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358节

  让亚马孙平原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面积上百万平方公里。

  三是西伯利亚大坝,在叶尼塞河中游和鄂毕河下游修建水坝,将西西伯利亚盆地变成巨大的人工湖。

  然后在图尔盖低地修建运河,让叶尼塞河和鄂毕河的水源在这里南下,汇入中亚地区的咸海。

  待咸海灌满之后继续南流,在伊朗高原脚下转而向西,汇入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

  根据汪莱的大致估算,鄂毕河和叶尼塞河能汇入里海的水量超过蒸发量,持续下去早晚能把里海灌满。

  而后就会继续向西,从亚速海汇入黑海,最终进入地中海了。

  这三个项目都很离谱,而且显然都还没有做具体的规划,应该算是脑洞阶段的奇思妙想。

  但朱简烜看完之后还是忍不住感慨,这汪莱士搞三江泽大湖上瘾了。

  现在看到地势合适的低矮平原,就想要把那片地方变成大湖,属于是太有想法了。

  他多半想要把四川盆地变成湖,大概是觉得那根本不可能,所以才直接没有提出来,而是先说海外的。

  朱简烜前世还真的听说过类似的计划,其中最为实际的是第三个。

  苏联时代认真考虑过,按照类似的办法汇聚西西伯利亚的寒冷雨水,解决中亚地区的干旱问题,

  朱简烜大致翻了一遍就合上了:

  “回去之后我会拟旨,正式启动四阶段工程。”

  汪莱马上拱手行礼:

  “臣领命……”

  然后他小心翼翼的追问:

  “陛下,学生最后提到的三个工程呢?应该也尽快开始吧?”

  朱简烜撇了一眼汪莱:

  “你修超级水库上瘾了吗?亚马孙河那种地方修建水库能有什么用?”

  亚马孙河水资源堪称丰富,是全世界径水量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逼近七亿立方米。

  是第二名刚果河的五倍,第三名长江的七倍。

  径流量前十的其他所有河流,径流量加起来都不如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的天然航道条件也是绝无仅有的,远远超越了其他常规河流一个量级。

  流量世界第三的长江,自然条件下的下游主河道深度都只有七米左右,后来人工疏浚到了十米。

  而亚马孙河中下游水深在二十米到四十五米之间,跟马六甲海峡一样的水平。

  河道较浅的地方也有十米以上水深,大部分河道宽度超过十公里,狭窄的地方也有三公里。

  距离河口三千七百公里的秘鲁伊基托斯,亚马孙河的河道水深仍然有五到六米,能够通行三千吨的海船。

  但亚马孙平原地区是原始森林,流域内根本就没有几个人。

  如此优越的航运条件,只有极少数土著的独木舟占用,根本没有办法利用起来。

  前世的巴西倒是利用热带雨林旅游,在雨林深处开发了一座大城市玛瑙斯。

  这里距离河口一千五百公里,但是万吨级的海洋游轮可以直接开过去。

  汪莱听到质问马上解释说:

  “学生想在亚马孙和刚果河流域修建水坝,直接目的不是让这两个地方蓄水成为大湖。

  “而是准备通过淤田沉淀改善两地的土地。

  “热带雨林虽然看上去动植物都格外繁盛,但是土壤却异乎寻常的贫瘠。

  “植物腐烂,动物排泄和死亡,正常积累下来的有机物,在炎热潮湿的雨林中分解的速度非常快。

  “同时常年持续大量降水,地面径流非常丰富,将土壤中残留的少量有机物全部带走。

  “热带雨林这种环境中有机物,绝大部分都集中在雨林中的动植物的身上。

  “因为土壤异常贫瘠,所以热带雨林有时候被称为绿色荒漠。

  “现在我们如果筑坝蓄水,不需要将水位抬得太高,只要有十到三十米就够了。

  “水坝可以做成溢流坝,水可以正常的流出去,但有机物应该尽量留下来。

  “这种水坝如果能维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亚马孙和刚果地区的雨林土地应该也能变得肥沃了。

  “而且这种事情是越早开始越好,因为这种积累的时间越长越好。”

  汪莱说的都是实话,朱简烜也都大概了解,但现在却将信将疑的看了一眼汪莱:

  “你小子心中的真实想法,应该就是想要再搞几个类似三江泽大湖,甚至比三江泽大湖更大的人工湖工程吧。”

  汪莱张了张嘴,迟疑了几秒钟之后,认真的对着朱简烜拱了拱手:

  “学生不敢隐瞒陛下,学生心中确实主要是想要继续搞更大的人工湖,但学生的分析和长远目标也确实都是真的。

  “虽然现在美洲的土地资源还足够丰富,相对于巨大的疆域而言人口确实稀少。

  “但盛世之下的人丁增长速度同样非常快,现有的丰富土地总有分配完成的时候,应该在有余力的时候储备更多的土地。

  “在合适的地方修建水坝,将雨热最为丰富的雨林变成沼泽,利用沼泽的特点缓慢的积累储存有机物。”

  朱简烜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然后稍微叹了口气说: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我们对土地的需求并不迫切。

  “现在的人口增长其实也是只是暂时的,持续的时间应该很难超过五十年。

  “我们现在掌握的适合开垦的土地也许已经足够使用了。

  “而且雨林的生物体系最为丰富。

  “如果我们以百万平方公里为单位,贸然去改变雨林的自然环境,可能会影响全世界的气候。

  “所以暂时还是不要去破坏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这两块热带雨林了。

  “至于引入西西伯利亚冷水南下,解决中亚地区干旱的规划,倒是可以稍微认真的深入探讨一下。”

  汪莱听着朱简烜前面的话,心中稍微有些遗憾。

  听到朱简烜最后的一句话,汪莱整个人又突然兴奋起来了:

  “陛下圣明,学生按照现在掌握的信息,认为这项工程确实是有很高的可行性的。

  “应该可以通过两个水坝和一条几百公里的运河,将北海(贝加尔湖)、叶尼塞河、鄂毕河、咸海、里海连接起来。

  “如果再修建一条里海到黑海的运河,就能从北海走水路进地中海了。

  “不过这项工程沿途的大部分地区,要么是属于顺国的疆域,要么是被俄国俄国控制,无法做详细的勘探。”

  朱简烜没有什么表情的听着汪莱把话说完,最终也没有直接发表什么评价:

  “这些事情先放一放吧,你专心完成四阶段工程。”

  汪莱知道朱简烜心中有计划,但那不是自己作为工匠应该参与的,自己等着皇帝跟其他的文武官员解决好就是了:

  “学生明白。”

第325章 冰川大河和航空动力

  朱简烜对汪莱的第三个工程设想确实有点兴趣,因为其规模大,好处多,难度低。

  将色楞格河-贝加尔湖-叶尼塞河-鄂毕河-图尔盖低地-咸海-里海连接起来的超级水利工程。

  实际作用,同样是将寒冷地区的水源调往较温暖的干旱地区,性质上可以看做是北水南调工程的放大版。

  工程规模上超越了现有的北水南调工程,会成为新的史无前例的超级水利工程,但这个工程本身的难度其实并不高。

  如果只是想让北海之水自然流淌到里海,而不考虑航运条件改造,那总工程量应该会小于北水南调工程。

  需要人力修筑的设施只有三个,一是截断叶尼塞河中游的水坝,二是截断鄂毕河下游的水坝,三是图尔盖低地的运河。

  只要完成这三处工程,除此之外的其他上万公里的路线不需要人为干预,能够让水流自然流淌形成河道。

  河道进入西西伯利亚平原之后,全程的总体落差都不算大,可以全程自流而不需要船闸,自然航运条件就不会太差。

  因为这条路线上的绝大部分区域,本来就是一个冰川时代的远古大河河道遗址。

  (这条大河的大致总体线路和冰川时代的大河示意图)

  (图尔盖低地的地形细节,作为冰川时代的大河遗迹,其中散布着大量的小型湖泊。)

  冰川时代西西伯利亚北部冰封,叶尼塞河和鄂毕河无法继续向北汇入北冰洋,在西西伯利亚平原蓄水变成了一个超级湖泊。

  西西伯利亚湖泊水满之后,在南部的图尔盖地区冲开了一道缺口,与锡尔河、阿姆河代一处低地汇聚形成了咸海。

  咸海水满之后再次外溢,流域规模更大的大河继续向南方流淌,在图兰低地西南部汇入了里海。

  大河将里海水面抬到海平面以上二十米之后,冰川大河继续向西流入了黑海。

  进了黑海自然能够继续流入地中海乃至大西洋了。

  整个流域内最东方的重要节点,其实应该是汇入贝加尔湖的色楞格河,乌兰巴托就在色楞格河上游。

  所以最为极限的状态下,乌兰巴托能走这条大河的水陆进入大西洋。

  这条河的长度比尼罗河还要长三千公里。

  包括贝加尔湖、咸海、里海、黑海在内,以及面积是里海两倍大的西西伯利亚淡水湖,都是大河沿途的超级湖泊。

  冰川时代结束后,西西伯利亚的冰盖融化,西西伯利亚冰川湖消失了。

  叶尼塞河和鄂毕河在北方冲开了通道,继续向北流淌并最终汇入北冰洋,冰川时代的超级大河也就断流了。

  不过大河沿途留下来一连串的湖泊,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几近消失的咸海。

  曾经覆盖西西伯利亚大湖北岸的冰盖,侵蚀了湖岸北部的岩石,形成了一条断断续续的低矮山陵。

  这条山脉的大部分区域,海拔只有一百三十米到一百五十米,而西西伯利亚平原本身的海拔也有一百米上下。

  也就是说相对高度只有几十米。

  所以在比例尺比较大的地形图上,这道弧形的低矮山脉经常不需要被专门描绘出来。

  但就是这条低矮的山脉,让西西伯利亚平原变成了一个非常浅的盆地。

  盆地也只有南北两个出口,北方的出口就是鄂毕河的主河道,南方的出口就是图尔盖洼地。

  图尔盖低地中部海拔一百四十米左右,低地南北两侧都区域海拔更低,至少低于北方的那道低矮的山脉。

  所以现在人工堵上叶尼塞河和鄂毕河的主河道,再在图尔盖地区向下开挖十米深的运河,就能让那条冰川大河恢复了。

  叶尼塞河中上游的径流量,加上鄂毕河的大部分径流量,大概是黑龙江的两倍,长江的三分之二。

  这条超级大河恢复后,中亚地区将不再缺水,大量的沙漠可以变成良田,甚至有机会让咸海恢复远古时代的淡水湖状态。

  大河沿岸的绝大部分居民都能因此受益。

  但是冰川大河复原工程启动的前提,是大明朝廷能控制沿途的所有地区。

  应该要将俄国的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顺国的北部草原地区,都纳入大明朝廷的管辖范围。

  至少要让两国的统治者向大明称臣,让他们成为大明的真正藩国,向大明朝廷缴税并完全开放内部市场。

首节 上一节 358/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