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明 第187节

  锦袍男子愕然,几个军士冲到了楼上。

  很快,就传来了喊声,“找到书信了。”

  锦袍商人浑身发软,蒋庆之先前的言行一一回想起来。

  身边商人说到:“快想法子求援。”

  锦袍商人惨笑道:“蒋庆之来,便是为了放这封书信。”

  将领喝道:“拿下!”

  军士们冲了过来,锦袍商人缓缓跪下。

  面色惨淡。

  “这是他为我等而设的鸿门宴,蒋庆之,咱们没完!”

  ……

  京城有人谋反。

  按理这等案子该是锦衣卫出手,可却是五城兵马司率先赶到现场。

  而且现场抓到了证据,据说是一封和山东白莲教勾结的书信。

  那是白莲教啊!

  每当乱世时,这个组织总是会率先发难。

  白莲教现世,几乎就代表着乱世来临。

  嘉靖帝震怒,锦衣卫被骂了个狗血喷头。

  七户人家的家主被五城兵马司召唤。

  “谋反?”

  “我等冤枉啊!”

  七家家主齐齐喊冤,诅咒发誓,其中一人甚至说:“若我家有谋反之意,祖宗不得香火祭祀!”

  这是最狠辣的誓言。

  “这是蒋庆之的栽赃!”

  “对了,当年我家祖宗还镇压过白莲教!”马姓家主马崇德一拍大腿,“白莲教当初曾放话,要让我马家断子绝孙,卧槽!我家就算是要谋反,也不会与白莲教勾搭吧?”

  这个……

  确实是哈!

  马崇德抓住了要点,“这是蒋庆之构陷我等,当抓他来对质。”

  “他定然不敢来。”

  “他若是敢来,我能生吞了他!”

  七家家主摩拳擦掌。

  局势逆转了。

  这里是大堂,后面是兵马司办公的地儿。

  脚步声传来。

  接着是有人说话的声音。

  “……陛下说了,长威伯忠心耿耿,那七家人居心叵测……”

  声音接近,一个将领微笑走在蒋庆之侧面,看了七人一眼。

  蒋庆之站定,“我听闻有人说自己冤枉?”

  七家家主的眼神若是能吃人,蒋庆之此刻早已成了骨架子。

  “证据何在?”马崇德森然道:“蒋庆之,那封书信不足以成为证据,否则谁都能栽赃构陷。我就问,证据何在?”

  “声音大了些。”蒋庆之揉揉耳朵,问将领,“怎么说?”

  将领说道:“证据?抄个家,什么都有了!”

  这些人家藏污纳垢多年,一旦抄家,不知能抄出多少掉脑袋的事儿来。

  蒋庆之微笑问:“谁要证据?”

第133章 你要站队吗

  “那七家权贵只是那些人的代表罢了。不过他们能出来,可见背后那些人有些迫不及待了。你家伯爷不慌?”

  “为何要慌?”

  后门,徐渭坐在肖家门外,拿起酒葫芦喝了一口酒,“这只是开始,后续怕是会有更多麻烦,不,这不是麻烦,而是危机。”

  “我并未看到伯爷心慌意乱。”胡宗宪背靠后门,“话说你在隔壁教书,就不觉着耗费光阴?”

  徐渭放下酒葫芦,呵呵一笑,“你还真是无时不刻不在想着为长威伯招揽我。不过我宁可学那只乌龟在泥泞中翻滚,也不肯和他在权力中沉沦。”

  “呵呵!”胡宗宪笑了笑,起身,“我倒是为你惋惜。”

  “惋惜什么?”徐渭说道:“科举出仕才是正道。”

  胡宗宪进去,寻到了蒋庆之。

  “徐渭以离经叛道而闻名,可却循规蹈矩的想科举出仕,可见骨子里依旧是渴望名正言顺。”

  胡宗宪说道:“此人大才,可惜了。”

  “他跑不了。”蒋庆之正在擦拭宝刀。

  “以徐渭的才华,科举出仕迟早的事。”胡宗宪是真的佩服徐渭的才华。

  “他过不了。”蒋庆之说道。

  “不能吧!”胡宗宪觉得不可能。

  “他铁定过不了。”蒋庆之有些唏嘘。

  历史上徐渭屡败屡战,可科举这条路却怎么走都走不通。

  胡宗宪不想就这个问题争执,“伯爷,此次马崇德等人出手,背后我怀疑有人授意。”

  “授意是肯定有,不过没人是傻子,只需一个暗示就够了。你别看马崇德等人过的不错,可这等权贵内里都是空的,别人丢一根骨头过来,就叼着不放。”

  可蒋某人何时吃过亏?蒋庆之说道:“来而不往非礼也。”

  他抬头看着胡宗宪,“老胡,此事交给你去办。”

  胡宗宪一怔,“是。”

  自从跟着蒋庆之以来,胡宗宪提过不少建议,但独自办事,这还是第一次。

  这是信任!

  也是一种考验。

  “老胡,不要顾虑重重,放开手脚去做。”蒋庆之把宝刀归鞘,“正好孙不同那些人操练了一阵子,使唤他们试试。”

  “是。”

  胡宗宪刚想分析一番,就听有人喊表叔。

  “小姑娘来了。”蒋庆之莞尔,“你去吧!”

  “表叔。”

  朱寿媖带着两个宫女冲进来,见蒋庆之在把玩宝刀,就说道:“表叔,明日我来不了了。”

  明日裕王两兄弟要来上课,往日朱寿媖也会跟着。

  “这是还专门来告假?”蒋庆之问道。

  “嗯!”小姑娘摆摆手,两个宫人告退,然后她一脸愁色,“表叔,父皇那边要弄什么斋醮,宫中说是要写一些东西去敬神。我不会写,她们说会得罪神灵……”

  “哦!是吗?”蒋庆之说道:“尽心就好。”

  第二日,裕王两兄弟来了。

  “表叔,昨日先生教授了经济。”裕王坐下,拿起书卷翻看了一眼,“先生说,民以食为天,大明当以农桑为主,至于商业,无需管。”

  “无需管?”蒋庆之呵呵一笑,然后捧腹大笑。

  “表叔……”裕王觉得这个问题不好笑。

  他看了景王一眼,景王正在发呆。

  “为何无需管?罢了,这个题目对于你二人来说早了些。”蒋庆之看着裕王和景王,想着太子尚在,此刻让他们出头,是不是太早了。

  裕王不解,景王低声道:“蠢货,太子还在。咱们若是太冒尖……”

  裕王说道:“只是功课罢了,这也叫做冒尖?”

  景王冷笑,“东宫那边一群人都在盯着咱们呢!太子见不着父皇,咱们可是隔一阵子就能见到。那些人恨不能把咱们给活剥了。你若是冒尖,小心被扎小人。”

  “闭嘴!”蒋庆之喝住了景王。

  宫中最忌讳说什么扎小人。

  蒋庆之见裕王有些失落,突然笑了,“我教授的学生,竟然被一群居心叵测的腐儒给欺负了,这怎么说的……”

  裕王眼前一亮,“表叔……”

  那群别有用心的渣渣……蒋庆之说道:“那今日我便教授你等一些浅显的经济知识。”

  裕王大喜,见景王赶紧拿出记录本,就取笑,“老四不怕冒尖吗?”

  景王一本正经的道:“能和表叔学到新东西,我宁可得罪东宫。”

  这个马屁太香了,但老四真不要脸,。

  “所谓经济,大而化之,商业,工坊,农业……方方面面皆是。不过今日我就针对性的说说商业。”

  夏言来了。

  “伯爷在上课。”门外,孙重楼低声道,他知晓少爷不避夏言,所以任由老头靠在门边,眯眼听着。

  “最早的时候并无货币,先民们是以物换物,这说明什么?说明商业的存在,对于人类而言必不可少。”

  这是起源!

  夏言微微颔首。

  蒋庆之说了些商业的发展,话锋一转,提及了核心。

  “民以食为天,每一个王朝的崩溃,都和粮食有关,故而历朝历代农耕都是重中之重。更早的时候,譬如说汉唐,重农抑商成为国策。”

  夏言双手抱臂,心想这小子难道还能把商业讲出花来?他想到了自己柄国的那些年,商业蓬勃发展,这也算是政绩吧!

  “到了前宋,坊墙被推倒,商业空前发达。商人的地位也空前之高。故而前宋经济发达,至今无出其右。”

  “到了本朝,太祖皇帝鼓励商人贸易,为此兴建了市场。不过本朝的风气有些怪,士大夫们说商人重利轻离别,商人就是贱人。”

  夏言笑了笑,在他看来,商人狡黠,见缝就钻,若是不加限制的话,天知道这群人会弄出什么事儿来。

首节 上一节 187/10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