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366节

  等等,这事不是我干的吗?

  跟刘表有什么关系?

  老表这口黑锅背的可是有些莫名其妙啊!

  祢衡看了不远处的曹节一眼,继续说道,“正因刘表遭了此无妄之灾,因而便将孔文举扣下,不许他离开荆州。”

  张绣:((*???)ゞ→→

第405章 不幸的孔融

  孔融觉得自己为曹操办事,简直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自己好歹也是当过一方诸侯的人,如今却硬生生被曹操当成了使者,动不动就要去其他诸侯的地盘出访。

  这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小题大作,杀鸡用宰牛刀。

  可偏偏人家每次都是以皇命来要求,让他根本没有回绝的余地。

  更关键的是,出使其他诸侯的地盘可不一定都是为了好事。

  像上次去袁绍那里是为了拜他为大将军,在那种情况下,对方当然欢迎。

  可如果是去招降,去问话,甚至去问责的话,他受到的待遇就不那么礼貌了。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

  这一次,自己就栽在了荆州。

  原本孔融的打算是早早去荆州完成任务,然后就去江夏找张绣。

  主要还是想问问自己这份卧底生涯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

  只是未曾想当自己来到荆州询问有关沮授和曹节的事情时,还没说上几句话,刘表当场就怒了。

  “他曹贼看不好自己女儿,竟还来污蔑我,简直是岂有此理!”

  说得好!

  孔融心里也是这般想的。

  可他毕竟是一个有职业素养的人。

  俗话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已经答应了别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非常讨厌的曹操,他也会认真做好这件事情。

  况且他还身负皇命在身。

  所以他便当场与其据理力争起来。

  这种事情对于孔融来说是驾轻就熟的。

  他身为孔子的后人,最擅长的就是以理服人。

  万万没想到,他不讲道理还好,这一讲道理,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的刘表竟是勃然大怒,直接把他给关了起来。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关,便是整整大半年。

  在这期间刘表就好像把孔融遗忘了一般,对他不闻不问。

  好在孔融也算是个名人,所以狱卒倒也没有为难他,而是将他照料得相当不错。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让孔融虽然身陷囹圄,但却没太遭罪。

  可这样的生活却快要把孔融给逼疯了。

  他屡次表示要跟刘表见面,可是每次消息放出以后就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当孔融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失望变成了绝望,以为自己要这样被刘表关到天荒地老的时候。

  转机终于到了。

  这一日,狱中来了一个熟人。

  “皇叔,怎么是你?”

  看到在关羽和张飞陪同下的刘备,孔融在大感诧异的同时也是热泪盈眶。

  他跟刘备的交情是在很早之前就结下的。

  时任北海相的孔融被黄巾军将领管亥围攻,情势紧急。

  年轻的太史慈独自一人杀出重围,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

  那时刘备在见到太史慈以后,甚至十分惊奇地说道:“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

  因为在那个时候,任北海相的孔融因为在任上政绩卓越,故被世人称为孔北海,也算得上是名满天下了。

  反观刘备,甚至连崭露头角都算不上,只不过是乱世当中一个编草鞋的罢了。

  当然,以刘备的人品,在听到孔融来向自己的求援的消息以后没二话,立即带领关羽和张飞出兵,将孔融解救出来。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刘备还是孔融的救命恩人。

  等后来到了徐州,孔融还曾帮陶谦劝说刘备接受徐州牧这一职务。

  不曾想双方今日竟能再度重相逢。

  看着一众狱卒对刘备执礼甚恭的模样,孔融不禁一喜。

  若他所料不错,自己这次应该是能脱离苦海了。

  “开门,将孔北海先生放出来!”

  果然,随着刘备一声令下,孔融终于被放了出来。

  和刘备一同来到室外,望着明媚的阳光,孔融只觉得恍若隔世。

  “皇叔……”

  “孔北海不必多言,你被关了这般长的时日,不妨先去沐浴更衣,好好休息一番。

  等养足精神,你我再行叙旧。”

  孔融原本憋了一肚子话要说,不过听刘备这么一说,顿时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于是欣然从之。

  直到三日之后,孔融才与刘备相见。

  他先是谢过刘备的相救之恩,刘备却摆了摆手,并不居功,表示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跟着又叹了一口气,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孔融。

  曹操出兵仓亭,以少胜多,二败袁绍。

  刘备趁曹操去征河北的时候纠集人马,欲奉衣带诏将汉帝刘协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料反被曹操设计打败,幸有鲁肃相助,方才得以苟活。

  “这段时间竟发生了这许多事情?”

  听完刘备的陈述,孔融不禁有些感慨,随即好奇地问道:

  “那皇叔又为何来了荆州?”

  刘备第二次叹了口气,又将前事徐徐道来。

  话说当时孙乾辞别在弋阳的刘备,独自一人来到荆州去见刘表。

  刘表见孙乾前来便问道:“公既从玄德,何故至此?”

  孙乾早有准备,于是便开始了铺垫:

  “刘使君乃天下英雄也,虽兵微将寡,而志欲匡扶社稷。

  汝南诸县与之素无亲故,亦以死报之,可见其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今使君新败,本欲往江夏投张博超……”

  听孙乾说到这里,刘表虽然嘴上没有说话,但心里却隐隐有些不舒服。

  他承认如今张绣的势头发展极好。

  哪怕放眼整个天下,也是一股谁都无法忽视的力量。

  但要知道对方这一切都是在自己的帮助下得到的。

  昔日张绣的叔父张济跑到自家地盘上打秋风,结果自寻死路,算是他咎由自取。

  在那种情况下,自己纵然是下令剿灭张绣这个继承了张济兵马的新兴军阀,世人也绝不会说什么。

  可自己却偏偏以德报怨,不但接纳了张绣,还拨给他粮草辎重。

  如果不是他的扶植,又哪里会有张绣的今天?

  如今世人说起张绣,只知道什么“北地枭雄,乱世不败”,却全然忘记了自己才是站在他背后的男人!

  当真可笑之极!

  好在张绣此人知恩图报,如今虽然势力大增,但却没有忘本。

  不但有替自己好好镇守荆北地界,每当自己有所要求的时候也是尽力帮助。

  这让刘表觉得颇为欣慰。

  自己当初没有帮错人。

  有张绣镇守荆北,像袁绍、曹操等人也不敢轻易来犯。

  只是尽管如此,当听到刘备遇到挫折的第一反应是投奔张绣的时候,刘表心里还是酸了。

  这便是人类的三大本质。

  纵然刘表身为“八俊”,亦是无法免俗。

  孙乾从说完这句话以后便仔细看着刘表,此时更是将他表情的细微变化看在眼里,于是心中大定,知道此事已经成了一半。

  于是他继续说道:

  “然明公与使君同为汉室之胄,故乾僭言曰:

  ‘不可背亲而向疏,荆州刘将军礼贤下士,士归之如水之投东,何况同宗乎?’

  使君然之,因此使君特使乾先来拜见,惟明公命之。”

  一番话说下来有理有据,直把刘表听的心花怒放,觉得眼前的孙乾怎么看怎么顺眼。

  于是他二话不说一拍桌子,立即说道:

  “玄德,吾弟也!

  久欲相会而不可得,今肯惠顾,实为幸甚!”

  虽然刘表答应了接纳刘备,但是孙乾闻言却有些恍惚。

  因为当初曹操也是这么说的……

  只愿这两人的关系不要发展成日后曹操跟刘备那样才好。

  正当孙乾本以为此事已经成了,不料一旁却有人忽然大声开口:

  “不可!”

  刘表和孙乾闻言望去,却见那人正是刘表的小舅子,荆州水军都督蔡瑁。

首节 上一节 366/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