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161节

  “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亮今日得见文和先生,当真三生有幸!”

  “孔明不必过谦,汝既能被主公另眼相待,必有过人之处。”

  在得知张绣要走水路以后,贾诩便提前出发,沿淮水逆流而上,跟张绣在寿春附近顺利会师。

  两人数月未见,如今自是分外亲切。

  只是当看到一个相貌奇伟的英俊少年和刘晔一起立在张绣身旁时,贾诩不禁微微一怔。

  不过听到张绣介绍此人就是诸葛亮的时候,他顿时恍然大悟。

  贾诩算是最早知道张绣对诸葛亮有想法的人。

  早在张绣第一次离开南阳的时候,就已经安排贾诩去隆中寻找一个叫诸葛亮的人了。

  贾诩当时还记得,因为自己太过劳累,所以向张绣抱怨了两句无人可用。

  结果张绣就问了他一句“可曾听说过诸葛孔明?”

  当时他还觉得有些奇怪,不知道张绣是从哪里听说了这么一个人的。

  张绣离开以后,他也对这个人产生了浓浓的好奇心,按照张绣的安排派人去隆中找人。

  结果却没能找到。

  因为那时诸葛亮并不在隆中。

  但贾诩从那个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张绣对此人的重视,因此对这件事情一直都留着心。

  后来张绣转战江东,刘表让他帮忙替诸葛玄去争豫章太守。

  所谓无巧不成书,诸葛玄正是诸葛亮的亲叔叔。

  张绣虽然没能帮助诸葛玄成为豫章太守,却在西城叛乱居民的手中救了他一命。

  自此张绣这才知道这两叔侄的下落,返回南阳时让贾诩把诸葛玄的信带给诸葛亮。

  从那时开始,贾诩就知道诸葛亮迟早都会成为张绣的人。

  只是没想到张绣这次来淮南,居然会直接把人给带回来。

  和此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相比,贾诩在长安之乱、宛城之战以后已经名扬天下。

  特别是随着张绣的迅速崛起,他这个首席军师的位置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为天下人所知。

  诸葛亮对这位张绣智囊团的绝对核心依旧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贾诩更不必说,为人八面玲珑的他几句话下来,就跟年纪相差三十多岁的诸葛亮打成了一片。

  诸葛亮固然产生了盛名之下无虚士的感觉,贾诩也终于明白了张绣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这般重视。

  此子绝非池中之物!

  虽然此时还稍些稚嫩,但他隐隐有预感到,在不久的将来,诸葛亮就会取代他在张绣军中的地位。

  说着说着,贾诩便提起了诸葛玄,“前段时间我跟淳平有过联系……”

  他转向张绣,“主公,据淳平所言,扬州牧刘繇自去岁便卧病在床,如今身子更是日渐衰弱,只怕已是药石难医……”

  刘繇不行了?

  张绣闻言不禁皱起了眉头。

  当初他离开豫章的时候就已经觉得刘繇的状态很不妙。

  从他表现出来的症状来看,似乎是得了肺炎。

  这段时间一直没有他的消息,张绣原本以为他已经挺了过去,没想如今却……

  刘繇不过四十岁出头,年纪并不算大,但想想如今正值四月换季时节,估计大概率又是遭了一波流感。

  不过刘繇这个扬州牧如今已经是名不副实。

  扬州数郡,九江被袁术所占,吴郡、丹阳、会稽都被孙策占领,庐江则是被张绣和刘勋各占一半,如今只有豫章还在刘繇掌控之中。

  与其说刘繇是扬州牧,倒不如说他是豫章太守。

  想到这里,张绣叹了口气:“朝廷还未安排新的豫章太守?”

  他当初特意把诸葛玄留在豫章就是这个目的。

  见贾诩摇头,张绣再一次皱起了眉头。

  刘繇病重,新的豫章太守又一直没能任命……他沉吟片刻,开口道:

  “传信赵凡,让他盯紧豫章,有消息务必第一时间传过来,还有……”

  张绣顿了顿,看了一旁看似平静的诸葛亮一眼,“定要保护好淳平。”

  他早就注意到,自从贾诩提到诸葛玄开始,诸葛亮的双手就不自觉的紧握起来,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

  有曲阿小将赵凡在,张绣倒是并不担心诸葛玄的安全问题。

  不过这种状态的诸葛亮还真是太难遇见,所以张绣索性多说了一句。

  诸葛亮闻得此言,紧握的双手缓缓松开。

  他父亲早丧,是叔父诸葛玄一直抚养他们兄妹,所以诸葛亮对诸葛玄的感情就如同父亲一般。

  如今听到张绣的安排,顿时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主公宅心仁厚,他果然没有跟错人!

  要知道诸葛玄早就把张绣在豫章的所作所为写信告诉了诸葛亮。

  作为诸葛玄的救命恩人,哪怕张绣此时是为了收买人心才故意这么说,他也认了!

  说完诸葛玄和豫章的事情,话题就转到了张绣这次的目标。

  自从袁绍答应接纳袁术以后,他就开始收拾人马和称帝的宫禁御用之物,准备从徐州去往河北。

  只不过因为张绣的速度太快,此时的袁术甚至还没有出发。

  如今留守徐州的是刺史车胄。

  数月之前,曹操离开徐州前往汝南时拜车胄为徐州刺史,暂领除了被张绣占据的广陵和下邳徐州各部。

  当然在那时的曹操看来,占据着下邳的还是吕布。

  能被曹操留下同时防范贾诩和吕布,可见这个车胄还是有几分本领。

  刘备的一家老小,陈珪、陈登父子,孙乾、糜竺等亲信如今也在徐州城。

  当初刘备跟着曹操先往汝南,后返许昌,看似是因为时间紧张,没能接家小一同离开,实际上是他有意为之。

  因为刘备自始至终就没想着要留在许昌。

  带着家人同去反倒是成了人质。

  所以刘备如果离开许昌,肯定会来徐州。

  一方面是因为袁术要投袁绍,肯定会路过徐州,刘备如果要以此为借口,自然是要过来。

  另一方面当然是为了跟自己的亲信和家人会合。

  防患于未然,张绣安排刘晔跟张辽去驻扎小沛。

  临行之前,张绣叮嘱刘晔和张辽:“你们兵力不足,所以只管守,不用攻。

  切记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刘晔:o( ̄ヘ ̄o#)

  张辽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不过两人都算是明白了张绣的意思。

  至于下邳,魏延和太史慈至今还留在那里假扮宋宪和魏续。

  虽然不知道还能瞒多久,但张绣和贾诩的想法一样,能瞒多久瞒多久吧。

  反正车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下邳其实是在张绣手里。

  安顿好一切,张绣就直接堵在了袁术的必经之路上,等着他送上门来。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如今已经走投无路,但袁术如今麾下可战之兵依旧有七八万之众。

  然而张绣却对这场战斗的结果充满了自信:

  “此战无需用计,堂堂正正与他做过一场便是。”

  作为军师的贾诩和刚刚加入诸葛亮对此都没有意见。

  于是张绣便从容安营扎寨,只等袁术大军前来。

  谁知这一等,便是整整一天!

第197章 一口老血

  “陛下,一应事务均已备妥,我等随时可以出发。”

  寿春城内,纪灵正向袁术详细汇报,说着说着终是忍不住问道,“陛下当真要投奔袁绍?”

  别看当初吕布以辕门射戟的方式化解刘备和纪灵的矛盾时,对付起纪灵轻轻松松,仿佛是爸爸打儿子似的。

  但要知道那可是吕布,在这个时代就是论外的存在。

  事实上,纪灵作战勇猛,正常状态下能跟关羽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一直以来,纪灵都是袁术部队中的头号大将,跟随袁术东征西战,为袁术称霸两淮立下了赫赫战功。

  所以当袁术的决定传来时,纪灵十分震惊和不解。

  他不明白袁术为何要放弃寿春,更不理解他为何要投奔袁绍。

  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实际上,袁术自己也很纠结。

  要知道他一直都看不起袁绍。

  因为袁术是司空袁逢的嫡次子,袁绍却是庶次子。

  所谓嫡子,就是父亲与正妻所生。

  嫡子在家族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和优先继承权,还代表着父母婚姻和家族的门第清誉。

  庶子则是父亲与妾室所生,虽然庶子也可继承遗产,但一般却不能承奉祖庙祭祀和爵位,地位和认可程度远不比嫡子,有时甚至会被视为外人。

  袁术对袁绍就是这种心态。

  只是袁绍后来过继给了袁逢的兄长袁成,因袁成无后,袁绍的身份就从袁逢的庶次子成为了袁成的嫡长子,地位一下子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袁术心里,袁绍永远都是那个庶出者,并没有因为他被过继给袁成就高看一眼,更不会把他当成自己的兄长。

  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众人推举袁绍而不是他为盟主的时候,他的心理就已经很不平衡。

  后来甚至专程写信给公孙瓒,称袁绍根本不算汝南袁氏的人,继而跟公孙瓒联合起来对付袁绍。

  当然袁绍也是不是等闲之辈,立刻联合了袁术附近的刘表。

首节 上一节 161/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