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139节

  董与昌没好气瞪眼:“老王,你还教我怎么做官了?放心吧,我心里跟明镜似的,只是现在人微言轻啊。”

  王涞忽地凑近,压低声音道:“老董,关于陛下的传言……”

  “管他什么言!”董与昌打断他,坚定道,“我只尊现在的陛下。”

  王涞愣了片刻,举起酒杯:“那我就什么都不说了!没有现在的陛下,我治什么河?谁会真正顾及黄河两岸的百姓?”

  两人碰了一杯酒,董与昌眨眨眼:“你这次进京,是不是还想着问陛下要钱呢?”

  “被你这老狐狸看出来了。”王涞轻叹,“可现在这么个情况,北边在打仗,我哪好意思开口啊。”

  董与昌叹息一声:“老王啊老王,我有时候是真羡慕你。你以为只有我看出来了?陛下会看不出来?他从内库调了一百万两,给你留着呢。”

  “真的?”王涞大喜。

  “当然,陛下还交代我,就说我提出来的。”董与昌一脸妒忌的样子,“我看啊,满朝文武,陛下最看重你了。江南徐有贞都比不上,你看陛下对哪个大臣这么关心?还顾及你的脸面。”

  王涞听了,大老爷们热泪盈眶。董与昌连忙道:“停停,你少来啊,只要你能治河,陛下这份心就没白费。”

  “可是我用了内库的钱,那陛下,太后,娘娘他们……”王涞面色为难。

  “陛下说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呗,再差能差到哪去?吃喝不愁的。”董与昌猛喝一口酒,“你就拿着吧,要是黄河再决堤,陛下想起那些被淹死的百姓,他会睡不着。”

  王涞也猛喝一口酒,道:“此生治不好黄河,我王涞就投了黄河。”

  董与昌:“!!!”

  ……

  夜幕降临,坤宁宫。

  “太后,可以用膳了。”双喜柔声喊道。

  太后正立在窗前,穿着一袭素雅长裙,气质秀雅绝俗,双目犹似一泓清水。哪怕不施粉黛也是极美,身形苗条,该大的地方大,乌黑的长发垂落于细腰间,用着一根白色的丝带轻轻挽住,简单精致,又不失美感。

  “陛下没来?”她轻声道。

  看着空落落的桌子,清冷的眸子微微眨动,她又自言自语的哼一声:“不来就不来,我自己吃。”

  小口吃了点,她就没了胃口,转头看外面天色已黑,起身道:“双喜,去乾清宫看看。”

  双喜跟在她身后,心中暗想,太后与陛下明明都很关心对方,为何见面总是吵架呢?十八岁的她,想不明白。

  到了乾清宫门口,看到曹吉祥领着宫女们都跪在外头,太后疑惑的问:“怎么了?陛下发火了?”

  曹吉祥磕拜道:“陛下出宫回来,就把我们赶了出来,饭都还没吃呢。太后,你进去看看吧。”

  太后挥挥手,让太监和宫女不要跟着,她迈步走了进去,来到大殿上,听到了呼噜声,只见皇帝陛下四仰八叉的躺在软席上呼呼大睡。

  这一刻,太后有些哭笑不得。这家伙把所有太监和宫女赶出去,就是为了睡个好觉?

  她来到朱祁镇面前,缓缓蹲下,看着那棱角分明的脸,脑中闪过宣宗皇帝。她使劲摇了摇头,强制自己不要胡思乱想。

  刚要起身,被突然伸出手的朱祁镇抓住了手。她美目一瞪:“装睡?”

  朱祁镇猛地一拉,她一个没站稳,倒在了他的怀中。

  她银牙轻咬着下唇,那双成熟妩媚的眸子泛着一抹羞恼之意,整个人越发风情撩人,那种受了委屈后,那一抹嗔恼的风情,动人心魄。

  “你想干什么?”她冷问。

  “这种姿势,你难道还看不出来?”朱祁镇挑眉,“一个伪帝,一个妖后,能干什么?”

  太后美目羞怒的瞪了一眼:“在民间,我们这样,会被浸猪笼!”

  朱祁镇伸手直接楼主了她纤细曼妙的腰肢,微微用力,眼神颇为霸道和倾略性的盯着她,似笑非笑:“意思是我们有奸情?”

  “谁……谁和你有奸情?”太后又羞又怒。

  “传说啊,你妖后嘛。”朱祁镇挑眉。

  太后嗔恼的看着他,美眸带着迷人的羞怒:“你先放开我。”

  朱祁镇忽地凑近,鼻尖轻轻滑过她的脸颊,看着那双近在咫尺的眸子,能感受到她微微急促的呼吸声,他嘴角微扬:“没吃饭呢,我没力气起来。”

  太后气得面色通红,侧头躲过他倾略性的动作,声音都有些柔弱了几分:“你掐疼我了,还没力气?”

  朱祁镇这才松手,太后慌忙爬起来,大口喘息,胸前起起伏伏。

  ……

  过了好一会儿,她低头看着还躺在那的朱祁镇问:“又受打击了?饭都不吃了?”

  朱祁镇摇了摇头:“那倒不是,我一个人在太白楼吃了一顿大的,一点儿都不饿。”

  太后哭笑不得,凶巴巴瞪一眼:“那你回来发什么火?宫女和太监都跪在外头,我还以为出什么大事了。”

  “你关心我?”朱祁镇单手撑着脑袋问。

  “关你个大头鬼!”太后怒瞪,“我是来看你死了没有。”

  骂完,她心中忽地又一软,因为她明显感觉到朱祁镇有事。平日里要么讥讽要么吵架,今天他似乎提不起劲儿,颓的很。

  “前方战事不利?”她在他身旁坐下,一双美腿盘曲着。

  朱祁镇挪了挪,无比熟练的枕着她的双腿,长叹一声:“前方还没有最新的战报,我其实没啥事,就是今天一个人去喝酒,看到隔壁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哎,我突然想我的爹娘,还有妹妹了。”

  太后听了,目光变得柔和,而后一愣:“你还有爹娘,还有妹妹?”

  “是啊。”朱祁镇摊手,“你这话问的,我没有爹娘,我怎么出来的?”

  “他们在哪?”太后追问。

  “他们在……在南方的一个小县城。”朱祁镇缓缓闭上眼睛,“四年了,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找不到我,他们会很伤心的吧。”

  啪!

  太后一巴掌拍在他的胸口:“你把他们接到京城来啊。”

  朱祁镇抓住她柔软的手,轻轻握着,摇了摇头:“接不过来啊,这要是能接过来,我先整一辆大G。”

  太后微微蹙眉,以为他不想把亲人接过来,那会暴露他的软肋。

第162章 迎真天子?于谦:天位已定!

  关外,也先大营。

  中军大帐,气氛凝重,因为进攻大同遭遇大败,损失了两万人马。对于也先来说,两万人不算什么,也不是本部的。但是,影响的是士气。

  “大汗,赤斤部全军覆没,剩下一个赤老温,我怎么感觉大汗你是要我们去送死的?”钦察部王罕冷道。

  “是啊,瓦剌部可是一匹马都没死。”札兰部哲别哼道。

  伯颜跳了出来,怒喝:“什么意思?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这仗若是赢了,最先进城的是不是你们?按规矩,整个城都任你们抢,收益最大的不就是你们?打输了,怪谁?”

  “你有脸说?是不是你掉头就跑?不然我们会兵败如山倒?”哲别眼中喷火,“你,伯颜,不配做草原勇士,老子看不起你!”

  伯颜闻言,怒火中烧,正欲动手。

  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赤老温忽然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此番战败,乃是我赤斤部无能所致。从今往后,赤斤部愿听从大汗号令。”

  他眼底深处虽闪过一抹仇恨,但此刻却只能隐忍不发。赤斤部精锐尽失,若想在草原上立足,唯有投靠也先一途。

  王罕和哲别也看出了这一点,纷纷低下了头。坐在主位上的也先,此时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沉痛:“赤斤部的勇士们不会白白牺牲,长生天在上,定会引领我们的勇士回归漠北。从今往后,赤斤部便是我们瓦剌最亲密的盟友。待我们入主中原之日,本汗定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封赏给赤斤部。”

  谁特么信你?

  老子都没命活到那一天。

  王罕和哲别心中冷笑,根本不会再信也先。

  也先目光锐利地扫过他们,大声宣布:“下一次攻城,我瓦剌部将担任主攻。本汗要让你们知道,在我心中,你们与我们瓦剌部并无二致。”

  “大汗圣明。”王罕、哲别、赤老温三人齐声抱拳行礼。

  ……

  对于那些被也先忽悠或者裹挟而来的各部,现在也只能听也先的了。也先对他们鼓励了一番,畅想了未来。

  恢复大元荣光,再次入主中原。美丽富庶的中原啊,金银财宝,美女小娘……

  他正畅想着,一个亲卫急急进来,显然是有事禀报,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也先正在兴头上,大声道:“有什么事就说,这里没有外人。”

  那亲卫只好一拜,开口:“大汗,探子来报,漠北出现了一股明军,已经扫了我们几处哨点,看他们前进的路线,是朝着……朝着也失八秃儿去了。”

  “什么?”也先面色剧变。

  也失八秃儿,那是他瓦剌部的大本营。他率领大军来攻打大明,不仅没能进城,还刚刚遭遇大败,而明军却朝着自己的老巢去了。

  “多少人马?”也先问。

  “不清楚,他们对路线非常熟悉,所过之处没有留下活口。”亲卫回答。

  帐中的其他将领都暗暗心惊,也先目光扫过,迅速镇定下来,不屑哼一声:“这是明军声东击西之计,目的是为了乱我们阵脚。他们哪有能力分兵?本汗断定,进入漠北的只是小鼓明军,威胁不了也失八秃儿。本汉的大本营,还有五万勇士。”

  那亲卫面色凝重,拿出一封谍报奉上,道:“大汗,阿剌知院来信,说脱脱部最近也朝着我们也失八秃儿的方向动。”

  帐中众人惊呼。

  难道脱脱和明军勾结?要一举拿下瓦剌老巢?

  “脱脱不足虑!”也先信心十足,“本汗已经灭了他的主力,他就剩下些老弱病残,哼,他没那个胆子。”

  现在的他,必须给诸将以信心。鼓励一番后,诸将都退了出去,他留下了伯颜。伯颜明显紧张,急问:“大汗,要不要回师?”

  也先沉思了好一会儿,抬头,眸光果决:“不!如果脱脱与明军真的勾结,真的有一支强大明军进入漠北,我们现在回去,也晚了。”

  “那也失八秃儿岂不是……”伯颜慌了。

  “让阿剌知院去面对吧。”也先冷笑,“不过,本汗断定,脱脱不敢进攻。他要进攻,也要等到本汗大败。所以,只要我们这里能赢,后方就安全。”

  伯颜这才豁然开朗,不过,还是忧心那股进入漠北的明军。

  ……

  京城,乾清宫。

  锦衣卫指挥使石彪正在向朱祁镇汇报:“陛下,已经查清了,是威远镖局的一个领队,在西北受到了蛊惑,答应传那些……那些关于天子的谣言。威远镖局的总镖头李墨林很识大体,他主动把那几十个人交给了锦衣卫,作为总镖头,他也愿意承担罪责。”

  朱祁镇冷冷的问:“你打算如何处理?”

  “那几十个当然是杀了,以儆效尤,看谁还敢乱传。”石彪道,“至于那李墨林,他确实不知,可从轻处罚。他的威远镖局,为商会护镖,遍布大明两京十三省,以后还有大用。臣以为给他个警示,罚些银子。”

  朱祁镇对这些小事,就不详细过问了,挥手:“你看着处理吧!”

  “遵旨。”石彪继续道,“陛下,臣……臣有罪,那刺杀的案子,还未有结果,襄王的确在府中养了死士,各个武艺高强,不过不能确定在京刺杀的刺客,跟襄王有关。现在襄王死了,他那些秘密也被一起烧了,线索又断了。”

  朱祁镇拧了拧眉:“这事不能放松,继续查!”

  石彪领命,退了出去。

  朱祁镇从御桌上拿起边疆送过来的折子,有石亨的,郭登的,杨洪的。也先上次大败后,又潜伏起来了。

  不过,也先派出小鼓部队,侵扰大明边境,抢掠百姓。人少,但机动性强,一天可能几十鼓,防不胜防。

  “也先挺会折腾。”朱祁镇自言自语,“他是想把我军折腾疲了,再突然袭击。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挺会玩啊。”

  ……

  城中,某宅院。

  带着狼头面具的男子,站在大门前,抬头看,心中嘀咕:“君山会有点本事啊,在京城有这么多宅院,每次都是不同地方。”

首节 上一节 139/3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