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381节

  可刚才那一瞬间他确实死心了。

  所以刘备突然又给了他生的希望,反倒让他有些诧异道:

  “可布几次背公反击,公岂肯饶我性命?”

  当然,这话一说出,他就有些后悔了。

  万一刘备已经忘了这些事情,他现在一提起,不是找死么?

  但刘备显然没有忘却,他缓缓背过身去,叹息道:

  “从我等相识至今,汝共叛我四次!”

  “昔日关东诸侯皆不愿纳汝,吾纳之,汝夺我徐州,与袁术共断吾后路。”

  “后吾屯于小沛,乃为汝守边,汝再度倒戈击之。”

  “吾与汝共伐袁术,君得胜再叛。”

  “至于我等联盟,汝再度叛我盟约!”

  “不瞒奉先,自吾知擒获奉先之后,便早欲杀之。”

  “奈何麾下孔明与军师皆劝不杀。”

  “吾念我等皆是北人,虽出身贫寒,却不当这般不知廉耻。”

  “此番我见奉先,乃因奉先当日求吾一见,今已遂奉先所愿”

  “若是来日再叛,奉先便再欲见,吾当羞见!”

  “还望君好自为之,切莫再犯!”

  如此一番言语说罢,刘备便不再看吕布,背着手朝着后堂行去。

  独留吕布一个人跪在地上,满脸羞愧,难发一言。

  建安四年二月中旬,在吕布兵败被擒之后,刘备做出了一个让天下人跌破眼镜的决定。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刘备抓到吕布会直接杀掉时,刘备并没有杀吕布。

  这个决定一做出来,顿时在刘备麾下掀起了轩然大波。

  先是寿春城内的袁涣、刘馥、孙乾等人相继来劝吕布此人留不得,其后关羽、张飞纷纷来信力劝斩杀吕布。

  几乎除了秦瑱、诸葛亮、徐庶等寥寥数人之外,没有人不劝刘备杀之。

  可刘备却是顶着这等压力,留下了吕布的性命。

  仅仅只是将吕布军权剥夺,安置在了寿春郊外田庄。

  此举毫无疑问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肚量,一度引起了众人的不解。

  但也有不少士人赞颂刘备仁义有高祖之风,各方评价不一。

  而在这同时,高顺和魏越悄然加入了刘备的麾下。

  两人加入之后,依照秦瑱的建议,刘备将魏越调令至东治,与新任太守诸葛瑾一道奔赴南平郡。

  高顺则是被秦瑱安排在了赵云身边当做教习,负责他们军中精锐的训练工作。

  这一个职位不掌军,无法调动兵马,但可以辅助训练军队。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目前高顺最好的安置方式。

  同一时间,刘备麾下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军事部署和官员调动。

  张辽被刘备调到了陈登麾下担任中郎将,与陈登、雷绪二人负责扫平东海郡内豪强与海贼。

  甘宁受命前往广陵,从世家手中借船北上接应公孙瓒。

  陈群被刘备任命为麾下功曹从事,算是直接一步委以重任。

  魏续等人则是留在寿春,暂时闲居,等待调动。

  而裴潜、石韬、孟建等人分别担任各县县令,用以稳定各县形势。

  一番操作之中,二月十七日,刘备的小妾甘氏诞下一子。

  因此子诞时正值日出,阳光映照雪上,显得洁白无暇,故此子小名白豚。

  白豚者,就是白猪,这亦是古代取小名的习惯。

  不求什么信雅达,只求贱名好养活,比如汉武帝,小名为彘,司马相如,小名犬子。

  阿斗其名,据传是甘氏梦吞北斗而名为斗。

  不过这个时间线上,刘阿斗却是再也不存在了,与之相对则是多了个刘白豚。

  得此一子,刘备自是大喜,接连大宴三日,与麾下臣属共庆,自不多言。

  而正当刘备军大喜之时,数百里外的许都,正处于暗流涌动之中。

  许昌城,司空府内,自天子迁都之后,此地便多了半个朝廷的差事。

  几乎所有公务,都会先在尚书台荀彧的处理之后,被送到府内给曹操观看。

  待得曹操观看之后,再将其中文件分类,一部分压下来,一部分递交给刘协。

  可以说此地就是大汉各处文件的中转机构,也是曹家班的聚会场所。

  随着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天气即将过去,积雪逐渐消融,红梅挂在枝头上,随着吹入小院的寒风摇曳。

  在曹操的书房之中,一众臣属正汇集此处,等待着曹操查看各处传来的消息。

  暖阁的热气使得整个屋内密不透风,甚至让不少人头上冒起了汗,但却没有人说一句话,也没有人动作。

  所有人都是静静的看着曹操,等待曹操看完手上的信件。

  这般沉默了许久,曹操方才端起案桌上的茶杯,一脸惊讶意:

  “如此说来,吕布如今虽被秦瑱擒至寿春,但刘大耳却未杀之?”

  在他身侧,郭嘉跪坐在第四个座位上,低着头道:

  “正是,刘备未杀吕布,多半是秦瑱之意。”

  “如此举止,虽有风险,却可收买人心。”

  “似吕布麾下降将秦松、魏续等人,皆赞刘备之德!”

  “依在下之见,秦瑱此举或许是在暗示孙策投降。”

  “他以此策动摇人心,恐怕开春之后,孙策亦难抵抗!”

  “江东之地,很快就会落入刘备之手!”

  “不得了啊不得了,秦子瑄属实不得了!”

  曹操听着郭嘉之言,连赞秦瑱道:

  “彼投刘玄德不过两载,刘玄德已然地跨三州之地。”

  “如今观之,我军昔日态势,属实与子瑄少不得关系。”

  “刘备也不简单,能容人所不能容,吕布尚且不杀,吾不能及也!”

  郭嘉见其如此,忙想开口,不料他还没说,曹操便抬头笑道:

  “然则,秦瑱有一语说得好,曰:‘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既是刘备当有此命,我等且不论他!”

  “我今日请诸位前来,只有一事要论!”

  说到此地,他笑容一敛,便将茶杯往桌上一扣,沉声道:

  “吾欲劝谏天子迁都长安,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第285章 贾诩奇谋,转战千里

  曹操要迁都,这自然不是突发奇想,实际上就在去年差不多的时间,荀攸就给曹操提过相似的建议。

  彼时,正是刘备刚刚占据淮南之时,说实在的,老曹也没想到会被逼到这一步。

  但荀攸的预测显然是十分正确,秦瑱给刘备规划的战略,他们根本无法阻止。

  甚至秦瑱都没有给他们多少反应时间,借着袁术的躯壳,硬生生把刘备推了起来。

  两年,说白了便连稳定一个大州都做不到,秦瑱却给刘备取了两个半州。

  在刘备的急速崛起之下,迁都似乎已经成了老曹的必选项。

  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操此刻并非被动迁都,而是想要占据战略上的优势。

  和秦瑱的推断一样,曹操正在谋划怎么给袁绍狠狠来上一下!

  事情如此,又得将时间推回到曹操出兵南阳之时说起。

  建安三年八月,也即刘备军图谋江东之时,曹操对南阳发起了进攻。

  这算是曹操对张绣发起的第三次进攻,也是准备最充分的一次。

  但在原本历程中,老曹这次讨伐张绣,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的。

  因为就在曹操围攻张绣之时,北边传来消息,言说袁绍欲袭许都。

  由是曹操只得放弃张绣,仓促回军许都防备袁绍。

  可在这个时间线上,由于秦瑱的影响,曹操反倒没了闲了下来。

  毕竟袁术已经噶了,吕布正在北上,刘备和孙策打的火热。

  这让他罕见的没了敌人,可以专心应对张绣。

  在其强大的兵力之下,张绣直接被打得龟缩穰城。

  曹操围城半月,几乎杀得张绣胆寒,几次欲开城投降。

  可贾诩呆在城中,却严告张绣不能投降,一旦投降,必被曹操杀害。

  凭着贾诩强大的指挥能力,张绣挺到了九月初,刘表派大将文聘突袭安众,使得曹操不得不回军。

  张绣听得贾诩之计,趁乱突袭,再度击破老曹后路。

  可历史在一刻发生了转折,本该退军的老曹没有退军,让贾诩看到了一丝不寻常。

  他敏锐的从形式上察觉曹操不会轻易退却。

  所以即便联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仍然劝解张绣投降。

  而张绣一听就蒙了,直接对贾诩表示道:

  “当日刘使君未曾北上,我军被困穰城,吾欲降而公未许。”

  “今使君北上,曹操即败,我军为何反倒投降?”

  贾诩闻言,就给张绣细细解释道:

  “之前吾劝将军不降,乃因曹操含恨而来。”

  “彼时开城投降,曹操必杀将军,屠城泄愤,故不当降!”

首节 上一节 381/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