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892节

  仅今年的邹虞县盛唐山茶场,武家的茶庄,就收顶级的芽茶一千斤,顶级细茶六千斤,其余各等茶产量都十分惊人。

  现在武家在霍山茶场数十处,而其它家的茶场也很多。

  仅武家今年春,霍山各处就有制茶匠千余人,雇佣了两万多人采茶。武家在霍山最主要的五个县茶场,每个茶场产量都突破了十万斤。武家在江浙淮南有十三大茶场,年产茶叶一百六十多万斤,霍山场就占据三分之一。

  霍山茶可以说是武家茶叶产业里重要的一环,一只源源不断下金蛋的金鸡。

  武家还有两大茶场区,是蜀茶和建茶,山南黔中南中等地茶场产量就相对较小了。

  武家建茶区主打红茶,蜀茶区主打砖茶,江浙淮南主打的是绿茶,这个产业现在每年还在不断扩大,带来巨大的收益。

  “去年,朝廷全国征收到的茶税,好像突破了二百万贯吧。”怀玉笑吟吟道。

  承乾点头,去年朝廷两税正税外最大的税收来自于盐税,收入六百万贯,朝廷对盐实行的是民制官收商运商贩商卖政策,实行盐引制度,对盐控制的越来越严格,对私盐打击的也非常严厉,

  就场专卖、常平盐、开中盐等的推出,使得盐业管理制度越发成熟,扣除制盐成本,还有盐商贩盐的运输成本和利润,朝廷拿的那份很高,隐含税率甚至可以说极高。

  原本盐价十文一斗,专卖后,市场指导价每斗一百一十文。

  实际上朝廷等于是在废除了租庸调税制,取消了人丁税后,通过盐专卖,利用盐这种人人需要的特殊商品,对百姓重收了人头税。

  一年六百万贯的盐利,以后人口增加,还会继续上升。

  不过倒也不全是坏处,比如朝廷统筹调度后,各地设有常平盐仓,以前一些偏远内陆缺盐的地方,虽不行专卖,但盐价也极高,许多百姓甚至经常只能淡食。但现在哪里缺盐,朝廷在哪里建常平盐仓,调拨运输盐过去保证供应,比以前却好多了。

  不仅供应充足而且价格反比以前便宜,

  而茶税现在一年都能征到二百万贯了,也确实是够惊人了,一来是大唐这些年对外无敌,使的茶叶出口量激增,二来就是海贸的通畅,通过广州等港大量出口,再就是大唐这些年内部兴起的饮茶热,外需内需都增长起来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之前朝廷曾实行过一段时间的茶专卖,但后来发现茶专卖制度对茶产业的限制很大,在武怀玉等的建议下,朝廷取消了茶专卖制,放开自由买卖,

  但对茶叶征收特别的茶税,委各地税吏,将茶叶三等定价,按十一征税,朝廷鼓励民间种茶,也允许商贩自由买卖。

  当然朝廷每年也会大量采购茶叶,或运至边疆与蕃部交换牛马,或是再卖给胡商等,每年朝廷的茶叶买卖,也能获利百万。也有宫廷专门采购茶叶供给宫廷,或者赏赐官员军中的。

  “最近朝廷又有不少声音,提出要把茶叶专卖,跟盐一样实行茶引制度。

  要对茶园征收的茶租提高,认为现在一年一纳的实物茶叶课税太低了,要求十一征课。

  贩销这块,则行禁榷法,朝廷在产茶地设立榷货坊和山场,除征收园户茶租十分之一外,同时按朝廷定价收购园户交租后所剩的全部余茶,并由朝廷制订官价向商人售卖,禁止园户再将茶叶直接卖给商人,从而为朝廷增收。”

  武怀玉听到这话,只是笑了笑。

  他啜饮龙芽茶,漫不经心的对太子道,“殿下,那些提这种建议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茶叶不是盐,盐虽说有海盐井盐池盐等,但也就粗细之分,而且盐是必须品,朝廷要控制也不难,

  可茶叶不同,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很复杂,品质也有很多种类,朝廷若是看中眼前的那点垄断专卖之利,那其实就是与民争利。

  既打击园户种植积极性,也会夺取茶商们的利益,

  现在朝廷实行的茶政是通商法,向园户征茶租,向商人征茶税,允许园户和茶商自由交易,这既可以精简榷茶机构,减少国家开支,还能扩大园户茶商们的积极性,只要朝廷定的租、税不是太高,那么整個茶产业欣欣向荣,朝廷能收到的税也就自然更多。

  “现在那些喊着要行禁榷制的人,就是要杀鸡取卵,非蠢即坏。”

  武怀玉说的很不客气,因为他现在是大唐最大的茶场主,也是最大的茶叶加工商和销售商,尤其是出口这块,他占据的份额很大。

  朝廷现在一年能从茶叶中拿到二百万的茶税,和一百万搏买的利钱,武怀玉从中更没少赚,何况整个茶叶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多少百姓种茶而增加收入,多少商贩们收茶贩茶而赚钱。

  钱不能都只让朝廷赚,

  那样对整个行业发展,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不过这倒也提醒了武怀玉,武家的茶产业,看来确实让太多人眼红了,虽然这些年,他也不断的拉人入伙,许多勋戚豪门,武怀玉也带他们一起合作。

  可看来还是不够。

  他倒是不介意带更多人一起,反正把蛋糕做大,分到的蛋糕也多。

  他心里打算,以后武家每年产出的茶,多拿出一成卖给朝廷,让他们转手赚一笔。

  销售给谁都一样,给朝廷顶多价格低一点,少赚一点,但起码也能堵住一些官员的嘴。再则,还是要拉更多的人进来,不管是种植还是加工还是销售这些环节,都可以有钱一起赚。

  “殿下喜欢喝这龙芽皇尖?”

  “这茶叶不错,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还挺耐泡。”承乾端着茶杯,

  “看来殿下也已经是茶叶爱好者了,”怀玉看着杯中那一片片只有一枪一叶的碧绿茶叶,“既然殿下喜好此茶,不如臣把邹虞城外盛唐山的茶场送给殿下,

  那片茶场不小,还附带有制茶的茶庄作坊,一年产量不少。”

  承乾倒是愣了下,赶紧道,“老师误会了,我可没想伸手向老师要茶场茶庄。”

  “区区一个茶场茶庄而已,咱们既是师徒,又何必这么客气。”

  太子东宫的料物是有数的,朝廷一年给四万段,付市货卖,可值一万一千贯。这笔钱其实不多,当初李泰得宠时,魏王支别封及廪物,一年凡值一万六千贯。

  这几年,其实怀玉也经常有帮这位太子学生,不少产业,也会捎东宫这边,不管是盐糖茶酒还是边市、海贸,都捎上他。

  甚至武怀玉当初在东宫任职时,为东宫搞的印书坊、生熟纸铺、笔坊、墨坊、书店等,后来他虽离开东宫,但也还一直帮着扩大经营,到如今不仅东宫的新京报销量高影响力大,还成了一头奶牛,这报纸就挺赚钱的。

  而东宫的文化产业,编书印书卖书、造纸制墨制笔制砚这些现在开的挺大,许多地方都有分号,规模不小,收益也很高。

  甚至连武家的养猪产业,都捎上了东宫。

  当初皇帝给魏王李泰在长安和洛阳郊外,都各赏赐了三百亩地猪沼养猪,武怀玉手笔更大,现在长安洛阳两地,养猪规模最大的是武家,然后是韦家,接着就是东宫了,魏王虽有几个猪沼,但跟东宫相比,不值一提。

  别看猪肉是贵族们瞧不上的贱肉,但对中下层百姓来说,猪肉其实已经是很不错的肉食了,所以需求还是非常巨大的。

  当然,武怀玉不仅带着东宫养猪,在朔方陇右等地牧羊,也有捎东宫一份,连每年从突厥奚契丹等地贩羊,也带着东宫。

  东宫明面上,朝廷还是一年给四万段物,折万来贯钱。

  但太子这些年跟着怀玉经营的各种产业,自己攒下的小金库还是很惊人的。

  虽比不过他父皇的内库,也没涉及到高级丝织品的织造等暴利产业,但太子手里也是握着一大笔惊人财富的,

  太子手里有钱,每年也往边疆开屯建庄,招募雇人,耕种牧羊。

  除了这些,太子东宫还有一些挺花钱的项目,比如每年要拿出许多钱来救济孤寡残疾,收养孤儿弃婴,还有给贫困百姓免费义诊,平价售药,加上设立的许多给贫困百姓子女读书的一些社学,

  这些项目每年还是要往里面填补不少的,一遇到某地发生较严重的水旱灾情,或是出现严重疫病,东宫也都是要拨钱送药,

  这些费钱的项目,却也为东宫赢得许多名望。

  或许正是因为东宫现在能赚,却更能花,所以皇帝对东宫的那些产业,也并没有怎么干涉。

  只要不与民争利,一样交税纳赋,皇帝也不会干涉。

  最重要的一点,太子赚了那么多钱,并没有暗中蓄养死士、阴养私兵,不触碰这些都好。

  太子这几年置办的庄子,大多都在边关,其实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要是在京畿大量兼并田地置办庄园,一来这种行为容易引起贵族豪强们的不满,认为是从他们碗里抢食,二来京畿置办许多庄园,

  那么就会让皇帝敏感,毕竟庄园里不仅有种地的庄丁佃户,有野心的话,死士、私兵也可以伪装成庄丁佃户,

  京畿之地,

  万一太子一声令下,那些庄子里可就能瞬间集合成千上万人,甚至直入长安。

  想当初李渊把李世民的兵权尽皆剪除,他就剩下八百护卫,不也照样杀进玄武门,把太上皇请到海池泛舟吗。

  而当初建成也从大将罗艺等手上调了两千精锐驻守长林门,那天要不是张公谨力气大一人就关上了玄武门,真让薛万彻他们率宫府兵杀进玄武门,李世民就算杀了太子,自己只怕也没了,这天下还不知道要便宜谁。

  太子年纪渐大,兵马这方面,皇帝就越发小心谨慎起来,太子自己也是清楚的。

  “老师,陛下把福建七州,安南十三州从岭南道划出,又从岭南调走四万戍兵,这事我需要为老师担心吗?”承乾压低声音,终于说出今天请怀玉来喝茶的关键。

  说是为老师送别,其实承乾还是很担忧此事。

  他这两年虽然地位稳固,但武怀玉是他最有力的支持者,他须得提防任何风吹草动。

  “殿下无须担心,一切正常。”

  “陛下这是不信任老师了吗?”

  “不至于,若陛下真不信任我了,何必还让我再回岭南,直接让我留在长安就行了。”武怀玉笑着说道,他相信李世民对他,不过是正常操作罢了。

  可以说带有几分防范之心而已。

  (本章完)

第989章 五国诸侯

  “我需要做点什么吗?”

  “殿下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好的。”

  显德殿中,武怀玉和李承乾一人手捧一杯茶,看似悠闲品茶,说的却是不能让第三人知道的话。

  “殿下还年轻,现在只需要多听多看多学,静静等待便是。”

  如今的李承乾,可以说这太子位是非常稳固的,或许历史上大唐一朝,三百年李唐天下都不曾有他这样稳固的太子了。

  “魏王今年十七,明年便该出京前往流求长泰就藩了。”

  “就怕夜长梦多。”承乾毫不掩饰的道,他现在唯一还放不下的就是同母弟魏王李泰了。

  “殿下放心,陛下也不是那种朝令夕改的人,”怀玉安慰,不过其实他自己也知道,皇帝朝令夕改的事情还真不少,就说这分封之事。

  一开始没打算要分封,只是封爵拜官,可皇帝心心念念着要分封,最后还是弄出了个宗室、功臣世封刺史,

  可这世封刺史没多久,又因大臣多反对,尤其是世封功臣们也反对,加之齐王李祐在地方上又闹的太不像样,最后李世民停了世封刺史。

  武怀玉建议下,改成了世封别驾。

  可这没两年,现在又重定分封,魏王李泰成为第一个分封流求长泰州建诸侯国的亲王。

  皇帝说皇子十六岁出阁,十八岁出京就藩。

  李泰十七,得明年才出京就藩,魏王是早已出阁离宫在延康坊居住,一人独占一坊之地。

  “前几年世封刺史时,诸王都出京就封,只有魏王独留在陛下身边。明年,或许陛下一句舍不得又留下了。”太子叹气。

  虽如今魏王不再如此前那般得皇帝宠爱,可终究也是个威胁,承乾还是希望这个胖弟弟能够离长安越远越好。

  “殿下就算心中对魏王有担忧,也不能表现出来,反而在面对魏王时,一定要表现出皇长兄的友爱,尤其在陛下和皇后面前,更加要大度。就算魏王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你也要维护。”

  承乾眼睛一亮,听明白了。

  皇帝李世民虽然是弑兄杀弟当上的皇帝,但他现在却很讲究一個孝字,不管真孝假孝,皇帝公开场合都喜欢提以孝治国,重视亲情。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曾经他没做到的,他现在想要承乾他们做到,若是兄弟相争,那就犯皇帝忌讳,更别说手足相残了。

  历史上承乾和李泰斗的你死我活,最后两人都没能得到皇权,尤其是李泰本来斗赢了承乾,结果他非要跟李世民说什么将来他杀子传弟这种蠢话,李世民都是宫变上位的,岂会相信有人愿意把皇位传给侄子而不是儿子,甚至要杀子传侄?

  一句话,丢失了一个皇位。

  承乾现在储位稳固,所以根本用不着攻击李泰之类的,他什么都不用做,哪怕李泰再起心思争储,他都不需要反击,皇帝也会下死手收拾那个敢乱跳的。

  “昨日陛下跟我说起,要分封五王就藩。”

  这次要分封的五王,是已经年满十八岁的五位亲王,分别是皇帝的四位弟弟,老六荆王元景,老七汉王元昌,老十徐王元礼,老十一韩王元嘉。

  这是李渊留下诸子中,除李世民外年满十八岁的四个了,老大建成老四元吉被李世民宰了,老三玄霸早死,老五李智云起兵之初被隋军捉拿处死。

  老八老九,则是尹德妃和张婕妤二人所生,这两死的不明不白,所有人都清楚他们其实是被李世民斩草除根了,就如同他们的母亲在玄武门宫变后失踪一样,都是被秘密处理掉了,谁让这二妃当年跟建成他们关系好,一心也要置李世民死地。

  除了这次荆、汉、徐、韩四王封藩,李世民还有十一个小老弟,大的十六七,小的才八岁。

  李世民的诸子中,这次只有三皇子吴王李恪年满十八封藩。

首节 上一节 892/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