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361节

  倒是你孔明,当真不愿助我?”

  看着眼前这个气度沉稳的年轻人,曹操再一次开口问道。

  这次诸葛亮不理他了。

  曹操讨了个没趣,倒也并不气馁,直接下令鸣金收兵。

  “主公,子廉与吾兄片刻便到,便等他二人到来,再击敌军!”

  夏侯渊以为曹操鸣金收兵只是为了暂做调整。

  他心里也有些憋屈,自己在一对一的情况下竟然奈何不了文丑!

  明明当初官渡之战的时候自己险些将他斩落马下。

  如今时过境迁,对方竟似是变了个人似的。

  亦或说……

  这才是河北四庭柱的真实水准?

  先前的官渡之战只是受限于大势,没能彻底发挥出来?

  如果真是这样,那文丑可算是跟对人了!

  只是无论如何,等曹洪和夏侯惇赶到,程昱这十面埋伏之计的十员大将凑齐,定能扭转局势!

  然而听到夏侯渊建议的曹操却摇了摇头,“便是他们回来也是无用,退兵吧。”

  “主公?”

  这一次不光是夏侯渊,就连曹仁、曹休、韩浩等人都惊讶地望着曹操,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在这种时刻激流勇退。

  众人纷纷开口相劝,唯有于禁和李典若有所思,没有开口。

  “吾意已决,退兵!”

  所谓军令如山,曹操这话一出,众人纵然心中不解,也都不再相劝。

  只是曹操担心曹洪和夏侯惇,又与诸葛亮率领的众人对峙片刻,等接到两人,这才缓缓离开。

  见诸葛亮果然没有率兵追赶,曹操对于他的评价也更高了。

  此子在张绣麾下,日后成就必不在那贾诩之下!

  到底还是打了一场大胜仗,等到返回仓亭,曹操便重赏三军。

  顺势驻扎于此,同时速令人探察冀州虚实。

  这一日,众人见曹操心情大好,终是询问起数十日前为何退兵。

  主要还是觉得不应该因为一个张绣就放弃这样的好机会。

  此时不在战场,曹操便叹了口气,向众人解释:

  “纵然此事无张绣参与,吾亦不愿急攻之。

  只因冀州粮食极广,审配、逢纪又有机谋,未可急拔。

  现今禾稼在田,恐废民业,姑待秋成后取之未晚。”

第401章 汝南兵变

  当曹操说出自己不再攻袁绍的主要原因以后,众人闻言纷纷称是。

  李典和于禁更是目露了然之色。

  十多天前曹操撤军的时候,两人便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即便没有张绣,此时也不是趁胜追击的时候。

  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了张绣的介入,更不应该急攻了。

  果然,只听曹操又说道:“况如今那张绣欲趁吾与袁绍相争之际,行那渔翁得利之事,吾又岂能令其如意?”

  众人闻言皆叹服之。

  此事便也就此定下。

  曹操虽然不打算再攻袁绍,倒也没有急着返回许昌。

  他在仓亭盘桓数了十日,一方面整顿兵马,清点收获,慢慢消化此战所得。

  另一方面则是与众人商议如何破局。

  此时探马也传回了最新消息。

  袁绍卧病在床,袁尚、审配紧守城池。

  袁谭,袁熙、高干皆回本州。

  至于先前阻挡了曹操的张绣麾下一众兵马,却仿佛是消失了一般,彻底没了消息。

  面对这种局势,荀攸、程昱,包括从袁绍那边投过来的许攸都没什么好办法。

  别看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曹操获得了胜利,但那两场战役都是袁绍主动发起的。

  正如曹操分析的那样,纵然连胜两场,此时依旧不是征伐河北的好时机。

  袁绍虽然卧病在床,但他虎踞冀州多年,有袁尚、审配代他守城足矣。

  袁熙麾下有吕布,袁谭麾下有纪灵,都不甚好惹。

  惟有高干看上去是个软柿子。

  可并州位于幽、冀之西,若要攻之,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最好还是等袁绍像之前那般主动才好。

  可袁绍现在已经病了,只怕是难以再像之前两次那般送人头了。

  此外,隐于暗处的张绣也令曹操警惕,不得不防。

  在没有确切的消息之前,他是不打算再轻举妄动了。

  只是曹操还没等到冀州和荆州的探马返回,许昌的信使却到了。

  却是荀彧声称刘备这段时间已在汝南聚数万之众,如今更是趁曹操出征河北,亲自引兵乘虚来攻许昌。

  “岂有此理!”

  听到刘备这货居然也来趁火打劫,曹操又惊又怒,拍桌而起。

  当初自己本能在徐州一战将其剪除,却因张绣干扰没能成行。

  如今他却在自己后方搞事,当真烦人!

  不过此事也不能不管。

  与众人议过,曹操便留曹洪屯兵河上,虚张声势,以防万一。

  自己则是亲率大军前往汝南,迎击刘备。

  自此,仓亭之战完全结束。

  建安六年,官渡之战后的第二年。

  这一年跟建安五年一样,同样发生了不少足以载入史书的大事。

  四月,曹操在仓亭大破袁绍,袁绍自此一蹶不振。

  六月,先前一直默默积蓄力量的刘备得汝南诸县响应,起兵反曹,拟攻许昌。

  七月,曹操率军亲击汝南,迎战刘备。

  “刘皇叔还是太急,他看似聚集数万之众,然则士卒未经训练,实则无法与久经战阵的曹军匹敌。

  纵然关羽、张飞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无人可用。”

  刘备在汝南起兵的消息传到邺城,诸葛亮颇为惋惜地对张绣说道。

  “他把曹操和荀彧都想得太简单了。”

  张绣自然是比诸葛亮更清楚刘备不会成功。

  闻言笑道,“他曾邀子敬共同出兵,却被子敬以兴霸不在为由相拒,只怕如今心中还有怨气。”

  “莫说兴霸,便是主公麾下诸将齐聚,亦难以攻破许昌。”

  陈宫毫不客气地说道,“许都乃曹贼立身之本,天子与众臣皆在,岂能那般轻易便被攻下?

  皇叔虽然人品高洁,却也恐极难克贼。”

  张绣听陈宫这么说,突然想起一事,忍不住问道:

  “公台,若让你此刻去相助,刘玄德可胜曹操否?”

  陈宫闻言脸色一变,直接对着张绣跪下:

  “主公,宫绝无二心!”

  他还以为张绣是听了自己刚才在夸刘备,故意拿话来试探自己,因而才表起忠心。

  张绣闻言顿时一脸无奈。

  这货怎么又来这一套?

  他依稀记得以前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可看着陈宫一脸惶恐的模样,他就知道自己不安慰两句,对方肯定不会放心。

  因此也只能将其扶起,同时耐心说道,“绣只随口一问,并无怀疑公台之意,公台切莫如此!”

  见张绣表情真挚、言辞恳切,陈宫方才放下心来。

  张绣也是暗暗舒了一口气。

  真是麻烦,这些聪明人总是容易想太多。

  “若宫在皇叔处,定当劝他继续蛰伏,且寻一处徐徐发展,再图大计。”

  “那……多久方能击破曹操?”

  陈宫闻言苦笑,“主公当真是……太看得宫了。

  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人才能皆十倍于吾,宫何德何能,敢与曹贼相争。”

  张绣笑了笑,转向诸葛亮,“孔明呢?”

  印象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时候,他曾以为只要二十年就足以平定天下,再回隆中耕田。

  却不料这一出去便再也没能回来。

  张绣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会开口发问。

  诸葛亮沉吟片刻,亦是摇了摇头,“亮亦无能为力。”

  “啊?”

  诸葛亮的回答却是出乎了张绣意料。

  说好的二十年平定天下呢?

  这时的曹操还没有拥兵百万之众,远远不到“此诚不可与之争锋”的地步吧?

首节 上一节 361/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