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380节

  伊籍年少时就依附于同乡刘表,如今也算是荆州幕宾。

  自从刘备来到荆州以后,因为仰慕刘备的高人风范,所以时常拜访,被刘备的人格魅力影响,对他愈发钦佩。

  这一次便是他得知了蔡氏姐弟要害刘备的消息,顾不得半夜三更,专程前来告警,催促他赶紧逃命。

  刘备闻言大惊失色,偏偏关、张二人都不在身旁,下意识问道:

  “未辞景升,如何便去?”

  伊籍一听就急了,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乎这些,立刻说道:

  “公若辞,必遭蔡瑁之害矣。”

  刘备一想的确如此,于是谢过伊籍,召集一众手下连夜跑回新野。

  因为伊籍的告警,蔡瑁自然是扑了个空。

  他大怒之下,心生一计,干脆在墙壁上题了一首诗,直接去刘表那儿告状:

  “刘备有反叛之意,题反诗于壁上,不辞而去矣。”

  刘表当然不信,亲自来到刘备居住的馆舍,果然见只一片狼藉,召人一问得知刘备的确是半夜急急离开,不辞而别。

  墙壁上那四句诗则是: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好一个困龙欲升天!

  刘表见状不禁大怒,直接拔剑砍掉了桌子一角:

  “吾誓杀此无义之徒!”

  一旁的蔡瑁见状大喜,就准备自己请命去新野剿灭刘备了。

  然而就在这时,却见刘表因为愤怒而扭曲的表情不知为何渐渐恢复平静,等再看向自己的时候,目光中已经带上了三分怀疑、三分审视、三分了然。

  这表情蔡瑁可太熟悉了!

  当年他在刘表面前张绣坏话说得多了,刘表就是这副模样。

  该死,难道姐夫又开始怀疑我了?

  岂有此理!

  当初张绣就是这样,现在刘备又是这样!

  到底谁才是你的自家人啊!

  刘表的确是起了疑心。

  他心说自己跟刘备相处已经整整五年,从来都不曾见过他作诗,召集怎么就突然来了这种兴致?

  更何况如果刘备真有反心,寄人篱下的他又怎么会在墙壁上题诗?

  这不是明摆着暴露自己吗?

  这件事情必然是他人的离间之计。

  这个他人,显然就是站在自己身旁的蔡瑁了。

  想到这个小舅子,刘表也有些头痛。

  蔡瑁并不是一个只会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人,他是有真本事的。

  旁的不说,他操练水军的能力荆州就无人能及。

  当初他在帮助自己平定荆州的时候同样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也是刘表一直在纵容他的原因。

  否则光凭他做的那些事情,虽然看在后妻的面上不至于砍了脑袋,但绝对已经被撸成一个没有权力的平民了。

  他大概也能猜到蔡瑁这般针对刘备的原因,在心中暗叹一声,直接走到墙边用剑尖削去那首诗,一言不发便转身上马。

  刘表觉得自己表达的意思已经足够清楚了,没想到蔡瑁依旧不识趣地凑上前来说道:“军士已点齐,瑁可就往新野擒刘备。”

  “未可造次,容徐图之。”

  眼见蔡瑁还要再言,刘表深深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吾尝闻玄德与张博超相交甚密也。”

  说完这句话,便不再理会蔡瑁,骑上马扬长而去。

第418章 刘备:这也太下流了!

  蔡瑁最终还是没有放弃谋害刘备。

  对于刘表点出刘备跟张绣关系不错这件事情,蔡瑁并不在意。

  在他看来这两人只是表面关系不错罢了。

  虽然张绣曾数次救过刘备不假,可如果两人真是铁哥们儿,当初刘备在汝南被曹操打败的时候,直接投了张绣不就行了?

  费那事跑刘表这里来干什么?

  分明就是张绣也看出刘备是个克主之人,所以才不愿意收留他。

  刘备被逼无奈,所以才会来投靠张绣。

  也只有自己的姐夫才会相信孙乾什么同为宗室中人的鬼话。

  所以对于刘表的提醒,蔡瑁是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他眼见刘表对于处置刘备的事情迟疑不决,再次跑去跟姐姐蔡氏商议。

  所谓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数日之后,蔡瑁便上书禀告刘表:

  “近年丰熟,合聚众官于襄阳,以示抚劝之意,特请主公一行。”

  这是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往年刘表也都是这么做的,可以算是惯例了。

  然而近些年来刘表身体每况日下,如今更是懒得动弹,便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

  “吾近日气疾作,实不能行。可令二子为主待客。”

  蔡瑁本欲开口,忽然想到之前刘表对自己已经是暗有怀疑之意,于是就对蒯越使了个眼色。

  跟兄长蒯良不同,蒯越一直都跟蔡瑁站在同一战线。

  此刻见到蔡瑁的眼色,立刻配合的出列说道:

  “二位公子年幼,恐失于礼节。”

  刘表见开口的是蒯越,不疑有他,便回道:

  “汝等可往新野,请玄德待客。”

  蔡瑁原本还想让蒯越向刘表建议去请刘备来主持此事,没想到刘表竟然自己提了出来。

  他闻言暗喜,立刻便命人去请刘备,自己则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布置。

  这一次,他蔡瑁要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不再假手他人,说什么也要把刘备这个烦人的家伙给除掉!

  再说刘备,他在伊籍的提醒下逃过一劫回到新野,便经猜测到是自己有关脾肉之叹和跟刘琦之间的交流惹来的麻烦。

  他也是个好面子的人,所以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众人。

  刘备不说,其他人自然也不问。

  谁知这一天荆州的使者赶至,声称要请刘备前赴襄阳,代替刘表主事,刘备立刻召集众人前来议事。

  “昨见主公匆匆而回,意甚不乐。

  以某之见,主公在荆州必有事故。

  故今忽请赴会,不可轻往。”

  说话的是崔钧。

  他跟石韬、孟建三人自从投奔刘备以来,备受重用,如今已经跟孙乾、简雍组成了刘备的核心谋士团。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加入,才让刘备麾下的人材显得不那么捉襟见肘了。

  这些年来新野的发展这三人出力甚大。

  崔钧性格刚直,众人都看出几天前刘备忽然返回,肯定是在荆州遇上了事情,但也只有他直接说了出来。

  以刘备的为人自然不会责怪他,见崔钧点出这件事情,索性直接把在荆州发生的事情告诉了诸人。

  众人闻言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许久过后,还是关羽开口说道:

  “兄自疑心语失,以某看来,刘荆州并无嗔责之意。

  外人之言,未可轻信。

  再者襄阳离此不远,若不去,则荆州反生疑矣。”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云长所言甚是。”

  然而一向只会说“俺也一样”的张飞这一次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所谓筵无好筵,会无好会,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兄长不如休去。”

  刘备素来是个有决断的,但这一次听到两个结拜兄弟意见不一致,也难得患上了选择困难症。

  此时最先开口的崔钧突然说道:“吾有一计,可保主公无事。”

  “哦?”

  刘备闻言眼前一亮:“州平速速说来!”

  数日之后,刘备来到襄阳。

  蔡瑁不但亲自出城迎接,并且态度友好,一点都看不出来曾经想要杀刘备的意思。

  此时的刘备已经开始相信关羽的判断了,等见到刘表的两个猴子刘琦、刘琮引一班文武官僚出迎的时候,更是暗道自己多心。

  早知如此,就没有必要听崔钧的话了。

  不过事已至此,那便好好帮刘表完成这次的事情,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致歉了。

  刘备刚刚在馆舍歇下,刘琦和刘琮便上门再次说明来意:

  “父亲气疾作,不能行动,特请叔父待客,抚劝各处守收之官。”

  刘备闻言更是心中大定,谦逊地说道:

  “吾本不敢当此;既有兄命,不敢不从。”

  等到刘琦和刘琮离开,安下心的刘备便早早歇下。

  等到第二天荆州七郡官员到齐,蔡瑁便下令杀牛宰马,大张筵席。

  刘备则是来到州衙主席,刘琦刘琮二位郎君两边分坐,其余各依次而坐。

  排在最前的便是南阳、江夏二郡。

  虽然这两郡实际上早就被张绣所控制,但是面对荆州牧刘表发起的聚会,张绣一向还是很给面子,每次都会派人参加。

首节 上一节 380/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