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黄祖虽然久居江夏,水战却是三流选手。
如今这般阵势,却非寻常水军之将可以布置。
因而他返回营寨的第一件事,就是令人探访荆州方向发生了何事。
这一探便知黄祖已然被黄射顶替,而现在实际指挥荆州水军的,乃是南郡太守兼镇南将军军师蔡瑁。
一听此事,众将便都是一阵奇怪道:
“江夏水军未败,刘表何以便要换将,以蔡瑁来迎击我军?”
周瑜闻之,却是一脸的不忿道:
“此地距离襄阳远甚,刘表安能察觉此地之事?”
“必是秦瑱见黄祖不是对手,特此设谋换来蔡瑁于此!”
“吾观此人布阵不凡,谙习水战,非仓促可破之。”
“若不能攻破此阵,来日刘备南下,我军必要为之所制!”
众将听闻此言,自然暗道秦瑱着实难以对付,不由又问周瑜准备如何去办。
周瑜想着,自是秀眉紧蹙,面露难色。
现在随着秦瑱的不断施压,他已经陷入了两难之中!
虽说他现在设了一支奇兵在北,可风险却是越来越大。
因为彭蠡湖地处庐江和豫章郡之间,处于长江中游。
而蔡瑁和巢湖水军分别处于上游和下游。
这种情况下,如果两军不中计,那他们的生存空间会被不断挤压。
直到被两家围在彭蠡湖内,困死在此处。
但即便知道此事,他也不能退到下游,原因无他,刘备要南下江东,多半要从庐江南下。
现在他一退,蔡瑁就会持续推进,他们水军是安全了,可长江防线却会被彻底打开。
刘备主力南下之后,就可以联合豫章太史慈一路往东边推进!
只要刘备稳扎稳打在江东站稳了脚跟,那他们就没了驱逐刘备的机会。
除非老曹立马偷袭刘备的后路,不然江东早晚要被刘备占据。
毕竟刘备麾下人口稠密,豫章郡又有百万人口,凭着九江、庐江、豫章三个郡,他们完全不占优势。
如此想着,他不禁来回踱步,思考破局之法。
众人只见其脸上阴晴变化,足足许久方才停下道:
“为今之计,唯有尽快击破刘备水军方可得胜。”
“不知主公现在是否已经撤出春谷兵马?”
现在他要打开局面,就只有先击败一边的水军,无论是荆州军还是巢湖水军,都可以解开困境。
而他一说罢,众人便都摇了摇头道:
“还未可知,信件应该已至主公手中!”
周瑜闻之,点了点头,便下令继续探查荆州军动向。
结果还未及两个时辰,便见一人慌忙朝着帐内行来道:
“报,都督敌军沿庐江岸上设诸多烽火台,凡我军大部兵马一过,便点起浓烟!”
“我等不知敌军何意,特来禀报!”
周瑜一听这话,更是神色一变,连忙带着兵马一路朝着江上行来。
结果一至此处,便见对面江岸之上浓烟滚滚,此处白烟一起,远处随之也生出了一道白烟。
见得此状,周瑜自是眉头紧皱,谓众人道:
“庐江之地亦有高人,他设此物于此,我军一过,烟气便起。”
“如此只需再设岗哨,则我军水军动向便尽为敌军所知矣!”
一众江东将领听着,均是暗道不妙,他们水军纵横江上,靠的就是这份机动力。
现在敌军烽火台一设,他们的水军就彻底归入了敌军视野之中,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而周瑜说着这话,一时变得有些焦躁不安,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因为在他所知的情报之中,刘备手下智谋之士除了秦瑱,便是刘晔、徐庶、鲁肃等人。
但现在刘晔还在寿春,鲁肃、徐庶二人分别陈兵巢湖与沛国,秦瑱又在江夏督战,那庐江这个设立烽火台之人又是谁?
江东情报终究不如老曹,尚不知刘备手下多了个诸葛亮,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周瑜便是心神一乱。
他是精通水战不假,但终究只是一个人。
现在秦瑱在西边步步紧逼,庐江又不知是何人算计,他一个人在此处决断,该当如何是好?
思虑片刻之后,他便直接下令,将这里的事情报给孙策知晓。
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控住,需要孙策来做决断。
而正当周瑜这边遇到问题之时,孙策那边也遇到了一个麻烦。
因是之前周瑜为了防备刘备兵马南下,劝孙策在长江沿岸建立防线。
一边屯兵在宛陵休整兵马,一边防备刘备军南下。
本来这个方向颇为稳固,长江岸边并无异动,然则随着诸葛亮抵达庐江之后,形势开始产生了变化。
先是枞阳方向传来急报,言说庐江兵马正在调动,似有南下之意。
而后又是历阳方向传来急报,又说九江兵马有调动的迹象,正在大量收集船只。
面对这个消息,孙策不敢怠慢,急忙将张纮、陈端招来议事道:
“如今正值秋收之际,按理刘备不当此时南下。”
“然则这几日四处皆传来异动,言说刘备军有南下之意。”
“不知二位以为刘备是何意也?莫非是欲趁我江东秋粮已熟,欲先行南下食于我军境内?”
食于敌境亦是古代常用的出兵策略,他这么一说,陈端与张纮便都是一阵沉思。
如此想了一会儿,张纮便给孙策分析道:
“主公,敌军多半便是此意,因是眼下我军已经先行布置防线。”
“刘备若要对江东动兵,便要先行打开通路。”
“不然他若起兵南下,一时半刻无力渡江,只能徒耗粮草。”
“若是先行遣一军南下,便可于此先开辟一片进军之基,待得来日大军南下之计,便可以此地直接进军!”
“故而敌军如此两路齐动,若是我军防守西线,则九江兵马即动;若是我军防守东线,则庐江兵马即动。”
“此乃两头并进,声东击西之计,乃为让我军难得兼顾东西之势也!”
孙策听着这话,自是一阵头疼,之前听着周瑜布置长江防线之计时,他还觉得御敌于外,极有好处。
可现在随着荆州水军加入战场,瞬间就拉长了他们战线。
漫长的防线成了一个致命的缺点,比如现在刘备军两路齐动,他就感觉有些费劲了。
无论防备那一边,都可能会让刘备军找到可趁之机。
在能动水军之时,刘备南渡就是找死,但现在水军被牵制彭泽,这防线就让他感觉处处透风。
饶是他能征惯战,在这种战略决策面前也是一阵抓瞎,不由问二人该如何决断。
他这么一问话,张纮与陈端便对视了一眼,也是一阵犯难。
犹豫了片刻之后,便对孙策建议道:
“为今之计,只可分兵驻守二地,不与刘备南下之机!”
“另在陆上多设探子,细细观察敌军动向。”
“一旦发现敌军南渡,便即刻出兵,将敌军击溃于南岸!”
孙策听得此计,便下令将剩余的水军分别朝着枞阳、历阳方向行去。
不料才刚动作,就收到了周瑜请求撤出春谷水军的建议。
收到此信之后,孙策便是一阵惊讶,又问张纮、陈端二人的意见。
二人看着周瑜引诱两方水军歼灭的计策,便纷纷对孙策道:
“公瑾此计可也,若能歼灭刘备水军,我军便可完全封锁江面,在无须忧虑敌军南下之事。”
孙策闻之,自是大喜,索性有下令春谷方向水军撤出,放开巢湖入江的通道。
随着孙策下令撤军,消息便由烽火台传到了传到庐江境内。
在探知孙策撤开了春谷水军之后,桥蕤等人便是大喜,对诸葛亮笑道:
“孔明还道水军决战需要月余之久,岂不知现在孙策扛不住荆州水军之势,已然撤开春谷水军!”
“而今我军通路已被打开,巢湖水军一出,便可纵横江上”
可诸葛亮一听,却是一阵纳闷,心想荆州水军啥德行他又不是没见过!
就凭黄祖那副趾高气昂的模样,能坚持不败都得烧高香。
凭荆州水军,怎么可能让周瑜急到将春谷兵马调走的地步?
难道不知道巢湖水军一出来,就能直接和荆州水军对江东兵马形成夹击之势?
如此想着,他突然想起了之前周瑜调到北岸的那只奇兵,略微一思考,他便对众人道:
“诸位先莫欣喜,依亮之见,此乃周瑜引诱我军前去决战之计也!”
“若我军水军前往击之,必被敌军所破!”
到了现在,他总算是窥破了周瑜的心思,自不可能再让周瑜算计。
众人见得此状,不由皆是一异,暗道孔明还真是与秦瑱学到精髓了,这言行举止之间,还真有几分相像!
第231章 鲁肃出兵,再战周瑜
面对诸葛亮得出的结论,众人先是一异,而后便询问起了缘故。
诸葛亮便将自己沿路所见所闻之事告知,并且给众人分析道:
“眼下江东方面显然已知我军南下之意,故将防备设于丹阳郡中。”
“然则我军现在联合荆州水军同进,敌军于丹阳便处于两军之间,由此周瑜方才先行出兵,欲先败荆州水军。”
“而今彼等陈兵不动,可见此计已为先生所破,故他若要得胜,便须反过来先击我巢湖兵马!”
“之前亮见敌军北上,还不知敌军之意,只道是为埋伏荆州水军。”
“但现在荆州水军未动,周瑜便先撤去春谷兵马,显然是为引诱我军前来,再以奇兵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