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327节

  “将军果为当世豪杰,不怪主公对将军赞不绝口!”

  “即是将军兵马如此众多,当不需妄动,藏兵半数于此,可作为奇兵!”

  “不妨分兵与在下北上,再行计较如何?”

  见其劝自己先藏半数兵马,太史慈不由眼睛一眯道:

  “倒是某家眼拙,不意先生亦是善谋之人。”

  “但不知先生与那秦子瑄又是何等关系,安敢擅自做主?”

  关于藏兵之策,其实他也认同,但现在秦瑱力主调集兵马突破,诸葛亮是什么身份敢自作主张劝他藏兵?

  但他一说完,诸葛亮便摇头一笑,直接表态道:

  “秦君乃我兄诸葛瑾之友,亦为在下师兄,亮如今正从秦君而学。”

  “此非擅自做主,乃因知先生之意,故为之藏兵也!”

  太史慈听得这番解释这才打消疑虑,他本以为诸葛亮是要借他抢功,但既然是秦瑱的人,那就无所谓了!

  反正现在都是秦瑱来谋划,派诸葛亮来,显然是为了配合总体战略!

  想了一会儿,他不由暗道自己多心,又令人备宴好生招待诸葛亮,次日即调动兵马随着诸葛亮北上。

  与此同时,随着刘备主力抵达繁昌之际,信使也行到了陵阳城内。

  陵阳城本是山越宗帅祖郎起家之地,地处群山之间。

  自当日赵云、徐盛南下之后,便一路进山,打着太史慈的旗号入驻了陵阳城内。

  此地北靠九华山南依太平湖,乃一等一的易守难攻之地。

  本来按照刘晔最开始的打算,是让赵云等人先行南下站住脚跟,故自进山之后,赵云和徐盛便欲寻机夺取泾县。

  结果这个计策恰好和周瑜调兵之计相撞,彼等刚一至此,便探知孙策已令孙贲进驻泾县城内。

  这可把赵云给急坏了,看着泾县孙贲足有万余大军,便叫苦不跌道:

  “我等受得主公之令南下,先被周瑜所据,又被孙贲所拦。”

  “而今主公已至,秋收已毕,我等困于群山之内,将之奈何?”

  徐盛自入刘备麾下之后,便常为副将,之前任张飞副将,而今任赵云副将。

  但他这人随遇而安,虽任副将,却是任劳任怨。

  此时见得赵云叫苦,思虑了一会儿,便对赵云笑道:

  “将军切莫急躁,我等被拦于此处,亦属无奈,便是主公知晓,也不当怪罪。”

  但赵云闻之却摇了摇头,一脸担忧之色道:

  “非虑南下无功,只虑我等受得主公重任前来。”

  “如今即未帮主公攻城掠地,也未扰乱孙策部署。”

  “而今我等于此空耗粮草,于国何益也?”

  徐盛见之,方晓赵云其人忠勇尽职,随之建议道:

  “既是如此,那我等也莫在此耽搁。”

  “我等不熟此间地形,不妨寻一向导,引我等往小路而进,先至泾县观察形势。”

  “待得敌军一动,我军便即取之,也可助主公一臂之力!”

  赵云听着,也觉现在唯有此法,由是便在城中寻了一山间猎户询问。

  方知南边有一大湖,从水路可直通泾县后方。

  见得此状,二人都是大喜,略微一合计,便留五百兵马于此驻守,率领七千余人翻山越岭,至于太平湖内。

  又经两日杀到了泾县城后方的平原之内。

  前文说了,泾县之地,四面环山,独有东西两边有一出入之口。

  赵云等人所至之地,便处于泾县西南方向。

  登陆之后,一马平川,可直接杀奔泾县,只可惜泾县城内兵马众多,二人不敢妄动。

  结果如此等了数日,忽见泾县城内行出大量兵马,足有六七千之多。

  二人见状,自是又惊又喜,皆道瞌睡来了送枕头。

  他们正愁泾县兵马众多,难以夺取,兵马这就行出了泾县。

  万余兵马已去大半,如此他们奇袭,确实一举攻之。

  当下二人自是等待夜间到来,准备先行夺取泾县。

  不料还未动手,傍晚就收到了刘备军令,让二人绕行至繁昌后方突袭孙策大寨。

  面对此令,徐盛不由一阵皱眉,有些不愿这到手功劳飞走。

  “正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今泾县空虚,我等将取泾县,岂可坐失战机?”

  “不若先行夺取此城,再行击之,定然不迟!”

  可赵云一听,心知其意,便直接否决道:

  “军师治军常道军令不可违,眼下虽有战机如此,我等却当听令行事!”

  “若因我等私利而坏大事,吾不愿为也。”

  “正好我等已在泾县,由此往北,可抵繁昌,切不可违令而行!”

  徐盛见他这般死板,自是气闷不已,连忙苦劝,可赵云就是不依,强自领军北上。

  无奈之下,徐盛只得跟着赵云一道北上,如此连行数日,来到山口,竟见之前离开泾县的孙贲所部朝着繁昌方向行去。

  看着这个状况,赵云与徐盛均是大惊,他们还说增兵何处,不想竟然也是繁昌。

  若是他们攻击了泾县,瞬间就会导致他们的奇兵失效,想清楚后,徐盛便有些后怕道:

  “亏得将军依令而行,若是我等奇袭泾县,恐要坏我军大计也!”

  他本以为赵云会笑他一阵,不料赵云闻之却笑道:

  “吾亦不知孰对孰错,只知军令如山,断不可违!”

  “固知文向有为将之才,然则须当以令为先,方可不违我等之任。”

  徐盛听罢其言,自是越发敬佩赵云为人,不再多言,跟着赵云一道北进。

  一连十数日,翻山越岭,终于绕到了繁昌之后。

  至于此处,眼见孙策大寨近在眼前,二人便将消息朝着刘备军大寨方向发了过去。

  PS:一个不慎,标题又写错了,难受

第244章 鏖战孙策,奇袭春谷

  正当赵云、徐盛、太史慈等动兵之时,刘备已然和孙策鏖战半月有余。

  事情如此,自当从刘备至于繁昌之后说起。

  却说刘备依秦瑱之计想要单点突破,便以大军行至繁昌山道之间。

  经得张飞与孙策一番交战之后,孙策便即龟缩不出。

  任由刘备军如何叫骂,皆是坚守营寨,并不出战,相反还派人与之对骂。

  刘备虽然平日脾气极好,可终究是个暴脾气,见孙策如此嚣张,便回到营寨召集诸将道:

  “孙伯符当真无礼,立寨于此,战却不战,谁敢建头功,去将二寨取来!”

  这个时候,便是武将出面之时,当即便见张飞陈到等人纷纷出列求战,皆要取下此战首功。

  刘备见状,看着众将其出,心中虽喜,却有些头疼。

  心想张飞等人武勇堪用,但魏延、陈策等人新至,也想建功。

  点了这个,便要冷落那个,一时有些难以决定,秦瑱见之如此,便对其笑言道:

  “我军战将甚多,实非孙策能敌,但诸位皆愿前去攻寨,可当选谁是好?”

  “依我之见,不妨出去战过一场,决出一二前去!”

  众将一听这话,皆是来了兴致,纷纷便要行出比试,这可把刘备吓了一跳,忙对众人道:

  “诸位且慢,须知刀枪无眼,今有力不战敌军,岂有自家相争之理?”

  众将闻之,皆是一止,可好胜之心一被挑起,便都有些难耐,一时纷纷看向了秦瑱。

  刘备见状,也看向了秦瑱,不知秦瑱之意,而秦瑱见得此状,便对众将微微一笑道:

  “本欲叫诸位角逐一番,但主公之言有理,眼下大敌在前,我军岂可自相残杀。”

  “不若这般,诸位将军皆愿取此寨,索性各领千余兵马前去挑战。”

  “以箭术取胜,以期一个时辰,谁能射杀敌军士兵最多,此战便让谁去!”

  这个比试办法确实新鲜,众将闻之纷纷点头赞同。

  刘备见之如此提议,这才不再多言,又让众人离去准备。

  等到众人行出之后,他才松了一口气道:

  “军师出得好计,险些惹得众将争斗,若伤了哪个,可当如何是好?”

  而他一开口,秦瑱还未说话,便见刘晔笑道:

  “主公不知,此乃军师激将之计也,因敌军不出,我军要诱敌作战,与其叫骂,不如激将。”

  “军师如此一计,既能激得诸将好胜之心,又能激怒孙策。”

  “现在诸将已去,孙策若见我军那他士兵试靶,必然大怒而出,却当前往接应!”

  如此解释一番,刘备便懂了秦瑱之意,而秦瑱见之,自是笑而不语。

  于是在众将行出之后,他们又带着兵马来到山坡之上观战。

  只见众将领着数千人到得寨前,并不进攻,只叫一人带的弓箭,立于寨前,朝着寨上岗哨便一一射去。

  每有射中之人,三军同时欢呼,每有不中者,便低头面露愧色。

  寨上岗哨士兵见状,皆是大骇,一时不敢露头,又叫人将此事报与孙策知晓。

  孙策本来存心死守繁昌,等待援军前来再行出战。

  不料刘备军来到阵前拿他士兵当靶子,连忙来到寨前,见得敌将皆在营外比试,便即大怒道:

  “刘备老儿当真不为人子,若要攻寨,便来既是,何以要用我江东儿郎戏耍!”

  “是可忍孰不可忍,且去调集兵马,吾要与刘备老儿决一死战!”

  众人见之如此,顿时急忙苦劝,张纮直接对其一拱手道:

  “主公,此乃刘备军激将之法,其后必有埋伏兵马!”

  “我军兵马本就不够,若是出战,被敌军所破,又当如何?”

首节 上一节 327/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