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赵部堂可要多多提携啊。”
真正筹划军略打了胜仗的张经、李天宠掉了脑袋。冲锋陷阵的卢镗被夺职戴罪。寸功未有的赵文华却步步高升
朝堂就是这样,充满着残酷与不公。
正如弘治、正德两朝的锦衣卫大掌柜常某人告诫他人时所言:不要低估朝堂的残酷;不要低估文人的无耻;不要低估百姓的愚昧。
赵文华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噤声:“鄢都院在盐政任上兢兢业业,筹措抗倭军饷有方,亦被皇上加恩。由左佥都御史高升左副都御史,依旧掌管盐务。”
众人又是一堆彩虹屁。
好消息说完了,赵文华该说坏消息了:“不过,皇上今日另有旨意。今后浙直总督不再管辖山东、广东、广西。”
此言一出,大厅内鸦雀无声。
很明显,那位深居西苑的权谋老祖宗嘉靖大皇帝又在玩平衡之术。他并不放心把大明半壁全部交给严党。
罗龙文打破了沉默:“总之,赵部堂高升浙直总督可喜可贺。”
官员们开始继续大拍马屁,很快啊,客厅内又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赵文华道:“诸位。下面我有件机密大事要讲。武官和文官正五品以下,请移步水榭阁,先过去赏虫。”
林十三一听这话,准备离开客厅。
罗龙文却朝他喊:“师父,你留一下。”
林十三心领神会:看来赵部堂所说的“机密”想让陆都督知晓。这才留下我这传话筒。
严党的杂官们离开后,赵文华用手一指赏虫会的三位生面孔,给众人引荐道:“这位是南直隶藩司参政,郑泌昌;这位是浙江按察副使,何茂才;这位是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
众人一番寒暄自不必说。
赵文华道:“我要替皇上、替朝廷、替阁老治理东南,首要之地是浙江。浙江地方官任用就显得极为重要。我打算举荐他们三个担任要职。”
说完他一指郑泌昌:“这位是未来的浙江布政使。”
他又一指何茂才:“这位是未来的浙江按察使。”
最后他指向胡宗宪:“这位是未来的杭州知府。”
罗龙文问:“那浙江巡抚呢?”
赵文华狡黠一笑:“阁老说,浙江巡抚要留给皇上钦定。”
地方封疆的任用,早已成了皇帝与臣子之间的交易。总不能所有位置都给严党内定,还是要留个位置给嘉靖帝来定的。
赵文华看向了吏部文选司郎中,万寀。
大明六部郎官中,以文选司郎中的位置最为重要。别看只有正五品,朝廷文官的一切任免,都要经文选郎举荐、发予官凭、官印。
严党牢牢把控着朝廷人事大权。吏部文选郎万寀与兵部武选郎方祥也被外人称为严嵩的“文武管家”。
赵文华道:“万老弟,我要用这三人,你支不支持我啊?”
万寀道:“郑参政、何副臬的升迁,阁老都对我打了招呼。只是这位胡御史做杭州知府.阁老并未跟我提及此事。”
林十三心中暗惊:严阁老手下这帮人怎么把朝廷官位当成了自家菜地里的萝卜白菜一般。说送谁就送谁。
第46章 徐阶的田产竟然有
赵文华忙不迭在万寀面前说起了胡宗宪的好话:“我这位汝贞兄满腹韬略,既懂民政又懂军事。对于抗倭,他有着自己的全盘周密计划,堪称高瞻远瞩”
万寀摆了摆手,打断了赵文华:“你若荐他做任何一个地方的知府,我文选司那边都能自作主张。唯独杭州不成。那是仅次于应天的江南重镇。必得阁老发话。”
鄢懋卿喝了口茶:“赵兄,依我看,你还是及早带着胡御史去见阁老。只要他能讨得阁老垂青,杭州知府板上钉钉。”
罗龙文附和:“对对对。阁老喜欢什么,胡御史你就送什么当见面礼。”
胡宗宪满面愁容,一言不发。
赵文华道:“唉。本来汝贞兄花了三千两准备了一只好鸽子。奈何那鸽子丢了。林十三。”
林十三起身拱手:“属下在。”
赵文华急切的问:“汝贞托付你去寻那鸽子,有眉目了嘛?”
林十三实话实说:“尚无眉目。”
赵文华骂道:“废物!你是干什么吃的?”
罗龙文咳嗽了一声:“我的赵部堂,别当着我的面骂我师父啊。打狗还要看主人呢。”
罗龙文看似是在说“林十三是我的人”,实则是在提醒赵文华:“林十三是锦衣卫的人,他的主人是陆炳”。
赵文华立时领会:“啊,林老弟,事情紧急,我话说重了一些,你不要在意。”
林十三自然不敢跟新任浙直总督置气,但也不能显得自己白拿了胡宗宪的银子啥事儿没干。他拱手道:“属下今日已托人问了皇宫百鸟房,又查访了京城裹鸽子的打行、锅伙。”
“那白羽弓尾鸽既没飞进皇宫,似乎也没被地痞裹走。”
赵文华道:“你就明说吧,有几成把握找回它?”
林十三实话实说:“之前属下跟胡御史说过,寻回的把握只有三成。”
赵文华倒吸一口凉气:“也就是说,有七成可能找不回汝贞送阁老的礼物?”
林十三道:“属下斗胆,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罗龙文道:“师父,这里都是自己人。你讲便是。”
林十三道:“若白羽弓尾鸽寻不回,不如另外买一只绝品好鸽。我知钓蚌街花鸟鱼虫市有一只绝品紫点子。不如胡御史买下”
“啪!”赵文华立马将手中茶碗放在了桌上:“若汝贞送阁老一只绝品紫点子,他这辈子都别想再升迁了!”
罗龙文大惑不解:“这话怎么说?”
赵文华反问:“你爱玩虫,却不懂鸽道。你知道绝品紫点子别称是什么嘛?”
罗龙文问:“别称什么?”
赵文华指了指林十三:“让你师父告诉你。”
林十三道:“绝品紫点子的上喙为紫,下喙为肉色。故别名‘鸳鸯嘴’。”
赵文华怒道:“夏言活着时,有一回竟在内阁值房讥讽阁老是鸳鸯嘴。阁老当时养了一只紫点子,回了府盛怒之下把那紫点子摔死了。”
“鸳鸯嘴”顾名思义,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是也。
林十三不晓得还有这等掌故。他连忙道:“属下无知。不该胡乱建议。”
罗龙文护着林十三:“不知者无罪。咱赵部堂大人有大量,不会怪你。”
赵文华道:“你还是得用心去找白羽弓尾鸽。找到了,我赠你一百亩江南肥田。”
一百亩江南肥田价值千两,谁人不动心?
赵文华对自己的“知己”胡宗宪够仗义的。为了帮胡宗宪谋取杭州知府的官位可谓是下了血本。
林十三拱手低头道:“属下一定尽力。”
罗龙文咳嗽了一声:“赵部堂,还是接着议正事吧。”说完这话时,罗龙文朝赵文华眨了眨眼,又朝着林十三的方向努了努嘴。
这件“正事”显然是要让林十三转传到陆炳耳朵里。
赵文华道:“嗯。此番我去江南,查到了一件天大的事。咱们的徐阶徐次辅老家是松江。”
“你们猜,徐家在松江有多少亩田?”
一众严党官员开始在传话筒林十三面前配合着演戏。
万寀道:“徐阁老为官三十二年。做过地方学官,掌过翰林院,又做过两个部的堂官。如今贵为次辅.应该能积下几千亩土地吧?”
赵文华一摆手:“小家子气了不是?诸位,再猜!”
罗龙文道:“怎么也得有一万亩。”
赵文华大笑:“哈哈,老罗你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一万亩?连零头都不够。”
兵部武选司郎中张祥吃惊的长大了嘴巴:“一万亩还不够零头?到底是多少?”
赵文华终于说出了数字:“徐阁老在松江有田十七万亩!”
林十三听得心惊。十七万亩?那得一百七十万两银子!
好家伙。不都说徐次辅是朝中大贤相嘛?恐怕他做八百年内阁次辅,也积不出十七万亩地来。
地是从哪来的?
赵文华的眼神掠过林十三的脸。林十三的脸上写满了“疑惑”二字。
赵文华主动答疑解惑。他高声道:“咱们这位徐次辅啊,表面上从不贪污公帑。纳贿之事也鲜有听说。”
“但他擅长一件事。在他的职权之内,庇护他的家人大做生意。”
“譬如今年开春他上奏疏建议皇上修缮凤阳祖陵。上奏疏前他便让家人进了五万根上等好木,运到凤阳。皇上准了他的奏疏,命他专办此事。他便左手进右手出,拿着公帑买自家的木头。”
“又譬如今年夏,皇上下了大决心要在东南用兵。他让家人囤积了三万石大米。并致信给浙江巡抚李天宠,让李天宠收购他家的大米当军粮。”
“再譬如,朝廷严禁跟外番私下做海上贸易。你们猜怎么着?”
罗龙文问:“怎么着?”
赵文华道:“松江产上等棉布。松江最大的棉布走私贩子是他亲侄子!”
一直没说话的鄢懋卿高喊了一声:“啊呀!真脏了我的耳朵!这比明面上贪污公帑、收受贿赂还可恶!”
“嘴上全是仁义道德,心里全是自家生意。有人贪财,有人贪名。他是既贪财又贪名。”
严党这群人做戏是给林十三看的,说的这些话是给林十三听的。
但他们的这番话,十成保真。
大“贤”相徐阶的确不是什么清白人。
但徐阶有一点远胜于严嵩。
徐阶不会为了抢夺权力,去害死抗倭的忠臣良将。更不会,又或者说不敢,把朝廷的军国大事当成自己抢夺权力的工具。
但在贪财这点上,严党、徐党是五十步笑百步。只不过徐阶捞钱的法子没严党那么招摇,更为隐蔽。
子夜时分,赏虫会终于结束。
罗龙文留下了林十三,在书房单独说话。
罗龙文开门见山:“知道为何今夜议事时把丘八和小官儿都请出去了,唯独留下你嘛?”
第47章 怡红楼
如果换了寻常蠢货,一定会回答罗龙文:知道知道,今晚这些事儿你们想透给陆都督,这才故意留下我这个耳目。
林十三却装起了糊涂:“啊,恩公,我这人愚钝的很。就是一头听使唤拉磨的蠢驴。实在不知其中缘由。”
罗龙文竖起了大拇指:“混官场有一个诀窍。这个诀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叫看破不说破。另一种说法叫装糊涂。”
“别看你年仅二十,却深谙此道。我的小师父,你前途无量啊。”
“你若不是锦衣卫的人。我真想把你召入麾下。假以时日,你必成大器。”
林十三拱手:“恩公过誉了。我是个笨人,只管办好诸位上官交代下来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