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人只有一房真是对不起了哈!
不过话说回来,你的腰子还好吗?
张杨自然不知道张绣在想什么,正准备用自己过来人的经验多说几句,忽见不远处闪现出了甄宓的身影,当即闭口不言。
甄宓亦是见到了正在交谈的张绣和张杨,走到二人面前欠身行礼:
“张将军、张太守。”
张杨笑了笑,开口问道,“寒舍条件简陋,甄家小娘昨夜可还适应?”
甄宓微微一笑,“多谢太守关心,有将军相伴,妾身一切安好。”
“那就好,哈哈哈!”
张杨开怀大笑,两人又说了几句没有营养的废话,甄宓便向二人告退,去寻自家母亲。
等到甄宓离开,张杨便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望着张绣:
“贤侄,你竟然真能忍住!”
张绣:(ー`?ー)
“伯父是什么意思,没听方才她还说我陪了她一夜吗?”
“贤侄休要诓骗老夫!”
张杨立即摆手道:“那甄家小娘眉梢眼角未开、行走之间双腿紧合,且这般早起而无丝毫不适,分明还是处子之身。”
张绣:Σ(っ°Д°;)っ
你太懂了吧喂!
看着张绣一脸震惊的模样,张杨笑道:“老夫没说错吧。”
张杨还真没说错。
张绣昨夜虽然没有离开,而是留宿在甄宓住处,但他还最终还是没有化身禽兽。
当然,他也没有故作姿态跑去干打地铺这种事情,而是和甄宓躺到了一张床上。
只是……你他们没做什么吧,两人同床共枕、耳鬓厮磨,情不自禁。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来自现代的他骨子里终究还是尊重自己的另一半,他能看出来甄宓还是没有准备好。
甄宓对张绣这种想法自是感动之极,曲意奉承,用其他方式让张绣尽了兴。
正因如此,张绣早上才没有顶着两个黑眼圈起床。
“世伯,此事绣自有安排。”
见张绣如此坚持,张杨便点头道,“你心中有数便好,大婚之日,莫要忘记通知老夫!”
张绣微微一笑,“那是自然。”
娶妻不同纳妾,张绣保守估计,自己这场婚礼恐怕还得筹备很长一段时间才行。
等回到荆州,先把两人的亲事定下来再说。
念及此处,张绣便向张杨提出了辞行之意。
“这般早就要离开?”
听到张绣的话,张杨不禁有些意外,“不再多待些日子吗?”
“不了,如今袁绍和曹操交战在即,绣尚有一些事情需要准备。”
一听张绣提起这件事情,张杨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他停下正在先进的步伐,开口问道:
“贤侄,去岁你让吾与那袁绍结盟,却又声称他此战必败,如今你便要与我交个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绣顿了一顿,“绣正要与世伯说起此事,便等用过早饭再详谈如何?”
“如此甚好!”
早饭过后,张绣便和张杨来到了他的房间。
参加这次小规模会议的除了二人之外,张杨那边还有忠心耿耿的魏约魏赤炳。
在上次向张绣报信以后,魏赤炳回到河内,又助张杨平定了杨丑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今已经被张杨拜为建忠将军,倒是跟张绣一开始的将军封号相同。
张绣这边自然是诸葛亮和田丰。
按说刚刚加入的田丰是没有资格参加这种会议的,但张绣毕竟跟这个时代的其他人不同,清楚田丰本事的他是用人不疑。
更何况要商量的事情与曹操和袁绍有关,他们这边最了解袁绍的无疑便是田丰这个曾经的冀州别驾,所以张绣果断把他拉进了会议室。
当田丰得知自己也有机会参与讨论的时候,看向张绣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凡事就怕对比。
跟韩馥和袁绍相比,张绣这位主公真是太对自己胃口了!
于是他不等张绣和张杨开口,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此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个清楚:
“以丰之见,此时本就不宜与曹操开战。”
田丰一开口就定下了调子。
“昔日曹操东征刘玄德,许昌空虚。
若袁绍能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
然遭此难遇之时,袁绍却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
吾便断言大事去矣,可痛惜哉!”
张绣和张杨相视一笑。
从田丰的话能够看出,他对于袁绍还是有感情的。
语气中的那种痛其不争之意实在是太明显了。
从田丰的说法方式也可以看出来他为什么会被袁绍疏远了。
恃才傲物,说的就是他没错了。
只不过在张绣麾下他就没机会了。
首先,张绣不是袁绍。
作为一个穿越者的他原本就知道田丰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早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说起来,有祢衡这个大喷子在前,田丰这种程度根本不算什么好吗?
更重要的原因是,有诸葛亮、鲁肃、刘晔等人压在上边,田丰他就是想要恃才傲物,恐怕也傲不起来。
张绣估计他的能力应该介于陈宫和祢衡之间。
当然这也不好说,毕竟历史上的陈宫和田丰都死得有点早……
却听田丰继续说道:“此战之前,丰亦谏曰徐州已破,操兵方锐,未可轻敌,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后可动也。
可惜袁绍听信刘玄德之言,以为若不讨之,恐失大义于天下。
吾遂顿首称袁绍不听臣良言,出师不利。
袁绍大怒,欲斩之,又被刘玄德所劝,丰方被囚于狱中。”
这一次,张绣和张杨面面相觑。
很明显,田丰这是把刘备也恨上了。
张绣倒也罢了,张杨却是已经隐隐有些明白袁绍为什么会想杀了田丰。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的确是他的取死之道。
第273章 田丰的小心思
听了田丰的话,张杨对袁绍为什么会针对田丰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但他自然不会把这话说出口来。
相反,他还颇感兴趣的向着田丰追问:“若那袁本初当初听了元皓之言,然则计将安出?”
张杨这么一问,正好是搔到了田丰痒处,闻言当即开口,侃侃而谈:
“在丰看来,曹操已经打败刘备,许都不再空虚,可谓天时已失。
况吾观曹操此人擅用兵、麾下能人众多,兵势变化无常,是以人数虽少,却不可轻视。
当值此时,袁绍坐拥四州兵马,本应凭藉山岭黄河之固,长期坚守。
外结英雄豪杰,内修农耕备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而入,袭扰河南。
若敌救右,我则击左,若敌救左,我则击右,可使其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
彼时我等未劳而敌已困。
若用此计,不足三年,当可坐而克之。”
田丰这一番话说得众人连连点头。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袁绍原本就占有兵力优势,先前趁着曹操袭徐州攻刘备,许都空虚的时候出兵一战可以说是最好的机会了。
可如今却是完全没有这种必要了。
理由田丰已经说过了,袁绍据山河之固,又有四州之地,还是最为富庶的河北,拖着时间静观其变,才是最佳选择。
毕竟曹操比袁绍的敌人可多多了。
诸葛亮天性稳妥,更是连连点头:
“袁绍不用庙堂上稳操胜券之策,却欲决成败与一战,殊为不智!”
田丰惊讶地看了诸葛亮一眼,没想到这个少年郎居然会赞同自己的观点。
先前他提着大刀片子砍向自己的时候不是很勇的吗?
怎么现在又是一副小心谨慎的模样呢?
张绣闻言笑道,“孔明为人稳重,自是与元皓英雄所见略同。”
诸葛亮和田丰闻言,皆是抬头挺胸,心中与有荣焉。
毕竟“英雄”这个词,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有感染力的。
张杨闻言亦是叹道,“向使袁本初用田别驾计,此战尚未可知也。”
“其实如今亦未可知。”
见张杨目露疑惑之色,张绣便主动解释道:“昔日刘玄德同时向袁绍与吾求救,袁绍未出兵,吾却命子龙率军援之,是以曹操徐州之战未竟全功。”
田丰也点头道,“如今徐州并未全被曹操所踞,刘玄德三兄弟亦归于袁绍麾下,若无主公相助,真不知会是何等情况。”
“也没什么大不了,无非就是徐州全境被曹操拿下,刘备孤身投袁绍,关羽降曹操,刘关张三兄弟失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