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130节

  他们迅速下马,坐在地上,取出食物和水,大口大口开喝开吃。杨贵芳走到一个神色哀伤的年轻人面前,一笑:“王越,还没缓过来呢?你丫可是新军三千营主将,就这个胆?”

  “老刘是为了帮我挡刀,才死的。”王越眼中含泪。

  他领着新军到了北疆,就被分配到了大同。与杨贵芳同龄,又都是心高气傲之人,很快就混熟了,听说杨贵芳要亲自带一队探子入草原,他硬是要跟来。

  “别娘们唧唧的,你这样,老刘看不起你。是吧,老刘?”杨贵芳拍了拍马背上的尸体。

  探子的规矩,要带袍泽的尸体回去。实在不行,也会烧了,不给敌人留下任何线索。杨贵芳眼中的痛楚一闪而过,对王越道:“什么是袍泽?就是能放心的把后背交给他,今天不是你,换成其他人,老刘也一样会毫不犹豫的挡下那一刀。”

  “是我没用!”王越咬着牙道。

  “这就是战场!”杨贵芳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在战场上多杀敌,把老刘的那份功劳,一起挣了,你就对得起他。”

  他很理解王越的心情,因为几个月前,他也如王越这般。他自己都想不到,才短短几个月,他这个潇洒如玉的公子,变成了一个心如铁的糙汉。

  “好了,我们该出发了。”他挥挥手。

  二十四人上了马,疾驰而去。

  ……

  当他们回到大同城,守卫们看到马背上的尸体,齐齐右手横与胸前,致敬。杨贵芳带着王越,来到中军大帐。

  郭登正立在地图前,向另一个人解说着什么。杨贵芳和王越看到那人,都一惊,齐齐行礼:“参见石帅!”

  那人是石亨,已经是北疆边军的主帅。石亨犀利的目光落在两人身上,瞪眼:“你们两个,身为主将,竟然亲自去探情报?简直是胡闹!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你们不懂?需要你们亲身去犯险?”

  杨贵芳乐呵呵的上前:“石帅你别生气,下次不会了。我们这次入草原,可得到了一个大情报。”

  王越也上前一步,沉声道:“也先,他来了,带着三十万大军,来了!”

  石亨和郭登,齐齐大惊。

  杨贵芳详细说了一遍,原来他们这次入草原,碰到了也先的大军。但是,他们在撤退的时候,被对方的探子发现了,双方一番激战,死了十几个袍泽。

  “立刻奏报京师。”石亨下令,“本帅回宣府,这里就交给你们了。杨贵芳,王越,你们要决战于国门之外,看你们的本事。”

  “是!”杨贵芳,王越齐齐领命。

  ……

  京城。

  朱祁镇正在文华殿与内阁大臣们议事,今年内政的主轴依然是推行新政和治河。内阁这边终于都没了异议,麻烦的还是在地方。

  作为皇帝,他也理解到了太祖的难处,那就是谁都不敢信。地方士绅,如果与地方官联合起来,那就能懵他这个皇帝。

  所以朱元璋搞出了个地方三司,让他们相互牵制。可这又产生冷外一个结果,就是三司内耗。朱祁镇虽然彻底启用了巡抚成为地方一把手,可他也担心巡抚和士绅联合啊。

  如要牵制巡抚,又得抬出另外的职位,那又开始内耗。他发现,特么,这就是个死循环。可如今要推行新政,只能相信巡抚了。实在不行,到时候把巡抚调换,让他们换个地方。

  “陛下,南方的漕粮,也陆续到京了。”商辂禀报。

  因为南方路途远,所以他们的漕粮都是第二年到京,有的甚至要九月才能到。朱祁镇微微皱眉:“让南方的省加快,朕担心北边很快就要开战了。”

  他话音刚落,于谦急急进来,手里捧着谍报,参拜道:“陛下,边疆八百里加急,也先,他来了!”

第155章 太后借酒主动,伪帝:我被动

  西北,敦煌城。

  正统皇帝,和许彬,袁彬正在谈事。牙罕沙手中捧着一份谍报,急急进来,面色大喜:“陛下,也先南下了。”

  坐在椅子上的三人弹了起来,袁彬一把拿过谍报,递给正统皇帝。正统皇帝立马打开,目光扫过后,压抑着兴奋,道:“我们的机会,来了!”

  他把谍报递给了许彬,许彬看完又递给袁彬。这是他们期待已久的机会,正统皇帝朝牙罕沙问:“西宁王,你们可准备好了?”

  “十万大军已经准备好,我们曾经以长生天起誓,答应过宣宗皇帝的,一定做到。”牙罕沙抱拳。

  正统皇帝难掩兴奋,十万大军虽然少了些,但他还有陕甘都指挥使谭祐,他那还有十万兵马。接下来,就是等机会了,等也先和朝廷大军两败俱伤。

  “陛下,要不要召谭祐来敦煌?”袁彬问。

  “现在还不必,我们先做好各项准备。”正统皇帝道,“他们都还未开打呢,我们不着急。谭祐若是经常来,容易招来怀疑。那伪帝不是新任了一个陕甘巡抚么?说明他已经知道了西北的异动。”

  许彬很欣慰,表情带着佩服:“陛下圣明。”

  正统皇帝一笑置之,朝着牙罕沙真诚道:“西宁王,十几年前先帝与你们缔结了盟约,我们都守信。十几年后,朕还会与你们缔结盟约,待朕回了京城,会加封关西各部。”

  牙罕沙面色欣喜:“谢陛下。臣这就去准备,只等陛下圣旨,大军便立刻开拔。”

  ……

  西安府。

  巡抚刘定之看着手中的谍报,又看了看刚从京城赶来的锦衣卫镇抚使丁秀,道:“丁大人你来了,我也就轻松些。推行新政,修黄河,我都行。可是这搞军务,还有这些探子,真是让我头疼啊。”

  “刘大人,陛下也看你分身乏术,特意派我来帮你。”丁秀一笑。

  “还是陛下体谅臣啊,是臣无能啊。”刘定之轻叹,“陛下在京城竟然遭遇刺客,按说你更应该留在陛下身边。如今形势越来越复杂,我是真担心陛下。”

  丁秀扶额:“刘大人,陛下那边你就放心吧。没有刺客能杀的了陛下,我们还是得尽快查出刺客幕后之人。”

  刘定之连连点头:“你来了,谍报这块,全部交给你。我巡抚衙门的兵,你都可以调用。”

  丁秀缓缓点头,沉思了下问:“都指挥使谭祐呢?他可在西安?”

  “在的,他当然在他的官署。”刘定之道。

  “我去见一下他。”丁秀一笑,“以后少不得要跟他打交道,用他的兵。”

  一个省的主要兵马,是在都指挥使司的,他们负责一个省的军务。丁秀离开了巡抚衙门,直奔都指挥使司。

  身为都指挥使的谭祐正要出门,亲卫来报,说锦衣卫镇抚使丁秀来拜。谭祐暗暗心惊,锦衣卫镇抚使一般都是在京城,怎么来到西安了?

  “谭大人,打扰了啊。”丁秀进门,并未行礼。

  锦衣卫镇抚使品阶虽然不高,可他碰到一品大员,也未必会放在心上,何况一个都指挥使。谭祐淡淡一笑:“丁大人,你们锦衣卫来西安做什么?”

  “这不该你问!”丁秀冷道。

  “那你来找本官,何事?本官还有军务,恕不奉陪。”谭祐哼一声。

  丁秀挡在了他的面前,道:“我正在追踪行刺陛下案,追到了西安。”

  谭祐一顿:“与我何干?”

  丁秀盯着他,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才轻笑:“就是过来跟谭大人招呼一声,锦衣卫办案,需要你配合的时候,谭大人可得配合。”

  谭祐毫无惧色,冷道:“好说!”

  说完,他大步而去。丁秀看着他的背影,眸光森寒。

  ……

  京城,郕王府。

  郕王,成国公,钨行道三人正在喝茶。被削了爵位,削了职的成国公摊手一笑:“我原以为陛下遭遇行刺,朝廷的精力应该放在找刺客身上,忘记了我的案子。哪知道,今天俞士悦带着人突然来我府邸,带走了府邸里两个下人。哼,看来,我的案子还没放下。”

  钨行道满脸好奇:“国公爷,你看到俞士悦那个叛徒,没动手?”

  成国公摇了摇头,耸耸肩:“我现在也学乖了,冷静嘛。我还请他喝杯茶呢,可他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可能也是怕我提起往事吧,拒绝喝茶。”

  “国公也,你早该这样了。”钨行道一笑。

  “别叫国公了,我现在就是个普通百姓,叫我老朱吧,亲切。”成国公挥手。

  郕王微微含笑,挑了挑眉:“老朱,刺杀陛下,不会是你安排的吧?所以那俞士悦来你府邸里拿人。”

  成国公十分的淡定的摊手:“王爷,你就别开玩笑了,我哪有那能耐?那刺客能混进太庙祭祀的场地,那幕后之人身份肯定不简单。”

  说着,他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郕王。郕王连忙摆手:“本王没那个能耐,也没那个胆子。”

  “奇怪了,到底是哪位英雄好汉呢?竟然喊出了‘诛杀伪帝’的口号。”成国公压低声音道,“等我知道是谁了,得请他喝一杯。”

  郕王一个白眼,还转头看了下左右,确定没人后,道:“可能跟襄王有关,那死了的参将,是跟过襄王的,我这襄王叔,怎么突然就转变了呢?”

  “王爷,你得联系襄王啊,他在藩王中威望最高。”成国公道,“得到支持,那……”

  钨行道打断了他的话,道:“现在还不行,得看皇帝的态度,他要是大开杀戒,这时候联系襄王,那不是找死吗?”

  郕王朝成国公无语瞪眼:“你是要害死本王?”

  成国公连忙摇头:“我当然是支持王爷你的了。呵呵,伪帝很快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王爷啊,你现在是潜龙在渊,总有龙飞九天之时。”

  钨行道大赞:“国公爷这句话,说的好!”

  三人相视大笑。

  ……

  黄昏,坤宁宫。

  朱祁镇拖着疲倦的身躯进来,直直往椅子上一趟,大呼:“身心俱疲啊,天天累成狗,朕图啥啊。”

  捧着书的太后缓缓起身,顺手拿起一条毯子走到他身前,附身,把毯子盖他身上,哼一声:“天冷,小心风寒。”

  朱祁镇闻着那垂落在他面前发丝的清香,眨眨眼:“那不正好,朕就有理由不去上朝了。”

  太后弯腰凑近,漆黑的眸子带着无语之色,红唇轻启,声音轻柔悦耳,还夹杂着几分慵懒妩媚:“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

  朱祁镇眉头皱起:“也先南下了,带着三十万大军!”

  太后微惊,修长睫毛轻颤。她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伸出纤纤玉手轻按轻揉朱祁镇的眉头,道:“愁也没用,该来的总会来,你不是做好准备了吗?”

  朱祁镇闭上眼睛,享受那轻柔的安抚。

  太后按完他的眉头,开始按他的太阳穴,继续道:“三年前我们都赢了,如今我们也可以说是兵精粮足,定然能赢。”

  “好不容易有点家底,一战耗光。”朱祁镇睁开眼,抓住她手软的手道,“我饿了,吃完还得去兵部,给兵部老爷们鼓鼓劲。”

  太后甩开他的手,在他额头按了下,起身朝着内殿走去,身姿摇曳,秀发随风微动。没一会儿,双喜就端着菜出来了。

  “陛下,太后娘娘亲自炖的汤呢。”双喜汇报。

  “是么?”朱祁镇假装摇头害怕,“那还是你吃吧,上次她煮的粥,还记得么?吃了会拉肚子的。”

  双喜憋着笑。

  太后的声音从后传来:“不吃是吧?我……我……给狗……”

  “吃吃吃。”朱祁镇一副豁出去的样子。

  太后气得想要掐死他。

  ……

  暮色四合。

  朱祁镇来到兵部大堂,抬眼看到当值的是泾国公陈懋。他正和另一人聊天的起劲,那人出现在兵部,又正常又奇怪。

  他是英国公张辅。

  陈懋看到皇帝来了,连忙起身拜,英国公也要跟着拜。朱祁镇挥手制止了,道:“免了免了,你们都是一把年纪了,磕个头,也半天爬不起来。”

  “陛下,这就看不起臣了啊。”陈懋道,“刚刚臣还跟英国公说呢,要去北疆,大战交给那几个年轻崽子,靠不住啊。陛下,你就让老臣去北疆坐镇吧。”

  朱祁镇嘴角含笑:“得了吧!你这年纪,北疆那天冷,就够你受的。年轻人,总要独当一面的,大明的未来也得靠他们。你们已经为大明挡了一辈子风雨了,该享福了,也该让位年轻人了。”

  “理是这么个理。”陈懋道,“但老臣就是不服啊。”

  一直没说话的英国公横一眼:“老陈,你就学学我,服老吧。”

首节 上一节 130/3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