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你甚至不是起义军!
甚至是为了公报私仇.才跑去杀的别人全家!
楚世昭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的,一想到他死了几个可爱的弟弟,他还是挺痛心疾首的,尤其是几个对他颇为亲近的幼弟也被牵扯了进去,但是一想到楚世煦死了,他又忍不住偷偷笑出了声。也不是因为自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大周皇室继承人,更多的是,楚世煦和永晋帝都是被权力严重异化的人。
可能他们的本性不是如此,但是掌握了权力之后,就和原先的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就比如说永晋帝直到驾崩前.才开始关心自己儿子的生死,开始意识到该为他的这些儿子们铺路了,因为在这个时候,权力即将要消失了,那么人的本性或多或少都会回来点。
为了权力,楚世昭被永晋帝打压过,被当过工具人,但是永晋帝好歹还是愿意给好处的,有时候也愿意出面保他。
不过楚世昭的好大哥楚世煦就不一样了,自从永晋帝表露出亲近楚世昭的态度,楚世昭和楚世煦又不是同一个母亲,双方明里暗里的斗争就开始了。
楚世煦死了,老昭是一点都不难过。
谁会为一个一直想要杀死自己的人死了而难过呢。
所以说,马溯安这一杀,楚世昭是最难评价的。
现在楚世昭利用大周皇室旧有的名望,直接在江陵吸纳了‘大周王朝’的政治遗产。
就是特别抽象的是大周统治的时候,大周的百姓人人唾骂大周不干好事。
大周皇室真死得差不多了,各路军阀开始抢夺地盘,持续发生战事,不断有百姓被当做牛马牲畜推进战场的僵局,让这些农户变成士兵跑战场上送死,大伙们反而开始怀念起大周了。
楚世昭是觉得大家都挺烂的。
没必要因为大周王朝烂得稍微好一点就开始怀念。
这里的人还是被职场霸凌太久了。
如果有机会的话,楚世昭还是想给百姓们享享福的。
【开阳二年八月,楚世昭在江陵起兵,不久后攻下沅陵、临沅、临湘、取下南昌,将整个荆州都被楚世昭所盘踞了下来。】
【开阳二年九月,王守义意识到了在荆州出现了楚世昭这么一支军队,考虑到‘长生军’原先就是为了推翻大周王朝而起义的军队,现在北方局势混乱,与其陷入中原混战,不如先安定南方。】
【后方的宋珣所占的地盘并不多,而且名义上也是同为起义军的友军,不如先定下这荆州起事的皇室宗亲,雄吞南方,再定局势。】
【开阳二年十月,楚世昭率军来到了鄱阳,鄱阳守军大多都没有防守的意思,直接愿意投降给本为皇室的晋王楚世昭。】
【开阳二年十一月,王守义集结十万起义军,决定在鄱阳和楚世昭进行开战。】
【王守义的同乡人周徹瑰姿俊伟,有王佐之才,却因为出身寒门不受重用,他投奔王守义后,地位水涨船高,也是他提出了先定南方,再平北方的战略。】
【同时,周徹支持王守义的做法,他和王守义一致认为在南方威胁最大的人就是这位在南方隐居多年的晋王楚世昭。】
【对此,周徹先散布了谣言,以此打击楚世昭的声望,在谣言中,主要认为楚世昭早就死在了当年的‘焚晋之案’中,而现在出现的晋王就是假的。】
【可是又有一个名叫董费的谋士认为,他们万万不可把兵力用于昆阳这个既坚固又无碍大局的小城,打下南京,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好好地去经营,远比先去和楚世昭硬碰硬更加实在。】
【楚世昭所占据的地方偏远,并不繁盛,比他们所在的苏州府都要贫弱,而有了应天府,起义军的实力才能更加昌盛。】
【拿出如此众多的兵力去打鄱阳而不是去打南京,你就算打赢了,楚世昭也能退守江陵。】
【费尽周折,取得鄱阳这么一个地方,却不能根本性灭掉楚世昭,实属不值,这真不如先打下南京,有一个真正稳定的后方。】
【王守义从不优柔寡断,只认定自己做的事情,他偏信周徹的看法,哪里会选择其他的决策。】
【“大丈夫如何做扭扭捏捏之事!”】
【“如今的我统帅近百万的大军,战无不克,攻无不利,打下鄱阳,我就能打到江陵去,岂能因为鄱阳是一座小城而不打,也不能因为荆州没有南京重要就不兼并。”】
【“他楚世昭既然敢来鄱阳与我一战,那我就打下他,全军踏着他们的鲜血,前歌后舞而进,这不是更痛快吗!”】
补丁1——70章部分不恰当的用词已经修正。(当时只考虑到加强李凤宁的强势性格,习惯性玩梗,导致观感内容有所偏差,与设定的初始背景产生了冲突,故此修正了部分不恰当的内容。)
第77章 怀复社稷之虑,有高祖之风
【王守义使用了虚张声势,他自称统帅百万大军要侵袭直取荆州,你原先就显得不太平稳的根基立刻是受到了严重的压迫。】
【你所在的阵营内,全部官吏的士气下滑。】
【王守义的谋士周徹使用了攻心之策,荆州各地官员对你的亲密度下滑了,不少人已经开始思考该如何为自己寻找退路。】
【开阳二年十二月,一个寒门出身的士子文俞却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他不仅没有选择投靠更为倚重寒门的起义军,而是来到了鄱阳决定为你效力。】
【战事在即的时候,忽然有人上门投靠,荆州大多数的官吏都劝说你应当小心防范。】
【而你却不假思索地开口道:“若是因为无缘无故的怀疑而失去了真正的人才,那今后还有人愿意出仕于我吗?”】
【文俞大感意外,他幼年家贫如洗,为了养家糊口,年纪轻轻的文俞便以贩卖畚箕为业,为松江县人士。】
【可因为家道中落的缘故,文俞不得不一边事农,一边手不释卷,刻苦地去学习,故此少年就立下志向,要匡正天下不正之风,以全所想。】
【从大周王朝崩塌再到四处乱战,文俞是一切的亲历者,所以他对当时在松江县清查官吏腐败,土地投献一案的楚世昭存有好感,尤其是后来得知了《治安疏》的原文,更是对楚世昭因故而逝大感惋惜。】
【听说了楚世昭在江陵出现,文俞本以为是有人弄虚作假,便打算过来看看。】
【数年来,文俞,常年静观风云变幻,又是从底层爬起,精通人情世故又通晓兵法。】
【其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
【所以,很早文俞就看出来王守义刚愎自用,只愿意听信周徹一人之语,如今大局之势,不尽早拿下应天府,取得前朝旧都南京以作后方,反而舍大取小进犯荆州,此为少智。】
【而楚世昭兵少将寡,身处于困顿难行之地,此时投顺,势必委以重任。】
【看到力排众议的楚世昭,文俞顿感‘如逢明主’,愿竭力相助,以匡心中本有志向。】
【开阳三年一月,开阳帝被叛将马溯安所弑后,北方的战乱愈演愈烈,政局瞬息万变。】
【在北方地盘最大的王槐不久之后,割据称王,以范阳为根据地四处征伐。】
【大周皇室被马溯安屠戮殆尽后,国家早已名存实亡,以至于关中等地各族豪强纷纷割据。】
【北方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
【唯有李瑾和桓节在北方依旧以‘大周之臣’自称,其中李瑾率部并向自认燕王的王槐发起了讨伐之战。】
【同月,文俞出使来到了南阳。】
【自开阳帝命令卢恩、杨方率领中府军讨伐起义军以来,在长安被马溯安打下以后,大多贵族都被马溯安杀死,而卢恩的范阳卢氏更是被自己的门生故吏马溯安夷族,只有自己的儿子卢毅逃了出来。】
【至此以后,卢恩一蹶不振,在开封府借酒消愁,最终死于郁郁寡欢之中。】
【而卢毅继承了卢恩遗留下来的部分军权,在开封府驻扎,杨方则是在南阳把守,两者为了争抢中府军的兵权久不和睦。】
【文俞,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杨方的大营求见。】
【杨方面对这位自称是晋王楚世昭派遣而来的使者,有些好奇,又想要看看他的本事,于是请文俞谈谈对时局的看法,文俞面露笑容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轻摇浮扇,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杨方见此情景,心下反而悲切万分,如今他宛如丧家之犬,明明是被调遣出去平定起义军,却因为权力纷争,为图自保而屯田于南阳。】
【既要怕起义军打过来,又要怕卢恩的儿子卢毅借机除掉他,以进一步掌控整个河南和中府军。】
【现在左右为难的境地,谈何功业!又谈何光复祖宗门楣!】【“我本奉天子之命,统率三万精兵举大义讨伐那些造反的逆贼,为朝廷和百姓除害,现如今于我有恩的先主驾崩宾天,后主又被叛臣所弑,而先祖是开国之将帅,祖坟被那马贼刨开所掘,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报,有仇不能血,有功不能立,这是什么缘故呢?”杨方哀切叹道。】
【文俞快步上前,他踱步片刻,拉住杨方的手,直言不讳地答道:“您不远千里,南下讨贼,这是忠君之事,如今受困于此地,足以证明将军拳拳报国之心,如若不思国家安危,与那卢毅、马溯安又有何异?此正是将军忠于国家,这才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地。”】
【“如今天下多动荡,晋王礼贤下士,怀复社稷之虑,有高祖之风,我此行而来,就是想求将军之力,以挽山河之倾颓。”文俞面露真诚之色道。】
【“若想光复先祖荣耀,蹉跎于此,必有错机,卢毅贪图小利而忘大义,如今晋王雄踞荆州以抗叛军,兵少将寡,将军此行,便如雪中送炭,光复门楣,并非妄言。”文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道:“与卢毅斗,将军就是割据河南一地,也是叛臣,史书上也不会记得将军祖上是何方名将,也只会记得你是这乱世之中的贼臣。”】
【“而将军眼下匡扶周室,先祖是大周的开国上将军,自己若是再助殿下一臂之力,这岂不成天下美谈?!”】
【文俞双手一摊,凝视杨方。】
【而杨方望向文俞,神色恍惚。】
【“我本是华亭一小吏,此正逢机遇,获晋王重托,将军难道您不想有所作为吗——”文俞继续说道。】
【“将军——”】
【“大丈夫,当举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杨方深吸一口气,“我这些年来,日夜操练士卒,在南阳招募兵士,以图自保,相抗于卢毅这样的小人。”】
【“现在看来,真是蹉跎度日。”】
【“大人,我杨方本为周臣,过去是,现在也是,而大周怎能有畏死而不战的将军。”】
【“请大人尽管吩咐晋王所托,我杨方愿为周室赴汤蹈火,不惜此身。”】
【开阳三年一月十九日,文俞说动了杨方,于是当夜,南阳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兵变。】
【史称——‘南阳之变’。】
【当夜,杨方高举‘周’旗,着先祖之铠甲,向所有中府军的将士们发动了一场兵变,他将所有不同名字的旗帜通通烧毁,易帜为‘周’旗,在文俞的带领下,杨方劝说了中府军内的将领们,他们大多思周亲切,却有家不能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乱局而滞留在了南阳一带。】
【开阳三年一月二十日,卢毅被杀,杨方亲率四万中府军,宣布愿意投效晋王,以报国恩,不久之后,杨方决定自南阳一侧,朝着起义军的另一侧发动攻势。】
【开阳三年一月二十一日,知道南阳发生兵变,杨方亲率中府军要为大周奋战消息的王守义意识到自己不能继续拖沓下去,下令围攻鄱阳,而这一次,他要在杨方来援之前,一举攻破楚世昭。】
【如此凶猛的攻势下来,荆州人心思变,哪怕是楚世昭的威望也阻拦不了即将陷入崩溃的军心。】
【楚世昭看到这种情况便对大家说:“眼下我军兵粮缺,王守义更是要为了强攻而力求速战,要是我们落荒而逃,那就是一泻千里,成为被追杀的待宰羔羊。”】
【“如能集中力量抗击敌人,还有取胜的可能。”】
【“但是现在直接撤退,各自分兵回去,那么在被追杀的情况下势必都不能保全。”】
【“而杨方将军为了救下我等,已经在竭力攻打,可路途遥远,难以攻城拔寨得手的情况下,也无力挽救我们。”】
【“一旦鄱阳失守,不出一天,以王守义的残暴手段,无疑是要一路追杀,使得整个荆州生灵涂炭,现在我们守的是第一线,只要顶住了,就必有援救。”】
【“如果我们不同心协力,存亡与共,同立功业,反而贪生怕死,只想不断后撤,那能守得住我们的妻儿、土地和地位吗?”】
【在楚世昭的鼓舞和分析下,鄱阳的士气得以提升回转,双方陷入了一场激烈的鏖战之中。】
第78章 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
这场仗。
很难打。
楚世昭是能看到详细的数值数据。
当年他能带着两千玄甲骑大破王守义的十万带甲之士。
第一是玄甲骑的数值面板足够高。
那是李世民手中的王牌骑兵,乃至于是整个初唐的王牌之师。
第二是王守义的这支军队长途跋涉而来,跨过天险来强行对抗。
第三是骑兵对步兵是有绝对优势的,想跑就能跑,想退就能退,何况是这种精锐骑兵,只要第一轮的冲杀,打破了对方的胆,造成士气上的溃败,劝退对方是很容易的。
事实上,那次楚世昭取得的效果,也是劝退王守义。
并没有做到全歼对方的部队。
看情况不对,王守义是没有继续硬着头皮打了下去。
这一次楚世昭所面对的困难就太明显了,荆州的归附只是几个月的时间,楚世昭完全没有时间运营,更别说能练出什么兵士来。
镇守荆州的,都是一些老兵带着大量的新兵。
一旦遇到大败,就是全线溃败,楚世昭所说的一泻千里完全不是虚言,只要鄱阳这个口子被打开了,差不多就是被王守义平推的局势。
所以,楚世昭的应对除了自己要固守,还要外援,可是他前后左右找了一圈,唯一有可能提供帮助的,只有当年有过一面之缘的杨方。
汉将军始于韩信,终于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