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338节

  因为他突然发现张绣给他的感觉跟方才有了不同。

  他原本就是夜观天象,有了发现,所以才来拜见张绣。

  在见过未来贵不可言的曹节以后,更是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然而此时他竟是又有了新的发现。

  明明不过一柱香的时间,张绣的命数居然再一次发生了改变。

  这一次自己甚至看不透了。

  怎会如此?

  这张绣的命格当真如此神奇?

  就在殷焱忍不住要开始质疑自己的专业水平时,就听到一旁的陈宫连声轻响:

  “融阳先生、融阳先生?”

  殷焱转过头,目露迷茫之色:“什么?”

  陈宫有些无奈,以目光示意:“我主在向你询问呢!”

  他心说这位今天是怎么了,自打见到张绣以后就频频失态。

  明明之前跟自己说话的时候都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啊!

  主公虽然气势不凡,但也没有强到能影响你吧?

  好在下一刻殷焱总算是恢复了正常,从容对张绣说道:

  “初,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吾祖馗善天文,曾对焱言曰‘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故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也’。”

  说到这里殷焱顿了一顿,看着张绣说道:“至是,凡五十年也。”

  张绣立刻就懂了。

  “令祖说的莫非是曹操?”

  何谓梁、沛?

  梁是梁国,沛是沛国。

  二者都是位于豫州的郡国。

  这两国皆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郡,又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所以往往便用梁、沛来指代豫州。

  豫州不但是东汉十四州中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州,也是人才辈分的一个州。

  像曹操家族、汝南袁氏、颖川荀氏,以及曹魏的一干创业官僚集团都出自该州。

  殷馗这个预言指的不是袁家人就是曹家人。

  袁家人现在只剩一个袁绍,刚刚才被曹操暴打一顿,殷焱又在袁、曹二人大战再启的关键时刻出现,那只能是说曹操了。

  果然,殷焱听到张绣这么说,点了点头道:“如今曹操既破袁绍,今后天下莫敌矣。”

  张绣双眉一扬:“君乃曹操说客?”

  “非也。”

  殷焱摇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汉朝自太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后有王莽篡汉,生灵涂炭,幸得光武中兴,再造大汉。

  只是传至如今,已是摇摇欲坠。

  将军如若有意,则须早做准备,否则失了天时,再难挽回矣。”

  这家伙……

  张绣闻言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居然是来劝我的?

  不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张绣自然不会在这种时候答应。

  他略一思索,便回答道:

  “吾乃大汉右将军、扬州刺史、宣威侯,自当匡扶汉室!”

  张绣面带微笑,平静地说道,“如今吾与曹操同朝为臣,他若忠君报国倒也罢了,他若有别样心思,绣定斩不饶!”

  漂亮话谁不会说?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中最难做的就是缓称王。

  但对张绣这个穿越者而言这却又不是很难了。

  像造反这种事情,对于自己一个藐视皇权的现代人来说根本没有丝毫压力好吗?

  黄巾起义的时候,张角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样的口号,说到每个人的心里。

  但对于张绣而言却没有那般振聋发聩。

  毕竟在他那个时代随便拉出一个人,像什么“清君侧”,“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敢叫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等等这样的话都能说出几十句来。

  简直是毫无压力好吗?

  总之,张绣有的是耐心。

  反正先坐不住的肯定不会是自己。

  眼见张绣如此态度,殷焱又凝视了他半晌,最终开口道,“若将军是这般想法,焱便放心了。”

  放心?

  我自己都不放心,你放心什么了啊!

  等到陈宫送走殷焱,张绣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其锋不可当也?曹操又不是没有输过……”

  虽然曹魏政权是三国时代势力最强的那个,可直到这个时代结束它依旧没能完成统一。

  所以这所谓的预言听听也就罢了。

  如今自己发展势头正好,曹操再想像历史上那般已经是不可能了。

  不过要真正改变历史,还得再加把劲才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第381章 仓亭之战 典韦成亲

  殷焱看出曹节命运这件事对张绣来说是一个意外。

  在让张绣了解了曹节真实身份的同时,自身想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不过张绣也不会因此就改变他对曹节的态度。

  曹节自己也是如此。

  依旧是认真履行主责主业,在兢兢业业做好张绣工作秘书的同时不断拓展新业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成为张绣的生活秘书创造条件。

  张绣对此并不抵触。

  曹节不仅长得漂亮,说话好听,使用起来也是十分顺手。

  比小桥这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强多了。

  说来奇怪,这段时间小桥居然跟颜玉成了好姬友。

  二女都有一身武艺,可孔武有力的颜玉却打不过身材娇小的小桥。

  单挑数次之后,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了。

  于是颜玉便邀请小桥参加自己的婚礼。

  也不知道小桥是怎么想的,不回江夏去找父亲和姐姐核实信息,反而是就这样答应了下来。

  似乎是打算等典韦和颜玉成亲之后再离开。

  原本张绣以为这件事情已经到此结束,谁知不久之后,陈宫便将此事传了出去。

  从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说回河北战场。

  建安六年四月上旬,曹操在得知袁绍聚四州之兵反攻自己的时候,立刻下令加速前进,终于及时赶到仓亭扎寨。

  仓亭全称仓亭津。

  津即渡口,因而仓亭实际上是东汉以后黄河南北方向的一处重要渡口。

  严格地说,仓亭不在冀州而在兖州。

  袁绍挑选的这个战场进可攻、退可守,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实际上,如今袁绍的选择已经不多了,仓亭也是他在有限选择里的最优解。

  所以诸葛亮在给张绣的信里早早就猜到了这个地点。

  跟官渡之战相比,仓亭之战就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了。

  返回江东的孙策依旧在平定境内的山越,打算彻底将江东地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刘表安排了新的将领去往荆南,收复四镇已是指日可待,对于代表曹操来到荆州的孔融指责他掳走沮授和曹节的行为更是莫名其妙。

  刘璋、张鲁皆是紧守门户,大力贯彻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

  东北公孙度自立王国、苦心经营,但身体情况却是每况日下,立子公孙康为嗣,开始平稳交接权力。

  西北韩遂、马腾接到张绣回信,各怀心思,暗暗搞起了小动作。

  除了交战双方的曹操和袁绍,也只有河内太守张杨按照张绣的吩咐,在关注此战的同时,开始准备战后事宜。

  如同官渡之战两军那般,在曹操来到仓亭的第二天,两军相对,各自布下阵势,

  曹操这边是许褚、徐晃、夏侯、曹家兄弟诸将,除了文臣当中多了一个投降过来的许攸之外,跟官渡之战并没有什么变化。

  袁绍这边则是丢了沮授、颜良、张郃、高览、文丑、韩琼等人,四梁八柱折了一多半,但因为三子一甥加入,文官武将总数不减反增。

  按照惯例,双方开战之前还是要打两句嘴炮。

  因为在官渡之战取得了胜利,所以曹操觉得这次自己占据了心理优势,指着袁绍说道:

  “本初计穷力尽,何尚不思投降?”

  袁绍反驳道:“吾岂会向汝这贼子投降!”

  曹操也不生气,大笑道:“直待刀临项上,悔无及矣!”

  袁绍闻言大怒,回顾众将曰:“谁敢出马?”

  双方三言两句便谈崩了,与在官渡之战如出一格。

首节 上一节 338/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