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承,有领导的军队,那口心气就比一般的军队要强。
要不然汪惟正有二三千人能够护著他一路跑到大获城呢,都是他老汪家的世兵,既有感情,也有一定的战斗力。
所以没什么可是的,刀刀见肉,枪枪见血,西川元军一定要救汪惟正走,而姜才立了军令状,
一定要在日中之前打破槐树驿。
战吧。
卯时过后,四面宋军统统攻上了驿站的围墙。弦子声绷响似霹雳,却也无法盖过两军的怒吼。
姜彬连冲了两阵,尚未冲进槐树驿的的墙口。
坐阵在坡下的姜才情知此时元军因为四面支应,已经有些疲惫,如果任何一点被突破,就会有人心念动摇,以至放弃。
于是姜才亲自披双甲,持长刀,在亲将的护卫之下攀爬云梯。墙内的元军丛枪戳来,被他盾遮刀斩,一律避过。
位于他身后的一面宋军红旗,由其亲将插在背后,一道登上驿墙。左右宋军登时欢呼姜观察登壁,呼声直通驿内。有人张望,便瞧见宋军红旗确实立在驿墙上。
原本还坚定抵抗的西川元军,果然有那么二三人心理防线松动,试图走脱。有一人走,便有二人走,四面宋军攻打又急,三五人一走,那驿墙就算是破了口了。
“尚未至午时。”
虽然看不到槐树驿战场的情形,可是叶李听到了山谷河谷间飘荡来的“姜观察登壁”呼声。拢共也就隔了十里多点,谷中传音听得分明。
“哈哈,姜才出马,如何能过午时。”张巡也听到了,微笑出声。
应付了叶李一句,张巡就抬头看大获山上的点将台。想必汪惟正就在点将台上观察槐树驿的战事吧,不知道他听到“姜观察登壁”的呼声之后,作何表情呢?
当然是面色惶急,心中大紧啊,
如果没有先前的武胜大败,汪惟正其实不至于急成这样。可人的情绪就是这么一个累积传递的过程,恐惧会在一次次的惊吓中逐渐加码。如今的汪惟正就是如此,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最适合此时的他了。
在听到槐树驿被攻破的呼声时,汪惟正的第一想法就是跑路。趁现在大获城还没彻底围死,外围还有残余的元军兵将,寻一条小道,带领亲信们跑路,应当不难。
可城内这三千人,那都是他老汪家的本钱啊。这是他们老汪家与国同休的本钱,蒙古人把他们家当股东,还不就是因为巩昌元帅府魔下有上万兵甲,数十万军民嘛。
城外的二千人破了,城内的三千人要是再殁了,那老汪家就不值钱啦。
于是汪惟正犹豫了,迟疑了,又一次进退无措了。如果他这个时候打开大获城门,让元军跑路,元军跑的山沟里都是,张巡大概率都懒得去抓,只以夺取并稳固大获城为要。
可等槐树驿彻底失守,宋军开始进攻北水城,并且王安节已经率兵登岸,兵临北门,元军大队还想逃就没有机会啦。
不仅城门被堵上了,连原本可以拿来分散宋军视线的西川元军也彻底崩盘。
到了这一步,汪惟正其实选择已经很少了,他一度生起了抹脖子死了拉倒的心思。按照元朝的规定,战死者的儿子或者兄弟是可以原官袭职的。这一条面向全蒙古的文官武将,所以大都一定会任命汪惟正的儿子继续做四川副都元帅,
只是剑举到脖子上——
第377章 377.临事方知一死难
临事方知一死难啊。
这宝剑提到脖子上,汪惟正的手都在微微的颤抖。怎么就打不过张二呢,为啥呢,明明我这也是老兵,也有坚城。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都是两个眼晴一张嘴,张二也不是三头六臂的,为啥就打不过?要说那些新附宋军打不过张二,也就罢了。毕竟都是南人,撞上张二有畏惧。
可守卫槐树站的那些兵马,都是自巩昌签发而来的汪家世兵,虽然也有汉人,但其他各民族混杂也是真的。羌胡云集,不乏蒙古勇士。他们撞上张二有什么好畏惧的?
可为啥打了一上午,就被打败了呢?现在槐树站内的西川元军,大部瓦解,不少人向嘉陵江方向逃亡,可投降的人很少。这恰恰说明了他们对老汪家还是忠心耿耿的,死心塌地的为老汪家卖命。
如此卖命的兵士,有营地驿站可以防御,却还是败了。
不甘心啊,不理解啊,不接受啊。汪惟正觉得自己败的冤枉,死的也冤枉,从元军的视角来看,他根本没有做错任何决定。
有这迟疑的片刻,左右的汪家亲将早就涌上前来,将他手里的宝剑给抢夺解下。劝说的话其实很老套,元帅莫要丧失了斗志,咱们老汪家在巩昌还有几十万户口,眼下败了,不过是一时的失败,回到巩昌拉起人马来又是一条好汉。
说得确实挺轻巧的,五千老兵的损失,举个典型的例子,就能明白多难受了。罗马在条顿森林堡的失败,损失了三个军团,一个军团六千兵。三个军团一万八,算上辅助军团和乱七八糟的随营人员,罗马丢了两万多人。
有一说一,罗马此时还挺强盛,转头过几年就又干了回去,并未真的伤筋动骨。但是丢了三个军团,还是令屋大维痛苦万分。
拥有罗马帝国的屋大维丢了三个军团能痛苦好几个月,只拥有巩昌元帅府的汪惟正丢了五千人,那心情好比直接上吊。
可现在剑都被人抢了下来,还自杀个屁。
眼瞅著宋军猛攻北水城,而“双刀王”已经在夺取北门滩头,援军又丧,大获城彻底成了一处死地。还是走为上策吧,不能在这丢了大好的性命。
左右亲将拥著汪惟正就走西门逃窜,铜鼓山山高林密,宋军未必能够搜索得到。至于元军兵士,能够跟上的就跟,跟不上的告诉他们往广元或者成都跑。广元有老汪家的后营,成都有汪良臣,到哪儿都一样。
原本就人心惶惶,只是因为还能瞧见援军,这才守卫大获城的东川元军,眼见得汪惟正又跑了,轰然大溃。
洞开城门,纷纷朝西面群山避走。
伴随著北水城被裹阳炮击中的轰鸣声,大获城山城水城,几乎是同时告破。确切地说,是元军弃而走之,并未真的死守。
当然汪惟正想死守,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顶天守个个把月,可一两个月内,哪来的数万元军精兵前来救援大获城呢?
其实东川元军的结局,早在武胜城下就已经注定了。有武胜城下那二万多“存在兵团”,没瞧明白虚实的张巡,无论如何都会小心谨慎的对待。
等汪惟正把东川元军的主力给丢了之后,结合四川乏粮乏人的大环境,元朝在东川就已经败了,短时间内毫无挽回的余地。
没兵就是没兵,说破天去也是没兵。
肉眼可见的时代,打仗打到最后还是打人。没人全白瞎,说得再好听也是白瞎。
“又要劳烦先生代书奏捷文书了。”张巡瞧见城上旗倒人散,口念无趣,一瞬间居然觉得有点意兴阑珊。
早知道四川元军是二流选手,张巡都不必亲自来,拔一将弃,选一二万精甲,裹粮而进,四川也能光复。
“分内之事。”叶李微微躬身,这种文章其实很多人想要写的。
张巡的幕府里面,塞满了临安那些积极投军,想要搏一个出身的主战派大臣。毕竟南宋勋戚冗员众多,即便是进士,熬上十几二十年才能任一任知州的也大有人在。
如果因为文采斐然,或者说只是胜于一般常人,因为写得乃是奏捷文书,上面的谢太后看了,
陆相公看了,一时间欢喜,记住了你的名字,那不就成了嘛。
人嘛,谁还没点私心啊。
努力求上进,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大的表现舞台,也没什么好指摘的。一个个都争著立功上进,
出去办事,总比只会山呼万岁,陛下英明,一策也无的废物点心强。
“对了,张珏有没有信来?”张巡拍拍手,准备坐船渡江。
“尚未有信。”叶李连忙跟上。
别看眼前的阆水只是嘉陵江的支流,到了这下游,水面也有二百米宽广呢。当初蒙哥来攻城真的猛,趁著冬季水枯,河面只有百十米,部分河段七八十米宽的时候,居然填土塞船,以船沉江,直接将阆水填出道路来攻城。
喷喷喷,要是张巡碰上的是那支元军,胜负就远非如此轻易可论啦。
别的不说,蒙哥打大获城的那支元军,单单是一个执行力,就远比眼前的东川元军要强。
过江不过十来分钟,张巡便登上了还在收拾的北水城,城内拢共不过几百名守军。还都是大获城本地签发的军户,因为军主杨文安生死不知,且元军大败,人心散乱的很。刘师能一攻上来,立马溃散,几乎不加抵抗,
那杨文安的家眷呢?
已经冲上去接管北门的王安节不久之后派人送下信来,杨文安的家眷族人,有一部分跟著汪惟正跑了,还有一部分奉了簿册文书,封闭府库,等待张巡来接管。
哟,聪明人,一家分成两家投。
不过这种事也没啥好多说的,张巡只是叫王安节好生安抚杨文安的家人。既然人家也算降了,
那就别过分难为。
说起来杨文安这会儿到底在哪儿啊?他去劫夺忠州、万州、夔州一线的宋军粮船,应该都一个多月了,早该有消息了吧。
第378章 378.剑门无顶不成阁
杨文安一开始确实是往忠州、万州方向奔的,而且行军的很顺利,因为一路上都是走熟了的无人区,已经深入过好几次了。
等他赶到涪州以北的铁柜山,准备栖身下来,伺机劫夺宋军粮船时,张巡已经在武胜城下将汪惟正击溃,并且一路追击,俘获一万二千众。
可惜他不知道啊。
由于自身携带的粮草几乎耗尽,杨文安非常著急。在江边候了二日,终于发现有一个船队经过丰都朝铁柜山一线发来。
还别说,杨文安那是真有几分水平的,他没有因为粮食将尽就贸然攻上去。先问出营哨探的兵士,船队中的纲船吃水如何?
自江陵、鄂州,一路载运粮食和盐巴入川的纲船,吃水必然极深。如果吃水不深,那其中恐怕有诈。
深!特别深!
毕竟船上满载张孝忠军的兵士,能不深嘛。他们在江上都往来两三躺了,一直没碰上来劫道的杨文安。
听闻纲船吃水很深,杨文安终于安下心来。他还感叹呢,一条纲船二百解粮食,按照哨探的说法,整个船队前后绵延,约莫百十条船。那扣除押运纲船的兵船,顶天也就能够打劫个一万数千斛粮食。
一旦打劫成功,上下游的宋军都会赶来进攻他。所以他还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粮食虽好,却不可多取。
夺下军中兵士食用十日的粮食,其余的直接沉船。带上十日粮就往山里转进,让宋军无法追赶上元军,进而使得元军保全。
等兜圈子兜出山,就换另外一个地方去劫宋军的粮船船队。如此往复,狠狠的弄沉十队八队船,那张巡没有粮食吃,即便有五六万兵马,也只能徒唤奈何,退出四川,前往鄂州就食。
然后怎么著?
大小船只冲出谷来,直接奔宋军船队杀去,
来得正好!
早憋了一膀子劲的张孝忠立刻伏兵四起,那些躲避在船舱中的兵士纷纷亮相。各持弓弩,交相射击。几艘兵船上的弓手,更是大张火箭,迳往元军船帆上射击。
到这会儿,杨文安哪里不能明白,这是中了宋军的计策咯。
诚然,宋军要运输数千万贯钱帛,二百万斛粮食,以及数万石的食盐进川。可运输工作自去年秋收之后,就开始进行。
即便杨文安真的把宋军的大江粮道给打乱了,张巡也不在怕的。因为重庆已经囤积了几十万斛粮食和盐巴,足支全军三月之食。
双方好一阵厮杀,即便杨文安治军严明,颇有章法,也架不住有心算无心。到底还是败下阵来,试图收兵退走。
都到现场了,张孝忠怎么会放杨文安走,催舟疾进,就要去杀大船上指挥的杨文安。骇的杨文安忙不迭的转进,险之又险的避开了宋军的追击,奔至岸上。
岸边显然存身不住,只能往山里面奔。杨文安倒也决绝,直接放弃还在江上纠缠宋军的数百元军,带著已经上岸的元军就跑。
江上丢了近千人,殿后赔了数百人,跑散的还有数百,跟著他退到龙溪河边的元军,三千人还差百十呢。
怎么办?
进是进不得了,退又没有往后退的粮食。向宋军投降也不可能,毕竟杨文安的家小和老巢在大获城,他要是在这投了,全家都得玩完,魔下的士卒也不会答应。
思虑片刻之后,杨文安决定来一出灯下黑。既然自己在铁柜山附近被击败了,则宋军肯定往山里面搜索。那就跳出搜索的范围,直扑江对岸的涪州,抢一把再跑。
抢得到粮食财物最好,抢不到那抓几个人来,也不是坏事。毕竟人还有个名字,叫两脚羊。
还别说,他这么想是对的,张孝忠一方面给文天祥报捷,一方面就开始组织人马搜山,找寻杨文安所部的位置。确实没想到杨文安兜了一圈又奔回了战败的地方,还寻机渡过了江。
涪州这边才得知的张孝忠大捷,守将程聪一时松解,不设防备,甚至还派出了一部分守城的人马跟著张孝忠去搜山,希望斩几颗首级,搏一个首级赏钱,让城兵改善改善生活。
一方蓄谋袭击,一方松懈大意,结果不言而喻。
竟然真叫杨文安杀进了涪州城,程聪甚至被元军擒获。一开始杨文安还劝说程聪呢,因为程聪的儿子程鹏飞已经在鄂州投降了元朝,这会儿正领兵跟随阿里海牙镇守裹阳。
儿子都降了,父亲也降了算了。
程聪直言没投降的才是我儿子,投降了的那就是畜生,和我无关。一句话把杨文安给顶住了,
没办法,杨文安只能把程聪给放了,但是席卷了城内的粮草径直往南川奔去。
走南川,过綦江,到江津入大江,这一路几乎都可以借助河流快速进兵。等到了江津,就可以往泸州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