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无能为力了呢?
诸葛亮有些无奈地看了张绣一眼,“有主公在此,便是再多个亮在皇叔麾下亦是无用。”
张绣闻言不禁一乐。
哈,亮亮什么时候这么会说话了?
不过想想他说的也对,自己截胡了诸葛亮和赵云这两个最重要的文臣武将,还有魏延、黄忠这样的一流人才,这个世界的刘备只怕真是再难雄起了。
想想还真有些挺对不起他的。
没关系,就跟之前想好的那样,到时候能帮就帮,关键时刻保他一命便是。
又聊了几句,诸葛亮便正色道,“主公在河北盘桓日久,如今大战已毕,当是时候返回了。
曹操探马已来过数次,主公虽数次将其瞒下,但袁绍军中之人行事粗鄙,难免为其发现。
若被曹操得知主公一直在冀州,只恐日久生变。”
张绣闻言点了点头。
诸葛亮说得不错,如今连刘备也反了,恐怕自己在曹操心目中的仇恨度又增加了不少。
再者自己离家在外将近一年,也是时候回去了。
反正现在已经跟袁绍达成了盟友协定,他的身体也日渐康复,想必是不会再像历史上那样速死了。
袁绍不死,曹操就别想一统北方。
那样一来留给自己的发展时间就更长了。
搞不好诸葛亮二十年平定天下的目标还真有希望在自己手中实现。
想想还真有些小兴奋。
“沮公与跟其他人谈得怎么样了?”
听到张绣这话,诸葛亮看向张绣的目光不由变得有些奇怪。
张绣先前以袁绍为威胁收降了沮授,如今又派他去挖袁绍的墙脚……
这种行为怎么说呢?
总感觉有些卑鄙啊。
不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诸葛亮倒也不是那种迂腐的人。
只要结果是好的,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忽略过程。
如今看来张绣这一招的确不错。
原本闭门谢客的荀谌在仓亭之战以后态度也有了松动,如今虽然还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但跟沮授、陈宫,包括诸葛亮自己的往来也多了起来。
逢纪也有点那方面的意思,不过比起荀谌就要矜持不少。
唯有审配,一直都以军务繁忙为由,从来没有答应过沮授的邀请。
听诸葛亮说完这些以后,张绣想了想便做出安排:
“孔明且留在此处,吾令兴霸、子义二人带三千人助你,可足否?”
诸葛亮摇头道:“三千太多,一千足矣。”
“一千,会不会太少?”陈宫忍不住说道。
“兴霸、子义皆乃勇猛之士,若事有变,一千精兵足以成事”,诸葛亮谨慎地说道,“人数一多,反倒引起袁绍忌惮。”
张绣点了点头,其实他也觉得三千人有些多了。
不过总要诸葛亮自己说了才放心。
离别之际,双方皆是有些不舍。
只因这一去极有可能又是一年半载不能见面了。
为了冲淡这股离别的气氛,诸葛亮不禁笑道:
“主公不妨猜猜,曹操击败皇叔需用多少时日?”
张绣想了想刘备在汝南的兵力,又回忆了一番三国演义的剧情,不确定地说道:“应该能坚持一二月吧?”
一旁的陈宫也笑道,“主公未免太过小瞧刘皇叔,他虽不是曹贼对手,若只是防守,定可坚持三月有余。”
赵云也点头,“坚持三月不成问题。”
袁绍卧病在床,便让袁尚领着审配、逢纪替自己来送张绣。
此时听到张绣跟诸葛亮的话,也来了兴趣,转头低声问道:
“正南、元图,二位觉得呢?”
“三月。”
“半年。”
审配的猜测倒也罢了,跟张绣麾下众人相差不大。
但听逢纪说刘备能够支持半年,袁尚不禁有些惊讶。
却听逢纪解释道,“刘备在汝南颇得人心,弋阳郡守鲁肃又与其交好。
若刘备不敌,鲁肃定会助之,此亦乃张绣之计也。”
袁尚闻言恍然大悟。
不愧是逢纪,考虑问题就是周全。
一旁的审配看了逢纪一眼,最终还是忍住没有说话。
此时张绣也笑道:“孔明莫让大家再猜,你倒是说说,刘玄德能坚持多久?”
第402章 首战告捷
张绣让诸葛亮来说刘备能在曹操的攻势下坚持多久。
“若曹操亲至汝南,不用一月,刘皇叔必败!”
众人听到诸葛亮的判断,不禁都是为之一愣。
这的确是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
尤其是跟着袁尚的审配和逢纪,更忍不住是看了诸葛亮好几眼。
张绣留在邺城的这段时间,他们也已经知道这个刚刚及冠的年轻人就是继贾诩之后,张绣麾下的谋主。
所以对于他给出这样的判断,两人自不免颇为重视。
陈宫和赵云闻言亦是为之侧目。
虽然两人对于诸葛亮的本领心知肚明,但不免还是有些怀疑。
二人均是觉得刘备好歹在汝南经营了这么长时间,不至于连一个月都守不住吧?
惟有张绣还是坚定地相信着诸葛亮。
“孔明既这般说,那么刘玄德必定坚持不到一月。”
诸葛亮闻言心中暖暖的。
有个无论什么时候都信任着自己的主公真好。
“既然这样,我们便往弋阳方向走。”
听到张绣这么说,众人再一次惊讶地看向他。
有不少人还以为张绣刚才对诸葛亮那话只是为了笼络人心,不曾想他竟然是认真的!
袁尚见状亦是在心中感慨:
这大概就是父亲与他的差距吧!
这份胸襟气度着实令人心折。
难怪自己未过门的嫂嫂会跟着他跑了……
“好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孔明,若曹贼再来,你便与元皓、儁乂与大将军精诚合作,此间事情无论大小,皆可由你一言而决。”
这就是干脆地放权了。
这次别说是袁尚,审配和逢纪皆是眼热不已。
有个能够如此信任自己的主公简直太好了。
张绣又转向袁尚三人:“显甫、正南、元图。”
无论心中做何想法,此时此刻三人皆是向张绣躬身行礼。
“好好照顾大将军,莫要被贼人钻了空子!”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张绣对于袁尚的感觉其实还蛮不错的。
他倒是有些理解袁绍为什么会选他作为继承人了。
长得好看,说话又好听,手底下还有真功夫。
至于长子袁谭,他没怎么接触过,所以不好评价。
所以在临行之前,张绣便已经对诸葛亮说过,如果时机成熟,完全可以推袁尚一把。
张绣对着众人抱拳道:“各位……”
就在众人以为张绣会跟他们告别的时候,却见他肩上的鹦鹉怀英突然开口,字正腔圆地说道: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后会有期!”
等到怀英说完告别语,张绣便毫不留恋地转身离开。
张绣麾下的众人自是早就习惯,但袁尚三人却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一幕,愣了好一会儿方才回过神。
“张将军这鸟……倒也有趣。”
袁尚想了想,最终还是说出这样一句话。
诸葛亮闻言笑了笑,“鹦鹉学舌,倒是让显甫见笑了。”
“哪里哪里,我们这便回去?”
“可。”
在返回的路上,太史慈注意到一旁的甘宁闷闷不乐,不禁奇道:
“兴霸,你怎么了?”
甘宁跟太史慈关系极好,见他问起也不隐瞒,哭丧着脸说道:
“小桥跟主公走了……”
“那又如何?那本是应有之理。”
太史慈先是愣了愣,跟着便反应过来,“你该不会还想着要纳她吧?她那次都要提着剑杀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