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136节

  后主公大怒,兴兵讨之,不胜,还折了典韦乐进曹安民。

  自那时起,两人便已是结了仇怨。

  如今其趁主公在外攻吕布,逮到机会,自是要报仇。”

第168章 赵云:“对不起,我说话声音太大了……”

  听吕虔说张绣是因为跟曹操的旧仇才兵犯汝南,李典摇了摇头:

  “子恪莫要忘记,主公虽与张绣有旧怨,然前几日文若才在许都传书你我,声称河内太守张杨兵出新郑,与张绣遥相呼应。”

  “那又如何?”

  吕虔不解地问道,“那张杨先前便兵出东市,欲救吕布,只是为段煨所阻,无功而返。

  如今见此情形,卷土重来实属正常。”

  “时间。”

  李典缓缓说道,“依文若传书所言,张绣与刘辟尚未至汝南城,那张杨便已兵出河内。”

  吕虔心中一动:“你的意思是……”

  “此二人必有勾连!”

  李典肯定地说道,“张绣今次兵犯汝南乃蓄谋已久之举,汝南不是其目标,至少不是唯一目标,此人必有后着!”

  “曼成不妨明言,那张绣究竟有何后着?”

  吕虔素知李典考虑问题比自己更加长远,因而听到他这么说,顿时收起先前那副轻视的姿态,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却见李典摇了摇头,“吾不知也。”

  吕虔:Σ(°△°|||)︴

  看着吕虔一副无语的表情,李典也有些尴尬,连忙说道:

  “吾也只是猜测,以文若之能,或能料之一二。”

  吕虔又看了他两眼,这才收回目光叹了口气。

  “汝所言诸事具为后话,如今我等只需据城固守,静待主公返回便可。”

  “子恪所言甚是。”

  李典伸手朝城下一指,“故而这段时日那赵云和鲁肃在城下叫战,吾才约束城中将士,严令众人不得出城。”

  吕虔苦笑道,“那赵云勇不可当,便是你我二人联手亦不是对手。

  以某之见,主公麾下唯有许褚方可与之一战。”

  “还有典韦”,李典补充道,“只可惜他去岁卒于宛城之战。”

  吕虔愣了愣,“他不是在阵前被张绣生擒?怎地又说卒了?”

  李典也长长叹了口气,“子恪有所不知,主公往寿春征袁术前,欲以钱粮换回被俘三将。

  然则只有夏侯惇归来,那张绣言称典韦被杀、乐进逃跑。”

  “竟有此事?”

  吕虔闻言看向又来城下叫战的赵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李典亦是深深皱起眉头。

  一个赵云就够两人头疼了,更不用说张绣到现在都没有出手。

  他们自然都知道久守必失的道理,只是如今形势比人强,据城固守至少还能坚持好几个月。

  一旦出城作战,那就真等于是双手把汝南城送给别人了。

  所以哪怕赵云和鲁肃之前卖了一个巨大的破绽,给人一种只要出城就能毫无悬念地吃下赵云所部的感觉,李典和吕虔依旧是忍住诱惑,视而不见。

  突出一个稳字。

  当然,在城中将士眼中这就是怂。

  “我听师兄说孙策两攻江夏,黄祖都闭门不出,那孙策纵然被人称为小霸王,亦是束手无策。

  未曾想如今这种情况竟是被我遇上了!”

  汝南城下,停止叫战的赵云回返营中对鲁肃说道,“子敬先生,吾观今日李典又是不肯出战。”

  埋头于案牍的鲁肃听到赵云的声音,抬起头来平静地说道:“理应如此。”

  跟刚刚加入张绣团队时相比,如今的鲁肃更加成熟稳重,和赵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子敬先生,若是他们一直这般,我等便一点办法也无吗?”

  鲁肃微微摇头:“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

  如今你我围攻汝南,虽是无奈之举,然则已是落了最下之选。

  兵法又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如今我军兵力还不足城内守军三倍,只要敌将下定决心,据城固守,我等便毫无办法。

  攻城,本就是旷日长久啊!”

  鲁肃并不知道,现在的张绣打攻城战已经是2.0版本了。

  去年在江东攻打坚城,比起如今还要捉襟见肘。

  经过这一年的发展,他不必再像去年那样担心战损,放不开手脚。

  再者张绣在江东作战时乃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但如今汝南与南阳接壤,后续兵力补给可以直接通过宛城得到补充——如果有必要的话。

  事实上,张绣跟黄巾军兵围汝南一个多月,攻守双方已经对当前的形势有了自己的判断。

  那就是如果一直照这样防守下去,汝南肯定是扛不住的。

  破城无非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双方就是在打时间差,看看是曹操能先破下邳回援,还是张绣率先攻破汝南。

  当然,如果能够解决新郑张杨的威胁,让位于许都的荀彧能够抽身来援,同样可以化解汝南危机。

  赵云听完鲁肃的分析,只觉得心中一阵烦躁。

  他心说师兄率兵而来,一路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结果到了汝南城下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自己,他却在这里整整消耗了一个多月,除了一开始斩了几员将领之外便再无寸功。

  两相对比,师弟实在是太过无能。

  赵云思来想去,决定还是直接去询问张绣。

  反正都是自家兄弟,倒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子龙,话不能这么说。”

  听到赵云吐露心声,张绣觉得自己这位师弟还是太单纯了,决定要好好给他补一补课。

  “我这一路向西固然是势如破竹,但沿途诸县其实本就无多少防御力量,大多数小县的城防更是不值一提。

  但平舆作为汝南郡治,粮草足备、城坚池深,还有李典和吕虔这样的名将防守,一两个月打不下来实属正常。”

  “师兄莫要骗我!李典和吕虔算什么名将?不过就是比无名小卒稍强一些罢了!”

  “怎么不算……”

  张绣正要反驳,忽然想起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李典和吕虔的确没什么名气。

  特别是李典,距离成为能够在史书上留名的成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自己是下意识代入了穿越以后的视角才这么说的。

  “咳咳……我的意思是,就算是换我去攻城,结果也是一样。”

  穿越问题无法直说,他也只能这样解释了。

  然而让他无奈的是,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赵云这次却不吃他这一套了。

  他双眼一瞪,梗着脖子说道:

  “师兄,你是为了安慰我才故意这般说!”

  张绣摇头道:“真不是……你听我解释……”

  “师兄放心,弟必不令你失望!”

  张绣一脸无奈:“我都说了不是你想的那样……”

  “十日之内,吾必攻下此城!”

  张绣:“没必要,真没必要……”

  “否则提头来见!”

  张绣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了,大喝一声:“你给老子闭嘴!”

  原本还慷慨激昂的赵云顿时噤若寒蝉。

  他又偷偷看了张绣一眼,这才小心翼翼问道:“师兄,可是云说话声太大?”

  张绣见他这副模样,又是好气又好笑。

  看来不仅仅是敌将李典,自己这位师弟云距离成为历史上那位名将同样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拍了拍赵云的肩膀,“别动不动就提头来见——你这都是跟谁学的?”

  “昔日公孙瓒麾下将领多是如此。”

  赵云一脸认真地说道。

  “原来是这货把你带坏了。”

  张绣双眉一扬,徐徐说道:

  “在我这里不兴这一套。

  你记住,为人处事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打不过就是打不过,真以为喊几句口号,立个军令状就能逆天改命了?”

  赵云一脸迷惘:“师兄,汝言……吾不解矣。”

  虽然师兄的话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听上去感觉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那我这么说好了”,张绣收回目光,遥望远方,“其实真正能够决定这场战斗胜负的关键并不在我们这里。”

  结合鲁肃刚才对他的指导,赵云沉思片刻,恍然大悟:“师兄的意思是要看曹操和吕布……”

  “看他们干什么?”

  张绣挥了挥手,笃定地说道,“吕布肯定干不过曹贼啊,关键要看文和才对!”

  “文和先生?”

  赵云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懂了,听张绣这么一说又被绕晕了,“他不是在广陵吗?”

  “谁说他在广陵就不能左右胜局了?”

首节 上一节 136/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