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蔡琰到底不是普通人,眼看身旁的弦儿已经吓得跟个鹌鹑一样,便大着胆子隔着门帘开口道:
“这、这位壮士……”
她话音未落,门帘便被人一把掀开:
“哟,竟然还有两位小娘子!”
张绣看到抱在一起的蔡琰和弦儿,先是一愣,跟着便忍不住笑道:“不如就此当我的压寨夫人如何?”
“不、不要……”
蔡琰下意识就要拒绝。
可当她看清楚张绣的模样以后,整个人便愣住了。
竟、竟然真的是他!
尽管眼前这个人眉毛浓了一些,还戴了一顶帽子,但蔡琰依旧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张绣。
就在刚才,她还认为张绣再次出现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没想到不久之后,她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变成了现实。
张绣竟然真的从天而降,把她从绝望的深渊中拉了出来。
心情激昂的她再难抑制,直接扑向张绣,紧紧将他抱住。
眼泪更是在瞬间打湿了张绣的衣襟。
蔡琰心里明白,从这一刻开始,自己再也没有办法把这个男人的身影从自己心中赶出去了。
第489章 我有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总之,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了。”
吴匡府上,张绣一口气说完了自己救下蔡琰的经过,随即端起茶来猛猛的灌了一口。
他这种牛饮的方式自然不能算是品茶了。
不过也没关系,他原本就只是为了解渴。
因为方才在说到那一段贯口的时候,他正好又想起了一些新东西。
张绣兴致一来,索性把它们加了进去,从一百多字扩展到了一千多字,也算是稍稍丰富完善了一下内容。
正因如此,所以他难免有些口干舌燥。
只有此刻听张绣发言的只有吴匡和典韦两人。
偏偏这两人一个严肃一个沉闷,都不是那种会捧哏的类型。
所以对于张绣这段贯口他们的反应颇为平淡,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典韦的想法很单纯,张绣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如今在他心目中,自己的主公简直就是无所不能,对于张绣的信任已经到了哪怕张绣说明天太阳从西方升起来他都会相信。
至于前主公曹操……
那个人是谁?
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吗?
乐进的情况也跟典韦差不多。
在不知不觉之间,张绣已经成功完成了对人妻曹的NTR,让典韦、乐进等原本属于曹操的将领彻底倒向了他。
至于吴匡,他更为关注的是张绣的战绩。
1V50,还能保持无伤,当真是非常利害了。
可为什么自己一点都不感觉惊讶呢?
是了,吴匡很快反应过来,自己对于张绣的期望值原本就不低。
况且对方还是一群没有将领率领的普通士卒。
能够一战胜之,原本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唯一称得上意外的就是那份无伤的战绩了。
不过话说回来,碾压局原本就是这样。
获胜的那一方往往就是完胜。
“宣威侯杀了那些人,尸首却不能就这样弃之荒野。”
吴匡略一思索,缓缓开口说道,“我这便命人去将之收拾。”
“不必劳烦将军,绣已安排人着手去解决了。”
专业的事情自然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杀人放火,张绣在行。
但毁尸灭迹这种事情还得荀谌来才行。
当然了荀谌也只是指挥,具体操作还得文聘和胡车儿他们带着人去做。
听到张绣考虑事情如此周详,吴匡不禁再次在心中暗暗感慨,有如此人物,汉室复兴有望也!
既然张绣已经有了安排,吴匡也就放下心来,紧接着两人又闲聊了一阵,吴匡便将话题引到了蔡琰和她的父亲身上:
“不曾想宣威侯竟还和蔡伯喈之女有旧,那蔡氏能够连续两次被将军所救,她倒也算是好福气。”
对于像吴匡这样的人而言,蔡邕对他的影响显然要比蔡琰更大。
这一点跟张绣正好相反。
事实上,对于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提到蔡琰的第一印象都是“蔡伯喈之女”。
反观以张绣为代表的穿越者们——除非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否则想到这一对父女,往往都会给打上“才女蔡文姬”和“蔡文姬之父”的标签。
事实上,单论影响力,蔡邕这个老父亲肯定要比蔡琰这个女儿更大。
旁的不说,蔡邕作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生卒年在历史上都是有明确记载的。
至于他的成就和经历也是清清楚楚。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从著名学者胡广。
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他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除此之外,蔡邕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所以他还是一名收藏家。
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反观蔡琰,生卒年记载不详也就罢了,哪怕是她的经历也多有争议。
她在被曹操以重金赎回以后嫁给董祀,曾经为了丈夫犯了死罪,披头散发光着脚找到曹操,替董祀求情。
在成功说服曹操免除了董祀的死罪以后,又以超凡的记忆将蔡邕收藏的四百余篇古籍全部背诵默写下来。
此外,她还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五言长诗《悲愤诗》。
据说后来金庸写黄蓉他妈默写《九阴真经》也是受了这个故事的启发。
可惜的是,在这件事情以后,和蔡琰相关的事情便再无记载,甚至连卒年不详。
当然这也跟古代重男轻女有关系。
纵然蔡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诗人,依旧不受重视。
然而到了当代,蔡琰的女性优势反倒是体现了出来。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中国的文明史实在是太长了,哪怕像蔡邕这样在多个领域都有成就的人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毫不夸张地说,比蔡邕更厉害的人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
文学和书法方面,光是跟蔡邕同在汉代的就有张芝、钟繇、皇象、杜度等人,更不必说汉朝以后。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然因天下第一行书而闻名于世,但其文字成就也是相当之高。
能跟王勃的《腾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并称序记作品三不朽,又岂是等闲之辈?
摩诘居士王维诗画双绝,精通音乐,绰号诗佛,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提到诗歌就绕不开青莲居士李白,可不仅仅只是会写诗,他的书法成就同样不低。
此外在品酒和剑法上亦有极高的造诣,这才被称为三仙。
甚至在未来还会有以李白来命名的物种——诗仙蜢螳。
再往后,唐宋八大家虽然是以散文的成就并称,但个个都写着一笔好字。
苏轼不必多说,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绘画方面同样不弱。
和他齐名的宋四家黄庭坚、米芾、蔡襄的文学成就同样不低。
更重要的则是,以上这些人虽然都是以书法绘画码字什么的为后人所知,但其实这些都只是他们的副业。
就如同现代在网络平台上兼职写小说的作者一样。
换言之,人家只是兼职就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成就。
简直是恐怖如斯。
至于这些人的主业嘛,自然就是入仕为官了。
所以蔡邕的成就放到整个中国历史上真是有些不够看了。
但蔡琰就不一样了。
女性文学家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
特别是在古代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能够取得一定成就并且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更是少之又少。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协助其兄完成了《汉书》的曹大家班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谢家的谢道韫……
蔡琰能够凭借着《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在历史上留名,对于后世而言自然是要比其父名气更大。
特别是文姬归汉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典故。
所以在吴匡眼里,被张绣救下的蔡琰就是“蔡伯喈之女”,但在张绣眼中,蔡邕却是“蔡文姬之父”。
这是由两人所处的时代决定,其实这两种看法并无对错之分。
书归正传。
对于吴匡提出的蔡琰有个好福气这种说法,张绣自是深以为然。
上次救下蔡琰的事情就不必多说。
那本来就是自己去找赵云的时候顺手做了一件好事。
没想到这次同样的事情竟然又发生了。
他来京城之前可不知道蔡琰也会过来。
甚至如果不是遇上蔡琰,他都快要把这个妹子给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