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蕲春和寿春相距七百多里,哪怕消息在第一时间传递过来,也已经是发生在数天之前的事情了。
好在送来的消息倒也详尽——孙策以其父孙坚留下的传国玉玺为质,跟袁术借得精兵三千,良马五百,向东渡江救难省亲。
“什么?传国玉玺怎在孙坚手中?”
甘宁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道,“不是早已遗失了吗?”
魏延摇头道,“我亦不知。”
说着就带把满怀求知的目光投向了张绣。
恰好这事张绣还真知道。
“孙坚收复洛阳的时候,在一口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
看到甘宁和魏延疑惑的目光,张绣继续解释:
“玉玺之所以会在井中,是因为之前十常侍作乱,挟汉帝出逃皇宫时把玉玺扔在了井里。”
“原来如此。”
甘宁恍然大悟。
魏延也默默点头,同时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那个猜测。
张绣的身份绝然不是表面这么简单。
因为——他知道得太多了!
先前在南阳就知道黄忠,后来在自己提起祢衡时又是这样,现在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洛阳秘闻还是如数家珍。
要说他只是一个接管了叔父遗产的小头目,谁信啊!
总之……自己这次跟对人了!
正思忖间,却听甘宁冷哼一声,“传国玉玺既入得袁术之手,只怕孙策再难讨回。”
魏延闻言失笑,“只怕孙策本也未想讨回。”
“哦,此话怎讲?”甘宁不解地问道。
“据说孙策对袁术言曰:‘父仇不能报,今母舅吴景,又为扬州刺史刘繇所逼。’
‘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将被害。策敢借雄兵数千,渡江救难省亲。’
‘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遗下玉玺,权为质当。’”
完整复述了一遍孙策对袁术说的话,魏延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依我看来,他此去江东假名救母,实则另有打算。”
所谓“父仇不能报”,指的自然是这次征讨江夏,却因为张绣横插一杠无功而返这件事。
探子得张绣叮嘱,原本就对孙策的事情很上心。
一听事情又跟张绣有关,索性把两人的对话一字不落转了过来。
“原来如此。”
甘宁点头道,“三千精兵之于孙策远胜玉玺,此人果非池中之物。”
“哦?”
这次轮到张绣觉得疑惑了,“怎么兴霸,你以前跟他打过交道?”
甘宁听张绣这么说,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解释道:
“主公明鉴:先前在江边与那孙策一战,我见他孤身一人便敢上船,心中颇为佩服。
不知为何竟是生出‘若不是已经投了主公,便是跟随此人倒也不差’的心思来……”
魏延惊讶地看着甘宁。
喂,这是可以说的吗?!
他心中在呐喊,却听甘宁继续说道,“……后来与之大战,更觉此人实乃少年英才……”
魏延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伸手扯了甘宁一把。
哪有人当着自家主公的面说自己有二心的?
用他们家乡话说,这不是癞蛤蟆跳姜窝子——找着挨锤锤子吗?
谁知甘宁还没有说话,张绣就已经点头道,“孙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明主,不在我之下。”
魏延:w(?Д?)w
“文长,怎么了?”
这时甘宁不解地回过头来望着魏延,一脸迷惘的模样。
张绣把两人的动作看在眼里,不过也没说什么。
只是有些感慨,历史上的甘宁归顺东吴的时候,那边的话事人已经成了孙权。
所以甘宁和孙策实际上并没有交集。
现在看到他对孙策如此钦佩,倒是觉得颇为有趣。
至于魏延的担心他更是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识时务者为俊杰,以甘宁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跟着谁更有前途。
换言之,他现在这份坦诚未尝不是一种向自己表达忠诚的方式。
“文长,你接着说罢。”
魏延点了点头,收回思绪继续道:“袁术得玉玺后大喜,还以孙策职位卑微,难掌大权为由,表其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
令其平定之后,可速回来。”
张绣摇了摇头,“他不会再回来了。”
孙策怎么可能还会回来?
他这一去可以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张绣的印象里,说孙策在东渡之后拿了墨完巴的剧本都不为过。
只要他虎躯一震,四方豪杰纳头便拜。
此后攻城拔寨,兵锋所指,所向披靡,为孙吴政权奠定了基础。
张绣倒想抢在孙策头里收人,只可惜一方面鞭长莫及,另一方面他在江东的名气也没办法跟孙策相比。
人家愿意投孙伯符,可未必愿意投张博超。
不过一转头看到魏延和甘宁,心中豪气顿生。
这个时代名将何其多,就算让给他一些又怎么样?
你家甘宁都已经是我的形状了!
想到这里,他便对甘宁说道,“兴霸,拿地图过来,我们好好讨论一下接下来要做的事。”
既然孙策去了江东,那么他也应该动起来了。
是夜,张绣房中灯火通明。
张绣、祢衡、魏延三人正对着一张地图小声商议。
甘宁则是被张绣派去征集粮草辎重。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些穿越前的张博超都听过,但在穿越后才有了深刻的体会。
行军打仗,行军在前,打仗在后,真正的战场跟三国演义那种计谋百出的故事完全不同。
其实这才是这个年代的常态,就像他穿越后的日常就是枯燥的行军、整备。
如果不是曹贼来犯,他几乎都不会有跟敌人直接交手的机会。
反之亦然,对于旷日持久的大战来说,军需辎重就是重中之重。
尽管如今多了魏、甘二人,但张绣可用之人还是嫌少。
别说是曹操、袁绍、袁术,就是跟孙策比起来都嫌寒碜。
所以只能委屈甘宁了。
回过神来,张绣又把目光放到地图,听着祢衡继续分析当前局势。
此时正值建安二年,距离权臣董卓之死已经过去整整五年。
这五年来,整个天下的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重要的,当属去年汉帝一行终于从混乱不堪的长安逃回了洛阳。
第36章 剑指庐江
当汉帝回到洛阳的时候,这座都城已经因为董卓当初离开时的放火洗劫成了一片废墟。
顺便一提,张绣的叔父张济也是迎汉献帝回洛阳的将领之一。
张济因为这件事被汉献帝拜为骠骑将军,还如同三公一样开府辟召掾属。
张绣跟随张济,也在那时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
得知献帝还都,时任兖州牧的曹操听从谋士荀彧、程昱等人建议,抢在其他人之前把献帝迎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昌,并改许昌为许都。
随后就出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大权。
现如今他已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兖州、豫州、司州东部。
跟曹操是好友的袁绍则是兼管冀州、青州、并州的广大区域。
两人之间则是董卓之前任命的河内太守张杨。
曹操南边的南阳就是张绣。
虽然在名义上属于荆州刘表的地盘,但在宛城之战后,南阳已经被张绣和贾诩经营的针插不进,成为了独立于荆州的一块区域。
东南部是从刘备手里夺走了徐州的吕布。
再往南的扬州北部是自领扬州牧的袁术,隔江而望的是扬州刺史刘繇和王朗、严白虎等地方武装势力。
长江中游的荆州、上流的益州各由刘表、刘璋两个皇族支配。
益州北部的汉中是五斗米道教主张鲁建立的宗教王国。
西北的凉州有韩遂、马腾等大小军阀盘踞——那里也是张绣老家。
东北的辽东公孙度自立王国,往南和袁绍之间的幽州则是被斩杀了幽州牧刘虞的公孙瓒割据。
祢衡不愧是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才,随着他的描述,一个个名字和他们身后的故事被娓娓道来,这些人物也渐渐在张绣脑海中鲜活起来。
祢衡又说起李傕和郭汜依旧在司州西部的长安一带争斗不休。
事实上,正是李郭二人在董卓被杀后起兵长安这件事,把汉王朝最后一次可能平定乱局的可能性给扼杀了。
而给李傕和郭汜出主意,让他们攻进长安的不是别人,正是贾诩。
说到这里,祢衡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望着张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