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军阀 第124节

  好东西!

  程员外脸上多云转晴,胖呼呼的脸也笑成了一朵菊花,暗道这新币的确不同凡响,虽然掂起来不足一两,但成色乃是极品,价值比起同样重量的雪花银只会高不会低。

  他已经决定,回去之后便将剩下的银子全部拿来兑换新币。

  随后,此人将这四千多枚银元中的一半兑换了金圆,然后急匆匆跑回了家。

  而周围的老百姓见新币制作精良.成色上佳,顿时放下了心,纷纷吵闹着要马上兑换。

  而类似这种场景此时则在各府的银行不断出现,户部尚书老于在得知此消息后十分欣慰,看来民间还是很认可新币的价值。

  也不枉他们户部费了这么多力气,这银元铸造起来还是极为繁琐的,需将银子融化后剔出杂质,然后制成银板,加热后再用水力驱动的锻压机印压,剩下的边角料则回炉重造。

  说起这水力锻压的技术,亦是大将军徐晋命匠部研制的,目的是为了尝试制作板甲,只不过这匠部造出的初代水力锻压机还有着诸多问题。

  其压力根本不足以锻轧钢板,甚至连铁板都够呛。

  无奈之下,徐晋只能令匠部继续加紧研制,随后更是将这两座锻压工坊拨给了户部,专门用来制造新币。

  这铜.银.金三者的硬度都比铁低许多,尤其是后两者,普通人都能轻易咬个牙印,因此这锻压机用来制作板甲不太现实,但用以造币还是没问题的。

  同时,由于对铁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保乡军一边加大了从海上收购铁锭的贸易,另一方面则在辖内到处搜寻着铁矿。

  不过这费劲巴拉下来也就从各府找到两个极小规模的贫瘠矿脉,加起来也就跟此前没收梁家的那座铁矿差不多。

  而在匠部这边大炼钢铁的时候,俘虏营的苦力们也没闲着,正在修建一条横跨几府的轨道。

  此前几次大战,保乡军从明军以及各地陆续捕获了上万名俘虏降兵,徐晋自然不可能任其吃白食,此前便让这些家伙垦荒屯田以及加固各地城墙。

  眼下保乡军已占据数府之地,大军从一头到另一头赶路便得好几天,后勤补给也有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将军徐晋便打算在各府修筑一条木制轨道。

  此物不算太过稀奇,早在秦朝时便已出现,后来被淘汰则是因为性价比太低,不利于维护等原因。

  徐晋自然知道铁轨更好但目前说这个还不太现实,眼下要大幅度提高保乡军的机动能力便只有这个选项可以走。

  木轨虽然不堪久用,又惧虫蛀,但做好防腐的话用上几年应该问题不大,且工作量和施工难度尚可,足够应急使用。

  而且只要统一木轨的尺寸,那一截损坏了直接更换便是,至于几年后,保乡军发展成啥样还不知道呢,说不定都用不上这玩意了。

第167章 保乡军的新秩序

  而这条轨道如果建成之后,保乡军从南宁府到镇安府的时间将会缩短至少一半。

  至于运兵则是采用马拉车的方式,这种特殊马车车厢极长,在一些关键部位采用钢铁加固,又将其用铁链连成一串。

  每截车厢可以容纳二十到二十五名士兵,以数十匹健壮的马匹来拉动身后的一长串车厢。

  木轨下方安放的枕木也是大有讲究的,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与马儿的步伐相等,使其一旦小跑便很难停下来。

  目前,保乡军治下的矿场和工坊也早就全面用上了这种木轨车,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而在提升粮食产量一事上保护乡军也孜孜不倦,由各县的农事司与建工司一起给民间耕田修渠.挖井建水车,耗费了许多资金与人力。

  不过效果也是相当好的,许多原本的劣等旱田得到灌溉后亦变成了上等良田,每亩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

  这个时代的肥料是很珍贵的东西,由于没有后世的化肥,人畜的粪便都极其珍贵,故此才有那句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话。

  寻常的老百姓如果在外突然内急,通常都舍不得随便屙在野地,而是尽可能夹紧屁股将宝贵的肥料撒在自家地里。

  不过保乡军在裴山县各地建了许多牲畜养殖场,规模颇大,各种禽.畜每月积累下来的粪便数量极为可观,除了供应官田施肥之外还能剩下许多。

  于是,许多苦缺肥料的老百姓便把歪主意打到了这里,某段时间内,这些养殖场蓄粪池中的粪汤经常无故丢失,一开始只是附近的村民趁夜来偷,量也不大。

  后来发展到数十里外的乡民都成群结队的挑着粪桶过来打秋风。

  后经过调查,原来是看守蓄粪池的小吏受贿,被百姓以鸡蛋.米糕.鱼干之类的农产品买通,这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地县令得知此事后十分生气,立刻将那些受贿的家伙开除并抓了起来,同时在请示过上头后决定将养殖场的余粪以低价卖给百姓。

  而这些卖粪得来的银子虽然不多,但却可用来给养殖场的优秀人员发赏钱。

  在灌溉一事初见成效的同时,垦荒政策也是得到了各地百姓的踊跃支持。

  要说在古代,垦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不提除草.翻土这种极其耗费劳动力的步骤,即便辛辛苦苦垦下十几亩地,好不容易有点收成,可回头这地便会被乡间的老爷们略施手段就给兼并了。

  况且,由于苛捐杂税极多,老百姓名下的耕田越多就要承担更多的赋税,实在是费力不讨好。

  但这两个现象在保乡军治下却不会存在,那些土豪乡绅都被狠狠的收拾过,就连一干家丁.狗腿都被强行撵走,他们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去兼并老百姓的耕地。

  若敢有人顶风作案,县衙的巡抚会立刻将这家伙抓捕,下场自不用多说。

  而在田税方面,保乡军的税务极其透明,百姓不用负担其他杂赋,压力大大减轻,即便服差役还有工钱拿,一般人都抢不到。

  徐晋特意规定,每户中人均耕田不超过十五亩的按照十五税一抽取,既只用缴纳一亩的收成,剩余的皆归自己。

  地有良劣之分,粤西土壤相对贫瘠,上田一亩和下田一亩的年产量分别在三百斤稻谷和二百斤左右,取一个中间值即为二百五十斤。

  此时代肥料稀缺,耕田的肥力流失很快,这便需要轮耕和休耕。

  因此,这剩下的十四亩每年能种的只有七八亩而已,产粮近两千斤。

  而按照每日两斤的人均口粮来算,一个人每年需消耗七百多斤粮食而已,还能余下许多。

  这些剩下的粮食可以卖给保乡军,也可以换一些盐.茶.酱.醋.布之类的物资。

  在保乡军治下,如果一户中有五口人,依靠这七十五亩耕地可以过的很不错,虽然谈不上富贵,只要不遇荒年,吃饱肚子生活无忧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了,如果名下的耕田超过人均十五亩的额度,那就要缴纳更高的田税了,最高能到五税一甚至三税一。

  此举便是为了打击那些意图兼并土地的家伙,诸如过去的土豪乡绅。

  在这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下,各县百姓的垦荒热情极其高涨,因为自行开垦出来的耕地不会算在这人均十五亩的里头,不但有头一两年的减免税政策,即便之后也依旧采用十五税一,不用承受阶梯型增长的田税。

  如此一来,不但百姓们踊跃垦荒,就连许多昔日的大户亦跃跃欲试,这些人中许多脑子活泛的已经意识到到发展工商业才是未来的机会,比如开办工厂.作坊,依靠工业产品来赚取的利润不比种田少,而且更稳定。

  少数思想转不过来的人,则还是抱着耕地多多益善的想法,但如今他们名下又没有佃户存在,想垦荒的话便需要花钱雇人才行。

  见到绝大多数地主阶级的家伙都能改变观念,这让徐晋十分欣慰,只要工商业蓬勃发展起来,初步的工业革命也就不远了。

  那些工厂主.资本家为了赚取大额利润,自会在提升产量和控制成本上下功夫,而升级制造工艺和设备便刻不容缓,有需要则会出现,比人力更廉价更高效的机械才会得到重视。

  工业化从来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得所有人都去推动。

  百姓里面可是藏着许多能人的,例如那罗庆县的岭南纺织厂中,一名叫做胡彩蛾的雇员便突发奇想,对厂里的纺车做了少许改动,结果将产能提升足足一成。

  不要小看这一成,岭南纺织厂如今规模颇大纺车便有数百架,等于平白无故多了数十架纺车的产能,每年的额外利润至少有二百银圆。

  因此,大喜过望的纺织厂主们特意给胡彩蛾发了十银圆的奖金,裴山知县在得知此事后有意树立典型,亦给此女发了十银圆的赏,并为其大张旗鼓的宣扬了一下。

  这胡彩娥家境贫寒从小没读过一天书,也就是经年累月织布补贴家中才练出一双巧手,后为了减轻家中压力才当了那纺织厂的女工,原本她根本没想着能领到什么赏钱,却不曾想天下掉下这么大的馅饼。

  此女的事迹一时间在各地传的沸沸扬扬,引得无数百姓艳羡不已,要知道那二十枚银圆可是相当大的一笔巨款啊。

第168章 第二次南征

  而这胡彩娥也并非常人,她拿到这笔巨款后先是用六银圆先是去思明府的牛市买了一头健壮的耕牛,有着这大牲口后家里那数十亩地耕作起来便轻松多了。

  随后又花了三银元给打光棍的哑巴大哥说媒成亲,场面弄得还算体面。

  剩下的十一元,她虽然暂时还没想好用来做什么,但又怕歹人惦记,思考过后便将其存进了龙兴银行里头,反正一年还能领到几百文的利息呢。

  后者在清点入库过后交给了胡彩娥一个黄色的小本本算是存折,里面有存款金额.画像和体貌特征以及户籍地址,并在右下角用钢印压了龙兴银行思明府分行几个大字。

  同样,银行也会保存她的存款档案,只要两者的数目和编号都对上,存款人本人拿着存折便可在各地的龙兴银行衙门取款。

  而在民间工商业热火朝天的同时,大将军徐晋已收到前线的军报,思恩州已被顺利攻取,保乡军也于昨日入城接管一切事宜。

  此战中,倒是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马户等人在炮击整整一日后便发动了全面进攻,先是用棺材雷将城墙炸塌,随后重甲兵和掷弹兵率先从缺口突了进去,其余的大军则紧随而至。

  当地的明军不堪一击,顿时被杀的丢盔弃甲,不过关键时候思恩知府杨守仁却亲率数千募来的兵勇奋力抵抗,给入城的保乡军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一番鏖战过后,这数千兵勇也被击溃,但那杨守仁却宁死不降,连麾下的亲兵都跑光了,此人还依旧对着保乡军破口大骂。

  前将军马户对这又臭又硬的杨守仁颇为恼火,但又觉得此人是条汉子,便没有杀他而是令人将其绑了起来。

  而随着明军成建制的投降,保乡军入城之后便没有再遇见什么阻挡,而是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夹道相迎,丝毫没有城破后的惊慌,反而一片喜气洋洋。

  许多胆大的甚至主动凑上来为其带路.通报城中大户的位置。

  “都是良善百姓啊...”

  徐晋看到这里不禁莞尔一笑,看来保乡军在底层百姓这里还是很受欢迎的,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随后他提笔回复道,令前将军马户入城后严加约束军纪,勿要侵扰当地黎庶,另外稽税局.卫戍军以及一应大小官吏即日将会委派至思恩府。

  这几日便令大军原地休整,待卫戍军接管此城后再继续攻取毗邻的庆远府。

  目前,经过数次大规模扩军之后,保乡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两万出头,包括了两个水师都.一个炮兵都.一个辎兵都和一个工兵都,以及十五个步兵都和两个骑兵协。

  而卫戍军亦经过扩建,但并没有包括在这两万兵力之内,现在已有四个卫戍都近五千人,以司或协为单位驻扎在各州县,负责维持当地治安。

  如果拿下庆远府后,徐晋还打算再从此地和思恩州再征一万的兵,不是他不想多扩,实在是有心无力。

  保乡军士兵的待遇极好参军后又能领到田银,从来没人敢克扣,这银子暂时还好说,如今大蒜素畅销海内外,仅此一项便足以提供数万大军的军费。

  但粤西多山地,耕地和产粮远比不上富庶的两江地区,徐晋现在虽然已经占据了五府之地,就算把庆远算上也就六府,从地主阶级手里没收的田地也是有限的,若是随便招个五六万人,到了后面根本没有地给士兵分。

  因此保乡军现在的发展极限便是两到三万人,再多便养不起了,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甚至会影响士兵的战斗力。

  不过大将军徐晋在决定给士兵分田的时候便已经想好了后续,他早已盯上了安南的土地。

  两天后,保乡军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一方面由郑元秋率领两个水师都清扫北部湾上的海盗,如今经过扩招后,水师已有兵员三千人各式舰船二十多艘,火炮的数量让炮兵那边叹为观止,足足有数百门。

  这也没办法,这海船的火力至关重要,舰炮的威力.多寡对舰队的战斗力影响巨大,否则即便一艘吃水上千吨的巨船若是只有几门炮也只是个摆设。

  因此,赵氏运司每月从夷人那里弄来的数十门火炮大部分都被水师给要走了,这让炮兵都统王大柱恼怒异常,甚至屡次向大将军告状。

  妈的,他们这些炮兵欲挑几门重炮还得看那水师的脸色,捡人家吃剩下的!

  最后在徐晋调解下,双方总算初步达成共识,赵氏运司每月弄来的火炮由王大柱和郑元秋三七分。

  而这水师扫荡海盗一则可以清理航线,使海运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徐晋惦记上了那些海盗的身家。

  这些人在海上经营多年,掠夺的财物不知几何,若是能将其查抄便可凭空发一笔横财,再者也能让水师将士积累作战经验。

  可谓一举多得的好事。

  而另一方面,罗延康则率领六个步兵都从祁松县出发,顺着边界朝安南境内进发,准备进行第二次南征。

  徐晋临时加封其为“征夷大将军”,并令颜昭随行充当军师祭酒,且为征南军增援了一个炮兵协和一个骑兵协,总兵力八千余人。

  如今各府县的事务已经能够正常周转,这吏部尚书颜昭便可暂时抽开身来,将吏部的事情交予手下的官吏去办。

  而之所以派他担任征南军的军师祭酒,也是徐晋经过深思熟虑的,后将军罗延康谨慎有余但缺乏战略目光,这颜昭便可与其互补。

  徐晋打算此战即便不能将那北朝的郑军肃清,也要占下几个安南的州府,日后便可以此为跳板将郑.阮二军彻底拔除。

  安南可是个好地方,若是经营得当绝对会成为保乡军的粮仓,这里雨水充足气候适宜,水稻的产量极高,南部地区甚至可以一年三熟。

  只要打下地盘之后,保乡军便可拥有大量的沃田,亦可借此继续大肆扩招兵力!

第169章 莫朝世子

  保乡军南征部队在越过边境线后,一路横驱直入很快便抵达谅山境内,安南北朝清都王郑梉很快便得知这个让他大惊失色的消息。

  数月前这群汉军已经来过,并且将自己的五千大军击败,随后更是把长定县洗劫一空。

首节 上一节 124/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