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105节

  然而这次他们的对手同样是这个时代最会打水战的一批人。

  东吴水军。

  当然,现在还是江东水军。

  单以水战而言,它们可是真正的精锐。

  一场硬仗。

  与此同时,一句话浮现在张绣心头:

  “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第127章 那张绣再勇,难道还打得过吕布?

  作为一个穿越者,张绣知道的事情比贾诩更多。

  如今江东水军和江夏水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士气,二是将领。

  抛开这两点不谈,只说水军单兵能力其实相差不大。

  士气方面,主要就是因为黄祖这些年来胡搞瞎搞,对待下属特别是基层士卒很糟糕。

  克扣军饷更是常有的事情,这让他们在战斗中很难发挥出全力。

  将领方面,陈就、张硕等人的能力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可跟对面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周瑜、黄盖等人比起来就不够看了。

  早早被他挖过来的甘宁倒是可以跟周瑜掰掰腕子,可惜他不在。

  这样一来,张绣这边水战能力最强的反而成了文聘。

  幸好师弟赵云足够给力,提前做掉了两员大将,否则双方差距只会更大。

  但张绣也有一个最大的优势。

  战场的主动权还在自己手中。

  这也是张绣穿越以后最大的感悟:行军作战,核心就是争夺战场主动权。

  所以这一仗他虽然不想打,但不得不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以前虽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直到这时张绣才算是真正的学深悟透弄懂做实。

  接下来就是要把这句话中蕴含的思想付诸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文聘匆匆忙忙离开,一个相貌儒雅的汉子又来到了张绣和贾诩面前。

  “飞拜见主公、文和先生!”

  “苏都督不必多礼”,张绣扶起苏飞,对他不吝赞美之词,“此次我能拿下江夏,都督当记首功!”

  “飞不敢言功,全凭主公将士上下一心,方可一举定鼎。”

  一旁的贾诩插口道,“但此事若无苏都督穿针引线,江夏内乱必延绵不绝,遗祸无穷。”

  苏飞连忙说道,“都是文和先生妙计,飞不过依计行事罢了。”

  “好了,你们也都别谦让了”,张绣笑着制止了两人继续商业互吹,他转向苏飞,“如今军中情况如何?”

  “因前几日赵将军神威,连挑江东两员大将,如今除个别心向黄祖者,军心可用,主公大可放心。”

  这是意料之内的结果,张绣略一沉吟,便作出安排:

  “你仍领江夏都督,处理军中事务。

  记住,要让大家做好准备,战斗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诺!”

  等到苏飞也离开,张绣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虽然今天这一切是早就安排好的,但万一其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全局。

  好在文聘、苏飞、黄祖、孔璋几个关键人物都没有让他失望。

  “文和,你之良谏果然无往不利。”

  贾诩摇头笑道,“主公谬赞,此事便是无诩亦可行之。”

  两人现在的对话倒是有点像刚才的贾诩和苏飞。

  张绣也笑着回答:“但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酣畅淋漓。”

  贾诩细细品味着这四个字,心中再次感慨主公的新词真是多。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拿顺利拿下西陵,黄祖和孔璋的作用还真是比文聘和苏飞这两个友军更大。

  只能感慨天意弄人。

  如果张绣知道贾诩的想法,肯定会送他一句话:

  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主公,某何时去见孙策?”

  “就这一两天吧”,张绣想了想,“到时候我让子龙送你过去。”

  贾诩摇头道,“子龙还要熟悉水上作战之法,某独去便是。”

  张绣有些不放心,“可以么?”

  “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况主公与孙策原本亦敌亦友,诩此去本为罢战,当不碍事。”

  “我不是担心孙策”,张绣颇为无奈地说道,“我担心的是周瑜、张昭那群人。”

  正史中的周瑜张绣不清楚,但演义里的周瑜可是几次三番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再说了自己上次也把那家伙气得够呛,如今孔明没有出山,万一周瑜来个既生瑜、何生诩,再把贾诩给害了怎么办?

  听到张绣这么说,贾诩便笑道:

  “主公实乃关心则乱!只要孙策心中尚存一丝罢兵之念,那周瑜、张昭等人便万万不会加害于诩。”

  他顿了一顿,又说道,“况黄祖亦在我们手中,若孙策得知此来取江夏无望,势必退而求其次,得黄祖、报父仇。”

  张绣一想也对,自己的确是想多了。

  自嘲地笑了笑,“到底还是不如文和看得清楚。”

  贾诩笑而不语。

  他心里清楚,张绣对身旁人的这份关心,也是他愿意放弃以前那种明哲保身的想法,愿意对张绣从一而终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句话就没有必要说出来了。

  接下来,张绣和他的小伙伴们便争分夺秒,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江夏的掌控,一方面加快熟悉水军,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时间一晃便来到了三日之后。

  西陵城外大营。

  孙策已经跟周瑜重新汇合,得知己方水军小胜江夏水军的消息以后依旧是眉头紧锁。

  “主公可是担心子烈、幼平等人伤势?”

  “然也”,孙策点了点头,“此事令某寝食难安。”

  “此事主公毋须担心:昔日仲谋与幼平在宣城遇山贼窃发,幼平赤体步行,提刀杀贼,砍杀十余人后护送仲谋杀出血路。

  彼时幼平身被十二枪,金疮发胀,命在须臾。

  然得元化先生症治,投之以药,一月而愈。

  今军中医者检视,子烈与幼平伤势虽重,却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也。”

  元华就是华佗,孙策去年平定江东时,军中大将董袭曾经推荐他为身负重伤的周泰治疗。

  因此周瑜在问过随行军医以后并不担心陈武和周泰。

  孙策却摇头,“话虽如此,若我等在此逗留过久,难保二人伤势不会反复。”

  周瑜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瑜已派人去请元华先生,只要我攻克江夏,城中医者众多,药材充沛,当可进城静候先生到来。”

  孙策苦笑着摇摇头,“只怕难以克敌。”

  周瑜面露不解之色:“主公为何这般说?

  张绣与赵云虽勇,然江夏水军却为黄祖掌控。

  此人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致使舟船战具,顿废不修。

  只等我歼灭江夏水军,西陵便是孤城一座,指日可破。

  张绣与赵云便是再勇,难道还超得过吕布去?”

第128章 贾文和舌战群儒 周公瑾百思不解

  孙策听到周瑜说张绣和赵云不比吕布勇武,脸上苦涩之意更甚。

  他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公瑾有所不知,三日之前,张绣得江夏军都督苏飞之助,以雷霆之势攻占江夏郡守府。

  如今太守黄祖失踪、主簿孔璋被俘,余者皆降,江夏军政大权已尽入张绣之手。”

  周瑜:〣(?Δ?)〣

  这个消息让刚才还信心十足的周瑜当场呆住,被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周瑜这副模样顿时让孙策想起了刚刚得到这个消息时的自己。

  因为他当时也是差不多的表情。

  主要是没想到张绣竟然会行如此釜底抽薪之举,更没想到这事居然真让他给办成了!

  毫无疑问,张绣手中的江夏和黄祖手中的江夏是两个概念,如今再想攻破江夏,可谓是难上加难。

  周瑜到底是一代人杰,在起初的震惊以后,渐渐消化了这个消息,定了定神道:

  “虽是如此,但张绣、赵云未必擅长水军,我等亦有机会。”

  他还是不想放弃。

  孙策见状颇为欣慰,点头道,“吾亦是这般想法,只是江夏易主,此战公瑾当需格外谨慎……”

  他顿了顿,又说道,“只是若战事不利,那便……撤吧。”

  周瑜沉默不语。

  尽管不甘心,但他也知道这是目前唯一的选择了。

  也就是他跟孙策两人志趣相投,又都是那种不愿轻言放弃之人。

  换个人作主,比如孙策之弟孙权,面对这种形势早就打道回府了。

  两人确定了下一步的战略指导思想,正要进一步细化分解,就听人报说张绣军师贾诩求见。

  孙策和周瑜对望一眼,目露疑惑之色。

首节 上一节 105/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