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45节

第68章 孙悟空成精了

  今日是腊月二十六大栅栏庙会。

  京中百姓热热闹闹的逛庙会,买年货。好不热闹。

  逛庙会的人群中,自然少不了林十三一家人。

  林家父子今年赚了不少银子。

  林十三给王小串买了一整草柱的糖葫芦,给虎儿买了五六双虎头鞋。主打一个挥霍。

  林有牛肩扛王小串,林十三肩扛虎儿。可怜碧云,在后面大包小包拎了一大堆东西。

  碧云怒道:“你们爷俩站下!我的手断了,以后谁给全家人做饭吃?”

  林十三笑道:“哈哈,可辛苦我的贤妻了。你抱着虎儿,我拎东西。”

  就在此时,高小旗笑眯眯的出现在了林十三面前。

  林十三疑惑:“老高,哦不,高小旗?”

  高小旗笑道:“如今咱俩都是小旗。你还是喊我老高吧。恭喜啊,你又发了一注财。”

  林十三问:“什么财?”

  高小旗将林十三拉到一个僻静处:“我是来替常千户传话的。”

  林十三问:“什么话?”

  高小旗答:“礼部右侍郎李春芳有个朋友,名叫吴承恩。姓吴的养了只猴当做儿子一般。这只猴丢了。”

  林十三敷衍道:“哦?还有这事儿?”

  高小旗笑道:“别装了。常千户都告诉我了,猴是你偷的。”

  “李部堂托了常千户,派人帮他朋友寻猴。还给了五十两银票当辛苦钱。”

  “礼部右堂的面子,常千户不能不给。”

  林十三有些头大。黄公公通过常青云托他偷猴;李部堂通过常青云托他寻猴。

  这不是自相矛盾嘛?

  高小旗道:“你不用发愁。李部堂只让寻猴,却没说何时寻回。”

  “常千户的意思,先按黄公公所说,把那猴养到正月十五。等正月十六,你领着猴还给吴承恩,就说是你苦心寻回的。”

  “这样一来,黄公公的差事办妥了。李部堂的面子也给足了。”

  林十三颔首:“啊,是这样。我一定照办。”

  高小旗又从袖中掏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递给林十三:“这是李部堂给的辛苦钱。我可没敢克扣啊。”

  林十三接过银票:“这不是银锭子,我也没法撕一半儿给您老。要不我去找个钱庄兑成银子,给您分润?”

  林十三这是在故意逗高小旗呢。如今大家同为小旗,林十三何苦再受他的盘剥?

  高小旗尴尬一笑:“不必不必。我垂垂老矣,你前程无量。说不准以后我要给你送银子帮忙呢。”

  说完他一拱手告辞离去。

  高小旗刚走不久,陈矩火急火燎的跑了过来:“我的林老兄啊,我可找到你了。”

  林十三问:“陈公公,什么事?”

  陈矩答:“黄公公让我来传皇上口谕,把那只猴还给吴承恩。”

  林十三一愣:“皇上都亲自过问了?”

  陈矩颔首:“你抓紧把那猴送还给吴承恩吧。”

  口谕也是圣旨。这道圣旨让林十三喜不自胜。

  这是他加入驯象所以来第一次办圣旨交待的差事。且是一件容易至极的差事。

  他把猴送还给吴承恩,就说是在哪个胡同里寻到的。既办妥了圣旨交待的差事;又在部院大臣面前卖了好;还让黄公公刮目相看。

  这真是拉屎、摘瓜、逮蚂蚱,一举三得。

  林十三宛如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

  林十三笑道:“成。我这就回家牵猴给吴承恩送去。你赶着回宫交差嘛?”

  陈矩道:“黄公公对待下面人一向宽厚。特准了我一天假,让我趁年根儿在宫外好好逛逛。”

  林十三盛情邀请:“那你随我一同回家。晌午让你嫂子好好做几个菜,咱们喝几杯。”

  陈矩是个饿死鬼脱胎,一听说有酒菜,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早就想尝尝嫂子的手艺。”

  二人与碧云等在庙会上聚齐,准备回家。

  途径大栅栏东边的评事摊子时,评事先生正说《当今贤臣传》。林十三等人驻足了一会儿。

  评事先生清了清嗓子:“啊哼,今日说的是,当朝兵部老尚书杨博。”

  “杨老夏官二十岁中进士,先任盩厔知县,又任长安知县。继而升兵部武库司主事、职方司郎中。”

  “他先后为三任兵部尚书翟銮、张瓒、毛伯温所倚重。随翟銮巡边时,更是孤身呵退数百盗匪,保上官平安。”

  “嘉靖二十五年,他巡抚甘肃。整军备、铸火器、修水渠、兴屯田,西北肃然。”

  “又任兵部左侍郎,出为蓟辽总督。大败鞑酋把都儿、打来孙。”

  “入朝,累官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复又出为宣大总督。修守备,造偏厢。宣大安然。”

  “再调蓟辽总督,御打来孙南侵。”

  “回朝,先任吏部尚书,又任兵部尚书。”

  “若说出将入相,国之栋梁。老夏官杨博实乃嘉靖朝第一国士也!”

  林十三笑着对陈矩说:“这真是百姓心中一杆秤,秤得出谁是忠臣良将。”

  陈矩颔首:“是啊。我如今在司礼监当差。吕公公、黄公公他们,屡次说过皇上对杨老夏官大加褒扬。皇上夸他不光是第一国士,还是第一猛士。”

  其实,杨博还有一层身份,一个严党、徐党、阉党黑山会、锦衣卫陆炳都不敢惹的身份:大明疆臣党领袖。

  疆臣党皆是九边带兵的文官组成。其中以杨博为首。宁夏按察使王崇古为次。王崇古还是杨博的儿女亲家。

  带兵文官杀人如麻,疆臣党自然是不好惹的存在。不过他们在朝中从不参与党争,只关心朝廷给九边的军费足不足。

  林十三只是听个热闹。他尚不知,自己和吴承恩的那只猴,马上要跟大明第一猛人杨博发生一段奇妙的缘分。

  且说林家人和陈矩有说有笑,回了自家四合院。

  一进四合院,只见关孙悟空的竹笼空空如也!

  林十三和陈矩目瞪口呆。

  陈矩怯生生的问:“林,林老兄。哦不,林小旗。猴呢?”

  林十三结结巴巴:“是,是啊,猴呢?”

  皇帝口谕让林十三把猴还给吴承恩,猴却丢了?

  丢了还怎么还?不还岂不成了抗旨?

  林十三走到竹笼边,仔细看了看。随后他感慨:“那只猴真是成精了!好手段啊!”

第69章 嘉靖朝第一猛人,略懂杀人的文官雅士,杨博

  偷猴的差事变成了寻猴。

  林十三仔细看了孙悟空逃脱竹笼的手段,不禁感慨:“他不是成精了,而是成仙了。”

  陈矩走到竹笼前。只见两根竹子断裂。孙悟空应该是从两根断竹形成的缝隙中钻出去的。

  两根断竹上有一根麻绳,麻绳后拴有一根短木棒。麻绳几乎被短木棒拧成了麻花。

  陈矩问:“这是?”

  林十三道:“这是江洋大盗抢钱庄时用来扭弯库房铁栏杆的‘强盗麻花结’。”

  “大盗们会将绳子拴在两根铁栏杆上,后面再套个木棒。用力扭动木棒,把绳子扭至麻花状。两根铁栏杆吃力必被扭弯。”

  “这强盗麻花结连铁栏杆都能扭弯。扭断两根竹子自然不在话下。”

  陈矩惊讶:“这猴子竟有这般神通?”

  林十三道:“猕猴最善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可会用强盗麻花结的,都是些江洋大盗。难道它的身边人里有江洋大盗?”

  “再有,这麻绳、短木棒是如何进到竹笼里的?”

  碧云似乎想到了什么:“上晌的时候,小串非说要钓猴子。她用麻绳拴着一根萝卜扔进了竹笼里。那猴子拽住了绳子,小串拽不过它。绳子被它拖进了竹笼。”

  “后来猴子朝小串吐口水。小串一气之下拿一根短木棒丢它,正好掉进了竹笼里。”

  林十三望了一眼王小串:“小串啊小串,你可真是你爹我的活祖宗。”

  仅凭一根麻绳,一根短木棒就能越笼而出。吴承恩的爱宠不愧跟《西游释厄传》里的齐天大圣同名。

  陈矩很替林十三担心:“如今孙悟空跑了,皇上那边如何复旨?皇上的口谕是随口一说不假,怕就怕过几日他老人家想起来,问猴子还给吴承恩了没有。”

  “到时若你没找回孙悟空还给吴承恩。你就成了抗旨不遵。抗旨是要掉脑袋的。”

  林十三叹了声:“唉,以前我都是替别人寻宠。这回寻宠,却是为我自己的脑袋。”

  片刻后,林十三又疑惑:“难道说,吴承恩身边有江洋大盗?不然孙悟空是跟谁学的强盗麻花结?”

  陈矩却道:“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快些寻回孙悟空。”

  林十三一脸苦相:“这个年是过不消停了。”

  捉猴有密法,寻猴却没有。只能打听街坊是否见过猴子的踪迹。

  好在林十三刚刚升了小旗,手下多了十个弟兄,可以帮忙打听。

  已近傍晚。林十三将十个弟兄召集到了自家四合院中。

  除了孙越,其余九人皆是一脸无精打采的样子,很显然他们对新上司心中不满。

  这大年根底下,驯象所早就开始休年假。新上司却将他们召集起来办差。他们心中没怨气就怪了。

  好在林十三深谙公门之道的窍门——伺候好上面,笼络好下面。

  林十三道:“年假里把弟兄们召集起来实在过意不去。”

  九个校尉一声不吭。孙越道:“师父,有啥差事您就吩咐吧。”

  林十三将手边一个木托盘上的红布掀开。里面是十枚银锞子。每一枚都是十两。

  林十三道:“今日弟兄们是帮我办私活儿,我不能让弟兄们白跑腿。每人十两,自己拿便是。”

  李春芳托人给了林十三面额五十两的银票。林十三自己又搭上了五十两,正好凑够一百两。

  他自入秋来拿了不少赏银,搭五十两进去无所谓。要知道,那只猴能否寻回,关系到他是否算抗旨不遵。

  五十两银子不过少买几只虫,抗旨却要掉脑袋。

首节 上一节 45/2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