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218节

  二人虽一个是严党,一个是裕王党,却是至交好友。

  谭纶道:“徐渭和林十三的那个法子的确可行。只是俞部被朝廷调往江西,戚部孤军奋战,没有必胜的把握。”

  “那个滇马策能否暂缓实行?让戚部出击,歼灭在台州登陆的一千零散倭寇。对朝廷也算有个交待。”

  胡宗宪却摆了摆手:“朝廷内的形势,你应该跟我一样清楚。”

  “若我们在东南没有大胜,恐怕朝中的两大山头又要上奏疏建议皇上裁撤戚部了。”

  “戚部别看只有三千人。成军一年却烧掉了朝廷五十万两官帑。”

  “戚部的军械都是最好的。要什么我给什么。光是这一项,就耗银三十万两以上。”

  “仅仅灭个千八百的倭寇?那只是小胜。堵不上朝中两大山头的嘴。”

  “再有,你是在永寿宫里代我,代东南将士立过军令状的。已经十个月了,距一年之期只有两个月。”

  “我们只能按徐渭和林十三的计策,诱全浙江沿海的倭寇去台州。一股歼之。”

  谭纶叹了声:“汝贞兄,恕我直言,你是在赌。”

  胡宗宪颔首:“对,我是在赌。赌的是浙江一省抗倭的全胜!”

  “朝局波诡云谲,我这个浙直总督不知还能当多久。我没有那么多时日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相信戚继光、相信他的三千袍泽。”

  与此同时,京师,严府。

  严世蕃面前坐着徐阶长子,尚宝寺丞徐璠。

  首辅、次辅不和,明争暗斗。但有着共同利益的事还是会私下沟通的。

  大佬与大佬沟通,从不亲自出马。而是派出代理人。

  二人的长子是最合适的代理人。

  严世蕃道:“徐老弟,去岁谭纶谭子理进京述职,在永寿宫里立了什么军令状。”

  “这都十个月了,浙江那群备倭营兵除了像烧木头一样烧朝廷的官银,在战场上毫无建树可言。”

  “我的意思,待到两个月后,一年之期一到。咱们双方联手,上奏疏参戚继光。建议皇上裁撤戚部。”

  徐璠喝了口茶,不动声色的说:“严兄所言亦是家父所想。只是.谭子理不知在裕王爷面前进了什么谗言。”

  “裕王爷想保胡宗宪、戚继光他们。我这边的人,不方便上奏疏明着违背裕王爷的意思。”

  严世蕃冷笑一声:“呵。戚部若是被裁撤,你们的人在东南不知能多赚多少银子。此时却畏首畏尾?”

  “你们不愿干这事儿,那我们来干好了!到时你们只需保持中立,别碍我们的事遍罢。”

  徐璠与严世蕃击掌盟誓:“成交!”

  为了给抗倭使绊子,继去年振武营事件后,朝廷的两大派系再一次站到了一起。

  不同的是,这一回由严党当打手。徐党保持中立。

  有时候保持中立也是一种态度。

  在台州与倭寇的决战势在必行!再拖下去,恐怕抗倭全局都要坏菜。

  三日后,南京镇监府。

  兵部的徐主事找到了林十三。

  徐主事道:“林千户,杨部堂已经回信了。这批滇马可以借给你们。”

  “不过求你们爱惜些。至少给九边剩个两千五百匹。”

  “为了跟户部索要购买这批滇马的银子,我们杨部堂前前后后往户部大堂跑了十几趟。”

  林十三道:“这你放心。我们借这批滇马是用作运送抗倭物资的,又不是骑着它们上战场打仗的。”

  “两个月内,我们一定完璧归赵。最多有个几百匹的损失,浙直总督府那边会照价赔偿给兵部。”

  徐主事道:“那就好。滇马此刻都圈在浦子口军营呢。您随时都可派人去调用。”

  林十三送走了徐主事,找到了杨金水。

  林十三笑道:“杨公公,您老经营织造局多年,跟浙江的丝商、布商应该都很熟吧?”

  杨金水颔首:“别的不敢说。浙江数得上的丝商、布商都对我言听计从.松江徐家除外。”

  林十三道:“我有事求您办。”

  杨金水喝了口茶:“什么事,说说看。”

  林十三道:“您能否给那些丝商、布商透个风。就说朝廷最近跟佛郎机人谈成了价值四百万两的大宗贸易。”

  “其中丝绸、布匹两项,占到了这宗交易的六成,规模达到两百四十万两。”

  “织造局存所存绸、布远远不够。将从丝商、布商手中收购。”

  杨金水尚不知滇马策。

  他道:“好家伙。我这话若透出去,浙江的绸价、布价恐怕要翻着跟头往上涨。”

  “你小子别是嫌冰窖生意不够做,又盯上了绸、布生意。私下囤了一大批绸、布。让我往外放风,助你发财吧?”

  林十三正色道:“杨公公轻看了我林十三!我不是严嵩、徐阶。不会干为了一己私利操控市价的事!”

  “这是一条假消息。与浙江军事息息相关。”

  “您若不信。我可以让胡宗宪胡部堂给您写信。”

  杨金水颔首:“成。我信你。你让我什么时候往外放风?”

  林十三答:“暂且等我的消息。这风,得在恰当的时机吹出去才有用。”

  林十三知道,浙江的丝商、布商跟倭寇多多少少都有些勾连。

  他准备先等北条浩二卖出假情报,再让杨金水放出风去,侧面印证假情报是“真”。

  现如今万事俱备,只差北条浩二那边得手了。

  当夜,文苑秀居花船上。

  一个白面公子正跟北条浩二对坐着。

  这白面公子长得跟个豆儿似的,个头矮小。此人是大倭寇三上坂虎的密探。

  倭字的本意便是身材矮小、相貌猥琐。这密探长得倒是清秀,名叫什么新左卫门。

  北条浩二道:“这一次的情报,我开价一万两。”

  新左卫门皱眉:“纳尼?太贵了!”

  北条浩二道:“贵部三上君花一万两银子买我的情报,可以赚回整整四百万两。”

  新左卫门眼前一亮:“红豆泥?四百万两?”

  北条浩二道:“你们不愿出这笔银子买这份情报,想买的人大有人在!”

  “浙江沿海与三上君实力相当的人,至少有五位!”

  “你们的三上君如果成功从明国赚到四百万两银子,足可以回到我们的故国,割据一方做个藩主、大名。”

  新左卫门问:“到底是什么情报?我只带了五千两银票来南京。”

  北条浩二压低声音:“我只能告诉你,这条情报跟明国与佛郎机人的大宗贸易有关。”

  “剩下的,你需要凑齐一万两,我再将情报原原本本告知。”

  新左卫门道:“能否等我十日?我回到海上,禀报三上主公,凑齐银两?”

  北条浩二摇头:“十日?太久了!你信不信,你前脚走出我这条花船,后脚就有人愿意拿一万两买这条情报?”

  新左卫门犯了难:“我是真的没带够钱啊!只能回海上取。”

  北条浩二想了想,说:“这样吧。咱们合作也不是第一次了。三上君是我的老客人。”

  “我就看在老客人的面子上,给予一些优惠。”

  新左卫门问:“怎么优惠?”

  北条浩二笑道:“你帮我杀个人?杀了他可以折抵五千两。”

  新左卫门喜形于色:“杀个人?对于我们来说太容易了。杀谁?”

  北条浩二答:“南京城内的大茶商,胡杜嗣。”

  林十三对滇马策考虑的万分周全。他提前想到了,那些购买情报的倭寇不一定能带足万两白银。

  那好办,替我杀人就是了!

  南京城内有大把私下勾结倭寇做走私贸易的巨商。这些人无一例外,在朝中都有靠山。林十三动不了他们。

  我动不了他们,倭寇总动得了他们吧?

  林十三给了北条浩二一份通倭商人名单。小倭子银子不够?帮我们杀人来凑!

  新左卫门大喜过望:“我知道这个人。他跟友田真厚走得很近。友田家跟三上家一直是世仇!”

  “杀掉胡杜嗣,对三上主公是有利的。我答应你。”

  北条浩二笑道:“那好。明日晚间,我希望你带着五千两银票和胡杜嗣的人头来跟我交易。”

  新左卫门当即点头:“绝对没有问题!等我的好消息吧!”

  翌日晚间,新左卫门果然将胡杜嗣的人头带来了文苑秀居。

  人头用包袱皮包得里三层外三层。

  新左卫门道:“请你信守承诺。情报呢?”

  北条浩二答:“明国朝廷与佛郎机人谈成了货价四百万两的大宗贸易。交易的地点在台州沿海。”

  “这批货物中,包括上等丝绸、上等布匹、上等茶叶,上等瓷器,珠宝玉器。”

  “用不了多久,整个东南的大小商人都会向台州附近运囤积货物,等待佛郎机人靠岸交易。”

  “大约四月下旬,全部货物将在明国官府的统一调配下,在台州囤齐。”

  “若贵部能够登陆,一口吞下这批货物。那就发了大财!顶得上你们在明国沿海抢掠三十年!”

  新左卫门的脸上已经掩藏不住兴奋:“吆西!”

第217章 抛出鱼饵

  翌日,南京镇守太监府。

  林十三起身,领着王小串和虎儿在后衙院子里打八段锦。

  杨金水路过,道:“这俩小家伙的八段锦打得不错啊。光腚坐板凳,有板有眼的。”

  林十三道:“这套强身健体之法,还是跟我们驯象所的常青云常千户学的。”

  杨金水叹了声:“唉,陆都督、常千户先后病故已经快半年了。”

  “哦对了,昨日南京城出了一桩命案你听说了嘛?大茶商胡杜嗣被人杀了,脑袋还被人摘走了。”

  “这真是命如其名。稀里糊涂就死了。”

首节 上一节 218/2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