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331节

  “这种社会问题,这本来就很难找到确定的完全正确答案,我们也没有办法通过短期实验验证对错。

  “正好,接下来大明要主动干涉欧洲事务,朝廷将安排一批官员前往欧洲,在当地封藩建国。

  “你们几个也跟着过去一趟,亲自看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蛮族的状态,看看这些藩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不过不得插手当地事务,不得对任何官员提出任何政务上的意见,你们暂时只是去学习和见识的。

  “除非你们也想要去当国王的,可以尽快直接告诉我,那到了自己封国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现场的皇子们都是明显一愣,没想到老爹要把自己送去欧洲,去那么遥远的蛮荒之地。

  同时也意外,自己这次竟然有机会离开皇城的学校,去那么远的地方长见识。

  至于要去当国王,绝大部分皇子心中稍微有一点兴趣,但他们对皇位的兴趣更大。

  朱简烜早就已经向后宫和皇子们挑明了,自己不会再立皇后和太子。

  会从所有儿子中选择继承人,会立下秘密的遗嘱。

  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皇子都有机会。

  既然有机会当皇帝,那肯定不会想去当国王。

  而且皇子虽然辛苦,但生活条件和待遇都是全天下最好的。

  要是到了欧洲那种地方,跟野人混在一起,自己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住呢。

  老爹从国王变皇帝的经历,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复现的可能性了。

  所以此时所有皇子立刻拱手答应着:

  “谨遵父皇教诲。”

  绝大部分皇子觉得今天的事情应该完了,该回去收拾东西准备去欧洲白。

  但是这时候现场出现了一个不太和谐的声音。

  十六皇子朱靖坚开口了:

  “禀父皇,儿臣想去当欧洲国王。”

  朱简烜却直接给他否了:

  “你杀性太重,到欧洲这种土著众多的地方当国王,多半要闹出事端来。

  “无论是你杀人太多,还是你遭遇了意外,对大明都不是好事。

  “而且,你也还没有现场了解过欧洲当地的情况,等你到欧洲参观一圈之后再说吧。”

第308章 特殊的天津港

  朱靖坚这个十六皇子,和自己的皇帝父亲朱简烜的对话,让其他的哥哥们听得头皮发麻。

  朱简烜主动要求去欧洲当国王,这几乎意味着他要放弃皇位继承资格。

  其他的皇子们当然不明白这个弟弟是怎么想的。

  而他们的父皇禁止朱靖坚出去当国王,虽然说出来的理由是怕朱靖坚惹出麻烦来,但也是在要求朱靖坚继续参与竞争。

  这种事实上的“挽留”,否有意味着父皇属意于他?

  以至于,其他几个皇子,也下意识的想试试,主动开口要去当国王,看看父皇会不会拒绝。

  但是思来想去都是不敢,万一父皇直接答应了怎么办?

  其他的皇子心情复杂,但最终都没有敢再开口。

  朱简烜看他们不吭声,就打发他们回去收拾东西,跟自己的母亲道别,然后等通知出发。

  朱简烜的这些皇子们,经常会按照朱简烜的命令,去军屯卫所的农场、运河和水库建设工地、矿场和工厂的车间仓库参观。

  还会在当地参与一些最基础的工作,让他们知道这些具体的工作是怎么完成的。

  所以皇子们对出行倒也不陌生,只是这次去的地方格外的遥远,还是属于欧洲蛮子聚集的地方。

  一群皇子们出了宫们,马上就有人忍不住问朱靖坚:

  “十六弟,你真的想要去欧洲当国王吗?”

  朱靖坚毫不迟疑的说:

  “当然,天天学习训练,天不亮的就得起来,隔三差五的上山下河进工厂。

  “咱们现在这生活已经很累了,按照父皇的要求未来还得出去当官吏,从基层办事的小吏做起。

  “大哥他们从欧洲回来,估计就要开始下去了。

  “我想想未来几十年都要这么生活,就实在是不想要继续坚持下去了。

  “现在直接去海外当个藩国的国王,不但能马上结束现在的学习和训练,还能逃脱未来的工作……

  “还能在父皇懒得管的地方为所欲为了……”

  朱靖坚说的兴致勃勃,显然是真的希望出去当国王,好逃避皇帝父亲安排的磨炼。

  有人本能的想问朱靖坚,你要出去当国王就不想当皇帝了吗?

  但是这种问题没办法说出口,只能憋着了。

  这个简单的问题就这么结束,皇子们心情复杂的出了宫门,乘坐专门的机动客车返回住处,收拾准备出行用的东西。

  天工十四年七月十六日,西历1807年8月19日。

  大明的皇子们早早的起来,拜别了他们的父皇和母亲,乘坐皇室的客车前往天津港。

  按照朱简烜的计划,天津周围短期内不建设大型城市。

  因为天津城区地势低洼,很多地方低于渤海的潮水的高度,自然非常容易形成内涝。

  关键是海水倒灌,城中的海河水苦咸,根本就不适合引用。

  不过这不意味着朱简烜完全放弃天津,而是准备对天津的地理条件整体长期修整之后,再在这里发展现代城市。

  这个指示目前执行的很好,天津城区和周围的低洼地区,都已经列入了皇家猎场的范围。

  目前仍然完全禁止民营和民用的设施在这里聚集和停留。

  但天津周围的城市、港口、工程设施,仍然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变得越来越多,建成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因为天津的地理位置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目前大明本土有四个工业中心区域,分别是辽东地区、河北和山东地区、南直隶和浙江地区、广东的珠江流域。

  其中的两个集中在渤海周围,周围丰富的资源和人力能够通过渤海这个天然航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规模更大的工业区。

  而天津正好位于环渤海工业区的正中间位置,能够方便的将资源集中到这里来。

  天津旁边还是距离京师最近的出海口,通过海运输入或者输出京师的人员和物资基本都要在这里转运。

  也是华北北部绝大部分河流汇聚入海的地方,潜在的水运条件在北方算是最好的。

  这里还有北方最早成熟的现代港口设施,还有北方地区最早的成熟铁路,负责连接港口区域与顺天府城。

  但是现在的天津城仍然在扩张的最关键的因素却是另外两个。

  一是规划中的黄河新河道入海口在这里,二是北水南调附带的京师排水入海口也在这里。

  这意味着朝廷主动在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人员和工程设施。

  同时为了调整和改善天津地区的天然地理缺陷,朱简烜让工程院做了总体的城市防水规划。

  首先在主要河流入海口建设水闸防止海水继续入侵。

  同时在海岸线上修建拦海蓄水用的堤坝,确保堤坝的顶部海拔至少在五米以上。

  堤坝一方面防止海水倒灌入城区,另一方面用于构建水库调节河水。

  未来包括黄河在内,所有河流带来的泥沙都要留在地面上,而不是继续冲进海里,甚至还要为了疏浚航道从海中挖沙。

  同时要求天津地区的所有建筑必须垫高地基,建筑的地面海拔高度至少要达到五米以上。

  垫高地基用的泥土,可以从黄河入海口工程、京师排水工程工地转运。

  在这样的总体要求和规划的限制下,现在天津城区的建筑分布就变成了“丁”字形。

  一条横着的是海岸线上的拦海蓄水堤坝,一条竖着的是黄河入海和京师排水工程的两侧的堤坝。

  绝大部分建筑都在这三条堤坝顶上,堤坝本身内部的混凝土框架,正好作为建筑的地基。

  丁字两侧的空间都是用于蓄水沉沙的水库,将泥沙沉淀在两侧,让清水从预留的通道汇入中间的排水通道。

  等黄河改道过来之后,在这里不断沉淀带来的泥沙,堤坝周围的洼地就会慢慢增高,最终基本追平三条拦海蓄水的堤坝。

  但是现在,朝廷官方的建筑都预留了五米地基,就算是发大水加涨潮也不会被淹。

  而三条堤坝之外的地方,遇到降水就会直接变成水塘和沼泽,所以短期内不能允许平民在这里活动。

  天津旧城已经被放弃,新城直接放在了拦海蓄水堤坝和黄河入海堤坝的拐角处,是专门垫高起来的一片与堤坝齐平的台地。

  此时的天津港方面,出行其他人员以及护卫的舰队都已经准备就绪。

  将要前往欧洲成为藩国君主的官员和贵族子弟,约瑟夫和夏尔这两个路易十六的儿子以及他们的随行人员。

  还有内阁、礼部、鸿胪寺安排的办事官员,带着朝廷拟定的一批诏书去欧洲,配合汪廷珍和杨遇春处理欧洲战争善后工作。

  现在有了洲际电报系统,朱简烜可以随时直接与欧洲的官员联络,十几分钟就能将汇报的消息处理完发回去。

  朝廷派出去的外交人员们,已经不需要自己在海外评估,自己的皇帝能否接受对方的条件了。

  现在是否安排足够专业且熟悉皇帝意图的外交人员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

  再加上朱简烜重建并扩大大明天朝宗藩体系的执政倾向,大明对欧洲诸国的态度已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待这次的欧洲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大明不是去跟欧洲各国开会讨论签订停战协议的。

  而是按照朱简烜的意志,调整战争结束后的欧洲总体局势的。

  朱简烜把这件事情交给了汪廷珍和杨遇春,两人现在对欧洲西部的局势最为熟悉。

  除了贵族和官员之外,还有十万民兵同行。

  大明插手欧洲战争以来,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向欧洲输送军队,跟在先头主力部队后面负责控制地方。

  上午十一点左右,皇子们抵达天津港。

  车队首先顺着漫长的河堤向东行驶,一路开到了海岸线上的拦海蓄水大堤上。

  然后顺着深入海中的码头继续向前行驶了十公里。

  天津港最大的缺点是港口周围水太浅,港口本身的地质条件太差了。

  需要用人工修建的深入海中的码头,配合绞吸船疏浚海中航道,才能让万吨以上船舶靠岸。

  为了确保大明的皇子、贵族、官员们的生活条件与安全,大明移民公司准备了四艘两万吨级的大型豪华客船。

  海军还准备了四艘一万五千吨的火炮战舰,两艘一万五千吨的航母,以及二十四艘中型巡洋舰。

  还有更多的大型运输船,负责运载同行的十万民兵。

  现在海上航行的风险已经很低了,大船队中的乘客因为海难而死的概率更低。

  因为大船队内的船只之间可以互相救援。几十上百艘船一起行动,就算是中间沉了几艘船,船上的人也可以转移到其他船上去。

首节 上一节 331/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