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来现代,历史崩了! 第444节

  由于令人生畏的朱元璋并不在此处,这些大臣们紧绷的心弦也渐渐松弛了下来。

  为了能够在新君朱棡面前充分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免得哪一天出现在菜市口,他们纷纷施展出浑身解数,竭尽全力地想要表现得更加出色。

  对于朱棡所提出的一系列政令,只要不是那种荒诞不经、太过离谱的要求,大臣们几乎都不会表示反对。

  让本来还准备好好体会一下,被众多大臣怒怼的朱棡,有些无奈,白忙活了一晚。

  回到御书房,朱棡不禁想起了此前朱明给他的相关资料。

  正德大明最开始,除了那位备受尊崇的顾命大臣李东阳外,还有刘健与谢迁这两位重臣与之并肩而立,共同支撑起这片江山社稷。

  想当年,刘健、李东阳以及谢迁三位大人皆为孝宗朝的内阁要员,他们各自怀揣着独特的才能,彼此之间更是默契十足,紧密协作,全心全意地辅佐着明孝宗朱佑樘。

  也正因如此,他们齐心协力,成功开创出了那段令人称颂不已的“弘治中兴”之盛世辉煌。

  那时,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对他们三人的赞誉之言:“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意思便是说,李东阳足智多谋,擅长筹划布局;刘健则英明果断,能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做出决策;而谢迁呢,则是以其出众的口才和雄辩之才为人称道。

  此三人可谓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尽管三人皆是才高八斗,但性格却略有不同。

  刘健和谢迁二人性情刚正坚毅,疾恶如仇,眼中容不下半粒沙子。无论是面对皇帝的过错,还是大臣或宦官们的不当行为,他们都毫不畏惧,敢于挺身而出,直言进谏,哪怕因此得罪权贵也在所不惜。

  待到朱厚照登上皇位之后,宠溺信任以刘瑾为首的那帮宦官组成的“八虎”势力。

  自此以后,朱厚照终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将国家政事抛诸脑后,致使朝政日益荒废。

  见到如此状况,刘健和谢迁内心焦急万分,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

  他们深知刘瑾及其党羽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和朝纲的威严,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然地向皇帝上书直言进谏。

  在这份言辞恳切、义正词严的奏折中,刘健和谢迁详细阐述了刘瑾等人的种种罪行以及他们对党国社稷所造成的巨大危害。

  强烈呼吁皇上能够当机立断,铲除这股祸国殃民的恶势力,重新整顿朝纲,恢复政治的清明公正,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厚照不仅对他们的忠言逆耳置若罔闻,甚至还反其道而行之,将刘瑾破格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此后,朱厚照更是对刘瑾的肆意妄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完全放纵他在朝中横行霸道。

  面对皇上的昏庸无道和刘瑾的日益猖獗,刘健和谢迁并未气馁退缩。

  他们坚持不懈地屡次进谏,但每一次的努力都如同石沉大海,得不到任何回应。

  最终,心灰意冷的二人愤然决定辞去官职,回归故里。

  回到家乡后的刘健和谢迁并没有过上平静的生活。

  由于他们曾经坚决反对刘瑾,因此遭到了刘瑾的疯狂报复。

  刘瑾诬陷他们结党营私,是朝廷中的奸臣贼子,并下令剥夺了他们所有的封号和荣誉。

  从此,这两位昔日的忠臣良将只能赋闲在家,过着清苦寂寥的日子。

  好在,刘瑾顾及二人往日的名声,没有下毒手。

  相比之下,唯有李东阳仍坚守在朝堂之上。但这并非因为李东阳贪图权势地位,而是他几次三番请求辞官归隐,却始终未能得到批准。

  据统计,李东阳先后总共请辞多达 20次之多,除了最后一次,前面19次请辞,都被朱厚照无情地驳回。

  这样的情况实属罕见,可以说李东阳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交往,朱棡逐渐发现了李东阳出众的才华和卓越的能力。

  与此同时,不禁想起正直有为的刘健和谢迁。

  朱棡派人前去寻找刘健和谢迁,想邀请他们重回朝廷效力。

  请辞后。

  刘健和谢迁,对于朱厚照有些失望,但是仍然心系朝廷,时刻关注朝廷的动向。

  得知朝廷的变化。

  两人震惊之余,内心非常激动。

  传闻中的大明太祖太宗降临本朝,太祖第三子晋恭王朱棡成为新的皇帝。

  眨眼间,八虎全部被噶。

  一战横扫漠北。

  以雷霆之势整顿朝堂。

  让两人看到希望。

  只是,当初辞职是两人主动提出来的,如今却要厚着脸皮主动要求回去,这着实让人有些拉不下脸来。

  正当两人琢磨着要不要拜托好友李东阳帮忙说几句话时,万万没有想到,朱棡竟然抢先一步派来了使者相邀。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此次前来的居然是那个令刘健和谢迁都感到十分好奇的朱明!

  朱明满脸狐疑地盯着眼前的两位老人,疑惑不解地问道:“不是都说三请三辞嘛,怎么你们俩这么快就一口应承下来啦?”

  听到这话,刘健和谢迁不由得一愣,心中暗自吐槽:你以为我们不想吗?我们何尝不想摆一摆架子、推托几番呢?可问题是你并非本朝人士,万一你不清楚这里面的谦让规矩,我们这边刚一婉拒,你转头就跑回去跟陛下说我们不愿意出山,那到时候我们找谁说理去!

  谢迁赶忙笑着解释道:“王爷亲自邀请,那可是给足了谢某人面子,我等怎敢不识好歹、不知抬举呢?”

  朱明无奈摇摇头,看不到好戏了。

  朱棡都做好被婉拒的打算,如果这两个人实在难以说服,那就只能让老四朱棣带着他俩的十族名单过来走一趟,好让他们仔细瞧瞧有没有什么疏漏之处。

  这招虽然狠辣,但往往能够收到奇效。

  就这样,曾经一度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明孝宗三贤”——刘健、谢迁以及李东阳,再度齐聚一堂。

  成为了朱棡麾下最为得力的三位能臣,共同辅佐朱棡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正德大明开始勃勃发展。

  朱明闲来无事,就去其他朝代转转看看。

  大秦王朝,金碧辉煌的宫殿内,政哥身着华服,正端坐在舒适柔软的沙发之上。

  微微眯起双眸,目光凝视着前方墙壁上悬挂的巨大世界地图,仿佛陷入了沉思之中,久久未曾移动分毫。

  那幅世界地图绘制得有些粗糙,有的地方非常详细,有的地方一片空白。

  而其中有一块区域,被一种格外鲜明醒目的颜色所标记,毫无疑问,这块区域便是当今大秦王朝所拥有的辽阔版图。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悄然无声地出现在政哥身后。“政哥,您这是在思考何事呢?“来者轻声问道。

  政哥猛地回过神来,几乎是下意识地回答道:“朕正在思索如何能够一举攻下全球,让整个天下都尽归大秦之统治!“然而话刚出口,他便立刻意识到什么,拔出太阿宝剑,连忙转头看向来人,嗔怪道:“你这家伙每次出现时就不能闹出点儿动静吗?这样悄无声息地冒出来,真会把人吓死的!“

  朱明嘿嘿一笑,挠了挠头,接着说道:“政哥想要征服全球的确是雄心壮志,但依目前大秦的科技水平而言,对于那些距离较远的地方,恐怕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实现有效的治理呀。哦,对了,我看到这幅地图上标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大秦周边这一圈大多呈现为淡淡的红色,可唯有此处却是一片漆黑之色,不知这究竟代表着何意?“

  政哥闻言,脸色一沉,冷哼一声:“哼,此地并无其他特别之处,只是不用汉字书写、又不讲汉语之地罢了。“

  说完,政哥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

  “政哥的意思是?”

  政哥冷冷的说道:“朕准备率领大军去教化他们。”

  朱明愣了一下:“就打一个小族,没必要看半天时间吧?”

  政哥点了点头:“小朱,你看看咱的大秦版图,比以前大了几倍,就是有个地方不太好,缺油。”

第316章 大秦迈向世界

  在那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的御书房内,一幅气势磅礴的巨型世界地图高高地悬挂于墙壁之上。

  这幅地图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描绘,仿佛将整个世界尽收眼底。

  而在这广袤无垠的版图中央,赫然标注着大秦帝国的位置,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

  与历史上的大秦有所不同,现今的大秦疆域辽阔无比,比往昔扩大了数倍之多。

  历史上的这个时期,百越之地因其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而闻名遐迩。这片土地山峦起伏、丛林密布,气候湿热多变,对于习惯了北方干爽寒冷气候的将士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天堑。

  回顾历史,大秦曾耗费长达十年左右的时间对百越之地发起猛烈进攻,但最终却付出了惨重代价——死伤人数高达数十万之众。

  甚至直到伟大的始皇帝嬴政驾崩之时,仍未能成功征服这块土地。

  随着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后来的各个朝代逐渐将百越之地纳入自己的版图,并使其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情况,与原本的历史大相径庭。

  万朝联军中不乏众多来自昔日百越地界的英勇将士。

  他们自幼生长于此,早已熟悉并适应了这里复杂多变的环境。

  正是凭借着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万朝联军的强大助力,使得大秦在面对百越之地时不再遭遇以往那般艰难险阻。

  就算是不借助强大的枪支大炮,也能够击溃百越各族。

  至于环境恶劣所带来的种种困扰,对于那些身经百战且适应能力极强的将士们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平日里,即便是身处酷热难耐的盛夏时节,朱明从中调度协调,便能轻松解决后勤补给难题。

  源源不断地通过一艘艘满载粮食和物资的船只,将充足的给养传送到前线;不仅如此,就连炎炎夏日里众人渴望已久的冰镇饮品也不在话下,让大家可以尽情畅饮冰凉舒爽的“宅男水”。

  这个时代,在万朝联军的帮助下,大秦兵不血刃地将百越之地收入囊中,使之成为帝国版图中的又一块新领地。

  在过去的这几年里,每当政哥凝视着其他朝代那幅辽阔的地图时,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因为那些朝代所拥有的领土面积,竟然都远远超过了大秦帝国。

  每一次看到这样的对比,政哥都会紧紧地咬着牙关,暗暗发誓道:“别的朝代能够拥有如此广袤的土地,我们大秦也绝对不能落后!他们有的地盘,大秦也一定要统统收入囊中!”

  百越拿下。

  羌、楼兰、月氏、乌孙等等,已经全部成为大秦的一部分。

  墙面上的大秦版图,除了草原没有实际占领,其他比大辫子还要广阔,鲜朝半岛以及小本子也成了大秦的一部分。

  十几个皇帝联合成了研究院,大量引进的后世人才。

  让各个朝代的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石油资源就是其中一种比较重要的资源,需求与日俱增。

  政哥深知这一现状,于是皱起眉头说道:“如今大秦正处于蓬勃发展之际,但却面临着严重的缺油困境啊!

  你也清楚,大部分的石油都分布在哪些地区吧。

  可是看看咱们大秦现有的版图,石油产地实在是太过稀少了,根本无法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

  所以呢,朕打算亲自出马,到其他地方去开拓一片新的油田,以此来弥补这一短板。”

  听到政哥这番雄心勃勃的计划,一旁的朱明不禁露出赞赏的笑容,并豪爽地回应道:“想法很好,到时候我给你一份详尽无比的世界矿产资源分布图。只要是发现缺少某种资源,那就直接出兵占领,先下手为强嘛!反正谁能抢先占据,这些宝贵的资源便归谁所有。放在那些白皮黑皮手中,千年内用不上,荒着也是荒着,不如用来建设大秦。”

  其实关于何处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就算朱明闭口不言,政哥心里也是一清二楚的。

  毕竟,自从从后世引入众多杰出人才之后,其中不乏一些对全球地质情况了如指掌的行业大佬。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比起朱明来说可要详细得多。

  网上有的他们知道,网上没有的,他们也清楚。

  政哥大步流星地走到那张巨大的地图跟前,目光炯炯有神地盯着某一处,然后用手指轻轻一点,自信满满地说道:“朕准备就在此地建立并开发数个大型油田,你意下如何呀?”

首节 上一节 444/5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