不必说后方还有乐进、张郃二将拦路,夏侯惇要跑,便让他冲去吧!
心态突出一个稳健。
其实张辽的岁数也不算大,如今还不到四十岁,正值壮年。
但张辽出生时,塞外的胡人已经在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的统治下在弹汗山建立了王庭。
此人向南掠夺东汉,向北抗拒丁零,向东击退扶余,向西进击乌孙,完全占据匈奴故土,一度攻至倭国,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
不但如此,他还多次攻打汉朝缘边九郡及辽东属国,拒绝跟桓帝封王和亲,一度非常强盛。
张辽所在的雁门郡就经常遭到胡人的杀掠洗劫。
所以年幼的张辽便是在这边塞战乱中慢慢成长,少年时期就已经成为雁门郡郡吏,出道时间很早。
在马谡这个年龄的时候,他已经被并州刺史丁原召为从事,跟随他一起接受大将军何进的召唤进京了。
自那个时候开始,张辽便正式登上了东汉的政治舞台。
进京之后,何进又派遣张辽前往河北募兵,张辽在河北共募得千余人后,返还京城向何进复命。
后来何进被十常侍所杀,自西凉赶来的董卓立下了救驾大功,回京后掌握朝中大权。
由于何进已死,张辽作为何进的直属部下之一,便像何进的其他部属一样统兵从属董卓。
再后来董卓败亡,张辽又统兵从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
张辽虽然以兵属吕布,但他以北地太守或鲁相的名义在吕布军中仍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
只是张辽为人忠义,身为吕布麾下八健将之首,对吕布十分忠心。
可惜的是吕布这个主公实在不行。
徐州一战,吕布兵败逃跑,张辽却被早有预谋的张绣俘虏,最终在陈宫的劝说下投降了张绣。
所以张辽虽然年纪不大,但人生经历却极为丰富。
年少老成、老成持重、稳如老狗、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些词语用来形容他一点都没有问题。
他看马谡真的跟看自己的儿子没什么两样。
然而看着看着,张辽不禁眉头一皱,隐隐感觉情况有些不对。
常言道水火无情。
夏侯惇大军中计,被大火包围,主帅夏侯惇在亲兵的保护下夺路而逃。
按照张辽的想法,这时应该是全军大乱、人心惶惶,即使是面对马谡这样初上战场的毛头小子也应该一触即溃才对。
然而想象中曹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的景象并没有出现。
马谡的确是在大杀特杀,已经杀的如同妖孽一般。
但是!
张辽敏锐地发现,虽然曹军的确是在不断后撤,但脸上的惊慌之色却并不是想象中那般。
更重要的是,他们撤退的时候竟是颇为有序。
被马谡斩杀的那一部分士卒看上去也是在主动留守断后。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辽扪心自问,别说是自己,哪怕己方以练兵著称的高顺,他的陷阵营在面对这样的情况都未免能做到这一点。
他知道的所有人中,也就是张绣能够凭着自己极高的威望能做到这一点。
但那可是张绣!
北地枭雄、乱世不败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早已经在全军上下深深留下了张绣绝不会失败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张绣打了这么多年仗,还真是一场都没有输过。
在这种情况下,跟着张绣不会吃败仗这种理念早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哪怕面对这样的逆境,众人也相信张绣肯定会带着他们翻盘。
可你夏侯惇何德何能,也敢跟张绣相提并论。
除非他们还有退路!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士卒才会心甘情愿的断后,给己方其他人争取生存、乃至是反败为胜的机会。
哪怕张辽实在是想不出曹军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还要用什么样的方法逆转结局,但他依旧是不假思索的认定此事有诈!
他心中略一权衡,果断决定先不向徐庶请示,而是立刻下令让马谡回兵,不可再追。
张辽治军虽不及高顺那般,但也是军令严明、令行禁止。
闻得军令以后,一众军士纵然心中不解,但依旧还是依依不舍地停止再追。
然而马谡此时正在享受无双割草的快感,热血上头的他根本顾不上张辽的军令,继续率部冲杀。
张辽得知马谡不听军令,深深皱起了眉头。
身为战场老将的他再度约束本部停止追赶,跟马谡部队拉开差距。
一方面派出斥候查看敌情,一方面迅速将自己的猜测告知徐庶。
事实上,徐庶发现问题的时间比张辽更早。
因为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把准方向、统揽全局。
当夏侯惇来到指定埋伏地点,大火烧起的那一刻,徐庶忍不住都想要仰天长啸一声。
此战过后,徐元直就会成为既诸葛孔明之后,第二个让所有曹军都记住的名字。
第一次上战场就打得这么漂亮,他甚至连赞美自己的诗都想好了: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夏侯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经此一役,夏侯惇势必败退。
所以接下来就应该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了。
然而就在这时,他却发现曹军虽然大叫着后退,但进退之间却是隐有章法。
他心中咯噔一声,随即凝目望去。
只看了片刻,他便一拍自己大腿,惊呼:“曹贼军中有能人,吾计已被破解!”
“军师何出此言?!”
跟在徐庶身旁的就是白眉马良,他听到徐庶的话只觉十分惊讶。
明明都已经胜利在望了,徐庶怎么突然说起这种话了呢?
徐庶伸手一指远方,语速极快地说道:
“曹军虽退并乱,被张郡守率部追击,竟还能保持阵形,局势定是有了不为人知的转变。
吾细细观之,果见四方火势却不随风向而动,却有两股大火相互靠近……”
徐庶越说脸色越沉,“能在这般短的时间便想出此等灭火之计,对面主策之人之才决不在吾之下!”
说实话,马良没听懂徐庶这话的意思,至少没有全懂。
好在徐庶迅速给出了更加明确的指示:
“立刻通知张郡守,收拢兵马,莫要再追,我这便与他会合!”
说完这句话,徐庶又深深看了正在徐徐撤退的曹军一眼,不由叹了口气:
“说不得,要变成一场硬仗了!”
明明都已经准备庆功了,竟然还会出现这样的变故,徐庶的心情犹如从高山跌落到谷底。
痛,太痛了!
夏侯惇的运气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