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333节

  他原本是官渡之战的监军,曾在正面战场指挥弓弩手大破曹操。

  后来他向袁绍指出粮草的重要性,随即被曹操安排回到邺城亲自筹粮,重要性不下于曹操阵营的荀彧。

  他也的确没有辜负曹操的希望,很快就筹集了大批军粮运往前线,顺便还揭发了许攸子侄贪赃枉法之事,可谓是实干型人材。

  只可惜他筹备的粮草被曹操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给曹操献上此计的不是别人,正是被他将子侄下了狱的许攸。

  审配运粮,许攸毁粮,只能说是无巧不成书了。

  官渡一战,审配自己虽然没有损失,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却在此战为曹操所俘虏。

  此时就有人趁机向袁绍袁绍进言,声称审配在邺城时独揽权力,宗族大、兵力强,如今两个儿子又在南方,将来必定反叛。

  袁绍犹豫不决,立刻询问他的其他谋士。

  郭图、辛评二人深以为然,于是袁绍便打算任命他人为监军,代替审配把守邺县。

  不过他为人多疑,想到官渡之战以来的一系列人事任命后随之出现的问题,于是又多了个心眼。

  他想到护军逢纪跟审配不和,干脆就这件事去询问逢纪的意见。

  让他的惊讶的是,逢纪并不同意郭图和辛评的意见。

  他认为审配此人刚烈率直,就连说话做事都以追随古人高尚的节操为荣,绝不至于因为两个儿子在曹操那边就出做对袁绍不义的事情,希望袁绍不要对他怀疑。

  袁绍立刻惊讶地询问:“君不恶之邪?”

  逢纪的回答则是:“先所争者私情,今所陈者国事。”

  听到逢纪能够将个人恩怨和军国大事区分的这般清楚,袁绍大喜,深以为然,于是打消了罢免审配的心思

  审配知道此事以后,跟逢纪的关系自然更好了。

  就在方才,审配本打算进谏,可他才说了两句,就被逢纪阻止。

  审配虽然为人刚烈率直,但到底还是跟田丰、沮授不同,见好友相劝,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私下里却是立刻询问起来。

  “正南欲劝主公,莫非忘了田丰、沮授之事乎?”

  审配当然没有忘记。

  这二人就是因为在官渡之战前劝袁绍不要跟曹操开战,结果都被袁绍剥夺兵权,关了起来。

  如今一个投降了张绣,另一个到现在还不知所踪,八成是被曹操砍了脑袋。

  审配摇头道,“配焉能不知?只是配与此二人却是不同。”

  他可是坚定的主战派,官渡之战前他力主与曹操决战,甚至可以说田丰和沮授的下狱都跟他有关。

  听到审配这么说,逢纪摇着头说道,“正南你实在太过天真了!”

  逢纪,字元图,荆州南阳人。

  他在袁绍麾下最大的功绩就是献上反客为主之计,让袁绍兵不血刃从韩馥手中拿下了冀州,得到了一个天胡开局。

  虽说此计具体是由荀谌来执行,但逢纪依旧是功不可没。

  官渡之战前,他跟审配、郭图、许攸等人结成统一战线,力主决战,故而此战虽败,逢纪却并没有受到惩罚。

  如今战事再起,他虽然并没有像之前那般坚决,但也没有主动发声,可见如今想法也是发生了改变。

  同时当好友审配想要进谏的时候还劝了他一把。

  他认真地向审配解释:

  “如今主公聚四州之兵南征曹操,欲报前战之仇。你此刻去阻,他决然不会答应,与你先前主战一事无关。

  况郭图、辛评二人犹在,你若开口,这二人必趁此机会构陷。

  彼时你被处罚是小,误了大事又当如何?

  再者此战也并非必败,正南你又何苦来哉?”

  审配一听不禁叹了口气,解释道:

  “元图有所不知,我非觉得主公不可胜曹操,只是今时不同往日,此时与曹操决战,并非最佳时机。”

  “纪亦知晓,只是……”

  逢纪做了一个噤声的姿势,压低声音对审配说道:

  “主公官渡之战败于曹操,心中愤懑之极,你纵然开口相劝也必然无用,既明知结果,又为何要图惹人厌?

  倒不如留下有用之身,想想能如何助主公打败曹操。

  再退一步,此战若败,有些事情你我须得早做准备才是。”

  审配一下子反应过来:“元图的意思是……”

  逢纪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审配的目光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大战在即,像审配和逢纪这样私下交谈的事情在袁绍军中各处都在发生。

  袁绍的三子一甥,郭图、辛评、孟岱、蒋奇,甭管有名无名的都有各自的小圈子,颇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然而袁绍军中却有一处宁静安逸之地,与这种紧张的气氛显得格格不入。

  “先生,有……”

  “不见!”

  荀谌不等来人把话说完就干脆的将之打断。

  自从前两个月开始,就开始有人不停地尝试着接触自己。

  出于礼貌,荀谌接待了对方,但当得知来人居然是南阳张绣的时候,荀谌果断拒绝了对方抛过来的橄榄枝。

  倒不是说看不上张绣。

  相反,在各路诸侯当中,荀谌还是比较看好以张绣、孙策为代表的这一批年轻人。

  虽然他本人出身颖川荀氏,跟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都是东汉开车传承下来的士族豪门,但他却跟兄弟荀彧、侄子荀攸都有相同的看法。

  那就是他们并不看好像袁绍、袁术、刘表、刘璋这样的传统士族豪门人物。

第376章 八龙三若

  虽然荀彧、荀谌、荀攸都认为像袁绍、刘表这样的传统士族豪门再难像以前那般获得最后的胜利,但荀谌还是来到了袁绍麾下做事。

  这其实是颖川荀家分散投资的典型表现。

  这样无论将来袁绍和曹操哪一方获胜,荀氏都将是胜利者。

  对于像颖川荀氏这样的世家来说,这都属于常规操作了。

  荀谌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即便本人并不看好袁绍,但在袁绍麾下也是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只不过后来因为荀彧和荀攸在曹操的表现太过耀眼,导致袁绍因此对他起了疑心,遂不再重用。

  这样一来荀谌也就顺水推舟,年纪轻轻就进入了佛系状态。

  但佛系归佛系,他却从来没有向曹操麾下的荀彧和荀攸出卖过有何袁绍军的任何情报,更没有想过要弃袁绍而去。

  因此当张绣派人来与他接洽的时候,荀谌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荀谌本以为这件事情到此就结束了。

  没想到张绣派来的人韧性十足,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几个字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下来。

  一次又一次被自己拒绝之后仍不放弃,荀谌实在莫得办法,干脆就此避门谢客,不再见客。

  不过他没有将这件事情告诉袁绍。

  他心里十分清楚,一旦被袁绍得知了这件事情,那个叫白仲的家伙就死定了。

  虽然这家伙有点烦人,但是通过前几次跟对方的交谈,荀谌还是颇为欣赏他的。

  再者如今大战在即,荀谌也不想袁绍因为这件事情分心。

  所以当听到有白仲又来的时候,荀谌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先生,今日来的并非是之前那人。”

  “哦?”

  荀谌听到来的不是白仲,不禁奇道,“来者何人?”

  他不认为除了白仲还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找上自己。

  “那人说他叫纪灵,跟先生乃是旧识。”

  “纪灵?他也来了冀州?”

  荀谌先是一怔,随即叹了口气。

  纪灵乃是袁术帐下头号猛将,相当于袁绍麾下的颜良。

  淮南一战,袁术被张绣打败以后投奔袁绍。

  不久之后,纪灵也追随袁绍而来,可谓是相当忠诚了。

  只是如今连他都来了冀州,可见袁绍这一次是真的急了,为了这一战竟然连袁术都召唤了过来。

  “先生,可要见他?”

  荀谌的确是跟纪灵打过交道,只是在如今这种敏感时节,跟他见面终究有些不妥。

  正思忖间,又有人来报曰:“吕奉先求见。”

  “吕布?”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荀谌一下子愣住了。

  “荀谌还是不肯见月凉。”

  自从按照张绣的要求化整为零以后,诸葛亮便选定了并州作为他的暂时的落脚点。

  除了他们这一队之外,甘宁和韩琼去往青州,太史慈和高览则是前往幽州。

  这样一来,张绣这次带的人就在袁绍势力范围内的四州全部铺开,可以说是真正的做到了深入敌后。

  嗯,也不能说是敌后。

  毕竟直到现在为止,张绣和袁绍并不能算做是敌人。

  非要说的话,那就是袁绍因为张绣抢了他儿媳妇的事情,单方面将他当成是自己的敌人。

  书归正传。

  并州治所在太原郡晋阳,人口仅次于冀州和青州,在北方边境的幽州之上,排在袁绍治下四州中的第三位。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在此处落脚,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

  熹平六年,汉军在与鲜卑的作战中大败,时至今日,像朔方、五原、云中、上郡以及西河的一部份区域都已经被鲜卑占领。

  此刻铺在诸葛亮面前的并州地图,就有一部分被诸葛亮特别标注出来。

首节 上一节 333/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