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336节

  可数年之后,刘备已是一方枭雄,太史慈也已无当初那般青涩。

  这等人生际遇的变化,自是让人感觉奇妙。

  如此畅谈许久之后,刘备又将太史慈引荐给了秦瑱、刘晔等人认识,询问此战夺取春谷的细节。

  在知道这一次夺取春谷乃是诸葛亮之计时,刘备便笑道:

  “亏得派了孔明南下,不然我军断难攻破敌军大寨!”

  诸葛亮见得此状,自不肯领功,忙道:

  “此战全亏太史将军与诸位之勇,在下不过谏言几句,不敢居功!”

  刘备见他这般辞让,便指着孔明笑道:

  “如此谦逊,却与军师一脉相承也!”

  当下不等其拒绝,便直接任命其为征东将军长史之任。

  至此,诸葛亮算是彻底走到刘备军核心圈层。

  这般越级提拔,自然也让除秦瑱等人以外的低级官员羡慕。

  还未及冠之年便任长史之位,以后必然贵不可言。

  当下众人也纷纷起了心思,有心好好巴结一番。

  唯有太史慈见此,又问起了刘备下一步准备如何行动。

  刘备闻之,便将秦瑱的推断,和刘晔的建议告知。

  随着他们现在进入了江东,分兵驻守已然势在必行,太史慈作为客将,显然是最好的统帅人选。

  所以他并未隐瞒任何事情,直接将大体规划和部署告知。

  而太史慈听着敌我态势,不由抚须笑道:

  “以末将之见,军师以集中兵力击败孙策之计极佳。”

  “然则我等现在已入江东,有泾县、芜湖、春谷三城在手,此地已经可以立足!”

  “既是孙策将兵马布置于西线,我等何不从北线进攻?”

  “须知眼下宛陵虽然乃是会稽门户,可自宛陵东去,乃地广人稀之地,山越杂居,便取此处,也难以南下!”

  “倒不如先取石城、江乘等地,由北向南沿路进攻。”

  “如此行事,便可威逼吴郡,直取孙策后路!”

  听着太史慈之言,刘备便是眼睛一亮,细细思索起了可行性。

  而秦瑱一听这话,便皱了皱眉头,看向太史慈道:

  “子义将军此议虽可,却不符合我军大略!”

  “须知眼下中原形势一变再变,袁绍随时可能南下。”

  “曹操与吕布二人,也非善与之辈。”

  “我军是可自北向南而攻,可一旦吴郡陷落,敌军必会退守会稽!”

  “这会稽地处东南,幅员辽阔,直通交州。”

  “如果孙策由此绕到遁入交州,则我军来日将永无宁日矣!”

  “故我军现在,必须先堵住孙策南下之路,方可逐渐消减军力!”

  实际上分兵从北面打开通路这个策略他也和刘晔商议过,但两人一合计,便断言此计决不可行。

  因为孙策不像袁术,其本人能力超强不说,麾下还有一批良臣猛将。

  只要不一次性打死,让孙策跑到了交州,那可就麻烦了。

  毕竟交州这鬼地方易守难攻,人口还超过两百来万。

  孙策要是从交州起家,那荆州、扬州、益州就都在孙策攻击范围之中。

  即便其人转向外界开疆扩土,来日早晚也会成为大患!

  这显然不符合他们夺取一块大后方的想法,所以孙家必须全部解决!

  他这种战略思想显然和这个时代的普遍思想不同。

  可太史慈细细想了一会儿,还是能理解的。

  别说孙家,就算是他,随便找块地方发展,都能成为一方诸侯!

  秦瑱的战略虽然比较困难,但能把孙策围在吴郡消灭,显然是有利于长久局势的。

  想到这里,他一时便点了点头,沉吟道:

  “倒是末将少虑,如此观之,这宛陵却当先取为妙。”

  不过他话音刚落,一直没有说话的诸葛亮便笑了起来道:

  “依先生之言,实则宛陵却非必要!”

  “只要以一支奇兵夺取会稽南下要道,便可堵住孙策南下之路。”

  见诸葛亮主动发言,秦瑱便即点了点头道:

  “若能出奇兵堵住孙策南下,则宛陵对我军确非必要!”

  “然则我军现在已至此处,却难再分兵南下。”

  “少了,难以达成奇袭会稽之效,多了又会引起孙策戒备,断难行事也!”

  如此说着,他不由言语一滞,感觉事情有些不对。

  因是诸葛亮是那种轻易不会说废话的人,既然提出了这个观点,那一定有依据!

  思虑片刻,他便露出了一抹微笑,看着孔明道:

  “莫非孔明手上便有如此一支奇兵不成?”

  诸葛亮听着,摇头一笑,便指向了太史慈道:

  “学生自是没有,不过太史将军麾下却有!”

  “实则太史将军在豫章之地,不仅收拢了刘繇旧部,还讨伐宗民,练得雄兵万余!”

  “此次前来,将军只动用了半数兵马,还有万余尚在豫章之地!”

  刘备闻之,顿时一阵惊喜,忙看向了太史慈道:

  “子义在豫章之地,还有万余兵马未动?”

  太史慈见状,便是抚须点头一笑,算是认可了此事。

  秦瑱见此情况,则是不由看向了刘晔,二人皆是一异。

  心想诸葛亮这小子学坏了呀,不知不觉间,竟然偷偷藏了一手!

  这要是没谈起这个话题,那等藏到什么时候去!

第251章 兵临潥阳,秦瑱的猜想

  面对诸葛亮突然祭出的杀手锏,秦瑱和刘晔都有些惊讶。

  但也仅仅是惊讶,并不会有太多异样情绪。

  毕竟同属一军之中,征战之时便是各显神通,谁的计策更有效率,那就用谁的计策。

  反正都是为了尽快夺取江东,谁献计都是一样的献。

  相反,诸葛亮提前留下的这一手,充分显示了其战略眼光。

  不仅对他们没有坏处,反而可以再度给孙策来一招出其不意。

  如此想了一会儿,秦瑱便点头笑道:

  “若太史将军真有一支兵马正处于豫章郡内,那我军便可从容北进矣!”

  “不妨依照子扬当初四路齐进之计行事,分兵四路!”

  “今孙策陈兵宛陵,不可不虑,当分一支兵马于此,与孙策对峙!”

  “当前我军麾下,能与孙策一战者,独张将军也!”

  “太史将军熟悉江东地理,可以我军战船从春谷出发,进取石城!”

  “另外,我军主力继续沿西而进,威逼潥阳,让敌军视线只极西线。”

  “待得三军齐动,敌军以为东线无备,便可遣豫章兵马东进,经水路奇袭会稽!”

  “如此布得一张密网,必教孙策难以兼顾,脱出无门!”

  他如此再度规划总体战略,众人便再度点了点头。

  刘备眼见众人并无异议,当下再度调兵遣将,以张飞东路主将,领兵一万与孙策对峙。

  以太史慈领本部兵马和鲁肃等人汇军,以历阳为根基,进攻石城!

  主力依旧是刘备所领,以两万大局朝着潥阳进发!

  唯一的问题就是从南面突袭豫章的将领人选问题!

  豫章郡的兵马现在由祖郎同属,此人乃是山越豪帅,只与太史慈友善。

  虽然现在已经受了刘备军的印信,但一般人还真降不住。

  对此秦瑱给刘备的建议是,任命刘晔为军师中郎将,领魏延南下与祖郎一道进军会稽!

  之所以要任命刘晔南下,秦瑱自然有他的思考。

  因为现在孙策两个谋士皆陷于他们军中,而他们兵力上又占优势。

  即便是应对周瑜,也用不上四个谋士同时谋划。

  所以与其让刘晔在这里混资历,不如南下夺取会稽混战功。

  而刘晔对此,自然也是欣然应之,毫无不满。

  实际上他现在也感觉压力属实有些过大。

  本来秦瑱官位就高于他,且战略思维朝前,他压根没有太多立功机会。

  现在诸葛亮又回归,这小子虽然资历不如他,可战略也是一把好手。

  这个两人一上一下,把他夹在中间,那叫一个压抑啊。

  就和秦瑱的想法一样,他想着与其合在一起,不如把他分出去夺取会稽。

  既能独自领功,还能不被压制,何乐而不为呢?

  故而如此商议一番之后,刘备军正式开始分兵,次日刘晔便带着魏延与五百兵马西去,准备乘船南下豫章。

  同一时间,刘备军兵分三路,沿着宛陵、潥阳、春谷三个方向开始进军。

  刘备军分兵的消息,自然瞒不过周瑜和孙策。

  对于这个状况,病体未愈的周瑜伏案叹息道:

首节 上一节 336/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