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来现代,历史崩了! 第412节

  闻言,韩林儿站在那里,脸色阴沉不定。

  万朝朱棣继续说道:“听说你虽然是宋皇,不过权事实际为刘福通所掌握,说不定哪天就被噶了,没必要坚守,本帅光明磊落,你若是打算抵抗到最后,那就回宫整顿兵马,咱们大战一场,不过,在这之前,本帅请阁下看看,我万朝联军的大炮如何。”

  手臂一挥。

  几十门大炮顿时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

  炮弹准确的落在宫墙上面。

  在韩林儿震惊的目光中,之前还好好的城墙,此时已经倒塌了几丈。

  “如何,这克虏侯大炮的威力,能否入得阁下法眼?”

  只是一次炮轰。

  便轰开几丈的城墙。

  若是再来几轮,韩林儿毫不怀疑,依赖的城墙,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

  轰塌之后,万朝联军便可以直接从倒塌的地方冲入宫中。

  数十万人,完全能把皇宫血洗数遍。

  韩林儿面色苍白,心里清楚,宋朝完了。

  “好手段,在下佩服,我宋朝愿意归附将军!”

第283章 大明创建,大清再来人

  万朝朱棣微微晃动著脑袋,语气坚定地说道:“错了,并非是归附于我,而是归附我大明王朝!”

  听到这话,韩林儿不禁面露迷茫之色,喃喃自语道:“大明?”

  显然,对于“大明”这个称呼,他感到十分陌生。

  一直以来,他都被众人尊称为小明王,也曾设想过将来建国后的国号会是“明”,但除此之外,他从未听闻还有一个名为“大明”的王朝存在。

  就在这时,朱元璋缓缓踱步而来,微笑著开口解释道:“哈哈,实不相瞒,等过几天,咱家打算创立大明王朝。”

  韩林儿闻言,脸上露出一抹惊愕之色,脱口而出:“竟是你?”

  原本,他以为提出“大明”这一国号的会是眼前这位气势不凡的朱棣,又或者是朱棣将要创建这个王朝。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最终说出这番话的竟然是朱元璋。

  一时间,韩林儿满心狐疑地将目光投向朱棣。

  面对韩林儿质疑的眼神,朱棣并未急于辩驳,只是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著回应道:“没错,他是我的小爹。此次本帅前来此地,乃是为助小爹夺取这万里河山、打下一片锦绣江山!”

  话音刚落,韩林儿瞬间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看著面前这一老一少二人。

  此刻的朱元璋尚显年轻,而朱棣却已是四五十岁的模样,无论从外貌还是年龄上来看,怎么瞧都该是朱元璋年长一些,更像是朱棣的父辈才对。

  想到此处,韩林儿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心中暗自揣测著:“难道朱棣竟是朱元璋所收养的义子吗?”

  他越想越是觉得有可能,但又不免心生疑惑和羡慕之情。

  为何自己就未能拥有像朱棣这般出色能干的干儿子呢?

  收伏韩林儿,万朝联军再次征伐著周围地区。

  一路势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南方领土。

  没过多久,整个南方便尽数落入了朱元璋的掌控之中。

  此时的局势对于朱元璋来说已然十分有利,眼见时机已然成熟,他果断决定定都应天府,并正式宣告创建大明朝。

  与原本的历史进程相比,这一切足足提前了十几年之多。

  随著大明王朝的创建,消息传遍天下,各方势力皆为之震动。

  不少国家纷纷派遣使者前来祝贺,其中尤以大明周边的几个小国最为积极,他们不仅亲自前来道贺,更是带来了丰厚无比的贺礼,以示对新王朝的尊重和友好。

  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宫殿之中,秦皇汉武等一众皇帝皆派遣使者送来各自精心准备的贺礼,以表达对朱元璋的祝贺之意。

  一时间,宫殿内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断。

  朱元璋则满脸笑容,满心欢喜地接受著来自各方的祝福与厚礼。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眼前堆积如山的财宝之上时,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未如常人一般流露出过多的兴奋之色。

  相反,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朱明送来的几车种子上面。

  “这些是?”

  虽然不认识,但是朱元璋知道,肯定都是一些没见过的农作物。

  朱明笑著说道:“没什么,就是一些粮食蔬菜种子而已,我猜你肯定会喜欢。”

  “咱当然喜欢,快告诉咱,这些都是什么种子。”

  来自后世的种子,让朱元璋心中充满了期待。

  这段时间的相处,知道朱明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将一鸣惊人。

  早在前几天,朱明便说了,等到开国的时候,会送一份大礼,保证让自己喜欢。

  朱明一一介绍。

  将各个农作物种植习惯,适宜的土地亩产等等,详细的说了一遍。

  “真的,你没有糊弄咱,这个叫土豆和地瓜的东西,不仅能当做粮食,还亩产几十石?”

  朱明点点头:“那是自然,他们都已经种植过了,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他们。”

  朱元璋马上问向政哥:“政哥,这是真的吗?”

  “真的,可以说,在场的这些朝代,都已经种植这些农作物。”

  下一刻。

  朱元璋将几颗土豆和几根玉米紧紧抱住,犹如稀世珍宝般不肯松手。

  “呜呜.”

  刹那间,这位传奇帝王竟激动得像个孩子一样嗷嗷大哭起来。

  要知道,朱元璋出生于贫寒之家,自幼便饱尝饥饿之苦。

  那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记忆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中。

  因此,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粮食对于普通百姓生存的至关重要性。

  此刻,手中紧握著这些能够高产的农作物种子,朱元璋的脑海中已然浮现出一幅美好的画面:广袤无垠的田野里,土豆和玉米茁壮成长,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农民的脸上;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再也听不到因饥饿而发出的痛苦呻吟声。

  大明王朝从此远离饥饿,打造远超历代的盛世。

  自己也成为千古一帝。

  想到此处,他内心的喜悦之情愈发强烈,这份喜悦远远超越了那些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所能带给他的满足感。

  朱元璋心情澎湃,难以自抑。

  当即提起御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一道圣旨,并高声宣布道:“朕今日特封朱明为‘土豆王’!其爵位世袭罔替,世代相传!”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心悦诚服,无人有丝毫异议。

  毕竟,大家都明白,这些高产作物将会给整个国家带来何等巨大的改变。

  而且,朱元璋的出身经历,让其更加的重视。

  朱明看著圣旨,忍不住说道:“比其他人大方多了,果然越老越抠,在洪武王朝,混了这么久,如今也就是土豆公。”

  老朱突然有种,自己的朋友远离自己,跟别人天天玩耍,当即说道:“小朱,不就是一个王吗,你放心,回去之后,咱就下圣旨,封你一字并肩王,不如就封为龙王吧,正好能对应你的大龙王朝。”

  朱明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猴子手持铁棍在自己面前肆意妄为,一口一个老泥鳅的叫著。

  急忙摇摇头:“算了,随便吧,反正不论什么,也就是多领取一点工资而已,至于你们不同的品级,会不会存在著逾矩,好像在我这里,也没什么限制。”

  大明王朝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骤然崛起,其光芒之耀眼,令北方的元朝为之震撼,深感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如泰山压卵般迫近。

  然而,就在这风云变幻之际,元朝那位至高无上的皇帝却宛如人间蒸发一般迟迟未曾露面,这一神秘莫测的状况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与此同时,肩负著探寻情报和开辟疆土使命的大明将士们,如同离弦之箭般四散开来,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元朝广袤统治区域内的每一个角落。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已然拉开帷幕,收割胜利果实的关键时刻即将来临。

  在朱明王朝那神奇的传送之力加持下,来自四面八方的万朝联军兵分多路,以雷霆万钧之势齐头并进。仅仅一天时间,便势如破竹地连续攻破了十几座城池。

  万朝联军所过之处,敌军无不望风披靡,科技装备上面的碾压,战斗往往在短短数个回合之内便胜负已分,城池轻而易举地落入联军之手。

  面对如此摧枯拉朽的攻势,许多地方的知府守将惊恐万分,眼见大势已去,纷纷改旗易帜,选择向大明王朝俯首称臣。

  曾经不可一世的元朝政权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在短时间内迅速分崩离析。

  元朝朝堂之上那些养尊处优的鞑子贵族们,此时也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他们绞尽脑汁想要逃回草原老家以求自保,匆忙收拾行李细软,准备携带精良的装备逃离这片是非之地。

  可当他们踏出城门时才惊愕地发现,雄伟壮丽的元大都早已被严严实实的万朝联军重重包围,水泄不通。

  在这铜墙铁壁般的封锁之下,能够侥幸逃脱的人寥寥无几,仿佛瓮中之鳖,插翅难逃。

  大量的财宝,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被带走。

  全部填充到至正大明的国库中。

  老朱看著国库中堆满的财宝,羡慕的双眼通红,想要全部搬回洪武大明。

  同样都是大明开国。

  对方国库都装不下了,自己那个时候穷的叮当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老朱突然说道:“另一个咱,有一件至关重要之事需要咱俩好生商议一番。”

  朱元璋站在满满当当、金光闪闪的国库里,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死死地盯著那一箱又一箱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活脱脱像个吝啬至极的守财奴。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嘴里还念念叨叨著:“甭提了,想都莫要去想,没得半点商量余地!”

  老朱见状,连忙摆了摆手,急切地解释道:“千万别误会,咱绝非那种见钱眼开、贪图财宝之徒。”说罢,他脸上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嘿嘿嘿,你便是我,我亦是你,咱们彼此之间可是再熟悉不过啦。”朱元璋根本就不相信自己。

  老朱忍不住轻哼了一声,挺直了腰板,一脸骄傲地说道:“咱的洪武大明王朝,其富庶程度远超乎你的想像!区区一些钱财,咱还不放在心上。”

  朱元璋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但面上仍带著几分疑惑之色,追问道:“既然如此,那不知你究竟想要与朕商议何事呢?”

  老朱嘴角一咧,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压低声音说道:“如今新朝已然创建,自然是要好好整顿一番,将那些隐藏在朝堂之中犹如蛀虫般的贪官污吏给彻底清除掉。想必这段时日以来,你政务繁忙,分身乏术。无妨,你尽管安心处理其他要事,至于诛杀这些贪官嘛,就交由咱来代劳如何?”

  “啥子?你竟欲斩杀那些贪官!”朱元璋闻言,不禁面露惊色,眉头紧蹙,迟疑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要不……要不这样吧,你还是从这国库当中搬走几车财宝吧。”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朱元璋从一支普普通通的起义力量迅速崛起,成功登上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

  这看似辉煌的背后却隐藏著诸多问题。

  根基尚浅,如同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脆弱而稚嫩。

  其麾下的文臣武将们,与历史上那些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的名臣猛将相比,缺少了足足十几年的阅历沉淀和历练积累。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转变,他们一时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难以快速适应自己全新的身份。

  与此同时,由于政权初立,地方官员的职位出现了大量空缺。

首节 上一节 412/4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