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们在这里停留了几天,了解了这里的大致情况就离开了。
顺着老河航道逆流而上,参观老河的大坝和青龙湖的大堤,以及青龙湖和朱雀湖之间的龙雀运河。
这些大工程让五大湖出海口的改道,从寒冷的老河口转到了相对温暖的纽约,还将五大湖之间的内部航道完全打通。
这一系列的水利工程,最终让纽约成了美洲东部最重要的城市。
在龙雀运河旁边,已经消失的大瀑布旁边,有简烜当初亲自巡视过的龙雀卫,现在已经成了龙雀府。
龙雀府是五大湖区东半部分的核心城市。
皇子们在这里停留了半个月,而后顺着大湖航道继续上行,在朱雀湖西侧的朱雀右卫上岸,然后再次分道扬镳。
三个皇子乘火车前往美洲府,七个皇子坐火车前往太平府,去负责各自分管的工作。
时间差不多到了天工二十九年底的时候,十五个皇子们在美洲预定的正式工作,才终于基本全面展开了。
按照以往的经验,正常情况下的一个阶段的实训就两年,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半。
皇子们心中也有些担忧,不知道除了自由邦的改革之外,他们在美洲的这一年,还能继续干出点什么事情来。
关于自由邦改革的相关事情,包括最初总体的规划和详细报告,都已经送到顺天府去了。
他们不知道在皇帝父亲的心中,这些事情算不算正面成就。
无论如何,天工二十九年结束,天工三十年开年之后,皇子们主动做的比以往更加勤勉了。
本来应该留在太平府的七个皇子,也没有继续全部留在这里。
又分了两个人去佛罗里达主持工作,两个人去新奥尔良主持工作,三个人留在太平府主持工作。
在美河两岸砍伐树木拓荒,在新奥尔良和佛罗里达清理沼泽,安置新来的移民。
虽然现场的大部分事情,都有对应的地方官员负责。
但是有皇子们在现场看着,所有人偷懒耍滑的心里压力多少要更高一点,官吏和工人做事也稍微尽心一点。
自由邦方面,在天工二十九年完成了第一轮自由邦地方科举,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意外。
天工三十年开年之后,开始正式组织县级的太守分管厅,一直到夏季到来的时候,基本组建完成。
到天工三十年秋天的时候,自由邦基层第一次相对正式的县试完成。
自由邦的科举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了,整个过程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明显的阻碍。
但是更重要的地方监督工作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经过了两次地方科举,自由邦的士人群体开始成型,也开始引爆地方上的矛盾。
各个自由邦的民间冲突开始增加,太守府开始在地方士人的要求下,时不时的插手地方上的司法审判。
不过这时候的插手方式主要还是柔性的。
在正式公开审判之前,提前照会自由邦法院,对方对方在某案件中保持公正,要求敏感人员回避等等。
在公开审理之后,正式判决之前,还会在士人配合下,监督合议的流程。
主要是在涉及到士人的案件中,避免当地贵族和有特殊关系的人,利用自己的个人能量影响审判。
目前还没有直接调查和审判地方上的官方人员。
现在自由邦的贵族和官僚们,还没有展现出多大的意见,还在耐着性子尽可能配合,尽可能先不去搞事了。
但是太守府和分守厅自己的办公机构建设好,组织了正式的执行人员之后,就要开始正面硬监督了。
真的开始抓捕和审判贵族以及官方人员,那就极大概率会出现更加激烈的冲突了。
等到天工三十年的冬天到来的时候,在美洲的几个地方各自忙碌的皇子们,收到了来自顺天府的通知。
要求他们从自由邦选派一百个代表,再从自治领和其他美洲省份选派两百个代表,最后从王国朝廷选拔一百个代表。
带上官方和民间的记者和摄影师,跟着美洲的十五个皇子的一起,在十二月初到纽约港集合等候。
大明海军和移民公司将安排船队,去接他们到大明的其他地方参观。
朱靖坤等皇子收到通知后,下意识的以为和以前安排藩国参观到处参观一样,这是要向美洲各界展示大明的繁荣和强大。
让美洲百姓对大明本土心生仰慕和向往,让美洲贵族阶层畏惧大明朝廷拥有的力量而安于现状。
在美洲自由邦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这个安排确实应该有用处。
等到太守府开始处理自由邦贵族和旧官僚的时候,他们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应该会更高。
只不过这种安排,应该不是专门给美洲自由邦准备的。
第441章 海军访问与开放活动
对于美洲人而言,去大明参观这种事情,是非常令人兴奋和向往的。
大明皇帝的命令送到美洲,通过美洲留守司和美利坚王国内阁,迅速转送到了美洲下属各地的机构。
虽然各方面的人员筛选过程出现了一些小争执,但无论什么争执都不会影响最终的完成时间,皇帝的要求绝对要按时做到。
朝廷、省份、自由邦选出来参加活动的人员,在天工三十年十一月二十日的时候,就已经全部抵达了纽约。
皇子们也都提前提前安排好了手上的工作,在十一月二十五日的时候再次在纽约汇合。
在此之前,天工三十年十一月初的时候,大明海军向美洲留守司发了电报,说明了确切的舰队行程安排。
船队将在十二月一日到二日之间抵达纽约港,此后会在纽约港持续停留至少十天。
其中,十二月六日到十二月十二日之间,要举行海军舰艇开放活动,纽约各界人士可以登舰参观。
请纽约府和纽约港提前做好安排,提前准备好码头和泊位。
同时做好官方和民间的宣传,提前准备好人员维持现场秩序,控制好每日登舰参观的人数。
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举办了,相应的人员也都知道应该怎么做。
消息送到之后,美国内阁和纽约府上下的所有人员,全都迅速忙碌了起来。
大明海军舰队前来,并向民间开放参观的消息,也很快就通过报纸和广播宣传出去了。
相关人员,以及对此感兴趣的人都是翘首以盼。
时间慢慢来到了十二月一日,大明海军的舰队靠近了外纽约湾。
通过无线电与纽约港交换确认情况后,第二天上午开始正式进入了纽约湾。
由于事先的宣传,此时的内纽约湾海面上,出现了大量等待的小船。
纽约港周围的沙滩和码头栏杆外面也到处都是看热闹的人。
还有大量的报社和广播的记者以及摄影师,在各个地方架起了设备拍摄乃至现场直播讲解。
这次来到纽约的海军舰队,也没有让来看热闹的人失望。
舰队的核心是两艘大型航空母舰,按照海军方面提前提供的相关说明,这两艘船的满载排水量已经超过了八万吨。
整个战舰的外部形态,已经与朱简烜前世的现代化航母基本一致了。
本身就已经拥有格外巨大的舰体了,还有在舰体基础上延伸出来了更加庞大的外飘甲板。
甲板长度达到了三百二十米,最大宽度达到了七十五米。
甲板上布置了总统四条蒸汽弹射器,能够运作最大载重量二十四吨的舰载机。
在这个时代的普通人看来,这种战舰的形态可以说是格外的奇特而夸张,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毕竟,在三十年以前,欧洲和美洲海面上跑的战舰,还是几百吨上千吨的木头帆船。
甚至于,就算是现在,美洲和欧洲也还有大量的帆船在活动,不过大部分都已经安装了蒸汽机助力。
在大明征服欧洲各国之前,只有英国人造出了几艘钢铁战舰,用上了蒸汽机驱动。
总共也就四十多年的时间,军舰的形态从风帆进化到了二战后。
很多老人还记得当初的那些“超级战舰”的样子。
再看眼前的这些奇特的新型战舰,确实有种世界倾覆的不真实感。
伴随两艘大型航母同时抵达纽约的,还有四艘满载排水量两万余吨的导弹巡洋舰。
这四艘导弹巡洋舰也是全新设计的,最近两年刚刚服役的。
是以原有的两万吨火炮战舰的舰体为基础,为部署最新的对地和对舰导弹,重新设计了舰体的内部结构。
四艘战舰都拥有两座双联装一百六十毫米自动炮,以及八座四联装导弹发射架。
自动炮是最新式的火炮,拥有完全的机械化装填系统,可以达到每分钟二十发的恐怖射速。
这两座四门火炮的投射量,与以前的四座三联装火炮不相上下。
在四艘导弹巡洋舰后面,还有八艘满载排水量一万吨的导弹驱逐舰。
武器装备在巡洋舰的基础上总体缩减了一个等级。
拥有两座双联装一百二十毫米自动炮,四座四联装的导弹发射架。
这两座自动炮同样拥有机械装填系统,直接从固定的弹药库提取弹药输送到发射架。
单炮管的射速达到了每分钟三十发以上。
导弹巡洋舰和导弹驱逐舰的称谓,是大明皇帝在他们设计的时候新取的。
在此之前,除了特殊的航空母舰之外,大明的火炮战舰分类方式,长期保留着风帆战舰时代的传统。
直接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战舰的形式来区分。
巡航导弹实验成功之后,皇帝直接要求重新设计专门的战舰,搭载各种类型的对地和对舰导弹。
同时也重新拟定了新一代战舰的分类规则。
将安装导弹的各型非航母战舰,分成了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三个类型。
巡洋舰作为舰队指挥舰,配合航空母舰活动,或者率领其他驱逐舰和护卫舰,组织专门的功能舰队。
驱逐舰是远洋大舰队的主力,护卫舰负责近海巡逻和打击海盗之类的日常杂活。
新一代的航母和所有的导弹战舰,全部搭载了对空和对海的无线电探测系统,也就是雷达。
还安装了最新的晶体管计算机,辅助控制供弹系统并完成弹道计算。
有了无线电探测设备,用于远距离和夜间探测,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也终于基本完整。
有了成熟的导弹武器之后,战舰在视野内作战的命中率直接提升了十倍,从命中靠运气变成了落空靠运气。
战舰之间的近距离对抗,也从类似古典时代的铁罐头骑士互砍,变成了枪手决斗。
战场上的典型场景,从面对面厮打很长时间没有什么结果的斗殴,变成了见面的一瞬间就可能决定胜负的生死局。
无论是传统火炮战舰,还是新型的导弹战舰,要么沦为航母的护航舰,要么变成日常打杂舰。
他们理论上不再是海战的主力,不过无论在哪个世界都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
整个世界的主要军事力量之间,长期没有正面的正式的海战发生,大舰队正面战斗的概率和频率不断降低。
无论是航母还是曾经的战列舰,在这个时期都很难直接发挥作用。
平时只是作为威慑力量保持存在。
反倒是中小型的火炮战舰和导弹战舰,要经常出现在各种低烈度的次级对抗场景中,实际控制着海上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