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弟的主观能动性都已经发挥到了这种地步吗?
只是张绣现在的胃口已经有些刁了。
天天跟贾诩、诸葛亮、刘晔、鲁肃这样的顶尖谋士打交道,已经不大看得上像阎象、杨弘这种层次的人物了。
不过话说回来,阎象能力劝袁术不要称帝,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
根据应收尽收的基本原则,既然对方主动投降,自然没有不收的道理。
他想了想便对赵云说道,“既是如此,你便将那二人叫过来吧。”
赵云兴奋地离开,走了一半才觉得不对劲。
等等,我不是在劝师兄不要把玉玺上次给国家吗?怎么突然就变成领人来见了呢?
不过又一想还有文和先生和少年孔明,他们一定会劝师兄住手。
对了,还有文谦。
虽然此人刚刚降于张绣,但赵云已经看了出来,这个容貌短小的汉子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的才能。
有他们三人在,势必能劝住张绣。
结果等赵云带着新降的阎象和杨弘回到厅内,正好听到张绣说道:
“就这么决定了!孔明去一趟许昌,把玉玺上交给国家!”
赵云:w(?Д?)w
自己走了还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吧?
怎么这就决定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还在震惊呢,张绣看到赵云带着阎象和杨弘出现,便朝三人笑道:
“承蒙二位不弃,愿与绣共举大计!”
张绣都摆出了这副姿态,阎象和杨弘哪里还不明白?
两人立刻口称主公,对着张绣拜了下来。
张绣和颜悦色地扶起两人,拍着他们的手臂说道,“袁术不会用人,使二位明珠暗投。
今得二位相助,绣当真不胜欢喜。”
杨弘连称不敢。
别的不说,就从今天这场战斗来看,那个叫诸葛孔明的少年才能就胜他十倍。
至于贾诩和赵云更是名声在外,他自知远远不及。
正因如此,当张绣表现出这样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时,他才更加感激。
倒是阎象直接开口询问,“某有一事欲请教主公,未知主公可否作答?”
张绣有些意外,这人倒是有些意思,这个年代的社交牛逼症?
“但说无妨。”
“听主公方才所言,似是欲将传国玉玺献于天子?”
“不错”,张绣微微颔首,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要把这个玉玺上交给国家。”
阎象接着追问,“主公为何不将其据为己有,以图日后大计?”
“此物只可锦上添花,不可雪中送炭。”
张绣摆了摆手,颇为好奇地问道,“我听子龙言曰阎主簿昔日还劝袁术莫要如此行事,怎的今次又这般说法?”
阎象听到这两个比喻,就觉得张绣这种说法通俗易懂,却让人耳目一新,不禁赞道:
“主公所言极是!
昔日象劝袁术莫要如此行事,却被其斥曰‘若不为君,背天道也!’
今次象依旧劝主公莫要如此行事,只是象亦不明白,主公为何不将其留待日后见机行事,却要将之献于天子?”
张绣微微一笑:“我有一言,你们且听听如何?”
这句话却是对刚刚进屋的三人一起说了。
赵云、阎象、杨弘三人立刻竖起了耳朵。
只听张绣一字一句缓缓说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三人立刻呆立当场。
片刻过后,阎象第一个反应过来,再一次向着张绣拜倒。
同时目光激动地望着张绣说道:
“择木之禽、得栖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今遇主公,象平生之愿足以!”
杨弘紧随其后拜倒在地,大声说道:
“从今往后,杨某之命便是主公之命,杨某之躯即为主公之躯,但凭驱使,绝无贰心!”
很显然,这九个字带给两人的震撼太大,才让他们如此热血沸腾,不能自已,当场表起了决心。
对此张绣并不意外,毕竟遵从了这九字真言的某人可是历代帝王中保三争一的存在。
可以说正是贯彻落实了这九个字的行动路线,那人才能够在天下乱中走向成功。
如今提前一千多年就说出了这句话,两人有如此反应也就不奇怪了。
刚才贾诩和诸葛亮的反应比他们还激动呢!
就是这时没有人说一句“俺也一样”,总感觉好像差了些什么。
想到这里,他便带着希冀的目光看向赵云。
赵云:(。_。)
赵云也觉得自家师兄的话很有道理,已是放弃了劝他留下传国玉玺的打算。
只是他有些不明白,师兄为何这样看我?
莫不是欲让我与这二人一般?
不对!
我跟师兄的关系根本用不着这样!
赵云对此十分笃定。
是了,师兄定是欲让我保护孔明!
之前战斗的时候他就这么说过!
想到这里,赵云刻双手抱拳,大声说道,“师兄放心,云定能护送孔明和玉玺至许昌!”
第205章 剑指庐江之贰
寿春一战结束不久,诸葛亮便带着传国玉玺在赵云的护送下前往许昌。
其实张绣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让赵云去送诸葛亮。
此去毕竟是为送玺,这种事情哪怕是曹操也得举双手欢迎。
毕竟汉帝刘协的合法越强,作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他位置也越是稳固。
所以这次连舌战群儒的场面都不会出现。
再说这个版本的诸葛亮武力并不弱,一个来回绝对是绰绰有余。
但如今赵云突然主动请缨,让张绣也觉得有必要派个人保护。
万一曹操那个不要脸的看上诸葛亮,强留他怎么办?
诸葛亮虽然很勇,但肯定打不过徐晃许褚他们几个啊?
所以在临行之前,张绣特意对赵云和诸葛亮叮嘱,“到了许昌先跟孔融联系,若是曹操真想搞事……”
他沉吟片刻,认真说道:“凡事以保全自身为上,必要时把许昌所有暗探暴露出来都没有关系。”
见张绣如此郑重其事,赵云和诸葛亮皆是凛然答应,诸葛亮更是朝着张绣深深鞠了一躬:
“主公放心,亮必不负所托!”
他打定主意,许昌的暗探一个都不会暴露出来!
等到两人离开,贾诩看着还没有收回目光的张绣,忍不住笑道,“主公可是不放心子龙和孔明?”
“原本挺放心的”,张绣叹了口气,收回目光看向贾诩,“可我突然想起之前把夏侯惇关了一年才放回去……”
贾诩:┑( ̄Д ̄)┍
这也是张绣决定让赵云护送诸葛亮的关键原因。
万一曹操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把诸葛亮也给关上一年,那不就蛋疼了?
“对了文和,对于孔明……你怎么看?”
贾诩:━━∑( ̄□ ̄*|||━━
面对张绣真诚的目光,贾诩已经无话可说,孔明走了,你就瞄上我了是吧?
不过既然是张绣发问,他想了想还是认真地说道:
“自诩跟随主公以来,凡主公所收之人俱为希世之才,如兴霸、文长、子义、正平、仲业,皆是如此。
然众人中唯有子龙与孔明乃明公主动寻之,故某以为此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也!”
贾诩的回答很巧妙,一方面说了这些跟随张绣的人的确很有本事,另一方面也说出了张绣有知人之明。
所以赵云和诸葛亮这两个他主动挖过来的绝对是卓越的人才。
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比较隐晦了,能够得到这么多人才的效力,还能慧眼识珠、主动出击,这,就是大气运!
张绣闻言失笑:“文和怕是忘了自己。”
“诩不过一老迈之人,只愿有朝一日能看到主公成就大事。”
贾诩算是跟随张绣最早的一批老人了。
并且他跟胡车儿、张先、雷叙等人还不同。
那三人以前都是张济部将,早年和张绣一起跟着张济东奔西战,等到张济死后,就从张绣的同事变成了属下。
虽然有一层袍泽之情,但也多了一分隔阂。
贾诩却是在张绣独自掌握了这支军队以后投靠他的。
可以说是张绣嫡系中的嫡系,真正的心腹。
所以哪怕张绣知道诸葛亮有管乐之材,忠诚度亦是无可挑剔,但在他心目的地位依旧不如贾诩。
对于贾诩来说,原本也只是把张绣当作像董卓、李傕、段煨那样的跳板,一旦有机会随时打算跳槽。
但是从张绣开始在南阳开始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贾诩就渐渐改变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