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16节

  贾诩见张绣如此自信,也是捻须微笑。

  他已经开始畅想自己和张绣到江夏以后攻城略地的激情场景了。

  也不枉自己故意装出这副辛苦的模样。

  然而下一刻就听张绣说道:“此去江夏舟车劳顿,对文和来说实在是太辛苦了。

  再说南阳现在也离不开你,所以这次你就留在这里替我安顿好这后方——毕竟南阳才是根本嘛!”

  贾诩的笑容顿时凝固了。

  自己这是……弄巧成拙了?

  ……

  ……

  贾诩最终还是没有跟张绣去江夏。

  身体原因是一方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才开始发展的南阳现在真离不开他。

  之前张绣问过,贾诩并不知道诸葛亮。

  而派去隆中找诸葛亮的人也没有回来。

  但消息倒是早就传回来了——并没有听说有这么一个人。

  只是因为这个任务是张绣亲自部署亲自安排,所以办事的人很重视,传回消息以后没有回来,而是继续在附近走访。

  这让张绣开始怀疑诸葛亮现在到底在不在南阳——毕竟刘备是在近十年后才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的。

  无论如何,在找不到诸葛亮的情况下,张绣阵营内政人才屈指可数。

  能让他安心去前方的人除了贾诩也没别人了。

  同样的,为了让贾诩安心,偏将张绣也只带了张先一人。

  能独当一面的胡车儿和雷叙等人都被他留了下来。

  他又在城中挑选精锐兵马,带上一万最能打的,就跟魏延启程前往江夏。

  临走之前,张绣去向邹氏辞行。

  听到张绣说要去江夏,邹氏目光复杂,心绪不宁。

  最近这几个月是她在出嫁以后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间。

  张济本就不是个安闲的人。

  当年跟着董卓的时候就东征西战,从凉州一路东行到洛阳,又从洛阳迁都长安。

  董卓死后他又跟李傕、郭汜搅到一起,把长安闹得乱七八糟。

  邹氏自是随着张济四处漂泊,直到张济战死,跟着侄子张绣一起寡居宛城。

  本来以为从此就能过上安定的日子,谁知没过多久,就因为自身姿容被有心人盯上。

  邹氏出身凉州大户人家,自是看不上那些人。

  只是丈夫已死,她一个女流之辈哪怕戴孝明志,依旧无法阻止他人觊觎。

  幸好还有张绣。

  在这个侄儿的维护下,她总算清静了一段时间。

  再后来就是曹贼来犯,刺客偷袭。

  那段时间也是最让她心惊胆战的日子。

  她能做的只有照顾好张绣的饮食起居,起码让他吃好睡好,不要有后顾之忧。

  最终张绣勇武过人,打退曹贼。

  只是她没想到,张绣不愿向曹操投降的原因竟是为了自己。

  说不感动那是假的。

  随着跟张绣朝夕相处,邹氏渐渐发现他跟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对于一些不合规矩的行为也不再像以往那样严厉呵斥。

  甚至都快要忘记眼前这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是自己的侄儿。

  感觉更像一个可以互相倾诉的朋友。

  谁知就在这时张绣却告诉她要离开。

  “绣儿,宛城如今在你治下越发好了,为何还要去其他地方?”

  邹氏不解地问道。

第18章 下江南

  听邹氏问起为什么要离开南阳去江夏的理由,张绣叹了口气,双手一摊,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

  “我也不想——可我在名义上毕竟是刘表的人,现在南阳后勤保障又全靠荆州,他都发话了,不去不行。”

  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张绣并没有告诉邹氏。

  说了也没用,反而徒增烦恼。

  看到邹氏咬着嘴唇不说话,张绣干咳两声,“婶婶放心,现在的宛城已经不是几个月前——你就安心在家等我的好消息吧!”

  邹氏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张绣,一抹解不开的幽怨浮现在她双眼:“去岁你叔叔来荆州时也是这么说的……”

  “呃……”

  张绣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这种Flag就不要立了吧?

  只是他这话又不好说出口。

  正想着应该怎么回应才好,却见邹氏突然展颜一笑,这一下宛如鲜花盛开,整个房间都仿佛变得亮堂许多。

  “男儿志在四方,你既是我张家好儿郎,理应如此。”

  听邹氏这么说,张绣这才舒了口气。

  却没有注意自己已经渐渐开始照顾邹氏的感受了。

  邹氏则是继续叮咛:“江夏不比南阳,你行事须得小心谨慎,切不可像之前那样,不懂技巧,只知道一味冲撞。”

  “我哪有……”

  张绣本想反驳,见到邹氏目光灼灼看着自己,讪笑着答应下来。

  就在邹氏还在不放心的叮嘱时,魏延找了过来,说是一切已经准备妥当。

  张绣见邹氏此刻已经笑得很勉强,想了想便说道: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婶婶,我们后会有期!”

  “这都是从哪里学来的怪话……”

  听到张绣这么说,邹氏是既无奈又是好笑,摇了摇头,回到屋中祈祷张绣此行能够一路顺风。

  “将军,那小娘子是谁?明明好生俊俏,怎的戴了孝?”

  尽管只是惊鸿一瞥,邹氏的模样却给魏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忍不住问了一句。

  “那是我叔叔的妻子,我的婶婶邹氏。”

  张绣淡淡说道。

  魏延闻言顿时收起调笑的神色,正色道:“原来是将军家中长辈,将军临行前还不忘辞行,当真是孝顺。”

  他说着话锋一转,就开始向张绣科普起江夏的基本情况。

  可惜魏延在刘表手下不受重用,对于江夏的事情基本也是这次临行前从其他人那里听说的。

  只知道黄祖是刘表的老部下,曾在当年孙坚跨江击刘表的时候反杀了孙坚。

  之后就一直担任江夏太守一职,深得刘表信任。

  至于孙策也不简单,他身为江东之虎孙坚的长子,刚刚才为袁术攻下庐江,就又被派去打江夏。

  黄祖一开始还瞧不上孙策,结果双方做过一场,黄祖被孙策打得抱头鼠窜。

  自此黄祖闭门不战,派人向刘表请援。

  张绣心说魏延果然不受重视,对江夏的了解还没有贾诩多。

  不过对他来说这倒是好事。

  毕竟魏延越不得志,越容易投到自己这边。

  相比之下同样身为南阳人的文聘就不一样了。

  人家过得不差,也没必要放弃优渥的待遇到你这边来。

  想想自己穿越之后先留住了贾诩,现在又要截胡魏延,能把曹阿瞒和刘大耳的班底拐到自己这边,这种改变历史的感觉还真爽啊!

  一念至此,张绣突然想起一件事,一拍自己大腿:“糟了!”

  魏延见状忙问道:“将军何事?”

  “我把典韦他们几个忘了!”

  他刚刚想到截胡,一下子记起来自己这边还有三个曹操的大将呢。

  宛城之战后,张绣跟他们谈过好几次,但三人始终都不肯投降。

  搞的张绣脾气一上来,干脆就跟他们卯上了。

  我不放你,也不杀你,就把你们关在牢里。

  本来是想着用这种办法来磨一磨这三人的性子。

  谁知道这段时间忙起来直接就这事给忘了。

  贾诩也没有提醒,结果现在想起来,他又要离开南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此等小事何须将军劳心?”

  魏延听完张绣的话笑道,“既不肯归降,就让他们在牢里待着罢。”

  张绣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

  接下来的一路上,两人就这样一边闲聊一边赶路,对于各自的了解也是增进不少。

  “将军在战场上勇武过人,不曾想竟是如此仁慈——换作是我,早将他三人斩了……”

  听魏延又提起这件事情,张绣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

  这一路走来张绣就已经察觉,魏延对自己的恭维有些多。

  可印象中这应该是个桀骜不驯的人才对吧?

  其实魏延也很无奈。

  他自诩文武双全,但在刘表麾下却始终不受重视。

首节 上一节 16/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