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此事亮与公与先前已经议过,如今听正南的便是。”
乖乖打好防守战,拖住曹操,给主公创造更长的发展时间吧!
袁绍闻言便皱起了眉头。
抛开诸葛亮说话的内容不谈,单单只是他替沮授发言这件事情,就让袁绍本能的一阵不喜。
袁绍不是没有尝试过重新把沮授拉回到自己阵营。
相反,这段时间他最上心的就是这件事情。
他不但自己私下里多次找到沮授,表达了自己迫切地希望沮授能够回归的意愿,还让让袁尚、审配、逢纪等人出马,试图通过往日的交情来说服沮授。
袁绍本以为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毕竟当初两人再度重相逢的时候,沮授的表现就跟田丰、张郃、高览三人不同。
那三人袁绍已经是没有了非分之想,但沮授他还是敢想一想的。
特别是这次张绣特意把沮授留在冀州,在袁绍看来这就是张绣在故意创造机会,让沮授重新回归己方团队啊!
至于张绣为什么会这样做……
他原本就要跟自己结盟对付曹操,盟友之间互相帮助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况且诸葛亮作为张绣在冀州的全权代表,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却没有阻止,明显就是在暗中支持嘛!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对于他的诚心招揽,沮授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却是为何?”
袁绍在又一次失败之后,终是忍不住问道,“公与,某知道先前错了,然则汝竟连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都不给我吗?”
沮授却摇了摇头,轻轻说了一句:“覆水难收,破镜亦难重圆。”
你来得太迟了啊!
现在的我……已经是主公的人了啊!
想到自己还在张绣的要求下挖袁绍的墙脚,沮授心中越发难受。
他也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将来结果如何,一定要想尽办法保住袁绍的性命。
这也算是他能为袁绍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但让他此时再跳槽,这种事情他是万万不会做的。
袁绍自然不知道发生在沮授背后的事情。
对于沮授的“不识抬举”,他觉得十分生气。
但面对默不作声任由诸葛亮代表自己发言的沮授,纵然心中再是不愿,却也无可奈何。
可能公与还在生我的气,等他气消了迟早都会想通的。
迷之自信的袁绍想到这里,便重新与众人商量起出兵这件事情。
只是双方各执一词,谁都说服不了对方。
就在袁绍想要行使自己身为主公的权力,不顾劝阻强行出兵的时候,探马报来了最新消息:
却是曹操亲自进兵官渡,准备来攻冀州。
“岂有此理,吾尚未去找他,他倒先来找我了!”
袁绍一拍桌子,勃然大怒,心中却是暗道一声来得好!
于是他坚定地说道:
“若再不出兵,等曹贼兵临城下,将至壕边,然后拒敌,事已迟矣!”
说到这里,他霸气的环顾四周,开口说道:“吾当自领大军出迎,如何?”
这一次袁绍态度坚定,已经不再是征求意见,而是直接宣布命令了。
诸葛亮看得一阵心塞。
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又怎么了吗?
以逸待劳不香吗?
纵然曹操通过官渡、仓亭两场战役拿下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此时他对袁绍的兵力依旧是一比三的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双方打成持久战,时间一长,曹操必退。
可袁绍偏偏要舍己之长,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虽然在冀州的时间并不长,但诸葛亮已经开始渐渐理解田丰和沮授的感受了。
这袁绍……怎么就不听劝呢?
诸葛亮毕竟只是客卿,此时虽然心中着急,却也无计可施。
审配就不一样了。
他同样也不想让袁绍亲自领兵出征,于是便向袁尚使了个眼色。
一直没有发言的袁尚心领神会,立刻大踏步走出,对袁绍抱拳道:
“父亲病体未痊,不可远征,便由儿提兵代父前去迎敌。”
袁绍还在犹豫,审配和逢纪立刻开口进谏。
说了一堆诸如袁绍是全军的领袖,值此关键时刻,更应坐镇后方,而非亲自领兵出征的废话。
诸葛亮眼见机会来了,立刻也开口表示附议。
并且他提出了更为稳妥的建议:
使人通知青州袁谭,幽州袁熙,并州高干,四路合击,同破曹操。
同时传书给张绣,让他趁虚进攻许昌,扰乱曹操后方。
前一条是真的,后一条是假的。
诸葛亮心里清楚,张绣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许昌。
那样就是在为袁绍做嫁衣了。
对于现在的张绣来说,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
搞钱!
其实让诸葛亮来说,袁绍就应该哪里都不要去,等着曹操打上门来才是。
可袁绍不听啊!
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帮袁绍到这里了。
第408章 两个来面试的年轻人
诸葛亮当然不认为袁绍的三子一甥加起来就能斗得过曹操了。
他主要倚仗的还是跟袁谭在一起的纪灵、张郃,以及跟袁熙在一起的吕布和田丰。
再加上自己这边的甘宁、太史慈。
三方合力,加上由袁尚带领的冀州本部人马,只要袁尚别像袁绍那样不听话,他就有信心打败来势汹汹的曹操。
至于高干就纯粹就是一个添头了。
只是纵然已经把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做到了最好,但诸葛亮依旧十分不愿打这一仗。
以己之短,攻己之长,袁绍好歹也是身经百战之人,怎么就这么梗直呢?
议事结束后,诸葛亮便立刻给张绣写信,将发生在这里的事情告诉张绣。
关键还是提醒他,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出兵去攻打许昌。
这封信自然是通过张绣一手培养出来的密谍传递的。
通过袁绍的探马传递给张绣的则是完全不同的一封信。
张绣在收到两封信后一加对比,自然就明白应该怎么做了。
就在曹操和袁绍双方磨刀霍霍,准备各自向着对手发起冲刺的时候,张绣正在江夏埋头苦干。
张绣这次返回,自然是对他百般痴缠。
至于曹节,已经彻底成为了张绣生活秘书兼工作秘书的存在。
无论张绣走到哪里,跟在他身旁的人除了典韦之外就是曹节。
单以时间而言,她陪着张绣的时间倒是比甄宓和大桥还要长。
对此二女并无意见,只要能够帮到张绣,她们就全力支持。
倒是邹氏对此颇有微辞。
不过她的意思却不是让张绣放弃这个能干的女人。
她的想法是,既然曹节这么能干,那张绣干脆就将她收了房。
那样一来,哪怕白天甄宓和大桥不在身旁,曹节也能够让张绣好好放松了。
想要让张绣有后,大家都要努力才行啊!
况且曹节容貌不差,身段又好,还特别能干。
除了曹操女儿这个身份之外几乎是没有缺点了。
这也是唯一让邹氏觉得不开心的地方。
一旦张绣纳了曹节,她就跟曹操成了亲家……
但就在这时,陈宫却突然找到她,用一番话打消了她的顾虑。
当初在河北颜家,以夜观星象和相人闻名的殷焱在为曹节看相时说过一句话:
“此女贵乃不可言。”
要知道当初张绣之所以会娶甄宓,就是因为许劭曾经说过她有母仪天下之相。
如今曹节也得到了类似的评价,那么张绣不妨再多纳一个。
这种事情自然是多多益善。
只要他们不大张旗鼓到处去宣布,曹操恐怕都不会知道他失踪的女儿其实是在张绣这里。
至于亲家什么的……
不认不就行了!
邹氏闻言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她便私下找到曹节,询问曹节本人的意思。
在她看来,曹节虽然是被赵云从许昌掳来的,但参考甄宓的经历,既然她心甘情愿留在了张绣身旁,必然是被张绣的长处所吸引。
一旦自己提议,她肯定会答应。
果然,曹节在听到了邹氏的来意以后,十分痛快地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