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128节

  “知院,我们已经和大明伪帝达成了盟约。”孛来面色激动,“大汗南下,遭遇重创,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阿剌知院声音冷冷:“这一次,不能让他再返回草原。”

  孛来点头,他代表阿剌知院与大明伪帝结了盟约。但是,伪帝还跟他说了些另外的事,这些事,阿剌知院永远不会知道。

  ……

  大同城。

  这里虽然没有暴风雪,但十分寒冷。

  自小生活在南方的杨贵芳,一开始看到下雪还很惊奇欣喜,现在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窝在火盆边,毯子一盖,谁也不爱。用他自己的话说,尿尿不快点,都会被冻住。

  这会儿,他披着毛毯,蹲在火盆边上,举着一瓶酒猛饮一口。坐在他对面的郭登忍不住大笑:“你小子,就这样,还想做大明的霍去病?”

  杨贵芳连饮了好几口,终于感觉自己身体开始发热,摊手道:“霍去病来了,也受不了啊。我们这儿都这么冷,你说草原人是怎么活下去的?”

  郭登也喝了一口,道:“这你就不懂了,据说漠北再往北,住着锡伯人,那地儿比漠北更冷。锡伯人能用雪洗澡呢。”

  “我读书少,你别懵我。”杨贵芳伸手烤着火道,“等我率领大军打到锡伯去看看。”

  郭登无语瞪眼:“你小子别瞎掰了。说正事,探子从草原带回一个兀良哈人,得到一些情报。漠北遭遇了雪灾,冻死了不少牲畜,甚至人。漠北各部的确快断粮了,但瓦剌部在接济其他各部。不过,那也撑不了多久。”

  杨贵芳收起玩笑神色,皱眉:“也就是说可能等不到开春,只要大雪融化,他们可能就来了。而且,可以说是一群饿极了的狼。”

  “没错,也先在利用各部缺粮,要把他们全部整合起来。”郭登道。

  杨贵芳嘴角勾起一抹狡黠:“也先能利用,我们也能!粮草嘛,我们不缺啊。老登啊,能联系的上脱脱么?他们也缺粮吧?”

  郭登看了眼外面的天空,道:“登雪停吧,我们做两手准备。”

  ……

  西北,敦煌城。

  这里虽然没有暴风雪,但也笼罩在一片苍茫之中。天穹低垂,云层厚重,像是无尽的灰幕,将这座古城与世隔绝。寒风带着冬日特有的凛冽与决绝,如锋利的刀刃,无孔不入,割裂着每一寸空气。

  街巷间,稀疏的人影匆匆而过,皆裹紧衣衫,头戴厚帽,面颊被冷风吹得通红。远处,莫高窟的轮廓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千年的壁画与雕塑静默地承受着这份孤独与寒冷。

  四周,广袤的沙漠更是添了几分荒凉与孤寂,黄沙与寒风交织,发出低沉的呼啸。

  正统皇帝站在窗户边上,望着外面的一片苍茫发呆。许彬端着一个盘子进来,上面是热腾腾的饼,还有羊奶。

  “陛下,小心得风寒。”许彬提醒。

  “朕现在没那么弱。”正统皇帝一笑,“听说伪帝武艺极高?”

  许彬点了点头:“当初京城守卫战,伪帝亲守德胜门,带着数百锦衣卫冲锋,差点就宰了那也先。”

  正统皇帝轻叹一声:“这些天看了谭祐带来的关于那伪帝的各种文书,朕觉得朕不如他,他比朕更适合做皇帝。他的谋略,手段都胜过朕,还有他推行的新政,朕无论如何也是想不出来的。”

  “陛下!”许彬认真道,“可他不是真的皇帝啊,你才是!这样也好,待你归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你的。”

  正统皇帝朗声一笑:“这么看来,他还挺可怜的。”

  许彬摇了摇头:“他只不过是一介流民,享受了帝王的待遇,他怎么还会可怜?他就是死了,这辈子也值了。”

  正统皇帝含笑点头,喝了一口羊奶问:“朕的几个皇叔密谋刺杀,不知道成功了没有。”

  “难!”许彬深深皱眉,“如今大雪封了路,确切的消息还没来。臣估计难,伪帝武艺高,他身边又有锦衣卫又有禁军。哎,那几个亲王不该冲动的。”

  正统皇帝眼中寒芒闪过:“总得有人走在前面,甚至有人去死,去喊出那一声‘诛杀伪帝’。呵呵,如此,朕出场的时候,才会有声势有跟随之人。”

  “陛下圣明。”许彬一拜。

  ……

  京城,静宜园行宫。

  此行宫借山势而建,尽显北方建筑的恢弘大气,巍峨之中不失沉稳。然而,步入园中,却又仿佛穿越到了江南水乡,那精致与雅致之感油然而生。亭台楼阁,小巧玲珑,假山池沼,错落有致。

  朱祁镇入住后,心情都舒畅了不少。他左手搂着贤妃,右手牵着德妃,笑道:“看这天气,会下雪,我们今天就雅一回。”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贤妃吟诗上半句。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德妃接了下半句。

  朱祁镇朗声笑道:“对,我们待会儿在这亭子里温酒赏雪。”

  两人都高兴的点头,虽然都是绝代佳人,可气质却不一样,贤妃穿的素雅,温婉贤淑,德妃就穿的艳丽了,火热大胆。

  朱祁镇左拥右抱,在院子里逛着,太监曹吉祥来报:“陛下,锦衣卫指挥使石彪求见。”

  贤妃很识趣,她牵着德妃进了行宫的房间。朱祁镇看着她们的背影,脑子里冒出个大胆的想法,什么时候来个三人……

  “臣石彪参见陛下。”石彪走过来一拜。

  “有刺客的消息了?”朱祁镇问。

  石彪点了点头,压低声音道:“臣查到一个禁军参将,到了他家,发现他一家都上吊自杀了。臣得到了一些线索,参将之前是……是襄王部下。”

  “襄王叔啊。”朱祁镇皱眉,“之前可一直是支持朕的。”

  “臣还在查,但是也担心这行宫的防卫。”石彪道。

  朱祁镇缓缓点头:“行宫防卫确实需要你,案子你让丁秀去查!朕不着急,但是让他查仔细了,不要冤枉了人。”

  “遵旨。”石彪颔首领命,退了出去。

  ……

  傍晚时,天空果然下起了雪。

  朱祁镇,贤妃和德妃三人,在行宫园子中的小亭中温酒,赏雪。贤妃和德妃都披着狐裘,亭子中放着好几盆炭火,倒是也不冷。

  “陛下,就这么干喝吗?”德妃妩媚多情的狐媚眸子挑动,像是在挑衅。

  “要不,行酒令?”贤妃美眸顾盼流离间荡漾着柔情。

  “姐姐,那你欺负人啊。”德妃不依,“我读书不多,哪比得上你和陛下呢。”

  朱祁镇朗声一笑:“朕给你们弹奏一曲?”

  二妃双眼瞬间闪亮,齐齐点头。一身白袍的朱祁镇走到旁边的古琴前坐下,他前世报班学过一首曲子,叫《沧海一声笑》。

  哪个男子没有过大侠梦呢?刚穿越过来那会儿,他多希望是个武侠世界,那样就能闯江湖泡女侠了。

  他双手放在琴上,琴声响起,悠扬豪迈。他也开口唱: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这词豪情满怀、气盖云天,贤妃和德妃从未听过这样的曲,一时间入了迷。朱祁镇也弹的兴起,衣袂纷飞,背后雪花飘飘。

  太后站在门口,看着正在弹奏的朱祁镇,呆了许久。她身后的双喜小声提醒:“太后,还过去吗?立在这里冷。”

  “我们就不去打扰她们了。”太后轻声道。

  她眼眸垂落,转身快步离开。朱祁镇抬眼看到了太后的背影,一袭白色长裙,身姿摇曳,柔顺的秀发随风摆动。

  太后回到了自己的寝宫,吩咐:“双喜,我们也喝酒赏雪。”

  双喜微笑点头:“奴婢这就去准备,要不要把陛下他们也叫来?人多热闹。”

  “人家这会儿哪会记得我们?”太后哼一声,“我们就自己玩吧,我们还要烤肉。”

  双喜抿了抿红唇。

  太后娘娘,这会儿你吃烤肉?你逗我呢?为了保持身材,你都不吃肉。

  ……

  京城,静宜园行宫。

  床幔在剧烈摇晃,随着一声低吼,这才平息,里面两个人紧紧相拥。朱祁镇伸手轻轻抚过贤妃柔顺的长发,感受着怀中轻轻喘气的人儿。

  “陛下,要把德妃叫来了么?”贤妃柔声问。

  “不……不用了。”朱祁镇面色尴尬。

  风雨过后,他没了之前高昂的兴致,情绪已经褪去了。贤妃微微提起了一些力气,身子微微撑起,青丝滑落,美的动人心魄。

  朱祁镇轻搂着她的腰肢,心想,再等等,朕一定会降服你这个妖孽。他知道妃子们为什么都这么努力,因为她们都争着怀上龙种。

  “陛下,太后最近似乎有心事。”贤妃靠在他怀中,狭长的眸子微微眨动,“就是她收到了襄王的信后,就心事重重了。”

  朱祁镇大惊:“襄王的信?什么时候?”

  贤妃表情很意外:“你不知道?我以为你知道呢。我也是听德妃说的,她去给太后请安,碰到襄王派人专门给太后送来一封信。”

  朱祁镇眸光陡然凌厉。

  襄王和太后有联系?而刺杀可能跟襄王有关。莫非,太后真的参与了刺杀?特么,我还在与她暧昧?她要杀我?

  “这事你别跟其他人说。”朱祁镇低声道。

  “怎么了?”贤妃疑惑。

  朱祁镇没有正面回答,微微皱眉:“看来,朕还是得去找下德妃。”

  贤妃听了,缓缓起身,青丝如瀑的落在身后,单手护在身前,侧身对着朱祁镇,曲线曼妙,她瞋一眼道:“陛下,你还真是雨露均沾啊,臣妾去给你拿衣服。”

  ……

  转眼来行宫三天了,朱祁镇没有去找过太后,有些事他得弄清楚。正好,锦衣卫镇抚使丁秀上山来汇报。

  “陛下,臣顺着襄王这条线查到,身在襄阳府的襄王,与西北关西七卫有通信。”丁秀禀报,“但是还没有查到他们的通信内容。”

  朱祁镇拧了拧眉。

  难怪襄王会突然转变态度,他八成是跟正统皇帝联系上了。那么,襄王跟太后的信,肯定就是密谋怎么整死我呗?

  也不对啊,这会儿把我刺杀了,对太后没好处。如今就是那正统皇帝归来,天下人也不一定认为他是真皇帝。

  天下人基本都会认为朕才是真皇帝。如果我是太后,那就是悄无声息的取代。

  “你和陕甘巡抚刘定之联系下,你们配合,一定要搞清楚他们的通信内容。”朱祁镇命令。

  “陛下,不如直接抓人?”丁秀问。

  “亲王哪那么好抓?还是朕的叔叔。”朱祁镇摊手。

  虽然在大明朝,叔叔和侄子那是宿敌,可他还没想好怎么收拾襄王,收拾了他,还得让他无话可说,让天下人信服。

  丁秀继续禀报:“陛下,上次射向你的箭矢,的确不是中原制式,是草原常用的箭矢。不过,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对方故意的,引我们找错方向。二是那个射手,可能是个草原人,他习惯用那样的箭。”

  草原人?

  难道上次刺杀朕的,是两拨人?

  朱祁镇眉头皱起:“你继续查,但是襄王那条线要谨慎。”

  丁秀领命而去。

  朱祁镇沉思了许久,他决定直接去找太后摊牌。

  ……

  太后正百无聊赖的看书,这几天朱祁镇都没过来,她也不让双喜去问。她觉得,或许这样也挺好。

首节 上一节 128/3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2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