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35节

  而秦瑱面对张飞的直视,依旧云淡风轻道:

  “吾为军师,自然知晓此理!”

  “不过话先说在前头,既然吾为军师,这三个月之内,尔等诸将须听我号令,不得有丝毫懈怠!”

  话至于此,他话锋一转,声音一沉道:

  “若敢有不听将令着,休怪军法无情!”

  此声一出,他常年治军的威势显露无疑,众人见之,皆是心中一凛!

  暗道这个军师好大的官威!

  若非常年居于上位,绝不可能有此气势!

  张飞听了,再也无话。

  关羽见此,也知秦瑱治军甚严,当即表态道:

  “某等自当听命行事!”

  言罢就坐回了座位上。

  随着关羽坐下,刘备生怕再起争端,索性挥手道:

  “既如此,诸位暂且退下,今夜酉时我在县府设宴为军师接风洗尘,还望诸位按时前来!”

  众人闻之,反应不一,纷纷拱手告退。

  唯有徐庶借势留了下来。

  待众人刚一离去,刘备就对秦瑱叹道:

  “军师何其急也,便取相县,自可缓缓图之,何必如此立下军令状啊!”

  在他心里即便秦瑱完不成承诺,他也不愿意离去。

  现在可好,军令状一立,时候一到,秦瑱就要下课!

  真到了那个时候,他该怎么办?

  刘备这么一说,徐庶也叹道:

  “子瑄今日着实急切了一些,你既是化名而来,诸位不知你名声,自然心中有些不满。”

  “便是言语不善了一些,也是应当,子瑄何以如此置气?”

  听着二人的话语,秦瑱露齿一笑道:

  “难道二位皆以为瑱方才乃冲动之言!”

  二人听得一愣,刘备忙问道:

  “子瑄莫非还有他意?”

  “正是!今日之举,乃借故立威也!”

  秦瑱对二人笑道:

  “正是因为我此番化名而来,又陡然居于高位,众人不知吾名,定然不愿听令。”

  “故借今日之会,用以立威!”

  “现在虽立军令状,诸将却知我之意,不敢阳奉阴违!”

  “原来如此!”

  徐庶见秦瑱还有别的目的,不由松了一口气。

  还真别说,经过今天这么一遭,某种意义上来,秦瑱还真就有了在众人心中有了威严。

  比起慢慢做事获取众人认可,这等方法也算立竿见影!

  刘备在一旁听着,又好奇问道:

  “那军师所言夺取相县之事?”

  “自然也是认真!”

  秦瑱对刘备点头道:

  “当前我军只有一县,难为大事,必当先取沛国,方可再图他处!”

  刘备见状,眉头一皱道:

  “可是我军便是招兵买马,数量也比不上那相县梅乾所部,该当如何取之?”

  见刘备不行,秦瑱笑道:

  “明公莫非忘了方才我等在家中所言火中取栗之事?”

  “我军实力不够,自有他人帮衬!”

  刘备听得眼睛一亮,忽然想了起来秦瑱之前定下的大方向。

  而徐庶则是更近一步,眯眼笑道:

  “子瑄莫非是想借吕布之力?”

  “还能有何人?”

  秦瑱自得的一笑道:

  “此次吕布必定与袁术交恶,我军要取沛国,自当借吕布之力一用!”

  徐庶一听就笑道:

  “怪不得子瑄要定三月之期了,若真能借吕布之力,恐怕不须三月!”

  刘备在一旁听着两个谋士话语,但觉听得云里雾里,只得苦笑道:

  “既是子瑄已有计策,备便不多问了!”

  “子瑄只管说说,现在备当为何事?”

  “简单,就两件事!”

  秦瑱竖起了两根手指道:

  “第一,明公当立即发信吕布,邀请吕布共讨袁术,助我军夺取相县!”

  刘备一听就蒙了,不解道:

  “军师这是何言,莫非我军发信之后,吕布便会出兵相助?”

  “自然不会!”

  秦瑱摇了摇头道:

  “关键不在此处,在于要让吕布知晓我军态度!”

  徐庶闻之笑言道:

  “我军欲取栗,自当告知于狸!”

  刘备虽没太搞懂,却还是点头道:

  “此事可也!”

  “那这第二件事又是何事?”

  “这第二件事,便须明公出面了!”

  秦瑱一脸严肃的对刘备道:

  “我军要大量囤积粮食!越多越好!”

第31章 囤积粮草,别有用心

  “军师要我囤积粮食?这是何故啊?”

  若说第一件事刘备还能理解,那这第二件事他就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了。

  刚才秦瑱,明知粮食不够用,还要继续增加兵力。

  但现在反手又让他囤积粮食,这显然不合逻辑。

  不过秦瑱闻此,却是微微一叹道:

  “此粮非作扩军之用,而是用于赈灾!”

  “赈灾!”

  刘备听得一愣,徐庶则是双目一瞪道:

  “子瑄这是何言,莫非此地将有大灾?”

  秦瑱摇头道:

  “并非此地,而是淮南之地,今年必有大旱!”

  “我军要夺取此地,必须囤积大量粮草!”

  “不然即便夺了此地,也无大用!”

  前文说了,秦瑱的记忆非常好,他记得历史记载的细节,也记得每一场有记载的灾难发生时间。

  而在东汉末年,旱灾频发,最恐怖的两次,第一次就是三辅大旱,导致关中百姓大量缺粮,饿死无数百姓。

  第二次,就是今年的淮南大旱!

  要知道汝南、沛国、九江等地人口稠密,总人口超过三百万!

  就是这一场大旱,导致江淮一带民不聊生,易子相食,很多地方直接没了人烟!

  曹操著名的《蒿里行》,就是这一时期写的,其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尤其贴切。

  也是经过这一难,大量百姓士族南下避难,直接就给淮南干废了,也间接导致东吴崛起。

  不然的话,就凭淮南这庞大的人口基数,能把东吴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他们要夺取淮南,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保住淮南的元气。

  听着秦瑱话语中的严肃,刘备面色也凝重了起来:

  “子瑄当真可以确定今年淮南必有大灾?”

  “自然确定!”

  秦瑱点头道:

  “我夜观天象,见南方有双星伴月之相。”

  “推其方位,必在淮南!”

  “可知今年淮南必定大旱,现在开始屯粮,还来得及!”

  倒不是他想装逼,搬出个夜观天象之名,实在这个时代的人就信这套!

  再加上以前跟着蔡邕没少学,现在说起来自是一套一套的。

首节 上一节 35/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