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675节

  泰西还在开拓的阶段,并没有额外的大事要讲。

  这次由其率先发声,

  一来是秦汉隋的道士,在先前便约定了发言顺序,有定下的流程在。

  二来则是有照顾后生晚辈的心思在,让其先行,好心底有底,不再拘谨约束。

  所以在他之后,

  燕、隋、秦三国的道士,也飘了起来,各自说起了自己这边的近况。

  有好自然有坏,

  比如燕国在第二任燕公的带领下,驱逐了当地多余的貊人,开阔了土地,并在辽东的黑土之上,耕耘出了许多粮食;

  比如秦的内战,使得西海的百姓生活愈发困苦,打了半辈子架的秦道们对此闻之伤心,观之落泪,有采取更暴力手段,来阻止那些动乱的想法;

  再比如隋国肉食者们与日俱增的愚蠢和自大,正像落入清水中的浊墨一样,向下方渗透、污染而去。

  “但就讲这些吗?”

  作为旁观者的王凤小声的询问上帝。

  他还以为搞出这么大的场面,会发生大事呢!

  何博也小声的对他说,“你不要小看对账!”

  “这可是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绝好办法!”

  太平道如今跑的到处都是,

  若不能保持沟通和理解,

  干枝分离还算好的,

  反目成仇,互相指责其为异端,并进行千百年的争斗,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原来的历史轨迹上,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而且有些话,不对账可不好说。”

  何博朝着下方一指,让神色间有些无聊的王凤看向那里,“喏,现在主菜就端出来了,不是吗?”

  下面,

  才死下来没几年,

  死后也第一时间被养父兼先帝一把抓住,顷刻炼化为全新牛马,根本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提比略看着从头顶飞过去的“火球”,又看了看被其炸翻了的道士们,很是紧张的询问道:

  “怎么回事?”

  “为什么他们突然打起来了?”

  屋大维瞪了他一眼,“你问我我怎么知道!”

  说得好像他有经验一样!

  于是,

  父子两的目光,便投向的泰西大贤良师那边。

  正捧着“雪球”,好奇它在其他道友手里,为何会突然变色,而且生出额外神异的耶哥儿则是回以单纯的目光。

  “俺也不明白!”

第516章 太平道的规制

  当太平道走出新夏,向着四处涌去的时候,

  治理过一个庞大国家的夏文王便向何博提出过建议:

  “要想办法保持各地道人的联系,不能使其离心。”

  人心若是散了,

  那队伍便要不好带了。

  到那个时候,

  队伍的颜色还是原本的颜色吗?

  那些披着黄巾的道人,还是最初顺天应人的模样吗?

  西周分封之初,

  尚且会有让各国史官互通消息,记他国之史,以存诸夏之行迹的制度,

  这才使得开拓了八百年的诸夏君子,

  没有被四周的蛮夷淹没,没有在荒芜的“国外”迷失行踪,更没有随着时间的冲刷,而遗忘自己的使命和来历。

  而太平道出现之时,

  天下又何其广阔?

  区区一个中原,早已不能束缚诸夏君子的手脚,涵盖他们的足迹了。

  更深入一点讲,

  周初始受封的那些诸侯,和太平道派去四方传道的道人,其身份使命,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前者即便创业艰难,但名义上的确是去当一地之主的。

  等到日后建设好了,国人生聚,名实俱符,不止能安心的享受富贵,甚至还能反手镇压周天子,割他的麦子抢他的九鼎。

  后者却是领受上帝之命,去各处传播祂的仁德慈爱。

  除了要教导那些蛮夷之外,

  更要为已经繁衍的到处都是的诸夏子民,鸣呼不平,以人之身心,来推行黄天之道。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做诸侯,

  哪怕是家里穷到还需要自己亲自耕作,一出门就可能遇到蛮夷冲击的始受封诸侯,

  只要一想到自己这代人辛苦之后,子孙是实打实能获得好处,富贵终身的,那为割麦子种粟米而弯下的腰也不疼了,倒腾了一整天的手脚也不累了。

  看着修建好的宗庙,还有身边成长的后代,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可道士们却不能如此。

  偏偏世间的诱惑如此之多,腐化如此之巨,

  即便前三代还能保持初心,没有走歪路子,但等到之后呢?

  坐看世间的死鬼们,可是听了太多“我的苦,我祖先早就替我吃完了”、“这天下是我祖宗打下来的,我理应享受这样的富贵”之类的话语了!

  对此,

  何博表示了认可。

  于是便有了太平道的集会之事。

  按照规定的制度,

  每隔五年,会定期将各地太平道的代表,还有当地一些著名的、拥有足够想法和能力的死鬼,拉到一片空荡的,只安置了座位的梦境中,让其诉说自己的经历,以及在结合了实际与当地情况后,凝结出来的想法和理论。

  只是,

  人之所思,向来是难以一致的。

  更何况各地情况本就不一样,在其基础上凝结而成的经验,自然也不会相同。

  所以,

  在第一届太平道集会举办时,

  由于大家对流程还不够熟悉,也有意向其他道友展示自己的成就,彰显自家风采,便引发了不少矛盾——

  有还没介绍清楚情况,便迫不及待向着同道推销自身经验,希望对方能拿着本本去推行相应的措施,觉得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正确的。

  也有一言不合便武力辩经,贯彻“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一原则,尽显强者风范的。

  而诸夏的论道传统,也有“肉体辩经”的主张。

  于是“拳脚共长天一色,棍棒与孤鹭齐飞”的景象,便充斥了梦境角落。

  总而言之,

  当时的混乱,

  让因为上帝偷懒,随手捏出来的集会之地,变得像风雨飘摇中的小船一样,起伏跌宕,令人遇之晕眩。

  好在,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上帝也不会惯着这群许久不曾聆听鬼神教诲,被赵申、孙冲这等“与神角力者”带坏了的道士。

  他当场拍着桌子说:

  “这是开大会,不是稷下学宫,哪有动手动脚殴打同道的规矩?”

  说罢,

  何博便将他们完全镇压,然后在梦境中塑造出各地的模样,把人都给扔进去,轮了几轮。

  “道理是很难说明白的。”

  “但事教人却一向简单粗暴。”

  “这群家伙因为没有去过其他道人传道的地方,不了解那里的情况,从而生出了无所谓的臆想和争论,这自然不好!”

  “既如此,不如去对方那里滚一滚,等尝过了滋味再说话!”

  虽说何博曾经给予过太平道的大贤良师沟通死鬼,并且通过阴间这个中转站,获得遥远之地消息的能力,

  可百闻不如一见。

  有些东西和事物,

  到底要亲身经历了,才能明了其中深意。

  而在上帝有形的大手操控下,

  于梦境中走遍东南西北,跨越无数山川,甚至还坐在船上,肉身投喂过海大鱼的道士们,目光很快就变得冷静柔和起来。

  再度出现,与道友论道辩经时,更有脱胎换骨之感。

  但转过来说,

  过于争执不好,

  什么都不争,张口就是“啊对对对”也不好。

  “真理”的确需要争辩。

  于是,

  何博又亲自下场,揪着梦境中无处不在的云雾,团出了一堆雪球,并允许道士们用其来表达自己的最终意见。

首节 上一节 675/7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