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451节

  如今的一郡太守可不像以前那般只是行政长官了。

  废史立牧以后,郡守也可以掌兵了。

  所以如果操作得当,这未尝不是一个跟刘琮争锋的机会啊!

  刘琮的支持者们则是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此时此刻,张绣的安排终于算是图穷匕见了。

  简单说来其实就是两个字:平衡。

  荆州名义上的最高长官,原本应该是一肩搭的刺史和州牧被张绣一分为二,由刘琦和刘琮两兄弟分别担任。

  由于废史立牧的影响,使得州牧在面对刺史的时候存在着天然优势,所以为了平衡,张绣又让刘琦这个刺史兼任了南郡太守。

  所谓县官不如县管,南郡是荆州治所,在这种情况下,刘琮和他身后的势力在面对刘琦的时候就要掂量一番了。

  这样一来,两人的势力便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当然这个平衡的关键还是张绣。

  如果没有张绣,别说给刘琦一个南郡太守,就是让他继承了荆州牧加上荆州刺史,恐怕这位置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坐稳的。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今时不同往日,像什么州牧、刺史、郡守都是虚的。

  如今在荆州,谁能跟张绣搞好关系,谁的日子就会好过。

  张绣这种安排方式就是在警告他们,不要搞小动作,否则眼前的幸福生活可就没有了。

  两方人马面面相觑,显然都是没有想到最后会是这样一种结果。

  张绣却没有心情再理会他们了。

  终于,赶在曹操平定河北之前,自己终于拿下了荆州。

  此时除了南郡之外的六郡太守皆由他麾下的文臣武将担任。

  荆州刺史、南郡太守刘琦,荆州牧刘琮也是由他一手定下。

  刘表原本以为张绣会自任荆州牧,不曾想张绣深化改进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目标,不但缓称王,连州牧都不愿意干了。

  对于他来说,将荆州实际控制在手里才更为重要。

  荆州牧什么的……可以吃吗?

  既然不能吃,要他何用!

  很快,张绣的奏报便送到了许昌。

  汉帝刘协见到张绣如此安排,不禁有些意外。

第466章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刘表的死讯汉帝刘协自然是早就收到了。

  同样是身为宗室大臣,但刘表给刘协留下的感观远远不如刘备。

  单从荆州的治理来说,刘表固然是大功一件,可是刘表对于自己这位天子却并不怎么尊重。

  当年十八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刘表就并未加入讨董联军。

  直到董卓被王允以连环计设杀,其部将李傕、郭汜进据长安,刘表这才派使者入朝奉贡。

  名义上是向刘协,实际上却是冲着李傕。

  刘表这般表示,李傕也是投桃报李。

  不久之后,他就派黄门侍郎钟繇拜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并且允许他设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拥有开府辟召掾属的权力,礼仪如同三公。

  所以说,刘表这个荆州牧实际上是在李傕的手里拿下来的。

  不但如此,为了加强跟刘表的联系,李傕后来又派左中郎将祝耽授与他假节,并督交、扬、益三州军事。

  从此之后,李傕以此来结连刘表作为自己的外援。

  可惜的是,李傕、郭汜终究还是能力不足。

  在贾诩的献策下获得了这样好的开局,但最终却还是落了个兵败被杀的下场,反倒是让曹操给捡了桃子。

  经历了这两件事情,汉帝刘协对于刘表已经有些不满了。

  主要是觉得他善于投机、左右逢源,一点都没有汉室宗亲的样子。

  等到后来曹贼迎刘协迁都许昌,刘协对他的不满更是到达了顶点。

  因为刘表虽然跟上次一样遣使奉贡,但却北与袁绍相结,这种两边下注的行为让刘协更为不满。

  所以对于刘表的逝世,刘协其实并无多少悲伤之意。

  但他万万没想到,刘表死后,向来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张绣居然又折腾了这么一出。

  哪怕是张绣自封为荆州牧,他都不会这么惊讶。

  让刘琦和刘琮两兄弟分别任刺史和州牧是几个意思?

  况且还让刘琦兼任了南郡太守?

  因为对于荆州的情况不太清楚,所以刘协便召来吴匡询问一番,这才对荆州的情况有所了解。

  当搞清楚情况以后,刘协当即同意了张绣的举荐方案。

  其中就包括了刘琦、刘琮两兄弟,以及荆州其他六郡太守的任命。

  很明显,这是对己方实力的一次加强,同样也是对曹操实力的一次削弱。

  趁着曹操现在还在河北跟袁氏兄弟较劲的机会,一定要尽快协助张绣控制荆州。

  曹操不在许昌,政务基本上是由荀彧全权处理。

  他是传统的儒家思想,祖食汉禄,又出身颖川荀氏,所以对于大汉王朝还是十分忠心的。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他往往会尽可能满足天子的愿望。

  跟刘协还要寻找吴匡不同,荀彧一眼看穿了张绣的打算。

  事到如今,张绣掌握荆州已经是无法阻挡的大势了。

  至于荆州刺史刘琦和荆州牧刘琮,其实都是幌子。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张绣自己不愿意要这个名分,那便由他去吧。

  对于现在的曹操而言,统一北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其他事情都要先往后稍稍。

  但让荀彧没想到的是,张绣自己不要封赏,刘协却不肯答应了。

  “张博超对汉室忠心耿耿,如今远在荆州却能够替朕分忧,怎能不赏?”

  荀彧自然听出了刘协是在拿张绣对汉室忠心耿耿来讽刺曹操,他闻言也只能苦笑。

  众人都当荀彧是曹操的铁杆心腹,但很少有人知道,虽然荀彧如今帮着曹操做事,但内心深处却始终紧守着一条底线。

  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协助他统一北方、乃至整个天下,是因为他看中了曹操的能力,认为他是有能力结束这个乱世的人。

  所以才愿意辅佐曹操为汉服务,效忠并兴复汉室。

  但这些事情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曹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违背汉臣的身份。

  他可以接受曹操在做周公,来做一个千古名相。

  但绝对不能接受曹操篡汉自立。

  一旦真有那么一天,他定会竭尽全力阻止曹操。

  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所以此刻面对刘协的嘲讽,他也只能报以苦笑。

  刻意避开了这个话题,荀彧询问:

  “国家打算怎生赏赐张右军、宣威侯、扬州刺史?”

  这是在委婉的提醒张绣如今的官职已经不低了。

  要知道自从汉光武帝以来,汉朝便战事频繁,所以除三公九卿尚书台以外,又设了各级将军,同样也是中央要员。

  像是大将军,还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次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四将军。

  其中大将军位在司徒、司空、太尉三公之上。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三公之下。

  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上卿之下,并不常置。

  可是自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太后临朝称制,致使外戚执政,假借兵权以自重。

  自那时开始,大将军便成了主要的中央官员,并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

  何进、董卓、袁绍都曾担任过此职务。

  直到袁绍身死之后,大将军的位置便由其子袁尚继承。

  只是由于当年袁绍这个大将军曹操就给的很不情愿,所以如今并没有承认袁尚的身份。

  实际上,大将军之位是空悬的。

  这个位置肯定不能留给张绣。

  否则岂不是让他爬到了曹操头上?

  但如今张绣已经是大汉右将军,若要再加封,也只能奔着三公九卿和三将军去了。

  至于地方官职,可以在扬州刺史的基础上加封扬州牧。

  只不过张绣的在扬州的地盘只有庐江、九江这江北二郡,若强要封其为扬州牧,未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反观吴侯孙策才是更适合此职位的人选。

  可谁让张绣自作主张把荆州牧和荆州刺史的位置让出去了呢?

  否则这次改拜他为荆州牧、荆州刺史倒是顺理成章的。

  至于爵位也没有办法再加封了。

  主要是因为东汉是不设国公爵位。

  在正常情况下,东汉王朝的爵位原本就只有王和列侯两等。

  封王是肯定不可能的。

  因为张绣不姓刘,不是宗室中人。

  早在西汉开国时期,汉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就与众大臣相约“非刘氏姓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就是著名的白马之盟。

  也就是说,在汉代,非宗室是不能封王。

  不能封王,又不能封公,那么张绣的爵位就只能在列侯上锁死了。

  听到荀彧的分析,吴匡忍不住便呛了他一句,“尚书令此言差矣,据吾所知,昔日我朝便曾有异姓王和国公爵位。”

首节 上一节 451/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