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难不成忽必烈亲自写一封手书,告诉二圣说带元不行啦,侍卫亲军人马损失数万,河南河北军户半死半逃?
连相对更明智一些的文天祥和陆秀夫都有些疑惑,忽必烈这么猖狂霸道,或许是真有几分底气的。即便张逞是陆秀夫的亲舅哥,杜浒是文天祥的真幕僚,也没法说定。
第335章 335.选德殿上议论非
行!
不信我是吧。
把我弟弟叫来,看你们信不信。
我弟弟张巡久历戎行,海内名将,又镇三边,天下咸知。如果觉得我的判断是错的,那你们就问问张巡,看看我的判断是对是错。
那确实,不论是谢太后,还是文天祥,现在念到打仗就想起张巡来了。以前想起的肯定是吕文德、吕文焕兄弟,后来就是夏贵、李庭芝,现在这些人老的老,死的死,降的降,不靠张巡靠谁呢?
宋蒙和议失败是天大的事,能不打仗的话,谢太后是绝对不希望打仗的。现在的带宋根本经不起失败,任何一场大败,都有可能彻底的摧毁老赵家并不多的威望,
正在迟疑到底要不要立刻把张巡唤来临安问询呢,张巡那个北南人口三比七的上书就寄到了政事堂。然后又立刻抄录了不知道多少份,政事堂的小吏也是生财有道,先是几贯钱几十贯钱卖给消息灵通人士。
然后就是找来书手们,使劲的抄录,十几个钱一份往临安市坊内贩卖。首都人民天然的政治兴趣浓厚,得知是张二节帅的上书,一时间买到洛阳纸贵。
而谢太后和宰相们瞧了这上书,立刻坚定了请张巡过来聊一聊的心思。张巡移镇淮南已经快一年了,张逞出使都十个多月了嘛。或许已经对淮北有了相当的调查和了解,问问张巡准是没有错的。
于是朝命星夜兼程发来淮南,召张巡到行在会商宋蒙和议大事。
临安的百姓瞧见张巡的上书,尤其是张巡说元朝只有二百万户,宋朝有五百六十万户,宋朝修养一年等于元朝休养三年的理论之后,不少人登时换了立场。意气风发,指点江山,都是键政而已,能有多少水平,这种通俗易懂的东西,流传最广了。
比如什么维为的这就是美国,比如什么陈平的2000元>3000刀是吧,管这个理论到底行不行,重点是他足够简单易懂,符合流行学的某一要义。
原来带元拉成这样了?
我上我也行啊。
等到张巡接受了诏令,疾驱到临安时,原本还多有惊惶的临安市肆,从一面倒的担忧恐惧,变成了互相争执不休。争执好啊,至少不是全然的害怕了,连卖炊饼的小贩这会儿都说鞑子五年后来,我带宋都屯了他十五年才能屯的粮草兵马。
又有张二节帅在江北,便是再来一百万人,围城三年,也破不得张二节帅一根毫毛。更别提什么打进临安,活捉赵了。
一俟张巡那前后二百多骑的侍卫亲军马军出现在临安御街上,满城的百姓就都涌来观瞧。张二节帅年轻啊,二十多岁,瞧这个样子还能为国守边少说三十年。那临安就有三十年的太平日子可享,多美啊。
即便天气炎热,街上还是有士女摇著扇观望张巡。可惜了了,张巡已娶了荆湖李安抚相公家的女儿,这会儿再想嫁给张二节帅没机会咯。
谁叫张二节帅能英能俊,相貌十分勇武啊,
或许也有大胆的想要扑上来,只不过张巡前后遮道的胡骑们可不答应。这些夷丁突骑一身家当全在张巡身上,真要是有人朝张巡来一箭,他们绝对乐意飞扑过来挡箭的。
到了临安,向大内递了条,说明自己抵达行在之后。不出任何意外,谢太后立刻召对张巡,还把文天祥、陆秀夫、贾余庆、谢堂诸宰辅都给叫上了。
请诸位爱卿好好辩一辩,鞑子到底三五年后会不会再来?
全部赐座,张巡坐在相公们之后,张逞和杜浒之前,也算合理。毕竟文天祥、陆秀夫他们全都封了国公,荣衔也很高了。不过他们文官可以慢慢挪,小国改中国,中国改大国,最后封到什么魏国公、齐国公的。
没瞧见张巡的老祖宗张守,死了才追赠一个魏国公嘛。当然现在追赠魏王了,还追赠太师呢,
文官活著能到少保、少师,那就非常非常厉害了,有的是荣衔往上慢慢叠。
大伙儿坐定,谢太后取出两份表章来,一封是张逞说忽必烈拒绝和议,不过是惆吓带宋,撑起虎皮装老虎罢了,外强中干。另一封是张巡说元朝户口只有南宋三分之一,恢复速度很慢,南宋完全不惧元朝。
真不用怕带元了?
谢太后是活一天算一天的年纪了,她现在就巴望著带宋不要在自己手里完蛋。然后她能够和宋理宗埋一块儿,夫妻死也死在一处。
问话一出口,众人望向张巡,因为他们都已经在御前讲述过自己的看法了。昨天晚上张巡也和诸位宰相们对了一下情况,大致了解清楚,
文天祥主张不管真假,先试一试,立刻恢剿全川。如果能够打下全川,不仅防线恢复,还能够试探元朝的反应。
如果元朝兴兵而来,宋军有地利,完全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与此同时,也了解到元朝没骗人,真的还有余力。之后战略就全面转向防御,守住之后拼消耗。
陆秀夫主张慎重对待,四川后勤线太远了,现在就恢复全川属实艰难。重点是有可能把全宋唯一一付家当给赔进去,代价太大。
所以最好是部分静观其变,但也没有不动如山。而是在荆湖战区进行试探,徐徐恢复到裹阳外围。
仿效当初元朝围点打援的战法,如果元朝大举来救,那就说明元朝尚有余力,一切休提,退兵回来加强三边防御吧。
如果元军不来救,那一切真相大白,宋军围死裹阳,进而夺城,恢复裹樊防线。这条线最近十几年带宋常走,最熟悉最了解最周全,既不需要调集三边全军,后勤又方便。
贾余庆也发言了,表示鞑虏虽然先前匹马渡江逃亡,但是江北阿术集团没有受到重大打击,荆湖阿里海牙集团也逃出去不少。
或许进攻能力没有,但是防御能力尚存。现在就动兵,殊为不智。最好还是休养生息,安抚百姓。加强三边,固守待变。
谢堂刚入局,资格太浅,还在学习,附加充当谢太后的传声筒。至于李莆,带宋老年男子天团一员,七十多了,最近多病,告假。
第336章 336.吉王十岁当元帅
原本张巡不支持有动作,就和张巡只想世袭罔替常州大公爵就好了一样。后来还是文天祥再三说服,以及最近张巡对南宋防务有了新的理解之后,这才认为全复三边比较有保障。
保障张巡荣华富贵三十年。
“臣在淮南,情知虏中四面骚动,各路有警。河北,河南,京东各路反乱迭起,南投之民数以万计,虏主不修德行,一味苛剥。乱势已成燎原大火,绝无轻易扑灭之理。”
轮到张巡说话,那张巡就把元朝如今真实的情况说一说。那些南投的起义军已经被带元压迫的活不下去了,北方现在真就是一个大蒸汽锅,压力日增,无处释放。
如果不是元朝还有一部分足以依靠的军事力量在支持,早垮下去了。忽必烈现在日子可不好过,他连未来元顺帝北返草原的机会都没有。草原上都是起来造反,心向海都和乃颜的蒙古牧民。
故意惆吓张逞,就是离不开北方半个中国的支持,生怕南宋支棱起来,下定决心北伐中原。中原要是被宋军搅发起来,忽必烈连最后能够稳定刮钱的地方都没了,必死无疑。
“再者淮南幕府提干叶李所言,虏中人丁不过我圣朝三一,也系实数。陛下当知端平时我兵入洛,各州各镇残民百不余一。至今不过四十年,一人能变几人?”
小皇帝赵没应声,回头看看自己的祖母,谢太后也没动。
假设一对夫妻生八个,活下来四个,这成活率对底层民众而言很高了。四个再生一代,也就八个罢了。
那端平年间开封一千余家,现在也就四千余家而已。搁徽宗那会儿,四十万家都不止好吧,天与地的差别。
咱们先前说过,封建时代除了水陆交汇的大商业城镇,或者政治经济中心,因为物流便捷的原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一般的郡县,能出产多少粮食,就有多少人口。
地产和人口是动态平衡的,人口过剩,要么出现乱事,要么进行迁移,当然各种灾害正常发生,也能在无形之中消减无法养活的人口。
像元朝河北的大名城,乃是带宋的北京城啊。张逞的日记里面写的明明白白,整个大名府路只有六万八千户,丁口十六万余人。
十二个州县呐,平均一个县一万三千丁口。以至于城外的攻城工事几个月都没拆完,巡城的都是老弱病残。
河北是真撸空了,被元大都吸血吸的已经炸了。
由明确知晓人丁数量的大名府路推及全元,明明在北宋时养活百万人都轻轻松松的大名却只有十六万人,可知不是养不活,是就没有这么多人口。
能理解吗?
带宋虽然拉了,也确实动员能力日渐虚弱,但这年头只要不比带元烂,那带宋就是赢。
优势在我!
你别天天想著自己不行,还得看看对手行不行。对手现在就是虚胖,中看不中用,真的,不骗你。
“那张卿的意思是?”谢太后其实还是动摇。
“臣以为当前便全力北伐,或有危险。先取四川,试探虏中虚实,才是上策。”
指了指坐在旁边的张逞,张巡的意思很明确,如果要碰一碰,那可以这么安排。
文天祥担任兵马都元帅,亲自出师。留下陆秀夫在临安,内外呼应,不至肘。而副元帅可由张巡担任,统帅两万精兵入川,配合川兵精锐,挥师北伐,进攻元朝在四川的征川帅府。
张逞复任淮南安抚大使,如此张巡不担心后路,淮南军将也接受。朝廷将殿副孙虎臣的人马暂时迁移到泰州、通州、海州等地布防,保证淮南的防御不出现空缺。
李庭芝把荆湖帅府从潭州迁移到鄂州,此前他不迁是因为鄂州尚未恢复,如今鄂州重建小二年,卓有成效,能够养活移镇的上万兵马和帅府的僚佐人员、随军家属等脱产者。
由李庭芝在鄂州总理粮台,运粮输饷,保障鄂州到夔州和重庆的军运。
到了重庆之后,张巡的亲娘舅季株正知重庆府,由他负责重庆到合州的军运。过了合州,那就是敌占区,全凭兄弟们手里的刀枪说话。
咱们也不立什么军令状,就定个预算,朝廷筹款五千万,筹粮二百万,就去四川碰一碰。能成就成,不能成,花完了钱大军就立刻往回撤,保全有生力量为要。
“此议是不是激进了些?”谢太后望向陆秀夫,因为陆秀夫的想法是恢复更近的囊樊防线。
昨天晚上张巡和陆秀夫通过气,反正都不是全面北伐,文陆二人之间的想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在一块区域内试探元朝,以观虚实。
所以在张巡的劝说下,陆秀夫明确提出只能花五千万,钱一花完,不论胜负,立刻退兵,保全有生力量。
“臣以为可以一试。”陆秀夫也是主战派,他对带元并不委曲求全,主要还是从财政后勤,以及保存带宋实力的层面上考虑问题。
既然张巡同意去四川,那他的态度也有所松动。
“贾爱卿?”谢太后又问贾余庆。
“川中道路难行,人丁十不存一,怕是虚耗钱粮,也难以动兵。”贾余庆懂个屁的打仗,只能从钱粮上反对。
“空留钱粮在临安,拿来赐虏岁币吗?”
最烦你们这些人,都什么时候了,还怕军事投入大?钱留在手里能生崽啊?留在手里只会将来送给带元做岁币。
被张巡这一问,贾余庆立刻熄火。姓贾的当初躲家里写降表,本就不是刚强果断的人。现在瞧见张巡那模样,顿时骇了三分。毕竟张巡手一伸,提著铜给鞑子开瓢的架势太吓人了,真死人堆里练出来的。
“如此,诸位爱卿以为以打促和一策可行?”谢太后复又问道。
众人纷纷称是,先打一场试试,不行再退回来守边。
本来嘛,想要顿时就把南宋统治阶层主流的委曲求全趋势给扭转过来就很不易。现在能让谢太后觉得可以试试,已经很不错了。
“还有一事,吉王十龄,可充元帅否?”
第337章 337.遥领而已莫著急
言罢,年仅十岁的吉大王赵是被领了出来,先向二圣行礼,而后又向一众宰执大臣、国家宗帅们行礼。
其实在几年前,嗣秀王赵与就已经开始以王爵之身,统领御营大兵。当初常州受围,人心浮动,谢太后就曾命赵与去往温州、台州,整治船只、行宫,收容兵马,积蓄粮料。
只不过最后这些都没用上,因为张巡在常州守住了,二圣始终没有漂海播迁。所以赵与也回到了临安,以朝廷宗王的身份,辅佐在朝。
说起来大伙儿看嗣秀王的名字字辈就能发现,他和荣大王赵与芮是同辈。另外嗣秀王这个王爵是在宋孝宗生父赵子的后代中,以兄终弟及的方式,不断地承袭。
并非什幺爹死传儿子,然后一代一代减等袭爵的模式。而是同一辈的堂兄弟之间择年长者而立,所以赵与不出意外,也是带宋老年男子天团的一员。
荣大王老得耳朵都背了,秀大王也是白发渐多。先帝赵别无兄弟,再往前理庙赵的只得荣大王一个兄弟。
宗室近枝凋零如此,好容易当今天子有一兄一弟,自然要多加扶持,刻意培养一二,以为国家干城。
张巡当即要表态不行。
十岁幼儿如何统帅大军征战?将国家精华,三边锐士,交给一个小孩来统帅,这已经不是开玩笑了,这是在赤果果的杀人害人。
不过张巡还没站出来说些什么,文天祥就主动询问谢太后,吉大王是遥领还是实领?遥领元帅的虚衔,在临安继续读书学习,那其实也没啥好说的。
带宋是他老赵家的,他愿意这么干,谁也说不出个不妥来。况且元帅在临安,大兵在四川,往返几千里,干预不到指挥,可以接受的。
可若是实领,为赵是创建幕府,增设官署,将元帅前营安置到建康,乃至于鄂州。那对前线的肘可就大啦,但凡这小孩,或者说幕府里什么人,给远在四川合州前线的张巡下一道令,那张巡是听,还是不听?
幸好幸好,谢太后还不蠢,遥领而已,跟著去鄂州李庭芝幕府学习些军伍之事便可。然后文天祥以兵马副元帅·六路发运大使(益州、利州、梓州、夔州、荆湖北、荆湖南)的身份,辅佐赵是。
至于张巡,担任同知兵马使·前营排阵使,实际进驻重庆和合州,统帅大军,兴师北上,恢剿全川。
总之赵是肯定是不会到重庆去碍手碍脚的,主要目的还是学习。随营练习起来,能多懂一点也是好的。
最后要是恢剿全川得胜,那么老赵家的威声也能重新拉抬一波。要是输了,也不至于把赵是给赔进去。
都这么说了,还怎么拒绝?
赵是甚至被谢太后牵著手,专门对文天祥和张巡行礼呐。意思是二位卿家看在带宋的份上,拉孩子一把吧。
或许有人要问了,为啥宗王出来当元帅,让赵当元帅不是最好?可惜了了,赵是皇帝,金尊玉贵,况且才七岁,哪里舍得放出临安去打仗。说起来臣构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出身,没这个身份还坐不了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