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来现代,历史崩了! 第442节

  “难不成这些人是特意前来投靠本王子的吗?”

  鞑靼小王子心中暗自思忖着,突然间,他的脸色变得明亮起来。

  一名部下马上恭维的说道:“哈哈,想必可汗威名远扬,将他们给震慑住了,所以才会主动前来归顺。为了表示诚意,他们甚至连武器都没携带便匆忙赶来。”

  将领们听闻此言,纷纷附和道:“恭喜可汗,如今又有一支生力军加入咱们鞑靼部落,实力必然又增强了不少啊!”

  一名将领也谄媚地笑着说:“待到日后成功收编了他们,再加上可汗您的英明领导,咱们一定能够逐步整合整个漠北地区。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还能重振昔日蒙古帝国的雄风呢!”

  众人皆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另一边的朱棡对于鞑靼人的想法浑然不知。

  眼看着对面的敌军已经逐渐进入了己方大炮的有效射程之内,他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让炮兵们迅速做好射击准备。

  随着他一声令下,刹那间,百门大炮齐声轰鸣,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声。

  一枚枚巨大无比的炮弹宛如拖着长长尾巴的流星一般,风驰电掣地划过浩渺无垠的天际,在空中纵横交错、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令人望而生畏的巨网。这张由炮弹编织而成的大网带着雷霆万钧、排山倒海般的骇人威势,如同一群凶猛的猎鹰扑向猎物一样,直直地朝着对面严阵以待的敌阵疾驰飞射而去。

  “轰!”

  一声震耳欲聋、犹如惊雷炸响的巨响骤然爆发开来,在天地之间回荡不休。

  鞑靼部落的大营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炮击搅得乱作一团。

  惊慌失措的部落士兵们像无头苍蝇似的四处逃窜,呼喊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在如今这个时代,大炮虽然已不再是什么稀奇罕见之物。

  就连鞑靼部落,也有几门,只是威力与眼前这些威猛无匹的克虏公大炮相比起来,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刹那间,鞑靼人的大本营陷入一片熊熊燃烧的火海之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面对如此惨烈的场景,鞑靼小王子气得双目通红,他怒不可遏地吼道:“该死的家伙,居然敢耍我们!他们根本就不是前来投诚的,儿郎们,都给我振作起来,不要怕,只要冲过去,这些可恶的大炮就会变成一堆毫无用处的破铜烂铁!”

  朱棡抽出腰间那把寒光闪闪的手枪,振臂高呼道:“众将士听令,随朕一起冲锋陷阵!杀啊!”

  话音未落,朱棡犹如离弦之箭一般,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地向着前方猛冲了出去。

  矫健的身姿和无畏的气势,仿佛要将整个战场都撕裂开来。

  在他身后,那万千将士们见到此番情景后,顿时士气大振!

  众人纷纷紧紧跟随着朱棡的步伐,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浩浩荡荡地奔腾而去。

  与此同时,那些跟着正德大明一同前来的武将们,则个个满脸震惊之色。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位新登基的皇帝竟然如此勇猛,敢第一个带头冲杀上去。

  一时间,这些武将们也是热血沸腾,头脑发热之下,没有丝毫犹豫便紧跟而上。

  在后方观战的正德大臣们可就坐不住了。

  他们望着那逐渐远去的身影,一个个面色苍白如纸,口中更是不停地大喊着:“不要啊!”“快保护陛下!”之类的话语。

  毕竟在他们看来,皇帝御驾亲征,只需坐镇后方指挥全局即可,哪里用得着亲自上阵去冲锋陷阵呢?

  万一有个闪失,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土木堡一战还历历在目。

  站在人群中的李东阳心中懊悔不已。

  不禁暗自思忖道:自己当初是不是真不该提出御驾亲征这个建议呢?

  若是皇上此次不幸战死沙场,那自己可真是犯下了弥天大罪!

  “难道大明前几代,都是这么猛的吗?”

  就在双方的距离再度被迅速拉近之时。

  “砰!”

  朱棡果断扣动扳机,打响了第一枪。

  紧接着,万朝联军这边的枪声便如同炒豆一般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密集的子弹如同雨点般倾泻而下,向着敌人疯狂扫射而去。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断改良,万朝联军装备的枪械已然脱胎换骨。其射程之远、射速之快以及威力之大,相较以往均有了显著的提升。

  鞑靼的骑兵们连弓箭还没拉开,一颗颗致命的子弹便如雨点般倾泻而来。

  连一点准备都没有,便倒在路上。

  众所周知,骑兵发起冲锋时通常会聚集在一起,以此来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和战斗力。

  然而,紧密的阵型在面对万朝联军手中先进的火枪时,却成了致命的弱点。

  对于万朝联军而言,这样密集的敌人简直就是绝佳的射击目标。

  这哪里是打仗啊,分明就是一场无情的单方面收割!

  成片成片的鞑靼骑兵如同被镰刀割倒的麦子一般,接二连三地倒下。

  鞑靼小王子目睹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精锐骑兵部队在瞬间遭受重创,整个人都惊呆了。

  他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前方。

  很快,他便意识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武器并非普通的烧火棍,而是大明以前从未使用过的,更加强大的火枪。

  大明的火枪何时变得如此厉害?

  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鞑靼小王子,但很可惜,他永远也无法找到答案了。

  就在这时,只听“砰”的一声巨响,一颗高速飞行的子弹精准地击中了小王子的额头。

  刹那间,鲜血四溅,小王子惨叫一声后径直从战马上跌落下来。

  脑袋重重地砸在地上,顿时红白之物四溢开来,其中一滩犹如豆腐脑般的粘液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随着小王子的阵亡,这场战斗的胜负似乎已毫无悬念……

  朱棡派人清理着战场。

  鞑靼五万士兵,有七成横七竖八的铺在周围的荒地上。

  剩下的颤颤巍巍的趴在地上。

  反观万朝联军这边损失极小。

  “哈哈哈哈,痛快,好久没有这么痛快了!”

  “想不到,连半个时辰都不到,就解决了战斗!”

  “老夫还以为鞑靼多厉害呢,原来就这?”

  “不是对面弱,实在是我们的友军太强了!”

  正德大明的武将,第一次经历这种降维打击的战斗。

  时不时观察周围,感觉有点不太真实。

  朱棡笑了笑说道:“众位爱卿不必惊讶,到时候,你们就会习惯了。”

  在场的武将看向朱棡,眼中闪烁着信服与畏惧。

  以后谁再说,新皇帝是假的,根本不是太祖的儿子,只是借太祖的名头起兵造反,他们敢一巴掌扇过去。

  有这样的实力,根本不需要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

  “恭喜三哥!”朱棣哈哈大笑的说道。

  朱棡摆了摆手:“预料之中的事情,有着万朝联军的帮助,打个鞑靼若是陷入苦战,我干脆抹脖子得了。对了,朱哥呢,我们去下一个目标。”

第314章 大臣吃光御膳房

  在万朝联军那排山倒海般的强大实力之下,鞑靼小王子所召集起来的那些漠北部族,在面对着勇猛无畏、智谋过人的万朝联军,简直就是不堪一击,完全没有半点抵抗的能力可言。

  通常情况下,只要朱棡率领大军发动一次正面强攻,敌人就会像被狂风席卷而过的落叶一般,瞬间溃散并狼狈逃窜。

  能够勉强支撑住半天时间不被击溃的部落,都已经算得上是相当难得了。

  让正德大明满朝文武惊叹不已的是,作战的效率之高远超常人想象。

  每天都能迅速地在几个不同的战场上展转腾挪。

  从最初接到漠北部族来犯的消息开始,一直到将众多部族全部扫荡平定为止,仅仅用了极为短暂的数天时间而已!

  这一系列辉煌的胜利让正德年间的大明王朝满朝文武官员们都感到有些惊愕和麻木。

  回想起当初他们还曾一度怀疑朱棡是否借着太祖皇帝的威名企图篡夺大明江山,如今看来,当时的那种想法实在是太过自以为是了。以朱棡如此强悍无匹的背后实力,根本无需施展任何阴险狡诈的阴谋诡计,哪怕是推翻正德大明,也是轻而易举。

  经历过土木堡之变后的大明王朝,曾经因为那场惨败而备受压抑,但此时此刻,终于又重新挺直了脊梁,恢复了往昔的威严与荣耀。

  朱棡凯旋而归,回到了应天府。

  在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敢对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表现出哪怕一丝一毫的抵触情绪。

  当朱棡刚刚结束早朝回到御书房的时候,却发现那个已经消失数日的老朱正脸色阴沉地端坐在那里,似乎心中藏着什么难以言说的忧虑或不满。

  朱棡心中猛地一揪,脸上却迅速堆满谄媚的笑容,赶忙上前一步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不知父皇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莫非是出了什么重大变故不成?”

  老朱面沉似水,双眼如鹰隼般凌厉地扫了一眼朱棡,然后紧紧咬着牙关,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老三啊,朕可听闻你近日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那叫一个威风凛凛呐!”

  朱棡一听这话,心头不禁一颤,但他反应极快,连忙诚惶诚恐地答道:“父皇您这可是太过奖啦!儿臣怎敢与父皇您当年争霸天下时的飒爽英姿相提并论呢?每每想到父皇您当年纵横驰骋、南征北战的豪迈气概,儿臣都心生敬仰,对那等雄风壮志更是心驰神往啊!”

  说着,还不忘偷偷向一旁的朱棣使个眼色,示意他赶紧帮忙说几句好话。

  朱棣仿佛没看到一般,头一扭就把视线转向了别处。

  心里暗暗叫苦不迭:三哥,您可千万别牵连小弟我呀!平日里其他事儿帮帮也就罢了,可要想哄父皇消气,这活儿您还是得去找大哥朱标才行。我要是开口,咱俩都得挨揍。

  没办法,朱棡只得又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朱明。

  只见朱明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去,端起桌上的一杯茶水,先是轻抿一口,然后才慢悠悠地开口问道:“我说老朱啊,瞧你这脸色似乎有些不大对劲,要不去趟医院瞧瞧吧?”

  老朱闻言,重重地叹息一声,摆了摆手说道:“罢了罢了,医院就不必去了。近些时日,咱一直在此处暗中调查那些贪官污吏之事。原以为不过是些小打小闹,未曾想这一查下去,当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满朝文武官员之中,若要找出那清正廉洁、丝毫不贪之人,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困难。朝堂之上的那帮大臣们,可谓无一幸免,皆或多或少地陷入了贪污腐败的泥沼之中。

  朱明笑着说道:“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心理准备。”

  老朱对查处贪官一事显得尤为痴迷。

  他不仅在本朝大张旗鼓地严查贪官污吏,甚至有时还会主动前往其他朝代施以援手,协助他们清查此类行径。

  经过一番详尽的数据比对之后,令人震惊的结果浮出水面——大明王朝的贪污状况竟是最为严峻的!

  这个事实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老朱的心头上,令其倍感挫败与恼怒。

  “昔日听你所说,大明末代皇帝手中竟连半分银钱都未曾留存,咱家当时对此尚心存疑虑,如今观之,恐怕确有其事!诸位且瞧瞧这份详实的调查报告。”

  说着,老朱怒不可遏地将一本厚重无比的笔记本重重地甩到了桌案之上。

  一旁的朱棡见状,赶忙伸手拾起本子,匆匆翻阅起来。

  只见那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但凡能叫得出名号的官员,几乎无一遗漏地被列于其上。

  就连朱棡向来颇为器重和看好的李东阳,其大名亦是赫然在列,只是涉贪污数额相对较少罢了。

  放下手中那本记载着密密麻麻文字的笔记本后,朱棡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犹豫和谨慎,轻声向坐在龙椅上的父皇询问道:“父皇啊,这……总不能将他们全都杀掉吧?您想想看,如果我们现在把这些人一股脑儿地杀光,那么朝堂之上恐怕连一个能站着说话的大臣都没啦!到时候,难道要儿臣独自一人前去上朝处理政务吗?”

  听到这话,老朱猛地一拍桌子,怒不可遏地吼道:“不杀?难不成还要留着他们过年不成!这群贪赃枉法之徒,简直就是我大明的毒瘤!若不严加惩处,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说罢,他气得胸口起伏不定,连忙从怀中掏出一粒救心丸吞入腹中。

首节 上一节 442/5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