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来现代,历史崩了! 第440节

  朱棣面沉似水,阴鸷地盯着眼前的朱厚熜,然后一把将其递给身旁的婢女,冷哼一声道:“哼!本帅今日算是瞧得真切了,这小鬼与我八字不合,处处犯冲,难怪日后会做出那样的事情,眼下这小家伙尚年幼,倒也不好直接下狠手,但待到他日遇见那另一人时,定要叫他知晓本帅的厉害,非得好生教训一番不可!”

  安陆兴王尚未及起兵举事,便已被朱棣率领着声势浩大的万朝联军如疾风骤雨般迅速拿下。

  此次所擒获之人,大多皆为寻常兵士而已,朱棣向来宽厚待人,并未刻意刁难于他们。

  于是大手一挥,下令遣散这群被强行征召而来的士卒们,任由他们各归原处。毕竟这些人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又何苦为难?

  然而,兴王麾下的那些私兵则与一般被征召之卒有所不同。

  他们皆是兴王的心腹死士,忠诚度极高,若稍有不慎,恐生变故。故而对于这批私兵,需得严加看管,以防万一。

  而至于那些兴王的心腹谋士以及兴王府中的众人,则统统押解送往应天府处置。

  如此一来,此处之事总算告一段落。

  朱明见状,当即施展神通,开启一道神秘的传送通道。

  一行人的身影瞬间消失不见。

  待再次出现时,已然置身于另一处藩王之属地。

  应天府内所发生的一切都太过突兀,以至于各地藩王事先毫无防备,仓促之间应对不及。

  都是大明子民,同根同源。

  万朝联军兵临城下之后,尽可能的劝降。

  如若不行,会派出特战队,直接擒获藩王,避免战争。

  虽然有寥寥数个藩王,行踪隐蔽,并且有不错的实力,想要反抗,但当他们真正面对着那支全副武装、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的万朝联军时,才发觉自己的反抗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仅仅过去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原本动荡不安的大明王朝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应天府内,各地的藩王们皆已被押解至皇宫之中。

  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作威作福的藩王们,此刻一个个都显得惶恐不安,心中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战战兢兢地望着端坐在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的朱棡。

  全然不知这位神秘莫测的人物将会如何发落处置他们。

  只见朱棡气定神闲地稳坐于龙椅之上,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那一群噤若寒蝉的藩王。

  随后,他用一种不怒自威的口吻开口说道:“想必诸位藩王应该都已经通过各自的情报渠道得知了朕的身份。尽管此事听起来或许有些匪夷所思甚至如同天方夜谭一般,但朕可以明确告诉你们,朕便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朱棡,也就是你们所熟知的那位在史册中有载的晋恭王!”

  在场的众多藩王听闻此言后,脸上纷纷露出你以为我是傻子的表情,显然对于朱棡所言并不相信。

  兴王朱祐杬满脸怒容地吼道:“哼!成王败寇罢了,既然如今这皇位已落入你手,那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又何必在此惺惺作态,用这般花言巧语来哄骗于我?”

  朱厚照从角落里走了出来:“王叔,此事是真的。而且这件事不仅有我作证,朝中的诸位大臣也是知晓内情,可以证明。”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东阳缓缓站起身来,拱手向着兴王朱祐杬施礼后郑重其事地开口道:“兴王殿下,老臣愿以自身人格担保,皇上所说之事千真万确,绝无半分虚妄之言呐!”

  见此情景,其余众大臣也纷纷起身,表示愿意同样以自己的人格作为担保。

  一时间,原本还心存疑虑的在场几位藩王不禁都愣住了。

  要说朱棡和朱厚照的话,他们心里或许还有所怀疑,但看到连德高望重的李东阳等一众大臣皆如此态度坚决地以人格作保,几位藩王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平日里,这些藩王们兴许会在私底下对某些大臣的人品颇有微词甚至嗤之以鼻,然而此时此刻,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面对如此多朝廷重臣异口同声地担保,他们一时之间也无法辨认。

  毕竟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谁敢在这庄严肃穆的大殿之上公然说出这样的话呢?

  只是此事实在匪夷所思,否则恐怕几位藩王也就选择相信了。

  “这怎么可能?晋恭王可是生活在百年之前的人物啊,就算他当真尚在人世,又怎会依旧如此年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嘛!”

  李东阳赶忙拱手向众人解释道:“各位王爷有所不知,这位土豆王,可是有着通天彻地之能!他可以带领人自由穿梭于各个朝代之间,而咱们当今圣上,实则是从洪武年间的大明朝而来的。”

  朱明微微一笑:“此事若未曾亲身体验一番,怕是任谁都难以置信呐!既然如此,那便由我带着各位藩王去转上一圈,也好叫大家开开眼界。”

  说罢,他目光转向一旁的朱棡。

  朱棡忙不迭地点头应道:“那就有劳土豆王啦!”

  虽然隔着好几代,感情方面相当于陌生人。

  但到底还是老朱家的血脉后裔。

  朱棡也不方便用强,否则,老朱知道了,只怕不仅要挨鞋底,还要被罚抄那首《七步诗》百遍。

  想当年,曹植因兄弟阋墙之事写下此诗,其中那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至今仍令人感慨万千呐!”

  朱明携一众藩王踏上了前往后世之旅。

  这一路上,那几位藩王可谓是瞠目结舌,原本固若金汤的三观在此刻如同破碎的琉璃一般,散落一地。

  道路两旁,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尽头。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各式各样的车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画面。

  那些穿梭于街头巷尾的汽车,速度之快让人咋舌,它们就像是一条条灵活的游鱼,在这片钢铁洪流之中自如地游动。

  还有路边商店里陈列着的各种新奇玩意儿更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些东西有的造型奇特,有的功能神奇,让藩王们大开眼界。

  朱明熟练地驾驶着那辆宽敞舒适的大巴,带着大明藩王们缓缓行驶在这座繁华都市的大街小巷之间。

  整整半天的时间过去了,藩王们依然沉浸在这奇妙无比的景象之中无法自拔。

  他们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惊叹,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惊讶都通过声音宣泄出来。

  每一个转角处出现的新事物都会引起一阵骚动,藩王们瞪大了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后世的一切,在他们看来是如此的梦幻。

  哪怕是梦境中,都不曾有这般盛世繁华。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

  两个时辰过后,众人重新回到了正德年间的大明朝。

  再次见到龙椅上的朱棡,众藩王面面相觑,稍作沉默后,竟不约而同地“噗通”一声齐齐跪倒在地,齐声高呼:“后世子孙拜见老祖!”

  朱棡凌空虚抬双手,缓声道:“诸位起身罢。诚然,我确实是尔等之先祖,但因穿越的缘故,你们也不乏有人年岁长于我者。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乃是明太宗朱棣,稍后朕带你们一同前去觐见父皇,也就是明太祖。父皇也来到此朝,并正追捕那些贪官。”

  闻得此言,那几位藩王皆面露惊色。

  其中一人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喃喃道:“什么?这位竟然就是太宗老祖?”

  另一人则心服口服地点点头,叹道:“原来我是败于太宗他老人家之手!”

  又有一人激动不已地说道:“连太祖他老人家也来了?真是令人意想不到!”

  “想不到能有幸一睹太祖之风采,实乃我等的荣幸!”

  快马飞驰,一名信使来到大殿。

  “陛下,北方鞑靼小王子联合周围部族,三十万大军南下,宣府危急!”

第312章 臣请陛下御驾亲征

  “鞑靼?”

  朱棡来此之前,可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准备工作。

  特意拜托朱明帮忙收集并整理相关的资料和视频,最后这些珍贵的信息足足装满了整整一个硬盘!

  此刻,当听到这个词汇时,他脑海里瞬间涌现出了关于正德大明时期,北方各个部族的详尽画面与情况。

  只见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不屑地说道:“哼,真是好笑!如今这世道,竟然连随随便便一个无名小卒般的阿猫阿狗,也胆敢来找我大明的麻烦!”

  李东阳并不知晓朱棡其实早已对这些情况有所研究,心中不禁有些担忧,生怕朱棡对这个时期的大明周边的局势不了解。

  于是,他赶忙向前一步,语气急切而又认真地开始向朱棡以及大殿之上情绪异常激动的万朝朱棣详细解说起鞑靼等各个部族的具体情况。

  李东阳从经济发展水平、军事实力强弱到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等诸多方面逐一进行阐述分析,可谓是面面俱到,巨细无遗。

  而且,他这番话不单单是讲给朱棡一人听的,也是说给在朱棣听的。

  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物,对这里的情况可能不了解。

  朱棡则始终一言不发,只是上上下下地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侃侃而谈的李东阳。

  随着对方讲解的深入,朱棡内心深处的惊讶之情愈发强烈起来。

  暗自思忖道:“果然不愧是堂堂内阁首辅!真乃名副其实之人!即便是朱明精心整理出来的各类繁杂资料,在很多关键之处,比起李东阳所讲述的内容,还是显得不够全面和透澈呢!”

  不过,这一切倒也算合乎情理。

  朱明所精心整理的那些资料,大抵皆是借助于各类古籍中的相关记载、考古发掘成果等途径推测而来的。

  李东阳呢,身处在当下这个时代,对于方方面面的实际状况,其了解程度无疑更为明晰且真切。

  “倘若搁在往昔,那鞑靼断然不敢如此张狂放肆。估摸他们听闻了前些时日里,大明境内所发生之事,便误以为大明已然陷入内乱纷争,正处于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局面,遂妄图趁此良机挥师南下,肆意烧杀抢掠一番,并借机勒索诸多好处。”

  李东阳慢慢的分析解释。

  “自土木堡一役过后,大明众多骁勇善战的武将不幸阵亡沙场,历经数代积累起来的精锐力量亦是损耗殆尽,就连多年来苦心积攒下的大量物资……”

  遥想当年洪武大明以及永乐大明之际,对待外族的态度,李东阳自是心知肚明。

  彼时的大明王朝,几乎总是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

  就好比那位雄才大略的朱棣皇帝,曾五次亲率大军远征漠北,威名远扬,蒙元各部族皆对其畏之如虎,纷纷避其锋芒。

  可而今呢。

  大明却时常遭受外族的侵扰冒犯,在此情形之下,确实有必要阐明其中缘由,以免无端背上这口黑锅啊!

  不是我们无能。

  实在是前面某些皇帝过于昏庸无道、荒唐至极,才导致如今这步田地,我们也都是受害者。

  若不是那些个不靠谱的先皇们挖了这么多深坑,就凭咱大明朝的实力,那些区区外族又怎会有胆量前来冒犯?

  如此一来,土木堡之战再次被提起。

  其他大臣一听这话,顿时心中一惊,连忙向李东阳拼命使眼色。一个个心急如焚地在心里呐喊道:“老哥啊,您说话可得悠着点儿啊!千万要小心措辞,把责任推卸出去就算了,千万别冲动上头啦!”

  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朱棡以及站在一旁的朱棣,两人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铁青。

  他们二人当年可是亲身参与过那场惊心动魄的土木堡战役。

  当初,在朱明的大力协助之下,率领着来自数个朝代的联合大军,方才在土木堡与瓦剌展开了一场光明正大的激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更令他们难以忘怀的还有,当时身为一国之君的朱祁镇,竟然做出了那样令人不齿之事——亲自去叫门投降!

  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两人无不感到气血上涌,血压直线飙升。

  尤其是每当皇帝们相聚之时,其他朝代的君主常常会将这位“叫门天子”当作反面教材拿来举例。

  每一次提及此事,老朱和其他几个大明皇帝,简直恨不能立刻找条地缝钻进去,以逃避这无尽的尴尬与耻辱。

  正因如此,两个朱棣不知道挨了多少鞋底。

  脸上差点都留下鞋印。

  土木堡一战所引发的后果可谓是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且规模宏大。

  这一场战役过后,辉煌鼎盛的大明王朝逐渐走上了下坡路,其国势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落。

  一直以来被大明强力压制的外族势力,此时对大明的敬畏之心已悄然减少了许多。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压抑。

首节 上一节 440/5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