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718节

  四下环顾,什么人都没有。

  他正想找李府的下人问问情况,顺带借一辆马车,却见前面街口位置停着一辆看起来异常熟悉的马车。

  他赶紧走了过去,却发现街道转角处,常顺正叼着根草棍蹲在那儿等候。

  “老爷,您出来啦?”

  常顺抬头见到张峦,带着几分惊喜站了起来,殷勤地打招呼。

  张峦问道:“昨夜没回去么?一直在这儿干等?”

  常顺笑道:“那哪儿能啊……您进去后,小的就送那位夫人回去了……话说,应该怎么称呼她呢?”

  “管你怎么称呼呢!”

  张峦生怕被人看到自己跟李孜省往来频密,直接掀开车帘就要往马车里钻,等头探进去才发现里边祁娘正笑吟吟坐在那儿,不由回头瞅了一眼,问道,“你不是说送回去了吗?”

  常顺道:“还不兴再回来?”

  “咳咳咳……”

  张峦差点儿气吐血。

  没辙,他只能赶紧上马车。

  ……

  ……

  马车晃晃悠悠往崇文门方向驶去,张峦好像要兑现承诺一般,把祁娘接出来就得原封原样送回去。

  “祁娘啊,你还来此作甚?既然回去了,就没必要再出来,折腾得慌。”

  马车车厢里,张峦抱着一抹愧疚对祁娘道。

  祁娘抿嘴一笑,道:“老爷昨夜让妾身在马车里等候,妾身未听吩咐直接回去了,已是不敬。若今日还不来说个清楚,岂不是被老爷厌弃?”

  “这……怎么可能嘛。”

  张峦随口应了一句,随即好奇地问道,“那,你怎么会恰好在这个时辰来接我?吾儿提醒过了?”

  “您是说二公子么?从昨晚到现在都没见到他的人,不知他有何打算。”

  祁娘微微一怔,当即不假思索地回道。

  张峦问:“那昨夜,你怎就回去了?是谁劝过了吗?”

  祁娘笑了笑:“老爷来了李府,以李家大老爷跟您的交情,能不让您痛饮个通宵达旦?今日再来等,不是正常的选择吗?”

  张峦皱眉:“你倒是比我更能掐会算。哦对了,虽然我答应过吾儿不能饮酒,但恪于颜面还是喝了一杯,结果就……一醉不起了。”

  “老爷一杯酒下肚就醉倒了?”

  祁娘用促狭的眼神问道。

  “不然还能怎样?”

  张峦面子多少有些挂不住,“或是许久没喝酒,不胜酒力。万万不可对吾儿讲,我不过是为李尚书饯行,这才强撑着喝了一杯,谁知那酒后劲会如此大,稀里糊涂就醉过去了。”

  祁娘提醒道:“老爷在外还是应该小心谨慎些才好。希望老爷昨夜没有失去比醉酒更重要的东西。”

  张峦老脸涨得通红,瞪了祁娘一眼:“你这话是啥意思?笑话我?”

  祁娘叹道:“老爷,您该知晓,李家大老爷已失势,现在全都倚靠你,想获取你的全力支持,必定会动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有些事其实无须二公子提醒,难道您就没想过这一茬?”

  “我又没吃亏,想什么?”张峦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昨晚自己可能无意中透露了什么,马上缄口不言。

  祁娘问道:“那老爷,您打算如何处置那院子?”

  张峦好奇地问:“啥?你是说你现在住的崇文门内的那个大院子?是啊,那正是李尚书赠给我的,现在他遇到难处,我是否应该把院子归还呢?不过我还有两个院子也是他给的,要不要一并归还?唉,话说我这个国丈可真够意思,都没让陛下赏赐个府宅啥的,真是亏得慌!”

  “老爷装什么糊涂呢?”

  祁娘秀眉微蹙,道,“妾身问的是李大老爷现在住的那处宅院。”

  “他家的院子,你问我?”张峦瞪大眼睛望向祁娘,好似在问,是我宿醉未醒,还是你喝多了?

  祁娘一脸认真地道:“李大老爷为了拉拢您,更为了让天下人知晓,您跟他乃生死之交,岂能不把这处宅院送您?您今日不是刚从这院子出来的?”

  “那……也不代表他会送府宅给我啊……昨晚他只是说让我在他离京的这段日子,帮他照看一下而已。”

  张峦解释道。

  祁娘却道:“给了您,您就收着呗!”

  “真没给。”

  张峦急得差点儿要跺脚,不过好在是在马车里,伸不开腿,要是能伸开,或就直接踹祁娘身上了。

  祁娘问道:“那……不知给了您什么?”

  “非得说吗?”

  张峦叹息道,“我也是糊涂,昨夜怎就喝醉了呢?”

  “或许不是您喝醉,乃有人故意让您醉倒。就算您喝的不是酒,只是一杯茶,最后也得到今日这时候,才能从李府出来,且让您内心充满自责和愧疚,让您心中记挂,非得帮忙承揽黄河河工的活计不可。”祁娘道。

  张峦瞪大眼睛,惊讶地问:“你怎什么都知晓?你也是属蛔虫的吗?”

  祁娘道:“唉!老爷啊,这官场上收买人心的手段,翻来覆去不就那几样吗?您喜好什么,话说,这朝堂上下几人不知晓?”

  “咳咳!”

  张峦这下彻底无言以对了。

  “那位李大老爷是靠什么起家的?他能不知道如何才能拴住您?”祁娘叹息道,“连妾身,都是他送给您的,且能让您收下来,这就是本事。

  “再者说了,他既要南下治河,想必目前亟待处理的事情又多又杂,有何必要留您在府上过夜?况且昨晚酒宴结束他还先行一步……就这还不够明显吗?”

  张峦摆摆手,示意祁娘不要说下去了。

  他感慨地道:“哎呀,全天下就我一个傻子,你们都足智多谋。为什么非得是我留在朝堂?就因为我是国丈?”

  祁娘笑道:“就这一层身份,足矣。”

  ……

  ……

  刘吉的请罪奏疏,连同他的请辞疏,一并由李荣呈递到朱祐樘案头。

  朱祐樘很高兴,毕竟他一直希望刘吉能知难而退,眼前的局面,非常契合他仁义的处事原则,没有让双方的关系僵化,保持了他跟曾经教授过他学问、传授他执政经验的老师的和睦关系。

  “很好。”

  朱祐樘微笑着道,“未曾想,会是这般结果。”

  李荣提醒:“陛下,其实您让刘阁老致仕,只需明确告诉他即可,难道他会不理解吗?”

  龙椅后侍立的萧敬心想,刘吉理不理解,难道你还不清楚?

  刘吉人称刘棉花,脸皮那是出了名的厚,就算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依然还会跟你讲大道理,显得他正确呢。

  朱祐樘道:“这次多亏延龄前去点醒刘阁老……在这件事上,我觉得延龄做到了张弛有度,着实不错。”

  听到这话,李荣心里不是个滋味儿。

  作为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李荣打心底里瞧不起那些靠祖辈荫庇上位的年轻人,更瞧不起张延龄这样外戚出身小小年纪就窃据高位的少年郎。

  可不管怎么说,李荣明白,他们都是靠着跟皇帝的亲密关系才获得身份和地位,他李荣可以,张延龄照样可以。

  如果真要去应科举,他李荣的境况不会比张延龄好多少,根本就无法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

  “是。”

  李荣赶紧应声。

  本来他没打算帮张延龄彰显功劳,说不定皇帝会觉得,这件事首功是他李荣。

  但现在既然皇帝主动提出来了,那就说明皇帝对张延龄见刘吉的经过以及后续影响,心知肚明。

  很有可能,张延龄去见刘吉之前,已把他的计划详细跟皇帝说了,再就是覃吉也会通风报信。

  李荣暗忖,覃吉身为宫里的老人,素来明哲保身,很懂得趋炎附势那一套,谁也不敢将其低估。

  哪怕覃吉随时都装出一副无辜的模样,他李荣也得知晓,论跟皇帝的亲密度,除了张家外戚外,内官中只有覃吉一人。

  ……

  ……

  随后李荣奉皇命,带着皇帝的口谕,前去内阁找徐溥。

  李荣跟萧敬一起前往。

  到了内阁值房门前,李荣抬起头,看着门楣上“文渊阁”三个大字,显得很感慨,毕竟上次刚把刘吉拿下,这次就来此通知刘吉致仕还乡,同时公布新的阁臣人选,让他有种沧海桑田的错觉。

  “李公公?”

  萧敬低声提醒了一句。

  “嗯。”

  李荣这才回过神来,跨步进到内阁院落。

  徐溥早一步得知消息,正在外厅等候。

  双方简单见礼后,李荣将此行目的说明:“徐阁老,刘阁老不在这几日,您辛苦了吧?”

  “应该的。”

  徐溥并没有表达谦虚之意。

  内阁就他一个人当值,所有事几乎都是他一肩挑,能不累就怪了。

  李荣道:“因为内阁缺人,我们司礼监也随之繁忙了许多,一些不太紧要的政务,只能暂时搁置。陛下也很勤勉,每日都批阅奏疏到很晚。”

  “是啊。”

  徐溥道,“陛下勤政爱民,实乃少有的明君。”

  嘴上应付着,徐溥心里却在琢磨,刘吉到底是因为什么案子才被锦衣卫带走的?现在结果如何?

  李荣终于开诚布公道:“刘阁老请辞的奏疏,陛下已经准允了,特地赐车马和奴仆,送他荣归故里。”

  “……”

  徐溥一时无语。

  心说感情来慰问我一顿,问我辛苦不辛苦,就是为了告诉我,以后你再辛苦,也一个人把事给扛了吧?

  李荣笑着拱手:“恭喜徐阁老,荣升首辅学士了。”

  “呵呵。”

  徐溥不由摇头苦笑。

  在一般人看来,尤其是在刘吉这样争名逐利的人眼中,成为首辅,那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是几辈子求之不得的福泽。

  但这些日子徐溥几乎忙到快忘了自己来内阁干嘛的了。

  就他和刘吉两人,刘吉又不做事,导致他一个人干的是几个人的活,仔细想想,或许有没有刘吉,其实差不多。

  但现在有人告诉他,你成为首辅,以后这里就是你一个人的天下,他仍旧高兴不起来。

首节 上一节 718/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