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张绣不是黄Sir,没有做那种当初说好是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的恶心事情。
在头一个三年刚过,直接就把张郃安排过来陪他一起潜伏。
虽然只是多了一个人,但已经让纪灵十分满足了。
第432章 我来说句公道话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纪灵又在袁术身旁潜伏了五年。
因为有了张郃相伴,所以这一次他没有了之前三年的孤单寂寞冷。
相反,这五年他的小日子过得着实不错。
主要还是没有被人抛弃的感觉真好。
如今正式跟太史慈这个早早就跟随张绣的老资历将领见了面,纪灵心情更好了。
因为纪灵觉得太史慈能够出现在这里,就说明距离自己结束卧底生涯不远了。
太史慈自然不知道纪灵心中想什么,见纪灵对自己这般热情,只当是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因此也报以了同样的热情。
他首先当着张郃跟纪灵的面贬低了袁谭军中守备松弛,被自己悄悄摸进来还不自知。
其次又对白仲的警戒工作大为赞赏,顺带着狠狠夸了一番张郃的治军之能。
一番话中只把后者听得不断捋须微笑,连声谦让。
最后,太史慈便转入正题,把在冀州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两人。
对此两人并不意外。
张郃苦笑着说道,“昔日郃在袁绍麾下之时,便已料到日后会有如此情形,如今看来果不其然。”
纪灵也连连点头:“废长立幼本就是取乱之道,若换作是灵,亦是心中不服。”
太史慈却摇头道:“即便如此,然则如今大敌当前,袁氏兄弟本当齐心协力、共抗外敌,怎可在此关键时刻行兄弟阋墙之事?”
纪灵有些无奈地解释:“只因近几年有孔明军师居中谋画,河北四州对抗曹操时不落下风,是以袁谭未将曹操放在眼中——窃以为便是袁术都比他更为重视曹操。”
“伏义所言甚是,袁谭本就恼怒其父传位于袁尚,如今又得袁术支持,心中自有底气,更不把袁尚放在心中。”
张郃又补充了一句。
太史慈闻言便皱起眉头:“军师欲让我等保下逢纪,可行否?”
张郃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袁谭欲得主公支持,是以对我多有礼遇,此事应当不难。”
纪灵则是说道:“灵如今尚在袁术麾下,不便开口,若袁谭要动手,便全靠儁乂了。”
张郃点头:“那是自然,只是……他当真会杀了逢纪?”
言辞之间似是有些不敢置信。
纪灵冷笑一声,“袁家大郎为了争位,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张郃闻言不由看了纪灵一眼。
先前他就觉得纪灵看问题比自己更为通透,如今更是加深了印象。
果然军中传闻无误,凡是被张绣招募的文臣武将必有过人之处。
这纪灵武勇过人,不在自己之下倒也罢了。
众人皆说纪灵鲁莽无脑,然而在张郃看来,纪灵一点都不鲁莽,甚至大多数时候他都聪明的一逼。
难怪他早早就投了张绣,光是抛开武力不谈,他这份眼力劲愣是要的。
正在这时,有军士来报,说是袁谭请张郃前往大厅议事。
张郃站起身来,“看来是到了。”
“真慢。”
太史慈不屑地撇撇嘴,他们这边事情都说完好一会儿了,郭图和逢纪才到。
张郃笑了笑,对太史慈道,“吾与伏义先去,子义便先在我帐中歇着?此时汝暂且不便露面。”
太史慈对此自无意见。
等到张郃跟纪灵一起来到大厅,却见众人已经来得差不多了。
袁术瞧着纪灵跟张郃一起进来,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皱,不过也没说什么。
又过片刻,袁谭总算是姗姗来迟。
逢纪眼见袁谭安然无恙,双目骤然一缩,暗叫一声不好。
袁谭根本没生病,郭图先前分明就是在扯淡。
回想起他们拥立袁尚的事情,逢纪不免心中惴惴不安。
只是事到如今,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献上印绶,向袁谭转达了袁尚的意思。
袁谭一听逢纪和审配居然真的像郭图说的那样立袁尚为主,顿时勃然大怒。
什么袁绍遗命?
假的,都是假的!
哪怕袁绍一时鬼迷心窍,被刘氏和袁尚欺瞒,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中意的一定还是自己这个长子!
况且袁绍身体一向不错,如今突然暴毙,十有八九就是被袁尚这个不孝子给药死的!
想到这里,再看逢纪和他手中的车骑将军印绶,怎么看怎么刺眼。
袁谭越想越气,越气越想。
于是便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怒拍桌子:
“来人,把这个假传吾父遗命的混帐拖下去斩了!”
“喏!”
左右闻言,立刻上前按住逢纪。
逢纪连呼冤枉,袁谭却是理都不理。
眼见逢纪就要命丧当场,忽听堂下一人道:“刀下留人!”
袁谭寻声望去,瞧见说话的是张郃,不由有些惊讶。
他的确是没想到张郃会在这种时候开口,不由奇道,“张将军可有话要说?”
得到诸葛亮的嘱托的张郃咳嗽一声,迈步出列,淡定而从容地说道:
“使君,不如由郃来说句公道话,如何?”
难得张郃肯主动发言,袁谭便给了他这个面子,“将军请讲。”
然而张郃却并没有直接开口,而是走到袁谭身旁,压低声音对他说道:
“如今曹军压境,阵前斩将,不但不吉,且易令袁尚离心。
不若使君先留逢纪在此,以安袁尚之心。
待破曹之后,再做打算不迟。”
虽然张郃说得十分委婉,但话里向着袁谭的意思却很明显。
袁谭一想张郃说得也对,遂从其言。
逢纪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自己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只差一点就回不来了。
看向张郃的目光便充满了感激。
他心道早知如此,先前在冀州种种行事便不应避着诸葛亮。
等到这次回去,一定要跟他结个缘才行。
这件事情便算就此结束。
袁谭接下了车骑将军一职,又将逢纪扣在军中,随军同行。
原本按照张郃的意思,最好能等到冀州、并州、幽州兵马到齐,再与曹操交战不迟。
然而袁谭却不听。
跟曹操战了五年的他自以为已经了解了曹操的实力,决意要以一己之力打败曹操。
从而携大胜之势从袁尚手中夺回冀州,乃至整个河北四州的指挥权。
张郃说得多了,袁谭干脆反问起来:
“不是张将军先前称待破曹以后再做打算?如今谭便要破曹!怎么,莫非张将军是怕了那曹贼不成?”
张郃:( ̄ε(# ̄)☆╰╮o( ̄皿 ̄///)
如果可以的话,他真想一个帅气的耳光直接抽过去。
我是让你破曹,可谁说让你一个人破曹了?
自己有几斤几两,难道心里就没有一点数吗?
还说什么我怕了曹贼?
老子不怕曹贼,老子现在怕的是你!
可纵然张郃压下心头怒火百般相劝,袁谭最终还是没有听。
相反,急着立功的他下令即时拔寨起行,前往黎阳与曹操决一死战。
张郃无奈,回到帐中便将此事告知太史慈。
太史慈闻言亦是勃然大怒,“凭他袁谭的本事,只怕遇上曹贼便是一触即溃,又何来的破曹信心?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张郃的气比太史慈更大,闷着头不做声。
太史慈又骂了一阵,觉得这也不是办法,唯有加快速度返回冀州,将此事告知诸葛亮,由他来定夺下一步打算。
临行之前和张郃约定,让张郃想办法能拖就拖,只要不被曹操全歼就算是完成任务。
太史慈快马加鞭返回冀州,告知了诸葛亮袁谭军中发生的事情。
诸葛亮闻言半晌无语,良久,他长叹了一口气:
“此事只怕儁乂难以拖延,吾以为袁谭必败,我等当早做准备才是。”
他让太史慈先去休息,同时随时做好准备,等待袁谭被曹操打败向袁尚求救的时候,就让太史慈随军同行。
诸葛亮已经预感到了袁尚可能会出功不出力的情形,所以太史慈这支兵马才是去救袁谭的主力。
另一方面,他又暗中将甘宁招来嘱咐一番。
甘宁提诸葛亮叮嘱,先是立下军令状,随后便目光凝重地离去。
说回袁谭,一心想要打败曹操的他不听张郃劝告,催促将士日夜急行,结果只用数日便赶到黎阳,正好撞上曹操大军。
眼见曹军数量跟己方相差无几之后,更是信心大增。
两军对峙,袁谭按照惯例排众而出,以手中马鞭指向曹操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