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岗位的缺失严重影响到了大明的正常运转,使得各项事务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朱元璋迫不得已从其他几个同样名为“大明”的平行世界暂时借用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官员前来协助。
朱元璋每日都忙碌不堪,犹如陀螺般高速旋转。
各种政务堆积如山,亟待他去决断;各方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需要他精心协调平衡。他常常夙兴夜寐,甚至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被压缩至极致。
尽管如此辛苦劳累,但是朱元璋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只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期盼著早日能让这个新生的王朝走上正轨,繁荣昌盛。
万朝杯终于迎来了最后的一场异常激烈的比赛!
这一次,是洪武大明与大龙之间的终极对决,仿佛时光倒流,让人回想起了第一场比赛时的紧张氛围。
老朱紧咬著牙关,眼中燃烧著熊熊怒火,他一心想要一雪前耻。
朱明则目光坚定地瞄准了那象征着至高荣耀的状元之位。
经过数场激烈的角逐,双方选手都已逐渐适应了比赛的高强度对抗。
他们各自熟练运用著精心策划的战术体系,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最终,大龙球队凭借着更为成熟的战术体系,占据上风。
随著终场哨声响起,大龙成功战胜了洪武大明,高高举起了万朝杯,全场欢呼雷动。
原本近来因大力惩治贪官而心情畅快的老朱,此刻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如墨,显然对这场失利极为不满。
第一届万朝杯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观众们意犹未尽在朱明的带领下缓缓退场,而诸位皇帝则相聚一堂,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气氛热烈起来,大家开始纷纷吹嘘自己国家的强大实力、文治武功以及各种奇闻异事,笑声和争论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叮,有大清来客,请前往迎接!”
朱明顿时清醒了一些:“大清来客,不知道这次来的是谁。”
第284章 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要爆发
仓库中
传来两人的惊呼声。
“奇怪,怎么回事?方才明明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怎么转眼间就天黑如墨了?翁师可知道发生了什么?”皇帝一脸惊愕地看著周围,心中满是疑惑和不安。
一旁的大臣捋著胡须:“陛下小心,此事甚是蹊跷,依老臣之见,恐怕是那些洋人暗中捣鬼所致!”
这位被称为翁师的大臣面色凝重,眉头紧皱,对当前的情况充满担忧。
皇帝闻言,顿时怒不可遏,大手一挥道:“这些洋人,当真是可恶至极!朕堂堂大清帝国,岂容他们如此放肆!总有一天,朕定要将这群洋鬼子统统赶出我大清的国门!”声音中充满了忿怒与威严。
“陛下有此志向,我大清还有希望,不过陛下,倭国人又发来了第二次绝交书,不仅拒绝撤兵,还肆意污蔑我大清有意挑起事端,并扬言说‘若日后再有任何意外之事发生,倭国概不负责’。”
皇帝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哼,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蛮夷,竟敢公然威胁我大清?想我大清如今虽比不上英法那般强大,但也绝非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随意欺凌的!”
周围一片昏暗,始终无人点灯,这让皇帝感到十分不悦。
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喝道:“来人呐,赶快给朕把灯点上!”
然而,尽管他的吼声在仓库中回荡,过去了好几分钟,四周却依旧是黑漆漆的一片,没有丝毫光亮出现。
“混帐,小李子给朕滚进来。”
几分钟的时间,双眼慢慢能适应这片黑暗,隐约间能够看到彼此的一些轮廓。
翁师忍不住说道:“有些奇怪,陛下,这里看上去似乎并非行宫……”
闻言,皇帝朝著周围摸索片刻,惊讶的说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刚才我们还在殿中,此地是什么地方?”
“老臣也不清楚。”
大龙王朝,这一天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日子——国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斩获冠军殊荣!
这个消息犹如一阵春风拂过大地,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作为一国之君的朱明,更是喜不自禁,因为他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而且这还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国足夺冠,尽管此国足并非后世那个备受关注与争议的队伍,但这份荣耀依然让他心潮澎湃。
当晚,朱明返回大龙设宴款待功臣们,宴席间觥筹交错,一杯接一杯地畅饮,不知不觉已喝下了不少散白。
待酒足饭饱之后,带著微微的醉意返回自己的豪华别墅。
刚踏进家门,那股兴奋劲儿仍未消退,以至于他完全将大清来客之事抛诸脑后,一头栽倒在床上,不一会儿便鼾声如雷,沉沉睡去。
次日,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朱明的脸上,直到日上三竿,他才悠悠转醒。
简单洗漱一番后,揉著脑袋回忆昨天的事情。
“对了,昨天好像听到提示音,大清来人了?”朱明忍不住猜测,“不知此次前来的究竟是什么人,且先去看看再说。”
想到此处,匆匆出门,驾驶著一辆面包车向著代表大清来客的仓库疾驰而去。
没过多久,朱明便抵达了目的地。
将车停稳后,缓缓走到仓库门前。
“不错不错,听不到任何声音,钱没有白花。”
朱明微微点头,站在门外竟听不到一丝一毫的动静。
“饿了一晚上,也不知道里面现在是什么情况,总不至于饿死吧……”
指纹刷脸,经过几道验证,朱明推开仓库大门,迈步走了进去。
刚一进门,他便瞧见了两条长长的大辫子。
定睛一看,只见屋内有两个人盘膝而坐在角落里,皆身著普通的便衣。
其中一人看起来约莫二十多岁,面庞清秀,眼神中透著几分惶恐;
另一人则显得苍老许多,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仿佛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沧桑。
此时,这二人被突如其来的亮光刺得睁不开眼,下意识地用手遮挡住双眼。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渐渐适应了光线的变化,缓缓放下手臂,然后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全身紧绷,充满警惕地望向朱明。
那位年轻些的率先开口问道:“你是何人?”
朱明微微一笑,反问道:“那你们又是何人?”
一刹那,周围变得非常安静。
朱明那一头利落的短发,引起对面两个人的目光。
他们的眉头紧紧地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不屑。
那个疑似皇帝的小年轻开口道:“你可是倭国人?真没想到,小小的倭国居然也能孕育出像你这般身材高大之人。”
话音刚落,朱明的怒火便如同火山喷发般喷涌而出。
瞪大双眼,用手指著那两人,破口大骂:“你踏么骂谁呢?你们两个才是倭国来的猴子!”
对面两人目瞪口呆,实在想不到对面之人如此大胆。
刚要开口。
朱明一个箭步冲上前去,飞起一脚狠狠地踹向那个年轻气盛的家伙。
只听得一声惨叫,小年轻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倒飞出去。
这骂人的话语实在太过难听,令人难以忍受。
旁边那位老者见状,急得满头大汗,一边大声呼喊著:“大胆狂徒,快快住手!”
一边匆忙伸手试图拦住朱明。
但凡对方年轻个十几岁,朱明敢一巴掌连他也抽飞。
只见朱明手臂轻轻一挥,老者便不由自主地向后倒退几步,险些摔倒在地。
对于朱明来说,如果只是寻常的辱骂,或许他还能够强压下心头的怒火,忍耐一番。
可对面小年轻竟敢污蔑他是倭国人,这简直就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一向好脾气的朱明,毫不留情地挥动双拳,接连不断地朝著对方攻去。
同时,他嘴里还不停地怒吼著:“卧槽,你踏么眼睛是不是瞎了?到底从哪里看出老子是倭国人了?倭国人能有我这样阳光帅气的长相吗?大清朝的时候,有我这样高大威猛的倭国人吗!”
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愤怒和疑惑。
只见那青年男子在朱明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狼狈地抱著脑袋左右闪躲,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道:“该死的奴才,你竟敢如此对待朕,简直大逆不道!”
朱明一听这话,更是怒不可遏,大声回击道:“哼!皇帝又能怎么样,打的就是你这个皇帝?也不看看如今是什么时代,大清早就灭亡了!”
那青年男子瞪大了眼睛,气急败坏地吼道:“大胆狂徒,你竟然敢诅咒朕的大清王朝!”
朱明满脸不屑,冷笑道:“还用得著我来诅咒?瞧瞧你们大清干的那些破事儿,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签个没完没了,上学时学的历史课本里,封建王朝就数你们清朝的篇章最长,翻开一看,可以总结为两个字——耻辱!”
听到这里,那青年男子想到大清这几十年的经历,好像受到了刺激,发了疯一般,张牙舞爪地朝著朱明扑过来,嘴里大喊著:“你敢羞辱大清,朕要和你拼命!”
然而,朱明却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轻蔑地说道:“就凭你这点能耐,也想跟我拼命?真是不自量力!”
接著一个回旋踢将其踢飞。
一旁站著的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急忙上前劝阻:“壮士,有什么话咱们好好说,快快停手吧,再这样打下去可要闯出大祸来了!”
朱明此时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劝,依旧对那青年男子拳打脚踢。
见此情形,老人无奈地闭上了双眼,扯开嗓子喊道:“快停下!这位壮士,他可是当今圣上啊!”
朱明闻言,猛地一掌挥出,直接将那小年轻给扇飞了出去。
然后,他转过头,目光犀利地盯著老人,问道:“我知道是皇帝,是哪一个什么皇帝?现在到底是哪一年?”
老人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回壮士,今年乃是光绪二十年!”
说完,便匆忙跑过去扶起倒在地上的自家皇帝,关切地问道:“陛下,您没事儿吧?”
光绪狼狈地躺在冰冷坚硬的地面上,他那原本白净的面庞此时已变得鼻青脸肿,惨不忍睹。
全身上下每一寸肌肤都传来钻心刺骨般的剧痛,仿佛被千万只蚂蚁同时啃噬一般。
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让他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愤怒和屈辱,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朕现在这副模样,难道像是没事儿的人吗?”
站在一旁的朱明听到这话,不由得愣了一下。上下打量著眼前这个满脸伤痕、衣衫褴褛的男子,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迟疑地问道:“你……你就是光绪?”
光绪强忍著身体的剧痛,艰难地抬起头来,瞪著朱明,用尽全力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不、不错,正是朕,见到天子还不快给朕跪下!”
然而,朱明却丝毫没有被光绪的气势所震慑。
只见他冷笑一声,飞起一脚狠狠地踹在了光绪的身上,嘴里还骂骂咧咧道:“奶奶的,你们这些大清皇帝,也就会对自己人耍威风、下狠手,一旦遇到那些洋鬼子,就一个个变成了缩头乌龟,怂得要命!”
说著,朱明掏出手机,迅速在网上搜索起关于光绪的信息。
很快,屏幕上便显示出了光绪的详细资料: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年号光绪,乃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
出生于 1871年 8月 14日,于 1875年 2月 25日正式登基称帝。
在其年幼之时,朝政先是由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后来,随著慈安太后的离世,慈禧太后开始独揽大权,实行一宫独裁之治。直到光绪年满十八岁时,虽然表面上慈禧太后将政权归还给他,但实际上朝廷的军政大权仍然牢牢掌控在慈禧太后的手中。
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于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享年三十八岁,葬于清西陵的清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