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471节

  许褚看许攸不顺眼,但也没有去主动招惹他。

  然而许攸接下来就用实力展示了什么叫“人做死,就会死”。

  在看到许褚的那一刻,许攸傲慢地指着邺城东门说道:

  “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

  许褚早就看许攸不爽了。

  闻言不禁勃然大怒,“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

  到了这个时候,许褚也只是想揍许攸一顿出气。

  可接下来,许攸却指着许褚的鼻子骂道:

  “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

  这就等于是彻底抹杀了一众将士的功绩,许褚不禁勃然大怒,直接拔出长剑:

  “无耻老贼,吾便杀了你!”

  许攸即便被许褚擒住,也是一点都不害怕,“许褚,你敢杀我吗?”

  许褚的面目露出一丝狞笑:“有何不敢?”

  “你竟真敢杀吾?”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许褚当街就砍了许攸的脑袋。

  许攸万万想不到,许褚居然真的敢杀他,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动的手。

  直到人头落地,他的双眼依旧是一片不可置信。

  杀了许攸,许褚也不逃避,径直去向曹操请罪。

  许褚看似鲁莽,实则粗中有细。

  他跟随曹操的时间不短,早就看出曹操对许攸已经有了芥蒂,只是不好发作。

  正好自己也看许攸不爽,便趁着这个机会把事情给办了。

  他相信曹操不会责罚自己。

  果然,曹操得知此事,大惊失色,紧接着痛哭流涕,对着许褚怒道:“子远与吾旧交,故相戏耳,何故杀之!”

  可惜人死不能复生,他也只能令人厚葬许攸。

  至于许褚,则是被曹操狠狠骂了许褚一顿,别说杀人偿命,甚至连一指头都没有动他。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这之后,曹操又命人遍访冀州贤士——本来这件事情是应该由许攸这个熟悉冀州情况的人去办的。

  如今也不过是重新换个人继续干活罢了。

  很快,曹操就得到了一批人才。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崔琰和牵招。

  前者本是袁术麾下的骑都尉,可惜不被袁绍重用,干脆托病在家。

  后者本是袁尚部将,因为目睹了袁氏诸子相争,因而心灰意冷。

  如今两人皆是投了曹操。

  类似这样的侄子还有许多,此刻便不再一一列举。

  不久之后,荀彧从许都来到邺城,开始全盘主持冀州内政。

  曹操便放心地开始着手平定河北其余三州。

  首先就是召集已经投降了自己的袁谭。

  这段时间,其他人也没闲着。

  在攻打平原的袁尚因为去救邺城撤退以后,袁谭便抓住机会,引兵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间等地。

  在听说袁尚一败再败,退走中山以后,袁谭跟叔父袁术一商议,索性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

  在这关键时刻,又一次对袁尚发起了进攻。

  袁尚之前败得那么惨,现在哪里还有心思跟袁谭打?

  所以眼见老大哥来了,干脆绕道而行,直接去幽州投奔袁熙了。

  至于原本要来救援邺城的袁熙和高干在半路得知袁谭降了曹操的事情,顿时就产生了自立的心思,有意放缓了营救速度——这也是他们迟迟未到冀州的原因。

  等到邺城被破,袁谭又收编了袁尚的部队以后,干脆各自打道回府。

  至于袁谭,他的实力一跃成为袁绍三子一甥中最强的那个。

  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觉得他行了,于是又开始做起了图谋冀州的美梦。

  在他想来,一旦自己能够成功收复冀州,未必不能重现父亲昔日的辉煌。

  诸葛亮则是在率众人撤出邺城以后就兵分两路,张郃带着审配、荀谌、逢纪、吕玲绮等人返回荆州,其他人则是继续留在河北。

  目的是混水摸鱼,再给曹操找点事情做。

  诸葛亮本想先将袁尚、袁熙、高干三人联合起来。

  毕竟袁绍的死因已经公布出去,可以藉此事让众人同仇敌忾。

  袁尚和袁熙这边自然是没有问题。

  袁尚这段时间接二连三被曹操和袁谭按在地上来回摩擦,这时恨不能立刻起兵报仇。

  可惜的是如今他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只能看二哥脸色行事。

  至于他二哥袁熙听闻自己的妻子居然又被曹丕给抢了,更是气得怒火攻心。

  当初张绣抢我未婚妻,现在曹丕居然直接抢老婆?

  我袁熙看上去就那么好欺负吗?

  当然,仅凭幽州一州之力万万不能跟曹操抗衡,还得加上并州的高干才行。

  可惜的是,在这种关键时刻,高干却生出了异心。

  说来也巧,曹操率军包围邺城的时候,袁尚曾经遣部将牵招前往上党督运军粮。

  不料曹操派出吕氏兄弟劝降了马延和张顗。

  这两人知道袁尚的安排,所以在反水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着人把粮道给断了。

  牵招顿时傻了眼。

  好在没过多久,诸葛亮第一次离开邺城,在途中顺便打败了马延和张顗。

  被截断的粮道也得以重新恢复。

  可惜的是,不等招牵返回,袁尚已经败走中山。

  他顿时再一次傻了眼。

  思来想去,牵招干脆去了离自己最近的并州,投奔袁绍的外甥,并州刺史高干。

  牵招在见到高干以后,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并州左有恒山为天险,右有大河可以固守,北有胡人可以利用,可以说地利优势极佳。

  更不必说高干自己还拥兵数万,这些士卒经过这五年的战争磨砺,皆是可战之师。

  所以牵招劝高干把袁尚迎过来,联合起来对付曹操。

  牵招的计谋跟诸葛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旦高干接受,那么整个河北今后的情况都将变的不一样。

  可惜的是高干并没有答应。

  人是会变的。

  袁绍还在的时候,高干对于袁家的确是忠心耿耿。

  哪怕是袁氏刚死的那段时间,他在诸葛亮的调停下跟袁家三子联合起来抗曹时也没有异心。

  但随着他看到袁谭和袁尚这一对亲兄弟都为了地盘杀红了眼,想法也渐渐产生了改变。

  你们自家亲兄弟都这样,我一个表兄弟又何必继续为你们卖命呢?

  高干能够被袁绍安排来做并州刺史,其实能力并不差。

  可惜的是他却有致命的性格缺陷。

  结果就是,高干没有接受牵招的计策。

  只是这样倒也罢了,可关键是他听到牵招想让自己迎袁尚,更是觉得此人绝不可留,居然打算直接害了牵招。

  这就着实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了。

  好在他的想法还没有执行就被牵招得知,后者忙不迭偷偷溜走。

  眼看着袁谭、袁尚互不相容,身为表兄弟的高干也起了异心,再加上如今道路阻塞,牵招便是想去找袁尚也回不去。

  思来想去,他最终还是觉得,这袁家……不待也罢!

  于是一转身干脆投了曹操。

  将自己对高干的那一番分析说了出来,曹操顿时觉得此人颇有才能。

  又听闻牵招曾经过乌桓打过交道,立刻辟其为从事。

  结果高干听说了此事,顿时又心生悔意。

  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此时的袁尚被袁谭揍了一顿,已经去投他二哥了。

  高干觉得自己得罪了袁尚,思来想去,觉得曹操势大,询问了麾下名士仲长统的意见以后,干脆举众投降。

  曹操自是大喜过望,为了安高干之心,仍然让他担任并州刺史。

  至此,曹操便得冀、并、青三州,只剩幽州未平。

  “罢了,罢了,此乃大势所趋,不可逆也。”

  纵然如诸葛亮样的人物,在面对这样的逆境也是无计可施了。

  好在给曹操添堵属于可选任务,就算无法完成也影响不大。

  “幸得主公已经拿下荆州”,诸葛亮对沮授和陈宫说道,“袁绍已是好勇无断,不曾想其子嗣竟还不如他!”

  陈宫摇了摇头,“一代不如一代。”

  沮授更是冷笑一声,“当初大将军便应该将两子都带走,只留一个便好。”

  诸葛亮和陈宫闻言皆是哭笑不得,这沮授,说什么呢!

  不过细想想,其实沮授这是话糙理不糙。

  如果袁绍真的只剩一个儿子,局面怎样还真就不好说了。

  “军师,军中存粮已不多,我等可要也去幽州?”

首节 上一节 471/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