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47节

  黄胡子瞥了一眼林十三。

  张伯解释:“他是我玩宠的徒弟。”

  黄胡子交叉双手,比了个奇怪的手势,问林十三:“天上几颗星?”

  林十三知道黄胡子说的是江湖切口。他答道:“我没走过江湖,不会春典。您就别费心了。”

  黄胡子低头瞥见了林十三脚上穿的官靴:“哦,官面上的啊。顺天府的?五城兵马司的?刑部的?大理寺的?还是锦衣卫的?”

  林十三答:“在下锦衣卫驯象所小旗,林十三。”

  黄胡子似乎见惯了官家人:“说吧,让丐帮替你打听什么事。有多少好处。”

  说这话的时候,黄胡子狠狠拍了下刚才给他掏耳朵的三十多岁美妇的腚片。

  美妇心领神会,给黄胡子端来一碗八宝茶。

  林十三开口道:“我想打听丐帮弟兄是否见过一只猕猴。”

  黄胡子“呲溜”喝了一口八宝茶:“不管打听猴还是打听人,都得有好处。”

  一旁的孙越挺了挺胸膛:“我们可是锦衣卫,锦衣卫!”

  黄胡子“噗嗤”笑出了声:“锦衣卫?我好怕啊!告诉你胖厮,别说你们只是驯象所的,就算你们是镇抚司的我也照样要好处。”

  “呵,我丐帮的三万帮众里,光是北镇抚司暗鱼就有四个。暗旗有十几个。”

  “他们见了我都得老老实实尊称一声把子。你俩算是哪根葱?”

  黄胡子说的是事实。

  丐帮三万帮众遍布京城各个角落,打探消息、盯梢、跟踪再便当不过。

  故而锦衣卫跟丐帮达成了某种合作。在丐帮内派驻了四条暗鱼,十六暗旗。

  黄胡子虽是个下贱的乞丐头儿。但人家对锦衣卫有用。

  就凭着“有用”二字,北镇抚司的那些暗鱼、暗旗都要敬黄胡子三分。

  林十三有些奇怪,丐帮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少年郎,是如何当上总瓢把子的?他驾驭得动下面的人嘛?

  林十三朝着黄胡子拱了拱手:“敢问黄爷,若让您发话,替我们打听您手下三万帮众一件事,需要多少银子?”

  黄胡子伸出了三根手指。

  林十三试探着问:“三百两?”

  黄胡子冷哼一声:“哼,这年头,要饭的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三千两!”

  林十三若想拿出三千两,恐怕得倾家荡产。

  还有一个法子,那便是去跟斗虫徒弟罗龙文借钱。

  但林十三又怕节外生枝。谁知道老罗的督捕司会不会搅合进此事。

  张伯竟直接坐到黄胡子的床榻沿儿上。他拍了下美妇的肩膀:“美人儿,挪过去点,赏我一腚之地。”

  随后张伯端起了黄胡子的八宝茶,“沌沌沌”灌了个干净。

  黄胡子骂道:“老棺材瓤子。我那是陕甘巷的八宝茶。你这么喝跟饮牛饮驴有何区别?”

  “你也不怕烫烂了喉咙?”

  张伯一抹嘴:“嘉靖三十二年春天,你欠我的那个人情值不值三千两银子?”

  黄胡子愕然:“你让我还那个人情?还了可就没有下次了。”

  张伯道:“你这小白脸怎么话这么多。就说那人情值不值三千两银子吧。”

  黄胡子颔首:“当然值。”

  这下轮到林十三惊诧了。

  在林十三看来,自己的玩宠师父就是怡红楼里的一个大茶壶而已。仗着鸨母关照他,可以在怡红楼尽情做个老醉猫、老风流鬼。

  堂堂丐帮总瓢把子,怎么会欠下他的人情?

  林十三不是算命先生,自然不晓得,后世每一本武侠小说里总有一个深藏不漏的扫地僧。

  张伯从床沿儿上站起身:“十三,告诉他如何帮你。他会伸出援手的。”

  林十三拱手:“黄爷。我丢了一只猕猴。那猕猴雷公嘴、短尾,手腕上系着一根青布条。”

  林十三捕捉孙悟空时,皮套子伤了它的手腕。林十三用青布条裹着膏药给它系了上去。

  林十三顿了顿,又道:“请黄爷派人询问手下三万弟兄,谁见过那只猴。”

  黄胡子颔首。让美妇给他拿来笔墨,写了一张总瓢把子令。又吩咐小厮将令传了下去。

  随后黄胡子道:“两个时辰后,你再来这儿等回信。”

  丐帮有着一整套传递消息的便捷渠道。京内三万帮众的消息,汇总到一处不过两个时辰而已。

  怪不得北镇抚司会将丐帮视为既重要又高效的情报来源。

  林十三师徒跟着张伯走出了小院。

  他不解的问:“师父,我想不明白,丐帮总瓢把子怎么会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

  张伯笑道:“做人切忌不可以貌取人。别看姓黄的那小兔崽子年少,他的见识、手腕绝不在你之下。”

  林十三又道:“师父您老真是深藏不露啊。丐帮总瓢把子竟欠了你的人情?”

  张伯半开玩笑的说:“他有隐疾,不能人事。我帮他在怡红楼里找了个专治隐疾的老红灯笼,一夜功夫替他雄风重振。我这么说你信吗?”

  林十三微微摇头:“我不信。您老就编吧。就这点破事儿能值三千两银子?”

  张伯道:“废话不多说。我帮了你小子这么大忙,晌午得请我一顿好饭吧?”

  林十三颔首:“没说的。您想吃啥?”

  张伯道:“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咱们去高丽街。”

  话分两头。

  且说香山永安禅寺之中。

  杨博正在跟王崇古商讨西北军务。

  杨博的面前摆着一个册子,册上大书《大明西北诸卫所实有兵员册》。

  明军一个卫五千六百人,一个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

  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一个卫所能达到满编满额。

  即便是满编率最高的边军,也只能达到六成至八成。

  眼前这册子详细记录了西北各个卫所的布防地域、实际人数,属明军的顶级机密。

  杨博跟亲家商讨完西北军务,便将册子锁进了一个铁匣之中。

  王崇古道:“你明日下山回京里,我去宁夏。咱们就此别过。再见面恐怕要三年后了。”

  杨博道:“咱们都是领兵的文官。戎马生涯四海为家。就不要伤感如小女儿状了。”

  “你在宁夏好好干。三年后我举荐你为陕西布政使。”

  “吏部虽是严党把持。但这点面子,他严嵩还是要给我的。”

  一群野猴在客堂前聚集,等待着杨博投喂。

  杨博笑道:“猴子跟人一样,都是无利不起早啊。罢了,我去喂它们去。”

第72章 呀哈比比,土鲁番狼灭

  高丽街最红火的一家“羊肉馆”中。

  林十三吆喝跑堂伙计:“五斤瓦盆黑狗肉,两斤花雕酒。再来五个炊饼。”

  林十三不吃狗肉。但有孙越这个胖饕在,五斤狗肉绝对剩不下。

  不多时,跑堂伙计端上了热气腾腾、酥烂多汁的瓦盆狗肉。

  孙越兴奋的搓了搓手,拿起了筷子。

  林十三却打了他手一下:“你师公还没吃呢。哪有你个徒孙先动筷子的理?”

  孙越尴尬一笑:“嘿嘿,师公,您老先请。”

  张伯夹起一块狗肉,细细咀嚼,又“呲溜”将一杯花雕酒咽下肚:“嗯,胖徒孙,你也吃吧。”

  孙越涎笑:“嘿嘿,师公,那我就不客气啦。嗖溜,真烫,真香啊。”

  林十三拿起一个炊饼,咬了一口:“师父,可否给我讲讲丐帮黄胡子的来路?”

  张伯微微摇头:“走江湖的,最忌讳背后嚼舌根,乱说别人的来路。他只要帮得上你便可,何苦计较人家来路?”

  林十三半开玩笑的说:“那师父您的来路呢?”

  张伯瞪了林十三一眼:“我的来路?还用问嘛?京城青楼妓馆中的天字第一号大茶壶;皮条胡同拉皮条第一高手。”

  林十三笑道:“我不信。我总觉得师父您颇有背景。黄胡子连我这个锦衣卫小旗都不屑一顾,为何如此看重您的人情?”

  张伯胡吹六哨:“男人最重要的是根。根坏了,就失去了男人的尊严。”

  “我给他拉了个皮条,找了个专治隐疾的四十多岁老红灯笼,治好了他的隐疾。这人情比天还高,比地还辽阔。”

  孙越吧唧了几下嘴:“师公,我也有隐疾,您老也给我找那个红灯笼治上一治?我倒要看看她有多大的神通。”

  张伯挖苦孙越:“就你这三百多斤胖肉,虚得跟狗一般。我怕她给你治出马上风。年轻人不要总想着夜夜当新郎,天天睡新娘。要务正业。”

  林十三察觉,张伯在故意把话题扯远。

  不过既然张伯不肯说自己的来路,他也不好再追问。

  吃罢了饭,三人在狗肉馆中闲聊了一会儿,等足了两个时辰。

  申时二刻,三人回到了杨梅竹斜街,又找到了黄胡子。

  黄胡子懒洋洋的躺在一张躺椅上,闭目假寐。美妇人给他捏着脚。

  林十三问:“黄爷,敢问有消息嘛?”

  黄胡子睁开眼:“有消息了。西直门那边至少有三个弟兄,在昨日傍晚目睹了一只猕猴咬伤守门士兵,逃出城去。”

  “那行凶的猕猴手腕上系着一根青布条。”

  孙越惊呼:“啊?逃出城了?那还怎么找?”

  黄胡子瞪了孙越一眼:“别在我这儿大呼小叫。横竖那猕猴的行踪我已给你们打探出来了。怎么找是你们的事。”

  林十三拱手:“多谢黄爷仗义出手。”

  黄胡子语气很是不屑:“就凭你还不配让我出手。我是给张老棺材瓤子面子。”

  “我要泡澡了,不送。”

  林十三等人出了黄府。

  孙越一脸苦相:“师公、师父。猴子跑出了城还怎么找?师父,要不您老回家洗个澡,等着被治抗旨之罪吧。放心,师母啊,侄子啊以后由我给你照应。”

  林十三骂了一句:“你这胖厮,是不是早就憋着我出事儿,你好照顾你师母?”

首节 上一节 47/2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