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501节

  发完临时稿件复印件之后,大皇子宣布这次会议结束了。

  三方代表赶紧告退,各自带临时稿件返回住处,召集同伴们共同阅读和讨论。

  这些协议上的具体条款,如果直接拿出去讨论的话,让当事人直接接受,可能稍微有点困难。

  但是解释的方法,妥协的逻辑,在今天的内部会议上,就已经讨论清楚了。

  这些协议上的安排,就是对各方而言都能够接受的条件。

  三方代表回去之后各自说服自己的同伴,共同接受这样的具有可行性的妥协方案。

  三天之后的正式会议顺利召开,大皇子安排礼仪大臣宣读内阁决议。

  声明王国内阁和朝廷对自由邦民间呼声的重视。

  然后说明态度,美洲自由邦的现状是大明圣上亲自决定的,圣上和皇子们也不希望改变自由邦的制度。

  不过圣上圣明,在自由邦的框架内,准备好了应对各种新变化的方法。

  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订立协议事项。

  所以在大明圣上的指示下,在大明十五位皇子的主持下。

  王国内阁和采纳了自由邦贵族、官吏、士人们的建议,拟定了新的协议事项。

  然后就是具体的协议事项的内容了。

  由于都已经实现讨论好了,这次的内阁决定说完之后,现场没有出现什么特殊的情况。

  而是直接举行了新协议事项签署仪式。

  因为担任自由邦执政官、大法官、议长的人都在现场。

  所以内阁拟定好的文件直接拿出来,让他们现场签署,现场宣布生效。

  协议签署之后,大皇子宣布会议结束,让所有代表各自回家,准备配合落实协议。

  但是也额外点名,专门留下了一批代表,在第二天再次进宫开小会,为协议的实施一些部署。

  比如皇子们讨论出来的,太守府的框架和辖区分配,主要是明确太守府不直接对应自由邦辖区的规则。

  理由也是现成的,早期太守府的规模应该要小,数量上也应该尽可能的少,以实验的形式实施。

  所以一个太守府管理多个自由邦,太守府下设几个到十几个分守厅,每个分守厅管辖一个或者多个自由邦下属县。

  符合此前讨论的原则,相关代表也都没有什么意见。

第440章 改革开始,调研继续,参观安排

  皇子们拟定的安排宣布出来,让各方的代表都有所了解之后,就安排他们配合正式开始逐步实施了。

  改革中所需的官员,主要是司法部的新雇员,以及派往自由邦的太守府官员。

  核心官员和吏员,从现有王国中央朝廷、王国省份、自治领中抽调,先把相应部门的框架搭建起来。

  至于其他的普通成员,则临时举行专门的考试,直接招募人员去填充。

  全大明范围内,所有拥有生员(秀才)以上功名者,包括拥有大明礼部认可的大学毕业生,均可报名参加吏员考试。

  举人和进士则可以直接参加官员考试,最高可以直接负责一个分守厅的事务。

  考试的时间定在了在八月初,实际上只有美洲生员才能赶得上。

  同时在这场考试之前的整个七月份,临时紧急组织三场科举考试,将常规的县试、府试、岁试三场一次办完。

  紧急考试的地点只能在纽约,由王国礼部安排人员直接组织。

  名义上面向全国所有人,自由邦户籍也可以参加,而且并不专门收取额外的登记费用。

  实际费用由王国和自由邦现有财政共同承担。

  实际上就是针对已经抵达纽约的这些自由邦的民间代表,以及追随民间代表而来的其他自由邦富裕阶层的。

  除了纽约和新泽西人之外,其他的自由邦和省份的普通人想要参加,大概率也已经来不及了。

  对于皇子们而言,这连续四场考试的最关键的作用,是把这些民间代表引入王国朝廷官僚体系的同时,避免了推举流程。

  为王国和自由邦立下一个相对明确的规矩。

  无论当事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出名的,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了百姓的拥护的,想要进入朝廷成为官方人员,都必须通过科举。

  他们最终是因为王国的考试和选拔而成为官方人员的,而不是因为单纯的民意拥护。

  以后也不会再让普通人参加类似的会议,极大概率也不会再组织类似的公开会议,除非有特别的需求才会专门特别组织。

  这次参加会议的民间代表,在会议结束之后本来还担心,他们要回去等待太守府组建好了再参加科举。

  他们觉得,这个过程应该至少得一年的时间了,他们可能要等到明年夏天,才有机会成为王国派出的太守府官方人员。

  然后才能用他们的身份,主动监督和改变自由邦的现状。

  皇子们的安排公布出来,他们就都意识到这就是给他们准备的了,自然都非常高兴。

  考试本来就是大明各级朝廷的日常事务,场地和人员都是现成的,就算是紧急组织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只不过这些代表没有参加过科举,并不是非常熟悉科举的流程和答题的流程。

  就算是紧急加开的考试参加的人员本来就,也不是所有的自由邦民间代表都能通过这次考试。

  两百个各自由邦的民间代表,最终只有差不多一半代表通过。

  不过同时也从普通自由邦百姓中,直接选拔出了三百多个生员,纽约本地百姓也选了一批。

  随后这些人马上参加八月的选拔考试,这次倒是由于他们出身自由邦的关系,让那一百个代表全部进了太守府。

  同时另外选了一百个人,加上从现有部门抽调的人员,组织了三百多人的队伍。

  总共三百个多个人,如果直接分到五个太守府,同时组建几十个分守厅的话,一个厅总统还不到五个人,什么都干不了。

  如果让这些人另外去雇佣编外人员干活,那花费的成本又格外的高昂。

  所以皇子们讨论之后决定,现在暂时只组建太守府这一级机构,不马上组建负责县域事务的分守厅。

  使用自由邦衙门提供的地方临时办公,同时马上开始组织地方科举。

  这次科举的时间就放宽了,县试、府试、岁试三场考试,每个月只举行一场,同时也要在报名之前收取科举监督税了。

  今年底之前,从自由邦直接选出一批人,也筹集到一笔资金之后,再开始组织下一级的分守厅。

  皇子们本来的计划,是在自由邦调研完成,就要从最北端进入老河(圣劳伦斯河),通过五大湖航道再次返回太平府。

  毕竟太平府才是美洲的中都,纽约府只是东都。

  而且接下来美洲的开发重点,应该是美河流域和美洲湾北岸,包括佛罗里达地区。

  在太平府更加方便指挥。

  但现在自由邦的改革也已经开始了,皇子们的计划就不得不做出改变了。

  至少要留下几个人,在纽约主持自由邦改革。

  经过深入的讨论,最终十五个皇子决定分成三组活动。

  三个人返回美洲府,主持西海岸的工作。

  五个人留在纽约府,主持东海岸的工作特别是自由邦的改革。

  七个人返回太平府,主持美洲的总体开发。

  每个皇子都要安排两个秘书,前往其他两组皇子的办公地点。

  作为皇子的代表,参加另外两组的讨论和决策会议,同时为皇子随时传递消息。

  因为西海岸的事务最为简单,基本都是日常性质的工作。

  东海岸的事情稍微复杂一些,主要是涉及到了自由邦的制度改革,太守府的组建。

  不过改革总体上妥协性质的,是各方代表汇聚一堂之后现场讨论出来的,做了渐进式逐步完成的稳妥规划。

  从贵族统治集团,到官吏治理机构,再到新生代的富裕集团代表,都已经认可了这样的安排。

  虽然有些人不太情愿,但直接的抵抗的力量并不强,基本不会有正面的对抗。

  纽约的王国部队加上卫所民兵,足够在这种改革中维持秩序。

  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美洲的新开发计划。

  再加上太平府的地位更高,所以分到太平府的皇子数量最多,纽约府和美洲府算是两个分部。

  自由邦的五个太守府框架组建起来,能够自己忙活的时候,皇子们也稍微有了点时间,开始完成美洲最后的地方巡视。

  包括按照计划留守纽约的五个皇子们,也跟其他的兄弟一起暂时离开了纽约城,去北方各自由邦调研。

  在经过康涅狄格和罗德岛的时候,他们一起去参观了罗德岛的战场纪念碑,那是美洲本土战争中比较重要的一次登陆战。

  到了波士顿的时候,专门去巡视了纽约之外北方重要的码头,品尝了按照大明皇帝的指示改良过的龙虾。

  龙虾这种东西,在近代以前不但不是高端食材,甚至都不能算是什么正经食材,跟各种虫子是同样级别的猎奇食物。

  正经贵族和富商等上层人士是不吃的,通常会拿来给干活的工人甚至是奴隶吃。

  马萨诸塞和缅因等地盛产龙虾,历史上当地工厂主拿龙虾给工人当主食,搞得工人罢工也要拒绝吃龙虾。

  最后妥协的结果是一个星期最多吃三天龙虾。

  因为当时的人不明白,龙虾在死亡之后马上就会自行分解,自己就会迅速腐烂变质并且发臭。

  当时的普通渔民,在海中捕捞了龙虾之后,当场就直接杀死了。

  然后就用传统的骡马车运输工具,运送到工厂的食堂里面堆积起来,工厂的厨师也只是简单粗暴的煮出来。

  那就不只是不好吃的问题了,而是难以下咽甚至有毒的问题。

  朱简烜知道这件事情,所以当初在美洲活动的时候,就抽空提醒自己的厨子,专门提醒了龙虾的处理方法。

  要用活水养着龙虾送到厨房,在龙虾活着时候现杀现吃,才会非常鲜嫩可口。

  但要这样运输和处理过的龙虾,到了城市里面的酒楼饭馆和家庭里面,价格也从几乎免费送变得有点昂贵了。

  再加上这样的制作方法,是当初的国王和现在的皇帝直接指示的,又给龙虾贴了一道标签。

  以至于在当今的美洲城市中,龙虾已经能摆上最高端宴席的餐桌了。

  毕竟这样处理的龙虾的味道也确实很不错。

  朱简烜当初的做法,就是顺手指示波士顿和马萨诸塞的商人做生意,给当地添加一个有商业价值的特产。

  现在这个产业也确实做活了,这个世界也有了“波士顿龙虾”。

  皇子们离开波士顿继续向北,参观了马萨诸塞北部地区的波特兰之后,留守纽约的五个皇子就乘火车返航了。

  其他的皇子绕过马萨诸塞东部的半岛进入老河口,依次访问了属于汉诺威和英国的魁北克和蒙特利尔。

  朱简当初拿魁北克和蒙特利尔交换了汉诺威的两块地,现在整个英国和汉诺威都变成藩属了。

  这两个城市自然也再次对大明人和美国人完全开放了,只是行政上仍然是分离的。

  皇子们不会直接管理这里的事务,名义上也没有这里的直接管辖权。

  因为这块地毕竟属于其他事实上的海外藩属国所有,而不是美国这个皇帝直接兼任国王的名义藩国。

  但是正是因为属于海外藩国,这里的官员面对皇子门的时候,更加的小心翼翼。

首节 上一节 501/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