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身为一个南阳人,没有理由拒绝自己的家乡越变越好。
至于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等两人离开,张绣就重新过上了像刚刚穿越那时的平静生活。
宛城的发展蒸蒸日上,个人武艺在经历了实战之后日趋成熟,跟邹氏的相处也越来越融洽。
这样的绝色美女光是放在家里天天看着都赏心悦目,更不用说张绣还能听她抚琴弹唱,与她谈笑风生。
在两人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张绣来自千年之后的见识和观点让邹氏仿佛重新认识了这个侄儿。
以至于当张绣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候,她都被吓到了。
但当她回过神来又清晰地感觉到,张绣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打心底里没有轻视女人的意思。
有了这样的念头,邹氏在平时虽然依旧恪守礼节,但已经不像以往那般迂腐。
至少在看到张绣光膀子练枪的时候不会退避三舍了。
与此同时,张绣也发现了邹氏的与众不同。
可能是因为出生大户之家,兼之原本就冰雪聪明,使她跟这个时代的寻常女子不同,对于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
两人相处起来也越来越像真正的同龄人。
就在张绣渐入佳境,以为自己能像这样继续苟下去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他的计划。
“刘表让我去帮黄祖守江夏?”
当魏延再一次来到宛城,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时候,张绣当场就惊了。
“荆州没人了吗?”
要知道在刘表还不是荆州牧的时候,黄祖就已经是他的部将,资历比文聘、魏延等人都要老。
等刘表稳定了荆州局势,立马就安排他去了江夏担任太守,可见对他的倚重。
当年江东之虎孙坚就是跟他在战斗时被乱箭射死。
如今孙策打着为报父仇的名义跑去突袭江夏,倒也不算意外。
只是……凭什么让老子去帮忙?
要救他怎么也轮不到自己吧?
魏延嘿嘿一笑,“有人向主公进言,南阳与江夏相邻,那孙策又有万夫不当之勇,唯有张将军才能挡住他。”
张绣一听就觉得很淦:“放屁!南郡和长沙哪个离江夏不近?
况且这两郡都能走水路,顺江而下它不香吗?
‘万夫不当之勇’就更可笑了,你、文聘、还有黄忠,哪个拉出来不能对付他?”
说到这里,张绣冷笑一声,“老实说,那个‘有人’是不是蔡瑁?”
魏延露出惊讶的目光,“实不相瞒,的确是蔡瑁向刘使君进言不假……
只是张将军竟也知道长沙黄汉升?”
黄忠是长沙太守麾下一员老将。
此人虽说已经年逾不惑,但哪怕自诩勇猛的魏延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是有真本事的。
只是没想到张绣居然也听过他的名气。
“我知道的多着呢!”
张绣没好气地说道,“蔡瑁不是被禁足了三个月吗,这才一个多月就放出来了?”
魏延干咳两下:“听闻是刘使君的后妻蔡氏求了情。”
“牝鸡司晨!”
张绣这话已经相当不客气,换成一个忠于刘表的,哪怕对蔡氏再不满恐怕也要勃然变色。
然而魏延听到之后却呵呵一笑,“谁说不是呢?
不过使君这次上报朝廷,表张将军为南阳太守,还命我带两千精兵与张将军同行,足以见其诚意。
当然,若是将军确有难处,使君自会另择人选去往援祖。”
话说到这份上已经很清楚了。
表张绣为南阳郡太守,让他经营南阳变得名正言顺。
让魏延随军同行,一方面是帮忙,一方面也是监视。
这是先礼后兵。
如果他不答应,那么他跟刘表就是敌非友了。
不用贾诩提醒,他也知道刘表打的什么主意。
这些玩战术的心都脏。
只是现在他作为刘表的藩属势力,原本就应该听刘表命令行事。
更不用说现在到今后的一个时期,南阳的后勤用度还要依靠荆州。
“我走了宛城怎么办?万一曹操又来呢?”
“仲业听闻此事,主动要求替主公镇守荆北。”
“文聘?他对南阳还真是上心。”
张绣有些意外于文聘的主动,又看了看自始至终笑呵呵的魏延,“那你呢,也是自己要求的?”
“原本这次的送粮官就是我,正好顺路过来。”
感受到魏延的善意,哪怕知道眼前此人有天生叛将之称,但此刻张绣还是真诚地说道,“魏将军,多谢了。”
“张将军太过客气,你我一见如故,叫我文长便好。”
“好,文长,等我先跟文和商量一下再给你回复。”
张绣也不推辞,又看了魏延一眼,“放心,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会让你为难。”
如果真的不去,大不了就把魏延绑了。
这样一来哪怕是刘表也不能说魏延失职吧?
贾诩这段时间每天案牍劳形,吃住几乎都在长史府,可以说是相当辛苦。
可张绣见到贾诩的时候,还是被他的模样吓了一跳。
第17章 驱虎吞狼之计
贾诩从两摞堆得高高的竹筒缝隙中看到张绣,连忙起身迎接。
结果刚站起来还没走两步就摇摇欲坠,仿佛下一刻就要摔倒。
张绣见状连忙抢过去扶住,定睛一看,发现他的两个黑眼圈几乎跟猫熊没什么区别。
“文和,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才几天没有见面,贾诩怎么就憔悴成了这副模样?
“将军,咳咳,是有事需要诩去做吗?”
看着贾诩这副模样,张绣不由一阵愧疚。
因为知道他是一个利己主义者,所以才想着要把他绑在身边,给他多派了一点点活。
可现在看自己是不是把贾诩剥削的太狠了些?
千万别搞着搞着福报降临,就这么去了。
思来想去,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文和,刘表派魏延过来,说想让我带兵去江夏帮黄祖。”
“江夏?”
原本无精打采的贾诩一听张绣这话立刻双眼放光,大脑高速运转,分析起这件事的利弊得失。
“有人攻江夏?是袁术吗?”
能在这个时候主动攻击刘表的,除了曹操就只剩下跟刘表有仇的袁术了。
“是他,确切地说,是奉袁术命令行事的孙策”,张绣解释道,“我还没有答应魏延,想着先来跟你商量一下到底去不去。”
贾诩从一旁拿过地图看了半晌,又闭目深思片刻,开口说道:
“去!”
“去?”
看到贾诩这么果断,张绣愣了愣,“明知道是坑还要往里跳?”
贾诩坚定地说道,“此乃驱虎吞狼之计,是为阳谋,若将军不去,则失了大义。
然在诩看来,此去江夏亦是机会!”
跟着贾诩就着地图为张绣详细分析起当前形势来。
当年董卓死后,他为自保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
可以说如今群雄割据的局面跟他当初的计策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如今天下的局势也是洞若观火。
如今最强的势力当属袁术和袁绍这出自汝南袁氏一对兄弟。
可两人虽是兄弟却不和,所以袁术就联合了袁绍北方的公孙瓒。
袁绍也非等闲之辈,跟荆州刘表结为盟友。
两人都沿用了春秋战国时期就被广泛应用的远交近攻战略。
贾诩的意思是,既然刘表想让张绣帮黄祖守江夏,那他们干脆就帮得彻底一些。”
如今江南势力错综复杂,除了实力最强大的袁术,还有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严白虎、会稽太守王朗等人割据一方。
刘表想让张绣火中取栗,张绣却可以趁机浑水摸鱼。
“既知刘表之意,今可将计就计而行,不过此去将军应只带精锐”,贾诩又提议道,“江夏固然重要,南阳才是根本。”
“那是自然!”
张绣信心满满地说道,“我带一万人就够了。”
就像贾诩分析的那样,袁绍还在和公孙瓒对峙。
曹操也不过刚刚把汉帝迎到许昌,开始崭露头角。
袁术、吕布,甚至就连李傕、郭汜还在活跃。
孙策也没有脱离袁术自立门户。
群雄割据,局势混乱,可以说张绣穿越的正是时候。
等到曹操一统北方,他再想像现在这样跟曹贼势不两立就需要逆天了。
甚至都不用等曹操统一北方,再过几年,袁术、吕布一死,孙策平定江东,曹操都会势力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