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359节

  否则,俄国和顺国都不可能主动请大明来搞这个工程,就算是他们愿意,大明也不愿意。

  如果大明单纯的给他们干活,那就是在增强他们两国的实力,关键是增强他们对东方的控制和干涉能力。

  如果大明朝廷控制了建成后的大河,那就可以通过控制大河的水源供应,进而控制大河流经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中亚地区比华北地区更加缺水,谁控制了这条大河就能控制了当地的命脉。

  再配合色楞格河、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以及贯通中亚的大铁路,大明就能真正深入控制中亚地区了。

  西西伯利亚出现了一座巨型湖泊,周围的山脉地区降水量应该也会有所增加。

  朱简烜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就是征服顺国和俄国,不过要等欧洲和美洲的局势完全稳定下来才能开始行动。

  北川大河恢复工程要继续往后拖几年才能有实质性的规划。

  朱简烜心里面惦记上了,但是表面上什么都没有说,继续配合完成了剩余的竣工仪式。

  仪式之后,朱简烜带领现场的官员们乘车回城。

  车队没有走来时的路线,而是在排水河道堤坝上新修的柏油路上行驶。

  这样既能欣赏新运河沿途的景色,也能确认这条新道路和河道工程本身没有出现大的纰漏。

  这条新的运河河道直接联通顺天府的护城河,整个工程的建设标准本来就是最高的,施工过程也格外的仔细。

  车队一路上没有发现什么意外,只能看到奔腾的河水顺着这条河道向前,最终自然而然的汇入了护城河。

  原来护城河中的水流速极其缓慢,几乎就是一滩死水,因为顺天府本地水源有限,放开了向下流淌,护城河就空了。

  现在有了充足的水源,护城河下游的水闸也打开了,整个河道的水都在迅速更新,护城河将成为河道的一部分。

  朝廷为了防止恐慌,护城河的改造以及排水通道的建设,都早就通过张贴告示和广播宣传说明过很多次。

  排水通道和护城河正式通水之前,顺天府又发了新通知,外城的百姓知道今天将会发生什么。

  所以此时的护城河外面,有大量的百姓出来看热闹,看周围环境的变化。

  当水流基本平稳之后,负责维持秩序的卫兵放开了限制,马上就有人开着小船进了河道游览。

  朱简烜的车队进城之后,也没有马上前往皇宫和衙门,而是在城墙内侧停了一下,朱简烜下车上了城墙去观景。

  现在顺天府城的护城河性质早就变了,早就不是传统的护城河了,更加接近于现代的环城公园。

  河道两侧种植了景观树,还有人工修整的大片草地,虽然最初的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但同时也能增添几分绿色。

  旁边的城墙目前还有控制出入的功能,不能让普通人随意出入活动,但未来也会成为公园的一部分。

  朱简烜在城墙上站了一会儿,并让通政司的人拍了些照片,遣散了官员回宫去休息。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朱简烜正式下旨启动北水南调第四阶段的工程,让汪莱继续执掌这个超级工程的最终阶段。

  北水南调全面完成后,朱简烜会让汪莱参与冰川大河的规划,但不会让他主持工程本身的建设了。

  早朝结束后,朱简烜乘车去了工程院和科学院,参观验收最近获得的科研成果。

  朱简烜当初的弟子和学徒们,在朱简烜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了将近二十年,现在都成了独当一面的科研带头人。

  大明的科学院和工程院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脱离了朱简烜手把手带着搞研究的阶段。

  在朱简烜直接安排的科研项目之外,也开始持续不断地自行产出科研成果了。

  不过朱简烜毕竟有“先见之明”,直接要求启动的项目仍然是最重要的,也是成效最为显著和具有开创性的。

  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燃机和石油化工这两个关联产业。

  因为朱简烜的直接提点,大明迅速解决了柴油和汽油机器研发的关键难点和问题。

  直接设计柱塞泵解决柴油机的压力不够的问题。

  还规避了可能会出现的历史问题,从一开始就禁止用铅解决汽油机爆震问题。

  用发动机设计和燃料精炼方面控制爆震。

  大明现在控制着石油储量最大的波斯湾,还拥有南洋的高质量燃油。

  不限制民用车辆使用柴油机,也不限制小型廉价汽油机动车,低质量的汽油也有办法消耗掉。

  解决了基础性的问题之后,内燃机就可以广泛的应用开了。

  内燃机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更强的发动机,特别是在飞机和战车两个方面。

  首先从失蜡法开始,整理出工业熔模铸造技术,制造飞机发动机的气缸,尽可能提高气缸本身的精度。

  然后在可控的规模内增加气缸数量,迅速堆出了双排十八缸的星型发动机。

  朱简烜作为皇帝,代表天下提供了最强烈的需求,也提供了最稳定的科研环境,最优越的科研条件。

  所以在过去十余年间,大明的发动机功率迅速攀升,现在实验室状态的最新式发动机,稳定运行功率突破了一千马力。

  一千马力可以算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数字了,所以这台发动机也被实验室命名为“千”型。

  朱简烜今天亲自来看的东西,首先就是这台实验室状态的千型发动机。

  在实验用的大型厂房中,专门制作的实验室台架上,这台千型机被用钢筋和螺栓固定住。

  同时安装了缩短的螺旋桨叶,用于发动机本身的排风散热。

  负责维护的工匠请示了朱简烜的意思后,按下了用于启动发动机的电打火按钮

  伴随着活塞的呼噜声,螺旋桨的呼啸声,这台全新的发动机喷吐着烟雾,在朱简烜面前运转了起来。

  这台发动机其实已经做了很多的检查,确保能够正常运转之后才通报给了朱简烜。

  这种现场验收活动其实更多的是仪式性的,自然不会出问题。

  朱简烜在现场站了十五分钟,这台千型发动机运行始终稳定,没有出现任何意料之外的状况。

  朱简烜对这台机器还算满意,带头鼓掌的同时叫了一声好。

  然后让机器在试验场继续运行,自己带着工匠们离开吵闹的试验场,到比较安静的会议室听工匠们的详细报告。

  负责功率挖掘的工匠现场表示,一千马力其实不是这台千型发动机的极限,它其实还有很大的潜力。

  最近几年,大明的金属冶炼和化工产业在不断升级,发动机生产工艺也在持续改进升级。

  所以这台发动机在工厂量产后,马上就能够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工艺,配合新工艺做调整性质的升级改进。

  预计最多五年之后,千型发动机的改进型号功率就能提高到一千五百马力以上了。

  朱简烜明白其中的道理,大明现在不但正在快速工业化,也在工业化的同时不断地升级原有技术。

  两次工业革命重叠在一起,快速扩张和落实之后马上就升级了。

  一项成果落地的时候,得到的并不是它的最终形态,还要再等几年才会到极限。

  朱简烜听完这些报告之后,再次适时的给出了新的引导和提醒。

  让工匠们设计涡轮增压系统,设计涡轮动力回收系统,再把喷水加力系统整出来测试。

  这些技术全部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估计也需要五到十年。

  到时候航空发动机的功率应该能够突破两千马力。

  未来相关产业的人员继续打磨几年,应该能和历史上那样突破三千马力。

  但那也已经是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时代的极限了,在相同的技术路线上不可能会有更大幅度的提升了。

  所以在活塞发动机的研究继续进行的同时,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研发也要正式启动了。

  涡轮发动机不能算是新项目,朱简烜在十几年前提出搞内燃机和蒸汽轮机的时候,汪莱就已经在朱简烜的提示下有了想法。

  按照朱简烜当初的安排,科学院和工程院成立了一个小组,一直在做小规模的预研。

  他们这些年已经确认了涡轮发动机是可行的,他们后续这些年的实际工作,是配合基础研究方面的工匠攻关新材料。

  涡轮发动机的原理不算难,机械结构甚至比活塞发动机还要简单,本质上就是用火吹动的风扇。

  整个涡轮发动机产业的技术难点,基本都在材料强度和生产工艺上。

  现在正式启动研究项目,小组扩展成为正式的涡轮实验室,正式开始试制涡轮发动机。

  包括战斗机使用的涡轮喷气发动机,预警机和中小运输机使用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以及驱动火箭和导弹的发动机。

  这些技术原理具有相关性的项目,同时被列入了实验室的研究列表中,即将同时开始实际的攻关。

  朱简烜在会议现场直接提出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内做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发动机成品,正好接上现有的活塞发动机潜力逼近极限的状态。

  不过朱简烜内心之中的更加长远的目标,是希望能在十年内开始列装涡轮螺旋桨战斗机,同时开始应用早期导弹。

  确定了任务之后,朱简烜继续利用自己的先见之明,将自己记忆中的各种经验拿出来。

  让相关人员记录下来,作为实际攻关过程中的参考。

第326章 “应该改桑为稻了”

  朱简烜安排好了涡轮发动机的研发路线,继续讨论设计细节直到中午,然后在这边吃了中午饭。

  下午离开燃机实验室,在科学院和工程院主要官员和工匠的陪同下,去了与燃机实验室息息相关的石油化工实验室。

  石油化工产业早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各种内燃机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

  但这个产业实际上能做的事情却远不止于此,现代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石油化学产业的产品。

  各种塑料制品和包装物,各种生活电器和工具的材料。

  各种化纤布料、服装、包裹,各种弹性材料、粘性材料、薄膜材料。

  各种橡胶、鞋靴、轮胎。各种洗化原料、电工材料、油漆涂料、医药农药。

  还能与煤炭、化肥、冶金等各种产业相结合,产生更多的产品,影响更大的范围。

  没有石油化工产业,一条有弹性的袜子、手套,一个塑料盆都造不出来。

  所以石油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而石油化工产业则是是现代工业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门类。

  朱简烜知道石油化工产业的重要性,早就做出了规划,主动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快速前进,打好了整个产业的地基。

  朱简烜搭好了这个框架之后,实验室就开始自行产生各种重要的具体成果了。

  首先是用于生产火药的苯类化合物,然后是种用途的塑料和合成橡胶,以及具有各种不同性质的化学纤维。

  其中,石油裂解的产物,可以大规模取代煤化工产业。

  而塑料资料能够取代大量的木质、草编、棉麻材料的器具,能够替代大量的金属、玻璃、陶瓷器具。

  合成橡胶能够取代天然橡胶产品,能够制造出各种不同性质的新材料。

  化学纤维能够替代棉、麻、毛等纺织材料。

  这些都是人类社会日常生产生活中能用到,而且消耗量非常大而且会越来越大的产品。

  除了煤炭和金属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之外,其他的大多依赖农业生产。

  依赖广阔的土地作为空间,依赖大量的人力作为劳动力,还需要时间等待动植物生长。

  有了石油化工产业之后,油田开采的石油送进化工厂,化工厂产出的颗粒材料送进生产工厂,生产工厂产出最终产品。

  整个产业链基本摆脱了传统手工业,关键是摆脱农业生产周期的限制,最终让产品数量爆炸式的增长。

  人类就终于能够基本不受天时的限制,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廉价的生活用品了。

  让工业化进一步深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之中,让工业革命能够由点到面的铺开到整个社会。

首节 上一节 359/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